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二戰後,德日都從戰敗國的身份迅速轉變,都在經濟發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兩國給世界的印象區別極大,德國總理的下跪行為與日本首相的死不認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德國日耳曼民族雄心退化了還是日本軍國主義殘毒頑固不寧,兩者有什麼差別?又有什麼戰略考慮?
11
回覆列表
  • 1 # 劉偉liu

    首先----德國和日本,在對待二戰的態度並不像閣下從媒體得到的印象那般,即日本不認罪德國認罪。

    實際上,德國對二戰的反思也不像閣下想象的那般完美。

    當然,德日兩國不同的"聲譽"和"作風"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德國儘管履行了戰爭賠款,承認大屠殺問題,審批戰犯等等!

    但是可以注意到----當年德國總理"僅僅"是對猶太人下跪而已!我們都很清楚,二戰中德華人造成傷害最多的,死傷最慘的其實是蘇聯人,蘇聯人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猶太人,甚至波蘭人的死亡數量也和猶太人相當。

    你可以注意到,德法的和解並不是什麼問題,因為法華人在二戰中死傷極少,納粹在法國的惡行也並不多(因為他們認為法華人還算高等類民族)。

    所以,西歐各國都很輕易的原諒了德國(西德),而且在需要德華人作為對付蘇聯的橋頭堡,德國很快就走上了重新武裝的道路。

    另外,整個德國知識階層和官僚階層,基本上在二戰中都屬於納粹分子,或支持者,所以戰後重組政府其實根本無法避免任用這些人,以至於有人諷刺西德政府為"第四帝國"西德由於堅持東普魯士屬於德國(東普魯士在二戰後被蘇聯和波蘭佔據),所以一直無法和東歐集團建立任何合作。

    到70年代的時候,西歐的經濟"黃金時代"結束(60年代末就有這種趨勢),而美國也開始提防西歐的實力增長,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西德上層才決定在波蘭乃至東歐開啟外交突破口,進而擺脫美國的控制,使歐洲的冷戰結束。

    而且就南斯拉夫等國,戰後對德國軍事將領的審判強度,也可以看出,東歐對德國的態度很不好,目前的情況是,東歐的許多重要優質資產,被德國廉價獲得,許多超市,加油站之類的玩,都是德華人把持了.東歐人對德國的態度可想而知了。

    再說日本

    日本不認罪其實和德國當年所關注的類似,涉及領土問題。

    日本和南韓,中國,俄羅斯均有領土或領海爭端,和北韓的關係也很不好,認罪有損日本的"強硬"形象,會失去一定的利益,其實認罪這個動作不難,但是要注意:德國認罪的過程不僅僅是要跪的,更重要的其實是"割讓了領土的",可以說日本如果認罪的話,在爭議領土問題上會落下風,而日本的政客為了拉老兵和其家屬的選票,往往要走"極端",各種"雷人"的玩意也就出來了。

    美華人很清楚這一點,日本是美國在遠東的重要戰略基石,所以美國也不願意中日韓之間關係走熱,出現亞洲集團,美華人往往利用日本人的自尊感和"野心"來製造矛盾,美國把日本滲透的很嚴重,日本高層就有美國間諜,而且至今也查不出來。

    德國可以認罪的原因在於,當時可以獲得利益(儘管付出領土代價)

    而日本認罪。在經濟上不會獲得多大的利益,東亞的經濟競爭和軍備競爭的強度遠遠超過當今世界的任何地區,不光是向中國認罪的問題,還涉及南韓,北韓,甚至俄羅斯的問題。

    所以日本領導人,一向在這個問題上很難做出什麼建設性的步伐,當然,一旦有利益,自然就會跪的。

  • 2 # 幸福地帶2

    而日本只恰恰恰相反,日本人不承認自己的罪過,直到現在,依然不肯向被侵略的國家道歉,並且不對被侵略的國家進行賠償。日本還在堅決否認自己的歷史,致使於遭到亞洲國家,以及其他的相關被侵略國家和全球人民的反對。正因為如此,日本在國際上,才沒有德國那樣好的良好印象。

    其實這些沒有什麼戰略意圖可言,只是兩個國家政府的態度而已。

  • 3 # 5829989915145

    德國和日本兩個鮮明的對比,它們的相同之處:同為資本主義國家,同為法西斯,同為二戰戰敗國,同樣是君主立憲制,同樣遭到譴責,同樣罪惡深重……但它們的不同之處則只有兩點:不同的態度,不同的命運。

    同樣的行為,不同的認錯態度,造就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家。德國總統每年都在雕塑前悔悟;日本首相每年都參拜靖國神社。兩種行為得到了不同的迴應,各國讚揚德國知錯能改的態度,譴責日本無視罪惡,最終兩個國家的結局勢必相反。

    正確對待善意的批評,忠言雖逆耳,但好處多多。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接受批評,承認錯誤,改正錯誤,我們必定會得到新的發展,得到歷史和社會的肯定。

  • 4 # 科里斯托夫羅賓

    個人觀點,不喜勿較真。第一這兩個國家都沒有甘心做一個2流的國家,一直沒有放棄他們的志向。他們只是形勢不一樣,所以採取的戰略也不一樣。日本從中國唐代開始就想入主中原,更何況有滿族不過百萬人口可以問鼎中原長達200多年的先例,為何日本不可?在被美國投原子彈前,至少在中國戰場上他們可以說所向無敵,如果沒有美國和蘇聯的援助,中國命運未可知!所以他們不甘心失敗!如今他在亞洲的所作所為,是在韜光養晦。戰後,日本想要在經濟和科技上發展起來,成為強國,就不能依靠本國市場,因為本國市場小且窮。而周邊的亞洲國家也是一窮二白,落後,加之關係也不好。日本也只好投向美國的懷抱,美國也有意扶持日本。日本在恢復國力後,依然各種不顧歷史,其實背後是美國在亞洲的戰略意圖的體現,意圖亞洲不團結。而日本深知這其中的奧秘,他們在政治上各種不友好,卻在經濟上深綁亞洲各國,這就是政冷經熱。再者日本先階段不能不依靠美國,一是經濟,不過他們在一步步的脫離,並已有成效。二是美國的軍力依然世界第一,滅日本也是分分鐘鐘的事。如果他們現在搞聯誼那就是做死。他們現在就是在等一個機會,再重返亞洲,重返世界。再說德國,當蘇聯解體時,東德和西德就要合併,他們的國土就會恢復二戰前的領土,這對歐洲各國來說不是好事,如果他們不拿出個態度來,可能就會出現兩個德國!以前歐洲也不是沒幹過,法國曾經把他們分成二百多小國家,幾百年後奧地利把他們聯合起來,抵禦法國,但也是大而不強,能敵外辱,不能靖遠。直到出現卑麥斯德國才強大起來,而且讓歐洲各國都顫抖起來。當然態度只是一種說法,背後還有歐洲各國的戰略考慮,此時法國搞個歐盟在與美國抗衡,如果歐洲不同意德國領土完璧,那麼美國有可能幫助德國完整來攪亂歐洲,或者扶持東德攪亂歐洲。所以還不如叫他統一。再者對猶太人的迫害所有歐洲國家都幹過,並且美國在二戰前對猶太人也不友好。所以他這種道歉也是屬於背鍋,進而為背鍋得到各國給的好處。也是為重返世界做準備。現在的歐盟,德國即將替代法國成為盟主。所以我們華人不能放鬆警惕,不能看扁他人,也不能太相信他人。

  • 5 # 文濤1774

    就是兩種態度,兩種命運!一個真誠悔過,一個是不服氣、不認錯、不認罪!所以結果可想而知,我也認為現在的日本很快從戰敗國發展起來了,有些方面甚至領先國際,但它的態度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決定利用它像二戰前利用德國對付蘇聯一樣去對付中國和俄國,所以決定了一般情況下和東亞國家若即若離,美國也決不允許它再度復活軍國主義,只能是有限度的在國際上發言和發展。(屬於經濟發展上超過一些發展中國家,但卻是永遠處於跟班的二流國家)

  • 6 # 姜運倉

    德國與日本都是二戰中的法西斯國家,都是戰敗國,並且在戰後迅速崛起為世界經濟大國。但是兩國對待歷史的態度卻差異較大,進而引發其國際形象的差異。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

    第一,戰後雙方接受的改造不同。德國戰敗後被美蘇英法分割槽佔領,去軍事化非常徹底,並且對很多國家進行了賠償,後來東德與西德又並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反觀日本,它是由美國獨立佔領,並在美國的主導下進行改造,雖然也懲辦了戰犯並頒佈了和平憲法,但以天皇為首的大多戰犯並沒有得到徹清除。不但如此,許多戰犯很快又登上了政治舞臺,比如安倍的外岸信介等,這些成為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種子;

    第二,雙方對戰爭錯誤的認識程度不同。戰後的德國從內心深處意識到了戰爭錯誤,對相關受害者抱有深深的歉意。所以包括勃蘭特在內的多個領導人多次下跪道歉,戰後每位德國領導人對戰爭歉意都表達得清楚明瞭;日本則是另外一種情況,它的首相大多是在外部壓力之下對外表達歉意,並且還經常在教科書、靖國神社等問題上對歷史翻案,從而引發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對;

    第三,正是由於德國恰當地處理了那段歷史,它得到了歐洲周邊國家的諒解,在此基礎之上,德國成為帶領歐洲國家走向一體化的核心之一,德國也透過集體的強大獲得尊重;而日本在戰後主要依靠美國的力量發展起來,並沒有與周邊國家形成離切的命運共同體,並且還不時與周邊國家發生衝突。日德兩國在周邊國家眼裡的形象是差距明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眾速騰1.4T自舒和斯柯達1.4T速派舒適,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