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zhao的日常觀察

    工作量證明意味著競爭

    其他證明方式意味著其他形式的經濟模式

    例如股權證明意味著壟斷

    越複雜的證明方式看似解決問題很厲害,實際上或多或少執行存在經濟上的難點

    目前看工作量證明是簡單普遍接受度高,符合競爭激勵的經濟模式

  • 2 # 勿與君子鬥名

    區塊鏈中的工作量證明同其他證明機制一樣,用於決定記賬權的歸屬。因此是必須的,但工作量證明只是其中一種方式。

    不同的決策方式有:工作量證明(PoW),權益證明(PoS),託管權益證明(DPoS),主節點決策(Masternode)等。混用其中多重策略也是比較常見的。加入自己的決策方案也並不難實現。

    但是縱觀這些機制,也只有工作量證明可以在安全投入和網路去中心化擴張上實現正交發展。既投入挖礦的資源是沒有上限的,而全網算力越大越分佈,網路就越安全,而且這個增長不影響網路的增長以及交易的效率,交易效能完全由其他因素決定。如果忽略資源投入的消耗,工作量證明是十分完美的。關於51攻擊,可以認為算力足夠強大和分佈的情況下,成本很高,以至於一個成功的51攻擊很可能是徒勞甚至是虧本的。這點可以認為是該攻擊的經濟壁壘。

    權益證明被譽為低能好的方案,但現實中,有很多山寨專案漏洞百出(包括一些有點“名氣”的專案),有些簡單分叉之後其實自己都不完全明白其中的原理,導致上市之後被駭客“盜”幣(嚴格地說這不算“盜”),價值極為不確定。PoS本身也因此依舊存在正義,因為萬一漏洞被發現,它的破解成本遠比PoW低很多很多!

    至於託管權益證明,相當於將記賬權交給固定的幾個節點。這種方式最大的爭議是“中心化”記賬,不利於社群公平性。類似EOS這樣的網路,交易甚至可以仲裁撤銷,成為反對者最大的槽點。

    主節點模式類似託管,將一些特殊權利交由幾個特權節點,他們在網路中享有特殊回報。這種網路有一定的價值,但是同樣容易做手腳,不利於社群公平原則。

    其他還有很多策略,如證明儲存空間,證明線上網路時間的,但這些策略幾乎都沒有完美的安全特性。以Filecoin為例,擁有美好的概念和憧憬,但是上線卻問題諸多,不斷推遲,也是因為安全性上很難做到工作量證明那樣完美。

  • 3 # 冬河草

    工作量證明並非必須,但是當下比較可行的方案。

    工作量證明(英文PoW)是比特幣首創的挖礦方式。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為區塊鏈系統提供算力獲得一定數量的幣作為獎勵。

    基於算力競爭的挖礦模式的優點是,整個區塊鏈系統的安全性是最有保障的。據統計,目前比特幣網路消耗的電量約為全球供給量的2%,如果把比特幣和所有國家按照能源消耗排名,比特幣可排進前40名。對這個體量進行51%攻擊,理論上需要採購300億美金的算力,也就是比特幣總市值的一半(當前的市值接近於挖礦成本),但是做起來很難,短時間內採購足夠礦機就不大可能,而且即便瞬間達到51%算力,也只能控制最近的幾個區塊,保持下去才能形成影響。那麼社群和其他礦工不可能無察覺,直接拒絕接受疑似礦池的區塊就可以恢復健康。在過去10年,比特幣價格大幅起落,但算力一直是穩定增長的,單位算力的價格也在逐步下降。自2013年走入主流公眾視野後,比特幣網路從不出錯。這種系統安全性,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PoW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能源消耗!比特幣網路的吞吐量也許還需要擴容10萬倍才能覆蓋全球交易,而目前也許再來百倍就能榨乾所有現存的電力設施。這是後來很多幣種轉向PoS等其他挖礦機制的原因。那麼問題來了,PoW是否會難以為繼呢?在閱覽了眾多加密貨幣社群存在的精彩討論基礎上,本人認為PoW目前仍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首先,能源的利用是不平衡的。比如中國西部的一些風電的太陽能設施,常年處於不飽和利用狀態,這些電力既不能有效儲存也不能輸送到較遠的地方(在途能耗很大),浪費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情況放之全球都存在,人們總是建設超出當前需要的電力設施以避免未來擴容付出更大的重建成本,冗餘電力到處存在。比特幣網路的節點可以說隨時在尋找電價便宜的地區,這些地區的電力之所以便宜,都是因為存在供給的冗餘。比特幣可以說對於一些偏遠貧困地區的電力設施提前收回成本具有積極意義,某種程度上彌補了當地經濟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扶貧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不發達地區的政府都預設其存在的原因。

    其次,綠色能源取之不盡。今天我們所詬病的全球能源問題主要集中在化石能源的問題上。煤礦和石油這兩大能源的快速增長,是全球環境問題的罪魁禍首,這些原本沉積下來的能源打破了自然迴圈。但是另一方面,綠色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等,都是自然界的正常能量迴圈之內的能源,其容量十分龐大,即使大規模利用也不會引起嚴重的氣候變暖及汙染等問題。也許某一天,大量礦機將沉於潮汐能和地熱豐富的海底,或者太陽能豐富的外層空間,不再和人類正常生活的地區產生能量的交集。

    最後,安全的代價不可避免。人類今天巨大的軍事軍隊和軍事設施,以及遍佈各地辦公區的安保人員,應該說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包袱。但是我們無法甩掉他們,任何秩序都必須有代價,付出不足就會有崩塌的危險。能源是這個星球最寶貴的,用它來交換軍隊和政府,我們才有今天的安全社會。然而,我們也可以用它的一部分直接交換安全和信任,這就是區塊鏈經濟的核心理念。

    順便我在這裡也簡單談一下PoS的問題。PoS和PoW其實都是資本主義的玩法,PoW比較容易吸收體系外的土豪,PoS則更加吸引體系內的土豪,PoW更有開放性。PoS的綠色挖礦,隱藏的問題是安全性的脆弱,迄今為止主鏈遭攻擊的問題一直存在,不得不採取社群積極干預才能維持。這種離不開人的問題始終是個難題。綠色挖礦的願望十分美好,但天下也許真的沒有免費午餐。

    綜上,PoW的能源問題在很多方面上看都是合理的。需要注意的是,PoW未必是不可動搖的。所有的事物都是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演進的,今天合理的模式也許明天有更好的替代品。我相信所有的主鏈都會相互借鑑,真正的競爭力仍然是規模和開發團隊的實力。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是永遠在尋找最佳答案,從沒有在現實答案上貢獻和取得價值。

  • 4 # 黃躍勇

    目前整個行業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認同區塊鏈技術的核心,但是如何將生活或者實體經濟結合進行大規模商業應用,這裡面就涉及到安全性,可擴充套件性,高效性等問題,但POW目前來講,安全性肯定是最高的

  • 5 # Ulord優壹

    在區塊鏈中,需不需要工作量證明機制要看鏈需不需要工作量證明機制(PoW)。

    目前區塊鏈幾個經常用的共識機制:

    (1)POW

    PoW:proof of work,也稱工作量證明。在區塊鏈中,PoW代表的是一種運作機制。這種機制強制要求財富的獲取方式只能是透過勞動所得,也就是算力運算——挖礦。

    比特幣所使用的共識機制就是PoW。

    PoW的缺點就是浪費電力能源,達成共識的週期較長,區塊容量設計的限制、容易造成分叉等。

    (2)PoS

    PoS:Proof of Stake,也稱股權證明,類似於財產儲存在銀行,這種模式會根據你持有數字貨幣的量和時間,分配給你相應的利息。

    以太坊(ETH)在總結比特幣的算力計算耗費資源的經驗上,提出了PoS,權益證明機制。就是讓權益更多的人(持有ETH更多的人)更容易能挖到礦(算出雜湊值難題),這樣就避免了大部分的算力和電力的浪費,也大大縮短了共識週期。

    (3)DPoS

    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授權股權證明。持有幣的人可以進行投票選舉,選舉出一些節點做為代表來記賬,類似於全華人名代表大會制度。

    Ulord的側鏈UOS採用的就是DPOS共識機制。

    (4)PBFT

    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實用拜占庭容錯演算法。鏈上所有人參與投票,結果按照拜占庭共識演算法來處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牆瓷磚有什麼特點,外牆磚都有哪些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