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裙角上揚
-
2 # DOCTOR劉
應激性潰瘍是指在各種嚴重的疾病,重大身體創傷和嚴重的心理創傷以後出現的胃腸粘膜的糜爛、潰瘍形成,嚴重的可導致消化道大出血,甚至穿孔。會增加患者病情的複雜性和嚴重性,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
哪些患者容易出現應激性潰瘍?
1、嚴重的疾病患者 如腦梗死、腦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患者、嚴重感染患者、猝死心肺復甦後的患者。2、重大創傷後的患者 如車禍和高處墜落導致的重型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全身多處重傷的患者,大面積燒傷患者,重大手術後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手術)。
3、重大心理創傷的患者 如重要親人的突然離世,突發的自然災害打擊,過度緊張等。
這些都是導致應激性潰瘍最常見的原因。
應激性潰瘍是怎樣發生的?
目前認為應激性潰瘍的發生主要與各種應激事件後患者胃腸黏膜的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導致胃腸黏膜的保護膜損傷,胃腸道的防禦功能下降和應激後早期胃內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攻擊防禦功能下降的胃腸黏膜導致疾病的發生。
應激性潰瘍都有哪些症狀呢?
最常見的表現為患者毫無先兆的突然出現的嘔血、黑大便、大便隱約陽性、胃液隱血陽性、血色素下降,甚至是失血性休克。
如果有前面所說的應激事件以後出現的上訴症狀患者,就需要考慮患者有應激性潰瘍的發生。如果要確診的話,需要在權衡利弊下行胃腸鏡檢查明確。
應激性潰瘍如何治療?
應激性潰瘍的治療包括:基礎病因的評估和治療,使用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的藥(如奧美拉唑、雷尼替丁、鋁碳酸鎂等),必要時輸血治療(如紅細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如果出現嚴重出血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需考慮行內鏡止血或介入栓塞出血動脈止血,甚至可能需要外科開腹手術止血。
總的來說,臨床工作中遇到有重大創傷、疾病和心理打擊後的患者,都需要警惕患者有發生應激性潰瘍的可能,需要密切的觀察和檢測相應的指標,有指標的患者,需要積極的預防性使用藥物治療,以防應激性潰瘍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
-
3 # 手術刀su
應激性潰瘍泛指嚴重創傷、大手術、大面積燒傷、顱內病變、敗血症及其他嚴重臟器病變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引起的胃黏膜糜爛、出血,是一種急性胃黏膜病變。Curling潰瘍和Cushing均屬於應激性潰瘍。Curling潰瘍:因燒傷所致的潰瘍。 Cushing潰瘍: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所致的潰瘍。病因機理:目前一般認為應激狀態下胃黏膜微迴圈不能正常執行而造成黏膜缺血、缺氧是發病的重要環節,由此可導致胃黏膜黏液和碳酸氫鹽分泌不足、區域性前列腺素合成不足、上皮再生能力減弱等改變,胃黏膜屏障因而受損。
-
4 # 陳舟醫生
曾經在搶救室看見一個大嘔血的病人,一個簡單的車禍傷,沒有肝硬化、胃潰瘍,為何會大吐血呢?當時很不解,有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的老師告訴我:那是應激性潰瘍!
應激性潰瘍:通常發生於胃底和胃體,但有時也會發生在胃竇、十二指腸或食管末端。應激性潰瘍通常較表淺,可引起表淺毛細血管床滲血。也可能出現更深的損傷,從而侵蝕黏膜下層引起大出血或穿孔。
應激性潰瘍通常在發生重大創傷或嚴重疾病後數小時內開始於胃的近端區域。在大面積燒傷或顱腦損傷72小時內行內鏡檢查,會發現超過75%的這類患者存在急性黏膜異常。
可能的機制:●胃黏膜保護機制受損–正常情況下胃由一層糖蛋白黏液層保護,該黏液層可形成阻止H+擴散的生理屏障以及限制HCO3-。HCO3-可中和鄰近胃壁的胃酸。反流膽鹽或尿毒症毒素的濃度增高(在危重患者中常見)可破壞這層屏障。另外,當休克、膿毒症或創傷引起胃腸道低灌注時,黏液屏障的合成將下降。
●胃酸過度分泌–在頭部創傷患者中已發現過多的胃泌素刺激胃壁細胞引起的胃酸過度分泌。但這種異常可能不是所有ICU患者產生應激性潰瘍的原因,因為其他大多數患者的胃酸分泌往往正常或減少。
幽門螺桿菌感染也可能促進應激性潰瘍的發生,但這方面的證據質量不高。
大家應該知道這個事實:應激性潰瘍引起的顯性消化道出血與患者死亡率增加有關。
-
5 # 精靈醫生
應激性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個型別,瞭解其之前首先需要對消化性潰瘍有所瞭解。一般消化性潰瘍主要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當然其也可發生在食管下段、小腸、胃腸吻合口等部位。所謂潰瘍是黏膜缺損已經超過了黏膜肌層,因此與黏膜糜爛有所不同。目前醫學界對消化道潰瘍產生的原因還不完全清楚,現在的假說是由於黏膜破壞因素超過黏膜防禦及修復能力所導致的,黏膜破壞因素最早認為主要是胃酸,後來發現幽門螺旋桿菌,NSAID類藥物也是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此外還包括心理、吸菸、環境等等。
對消化性潰瘍有了大致的瞭解咱們再來看看應激性潰瘍是怎麼回事?所謂“應激”是人體在遭受嚴重打擊後所產生的生理及病理生理反應,其本身是為了讓人體更有效的應對打擊,但是同時也會產生副作用。應激產生的時候人體的交感神經會異常興奮,大量的腎上腺素會分泌,其對胃腸的直接作用是使其血管收縮,供血減少。血供的下降會降低胃腸粘膜的保護機制,進而打破了其中的平衡,因此會導致潰瘍的發生。對應激性潰瘍行內鏡檢查可以看到,多數位於高位胃體,且呈現為多發性淺表性不規則的潰瘍,直徑躲在0.5-1.0cm。
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導致應激性潰瘍的疾病包括嚴重燒傷、顱腦外傷、嚴重外傷、腦腫瘤、大手術、嚴重的內科疾病等。臨床上對於燒傷所導致的應激性潰瘍也叫做Curling潰瘍,對於顱腦損傷導致的應激性潰瘍也叫做Cushing潰瘍。對於應激性潰瘍最重要的是對其引起重視,及時對原發病治療的同時,可以應用抑制胃酸和保護胃腸粘膜的藥物進行治療。透過及時治療,應激性潰瘍預後一般不會留疤痕,而如果不引起重視還可能出現消化道出血,甚至於穿孔等情況。
-
6 # 中華醫學科普
應激性潰瘍是指人體在應急的情況下胃和十二指腸出現急性糜爛和潰瘍。應激性潰瘍輕者會產生嘔血的反應,嚴重的會導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疾病。 詳細的詢問患者的病史是預防骨折患者術後應激性潰瘍併發症的關鍵之一。H2受體阻斷劑的及時應用能夠有效地預防應激性潰瘍的發生。應該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注意保護患者的胃黏膜,對受到重 大創傷和做完大手術的患者儘早使用西咪替丁等保護胃黏膜的藥物,此類藥物可以保護胃黏膜不受到胃酸的侵蝕,抑制人體內胃酸的分泌。
對於嘔血比較嚴重的患者應當抬高床頭30°,去枕並讓頭部偏向一側,注意防止嘔吐出的血液和呼 吸道分泌物誤吸而引起窒息,及時清理嘔吐物。同時,對其進行吸氧和保暖等措施。根據情況正確使用止血藥物,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後的效果及不良反應,如出現腹痛、腹瀉、心律失常 等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報告給醫生處理。
骨折術後併發應激性潰瘍的患者早期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和軟食為主,應少量多餐,不可暴飲暴食,忌食生冷、油膩的食品。在患者出血期間應禁食,以免食物進入消化道刺激胃黏膜而導致出血加重,出血停止24 h後可給予牛奶、豆漿等鹼性飲料以中和胃酸,有助於收縮胃黏膜 和止血,但不可以禁食時間過長,以免引起胃飢餓性收縮而導 致再出血。出血停止3~5 d以後,可定時定量進食,以少量多餐為原則,逐漸給予患者食用一些溫涼流質、半流質以及軟食。
回覆列表
首先應激性潰瘍也屬於潰瘍範疇,只不過是在特殊情況下出現的病症。大家都知道應激反應,是在面臨外界環境改變時,人體自發的會出現應激反應,以保護機體功能狀態。
那麼應激性潰瘍泛指休克、創傷、手術後、嚴重全身性感染以及重大疾病時發生的急性消化系統潰瘍,多伴有出血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在外界非特異性的突發強烈刺激下,機體各系統本能地做出功能上和結構上的劇烈反應,牽涉到神經、體液和諸多炎性介質以及細胞因子的介入,故稱之為應激。
比如說在臨床上最常見的就是手術前後、急性腦血管疾病,在入院系統治療時會給予保護胃腸道粘膜的藥物,就是為了預防應激性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