回覆列表
  • 1 # 最後的騎兵90

    司馬炎看起來是晉朝開國君主,但實際上完全是坐享其成。

    曹魏經過司馬懿、司馬昭父子苦心經營,逐漸把控曹魏大權,成為實際的統治者,司馬炎最終得以在此基礎上逼迫曹魏禪讓帝位,得來如此容易千古未有,又怎麼會珍惜好好治國?

    他能結束三國亂世,完全是按部就班,絲毫沒有阻力,繼位之初還算有點本事,不過很快就開始安於享樂,大肆擴充後宮,整個統治階層紛紛開始高談闊論,大開清談之風,奢華無毒。

  • 2 # 小文章大視野

    可以這麼說,一個王朝的根基是由本朝的第一個或者二三個皇帝所奠定的。一個人,尤其是一個領導者如果能力過於垃圾,是根本不可能建立起大一統的王朝的,所以從這方面來說,司馬炎確實是有才能的皇帝的。

    司馬炎是魏國權臣司馬懿的孫子,對,就是那個拖死諸葛亮的司馬懿,司馬師的侄子,而他的父親,更是大大的有名,當時的魏帝曹髦說過一句名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評價的便是此公了。簡單說來,司馬炎相當於一個富三代,他的父輩已經將魏國大大小小的權力都握在手中了,而之後,這份權力又作為政治遺產留給了司馬炎。所以他的境地比當初的曹丕還要好,曹丕也是仗著父親曹操生前的威望和人脈建立起了魏國,坐實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司馬炎稱帝時,魏國已經滅掉了蜀國,此時新立的晉朝實際上已經佔據天下四分之三的土地和人口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司馬炎統一天下應該是中國曆代大一統王朝的開國君主中最容易的一位了。

    不過,看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是十分困難的。如果是政治上的小白,即便你的父輩給你再多的權力和基礎,你也遲早會在政治地鬥爭中被人弄死的。司馬炎廢魏建晉,還是需要綢繆和計劃的,這一點和司馬炎的政治才能也分不開。

    西晉疆域

    其次,司馬炎建立晉朝後,在公元279年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在次年就滅掉了東吳,重新統一了天下。在這其中從指定戰爭策略,到滅吳的將領人選,軍資供應,哪一樣離得開司馬炎這個皇帝的統籌和安排。如果沒有能力,他能夠順利滅掉東吳,統一天下?

    八王之亂

    再者,司馬炎稱帝后,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制定並實施《泰始律》,完善法律體系和實施標準;再比如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鼓勵農桑等,到太康年間,朝野上下一片大治,史稱“太康之治”。

    所以,司馬炎自己是有政治才能的,而且比起其他開國之君也差不到哪去,但是他也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樣,做事只做一半。滅吳之後,司馬炎便開始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導致整個朝廷上下競相攀比,石崇鬥富便是發生在這一時期。再者,司馬炎為了鞏固宗族力量,大肆分封同宗之人為王,並賦予他們實權,這導致後來的八王之亂。最嚴重的一點,便是他明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弱智,卻任然要將這天下交到他手中。雖然此時已經是“家天下”,但是司馬炎卻選了一個白痴做皇帝,試問,這樣的王朝能夠持續下去嗎?

    所以,司馬炎並不是徹頭徹尾的昏君,他在前期的政治生涯也可圈可點,但是後來的一系列措施,最終還是斷送了他司馬家萬古的基業。司馬炎雖然奢侈糜爛,但是行事上卻並不是荒唐到無人可及,所以題主是有些過度貶低司馬炎了。

    (全文完)

  • 3 # 留一抹春風

    司馬炎是西晉第一位皇帝,按理說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他應該勵精圖治,做一個明君。

    的確,在西晉建立之初,司馬炎還真是那麼想的,他也像模像樣的裝了幾天好皇帝。

    前期的司馬炎倒是提倡節儉反對鋪張浪費,但很快他自己就堅持不住了,甚至於有一次他還為他舅舅準備錢財,讓他在跟別人攀比中不要落了下風。

    於是乎上樑不正下樑歪,皇帝帶頭搞攀比,底下人便跟著一起,而且是肆無忌憚。就這樣,攀比成了西晉的文化和傳統,你若是出門不和人攀比,那是丟面子的事。

    於是乎,一個才剛剛建立沒有多久的王朝就如此的被拖垮了,西晉歷經三代,真是一短命王朝。

    關於司馬炎奢靡攀比的做派,估計跟漢末三國長期戰亂,而後西晉卻能短期內一統天下有關。

    司馬氏統一了天下,司馬炎自然極為驕傲,驕傲便會放縱,他認為天下已經重歸一統,不管外還是內都已經沒有了可以威脅到西晉的存在,於是為了粉飾太平便開始鶯歌燕舞,殊不知西晉內部和外部仍是矛盾重重,於是便滅亡的如此之快。

  • 4 # 星火辰

    司馬炎最荒唐的事兒無外乎兩個:第一、大肆擴充後宮,到後來不知道該往哪個床上睡,只得羊拉小車,任其所往;第二、明知道自己的太子司馬衷(後來的晉惠帝)智商有問題,卻不忍心廢黜。

    這兩件事情,也可以有別的說法。若論後宮的數量,很多皇帝都很膨脹,到後來不知道該往哪兒睡的人大有人在,只是司馬炎發明了羊車指南,而有的皇帝發明了翻牌子,都是玩兒的機率。若論自己覺得太子不行而不廢黜的,司馬炎是覺得他的皇孫很聰明,這樣的事兒在以後的朱棣身上也發生過。而且,中國古代體制早已經證明了,皇帝的聰明在皇朝安定後並非是必不可少的。否則你看東漢那麼多兒童皇帝,那不是也沒馬上亡了東漢嗎?難道這些兒童能比司馬衷智商就高?

    開國之君皆英明,這句話也不太對。唐太宗李世民就把他爹李淵評價得很昏庸,說若不是有他這好兒子,李淵的大業就玩兒完了。雖然後來的研究者證明,李世民這是把他老爹的開國功績據為己有,但至少說明一點,古代史書中的英明不英明,只是人來說了算。

    司馬炎好歹統一了中國,至於後來對他的評價不高,那是因為西晉過早滅亡了,而之後的東晉十六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

    西晉滅亡的原因其實比較複雜:

    第一、光看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看到,凡是剛剛結束了長期的大分裂而統一全國的政權,通常都不長久。譬如說秦朝、西晉、隋朝無不如此,北宋算是有點特別(其實北宋只是統一了中原和南方,北方有遼、西北有夏)。為什麼會如此?因為滅國無數,被滅之國的仇恨都集中於它,原本引起分裂的深層原因短時間內也無法得到解決。

    第二、所謂的明君給西晉留下了巨大的隱患。譬如說東漢初年就開始實行的南匈奴內遷政策,譬如困擾東漢一百多年的西北羌患等等,五胡的勢力經過上百年發展起來的,又怎麼能怪一個剛剛統一的西晉。

    第三、奢靡之風和空談誤國的盛行。說起來,這是西晉整個統治集團的風氣問題,並非起源於晉武帝時期。所謂的噓枯吹生,在東漢已經不少,奢靡之風更是西晉賴以立國的世族高門的門風。晉武帝不能整頓,自己帶頭,還放縱這些風氣的蔓延,當然是他的錯,大本質上和他的荒唐沒有關係。晉武帝司馬炎是公子哥兒出身,你很難讓他改變他長期適應了的那種糜爛生活。

    第四、司馬炎最大的錯誤倒不是荒唐,而是弄巧成拙。晉武帝統治的末年,其西北的動亂已經很嚴重,這種動亂其實是東漢西北動亂的延續,要怪司馬炎只能怪他能力不足,沒法解決延續了一、兩百年的巨大問題(有這種能力的人,恐怕得五百年上千年才出一個)。因為動亂嚴重、各地的造反也多,五胡的力量也很強大,地方守備嚴重不足(這可是明君漢光武帝劉秀的政策造成的),於是晉武帝想,得給宗室兵權啊,讓他們捍衛首都、保護皇帝。司馬炎並非沒想到宗室有兵的巨大危害,但他兩害相權取其輕,認為即便宗室造反了,好歹他們兵力並不太多,中央可以控制,而且即便他們造反成了,天下總歸是司馬家的,總比給外人好吧。於是,諸位司馬王爺有兵了,多的幾萬,少的幾千。結果呢,歷史不會按照司馬炎的構想去走,幾萬兵看著不多,一旦動亂起來呢,裹挾著百姓,轉眼就十萬二十萬。關鍵是司馬家的王爺們自己打來打去,互相消耗了,反倒讓五胡撿了便宜。應該說,司馬炎的想法不能叫錯,但形勢沒有按他所想去發展,這就是歷史的偶然性,其中,當然又自東漢以來國家結構及其防禦體系極不穩固的必然性。

  • 5 # 土豆有情

    嚴格講司馬炎只是名義上的開國之君,因為從他的爺爺司馬懿開始已經掌握了朝政,唯一缺少一個皇帝的名號而已。

    攻滅蜀吳是三國勢力此消彼長的必然結果。蜀漢因為連年北伐,國力到最後已經瀕臨破產,被滅掉是必然的。吳國到孫皓的時候因為國君過於殘暴,已經失去了人心,滅亡也是必然的。

    司馬炎可以說是站在祖先的肩膀上統一了天下,他自己在壯大國力方面沒有多大作為。導致後來的天下大亂,他自己的治國理念出現偏差也是主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婦產科醫生喜歡給人介紹生化妊娠的概念,是故作高深還是嚇唬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