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見光下,兩者效能差不太多
2、CMOS能大批次買得到,大批次製造成本低於CCD
3、CMOS適應性廣(High Gain、Long Exposure、Video)
那麼,關注主要幾個廠家的單反,Kodak、Canon、Nikon、Sony/Minolta、Olympus
Kodak的早期產品是CCD、比如DCS 760,到了14N則為CMOS
Canon只有第一代1D是CCD,其後基本上都使用CMOS,算是較早投入研究的大廠
Nikon則是兩者都有,D1X、D80這種用CCD、D3X、D90這種用CMOS,當然還有自家設計的LBCAST
Sony/Minolta在A390之後,由CCD全面轉入CMOS,現在能見到的Sony CCD,一般是工業用途
Olympus那些Kodak CCD的機器,E-1、E-300一類,只存在歷史記錄了吧
可見光情況下,CCD能做到的,CMOS大部分能夠做到。
可見光之外的話,CCD還是能感知的,比CMOS要廣,因此一般相機需要更厚的IR的來滿足IR Cut。例如Leica M8,高反射率的黑色會發紫,由於0.5mm的UVIR效率不佳引起。
由於這個特性,很多應用選擇天文專屬CCD,可冷凍。對於一般玩家,選擇Nikon D810A即可。
因為行業上持續的投資,CMOS一直在改進,其特點:低耗電、高感光、背照式感測器、堆疊式感測器、高讀取速率
當然,還有CMOS大批次製造的價格,少於同等的CCD
一般說來,單反是一個幹活的機器,最好的是能夠直接拿到可用的圖,大部分廠家是選擇了:1、禁止使用者觸碰內部Bayer RAW轉化,2、禁止關閉Black Reference獲取,3、預設高反差的Gamma和較為鮮豔的增益表。這點對於CCD機器的高階玩法,不太友好。
至於更容易的日常感知,現在的相機,不只是要拍照,還要拍影片
拍影片,全域性快門非常爽快,但CCD比較慢,無法拍攝高幀速率的影片,一般行業裡的CCD,720P達到30FPS,已經算是很快了。而CMOS的話,不說別的,當代手機都可以720P下的960FPS了。即便找到最早的高速攝影機器Casio EX-F1(2008年),也可以達到1200fps呢(336x96 px)。
CCD給夠電,能夠達到更好的畫面感知,但這個電壓通常有一點高,以至於大部分CCD機器都有電老虎的稱呼。
以上
1、可見光下,兩者效能差不太多
2、CMOS能大批次買得到,大批次製造成本低於CCD
3、CMOS適應性廣(High Gain、Long Exposure、Video)
那麼,關注主要幾個廠家的單反,Kodak、Canon、Nikon、Sony/Minolta、Olympus
Kodak的早期產品是CCD、比如DCS 760,到了14N則為CMOS
Canon只有第一代1D是CCD,其後基本上都使用CMOS,算是較早投入研究的大廠
Nikon則是兩者都有,D1X、D80這種用CCD、D3X、D90這種用CMOS,當然還有自家設計的LBCAST
Sony/Minolta在A390之後,由CCD全面轉入CMOS,現在能見到的Sony CCD,一般是工業用途
Olympus那些Kodak CCD的機器,E-1、E-300一類,只存在歷史記錄了吧
可見光情況下,CCD能做到的,CMOS大部分能夠做到。
可見光之外的話,CCD還是能感知的,比CMOS要廣,因此一般相機需要更厚的IR的來滿足IR Cut。例如Leica M8,高反射率的黑色會發紫,由於0.5mm的UVIR效率不佳引起。
由於這個特性,很多應用選擇天文專屬CCD,可冷凍。對於一般玩家,選擇Nikon D810A即可。
因為行業上持續的投資,CMOS一直在改進,其特點:低耗電、高感光、背照式感測器、堆疊式感測器、高讀取速率
當然,還有CMOS大批次製造的價格,少於同等的CCD
一般說來,單反是一個幹活的機器,最好的是能夠直接拿到可用的圖,大部分廠家是選擇了:1、禁止使用者觸碰內部Bayer RAW轉化,2、禁止關閉Black Reference獲取,3、預設高反差的Gamma和較為鮮豔的增益表。這點對於CCD機器的高階玩法,不太友好。
至於更容易的日常感知,現在的相機,不只是要拍照,還要拍影片
拍影片,全域性快門非常爽快,但CCD比較慢,無法拍攝高幀速率的影片,一般行業裡的CCD,720P達到30FPS,已經算是很快了。而CMOS的話,不說別的,當代手機都可以720P下的960FPS了。即便找到最早的高速攝影機器Casio EX-F1(2008年),也可以達到1200fps呢(336x96 px)。
CCD給夠電,能夠達到更好的畫面感知,但這個電壓通常有一點高,以至於大部分CCD機器都有電老虎的稱呼。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