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灬迷

    說起二戰的坦克裝甲部隊,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說起德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確實這兩款坦克的效能可以說是天下無雙,但是細心的人都不難發現德國的主力坦克虎式豹式都有和蘇聯坦克相似的外形,對比德國前期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反倒不那麼相似,這是外觀的直觀感受,也確實說明一個問題,德國盜版了蘇聯坦克的設計,

    這裡要說的蘇聯設計並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T34傾斜裝甲設計,這個真是太老生常談了。我要說的是蘇聯的KV1坦克設計特點,蘇聯幾十年的坦克設計製造結晶幾乎全都彙集的這款坦克身上,

    例如它的經典之處“扭杆式懸掛系統”,之前的坦克懸掛系統都是直接移植汽車上的彈簧式懸掛系統,相比彈簧式扭杆的優點顯而易見,就是它不佔地方,只用在底盤下方安置固定空就可以了!不佔用車體側面的空間同時還增高了坦克底盤,提高越野效能。扭杆的迴轉空間大於彈簧,同樣空間沒被壓縮的彈簧只能提供扭杆的一半緩衝空間,所以扭杆的減震效果更好,所以這是蘇聯坦克設計的一次飛躍,而此時的T34還是使用彈簧式懸掛系統,德國的四號和三號坦克也不例外。德國的虎式豹式雖然是大直徑負重輪但是即便的懸掛系統就是仿製的扭杆式,

    此外還有坦克的艙室佈局,這幾乎和現代化看了一模一樣。Kv1的戰鬥倉在中間後邊是動力艙,前邊是駕駛艙駕駛員坐在正中間,這和今天的美軍m1坦克一模一樣,司機運載中間不僅可以給予駕駛員更好的裝甲保護(空間緩衝),還擴大了駕駛視野(能同時看到左右兩邊),這也被現代化坦克廣泛採用,駕駛員和機槍手都在底盤裡,一旦坦克被毀他們很難逃脫死亡的厄運,因此Kv1在其上部開出艙門上下車,這種設計德國在四號坦克上才開始出現,

    此外炮塔的設計也是一絕,為了提高炮塔的防護效能,KV1的炮塔取消兩邊的敞口在上部開出兩個艙門提高被摧毀後的成員逃生速度,這一點被德軍的虎式豹式坦克廣泛採用,今天所有的主戰坦克都有至少兩個頂部艙門,美軍的M1甚至有三個;此外炮塔正面防護設計也讓德軍羨慕不已,它的炮塔錢裝甲不僅是傾斜的還有“窩彈區”,現代化坦克的炮塔正面真正脆弱的就是火炮根部,這裡不僅是活動件,中彈後很很容易傷到火炮,所以蘇聯人在火炮根部製作一個突起,這就是最早的窩彈區,德華人發展這個設計後發揚光大,從豹式坦克開始幾乎所有的坦克設計都有炮塔上的窩彈區,儘可能把炮彈彈開保護火炮炮管。,此外儘可能把炮塔做的小也是KV1的設計技巧,此後的德國的豹式坦克也出現了“箭”式小炮塔。此前德國的炮塔三面開洞,結構強度不足,虎式豹式都是在模仿KV1的炮塔設計設計不僅在上邊來兩個艙門還做的儘可能小。

    KV1外形追求簡潔型,方便快速生產所以外形上它是稜角分明,鋼板幾乎不需要加工,出廠就可以組裝,對比德國的三號和四號的複雜多變的外形不難發現,KV更容易生產,這一點被虎式和豹式借鑑,儘量做到簡潔不僅可以加快生產還能減少材料的消耗,這對戰爭中的國家十分重要,KV1的外形佈局就是在今天看來也不落後,它有太多的地方和M1,豹2,挑戰者這些主戰坦克相似了,可以說KV1給坦克設計制訂了一個至今都不落後標準,這是非常超前的設計。

    但是超前的設計就是最大的弱點,因為當時的車輛製造技術滿足不了這些超前的設計需要,外表簡潔造成重量極大,而當時的發動機馬力只有800匹(後期型),不足以帶動這麼大的重量,所以後繼的IS重型坦克的體重都在四十噸以內,動力不足的KV1還面臨故障率的困擾,也是因為太超前的設計,導致坦克的機械可靠性太差,這些技術還沒有經過充分的驗證和修改,所以戰爭爆發時,它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 2 # 武備營

    ▲T-100和SMK多炮塔坦克原型車

    ▲KV-1原型車

    正所謂全靠同行襯托,KV-1的誕生完全就是個意外,當時蘇聯新一代重型坦克專案分別是上圖的T-100和SMK多炮塔坦克,只不過堅持單炮塔的科京委託自己的徒弟杜克霍夫用T-100的邊角料打造了一款名為KV的坦克,結果在後來的測試中,KV坦克力壓T-100和SMK多炮塔坦克贏得了高層的青睞,首先就是較輕的噸位使得該坦克越野性較強,此外多炮塔很容易出現協調不利的問題,隨後這三輛原型車被派到了芬蘭用於突擊曼納海姆防線,然後順道實戰檢驗一些,結果到了之後狀況百出,T-100原型車被打壞行走系統,在搶救接連失利的情況下,蘇軍只得將其拆解回收並帶回。

    總的來說KV坦克的設計還是顯得十分保守,甚至是有些笨拙,KV-1正式量產型去除了並列的45毫米坦克炮,裝備一門30.5口徑比的L-11型76毫米主炮,此後換成了F-32型76毫米坦克炮,發動機為一臺500馬力的V2柴油發動機,不過KV-1離合器和傳動器的協調十分的差,換擋之前必須停車,而且各種各樣的零件再配上43.5噸的車體,行走系統的負擔很大經常趴窩。炮塔正面防護為90毫米,側面為75毫米,車體正面為90毫米,不過隨著德軍新式坦克的出現,後期KV-1普遍都會加裝一層25毫米到40毫米的附加裝甲。

    ▲KV-1加裝附加裝甲的具體方式

    KV-1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火力偏弱,後期裝備了F34型76毫米坦克炮後才和T-34坦克相持平,一個重型坦克只裝備76毫米坦克炮確實有點不夠用,深知這一點的蘇聯人對KV-1的升級,尤其是火力的升級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從76炮到85炮,再到107炮,甚至是122炮,於是就有了KV-3,KV-4,KV-5,KV-7甚至是T-135這樣的怪物了。

  • 3 # 大將軍威武K

    很顯然,題目對於KV坦克這款在蘇德戰爭前期立下赫赫戰功的鐵馬缺乏足夠的認識。

    KV—1坦克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的一款重型坦克,在1941年6月下旬爆發的蘇德戰爭之國境線作戰中公開亮相。當時參戰蘇軍三個方面軍共裝備KV坦克500多輛。德軍的閃電戰開始後,蘇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坦克T—26、BT等型號在兇悍的德軍3號、4號坦克面前幾乎只有被碾壓的命運。但是當德軍坦克碰上KV、T—34這些擁有75—110毫米斜面裝甲的坦克時,德華人的噩夢開始了。

    在6月23日杜比薩河橋頭堡附近,蘇德雙方展開了戰爭中第一場大規模坦克交戰。雙方一共投入300多輛坦克,蘇軍裝甲薄、火力弱的T—26、BT坦克在德軍打擊下幾乎是一觸即潰。裝備250多輛各型坦克的德軍第6裝甲師曾經是在法國戰役第一個穿越阿登森林的的一支勁旅,與之對陣蘇軍坦克2師只有100多輛坦克,大部分是BT坦克,KV坦克只有20輛。按常規理論來說,與德軍碰撞,蘇軍這點兵力幾乎就是自尋死路。但是KV坦克一上陣,德華人立馬傻眼了。德軍坦克炮、反坦克炮打在BT上可以輕易把後者摧毀,但是碰上KV以後,雖然可以把後者的裝甲板打得火花四濺,卻絲毫不能讓其燃燒。被炮彈擊中的KV坦克好像沒事一樣繼續向前衝擊。

    為了摧毀這些怪物,德軍甚至動用了150毫米榴彈炮在100米距離內進行直瞄射擊。更讓德華人傻眼的是,110公斤的重榴炮炮彈落到40多噸重的KV身上除了能讓後者劇烈抖動一下,仍然是無可奈何。時任德軍第41摩托化軍軍長、德軍著名戰將的萊因哈特親眼目睹了這一現狀,不得不為蘇軍坦克感到震驚,眼睜睜看著自己麾下40餘輛坦克和18門火炮被這20輛KV坦克所摧毀。貫穿戰爭始終的“坦克恐懼症”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開始蔓延。

    由此可見,KV坦克效能十分優異,但是在戰爭初期由於蘇軍缺乏實戰經驗,加之通訊系統被德軍破壞,因此蘇軍很難像德軍那樣組織起龐大的坦克群在廣闊的原野上擋住德軍坦克洪流的衝擊。而德軍在碰上蘇軍坦克正面衝擊時,往往繞到側翼在空軍、炮兵配合下充分發揮多軍兵種協同作戰的優勢將蘇軍坦克打垮。更有兇悍的德軍步兵爬上KV坦克,開啟艙蓋扔進集束手榴彈……

    最後蘇軍坦克2師因為寡不敵眾而歸於失敗,但是KV坦克並沒有就此退出戰場,在後來蘇德戰爭蘇軍戰略防禦階段依然發揮著重大作用。蘇軍拼死守衛的列寧格勒,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裡是KV坦克唯一的生產基地。

    直到蘇軍蘇軍開始反攻後,隨著蘇軍快速推進的需要,笨重難產的KV坦克這才不適應戰爭形勢的發展而被T—34坦克完全取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誰是lpl最強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