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追風

    李泰太過於優秀,終於在某一天,把自己坑了。

    (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最擔心什麼?當然是再出現一次“玄武門之變”。當年他幹掉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之後,轉頭就跑到親爹面前跪地而哭。

    不管是不是虛情假意,當時李淵痛苦成什麼樣子,李世民應該是最直接的見證人。所以,他一定不想遭遇一次。

    所以,大兒子李承乾必須繼承自己的皇位,必須!只有這樣,兄弟之間才能安穩,才不會導致“流血奪位”成為李唐皇室的“光榮傳統”。

    但是,李泰太優秀了。

    李世民以為,作為皇帝,我已經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訴所有人,尤其是自己的兒子們,皇位已經定了,都不要爭了。所以,大家就和和美美的享受大家庭的溫暖吧!

    所以,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絕對是父親對兒子的寵愛。

    史載李泰很胖,應該是圓滾滾的樣子,這樣的形象,往往讓人覺得“人畜無害”。李泰的小名叫“青雀”,就是一種又可愛又圓滾滾的小鳥。李世民自己說“青雀投我懷”,那場景想想就很溫馨,圓滾滾的李泰使勁鑽到李世民的懷裡,撒嬌賣萌,誰能受得了?

    李泰極其愛好文學,水平高,而且喜歡和文人們交流切磋。嗯,大唐盛世,就應該讓知識分子真心效忠皇室。所以,李世民全力支援李泰,讓他在魏王府招募文人才子……對,這種明顯的“培植黨羽”的行為,李世民非但不猜忌,還非常支援。為什麼呢?他太喜歡這個兒子了。

    說李承乾作為太子很膨脹,那是在明面上的。對於李泰來說,圓滾滾的他並沒有表面上那麼單純無邪,畢竟,自己親爹是怎麼弄到皇位的,他很清楚。

    太子怎麼了?太作死也是要被廢掉的。

    所以,李泰在李承乾拼命作死的時候,努力保持一個可愛兒子、賢明皇子的形象。世間的萬事萬物,最怕的就是對比。李承乾這邊努力作死,李泰在那邊努力的作秀……勝負已分。

    更關鍵的是,李泰作為一個優秀的兒子,自己也生了優秀的兒子——李欣。

    李泰把兒子李欣送到宮裡,長孫皇后看到圓滾滾的兒子又生了一個圓滾滾的孫子,就問這個4歲的小孩子:“你在宮裡住的習慣嗎?想不想爸爸媽媽?”李欣很有禮貌的拱手回答:“孫兒有幸住在皇宮裡,已經很開心了。”

    這孫子!和他爹一樣的招人喜歡。

    所以,當李承乾被廢的時候,如果不出意外,李泰一定會繼承皇位的。朝廷內外都這麼想,李泰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想歸想,你不能說出來啊!你要考慮一下親爹的感受啊!

    李泰沒坐住,跑過去對親爹說:爹你放心,我知道你也疼愛李治,你看他和我兒子李欣年齡相仿,我更疼愛他啊!這樣,等我百年之後,願意殺掉李欣,讓李治當皇帝!

    這心思揣摩的,這撒嬌賣萌的,這忠心表的……但是,這話正好戳中了李世民的痛點。

    李世民怕啥?怕骨肉相殘啊!

    你李泰願意“殺子傳弟”?且不說是不是真情實意,那李欣長大了會怎麼想?會不會為了保命除掉李治?

    再說了,你連兒子都願意殺掉,那你的兄弟呢?

    李世民一定想到了玄武門之變,想到了親爹李淵。不行!決不能讓悲劇重演。

    狠下心來,李泰再可愛,也不能慣著他了。所以,李世民為了保全三兄弟的性命,立李治,廢李泰。

    走到這一步,李世民是為了當一個好父親。

  • 2 # 夜溶月

    唐太宗做出這個決定很無奈。

    唐太宗李世民與正妻長孫皇后生了三個兒子:

    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

    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這三個兒子是嫡子,有資格繼承皇位。嫡長子李承乾在8歲時就被立為皇太子。

    李承乾小時候很聰明,處事明敏,深得李世民的喜愛。

    長大後,李承乾得了足疾,行事荒唐,不愛讀書學習,在東宮扮演突厥人,寵愛孌童稱心,多次受到李世民的責備。

    四皇子、魏王李泰深受李世民寵愛,寵冠諸王。

    李泰多才好學,招納人才編寫《括地誌》,風頭漸漸超過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忌憚弟弟李泰,李泰也想效仿李世民奪取大哥的太子位。

    天道好輪迴。

    李世民與哥哥弟弟的爭鬥在兒子們身上重演了。

    李承乾在身邊人的鼓動下,打算殺弟逼父,提前做皇帝。

    643年(貞觀十七年),五皇子、齊王李佑謀反牽連出李承乾。

    李世民痛苦萬分,將李承乾廢為庶人。

    李承乾一口咬定是被弟弟李泰逼的。

    “臣貴為太子,尚何求?但為 泰 所圖,與朝臣謀自安爾。”

    ——《新唐書·濮恭王泰傳》

    長孫無忌等人主張立九皇子、晉王李治為太子。

    這時,李泰以為勝利在望,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野心,犯了兩個錯:

    一是對李世民承諾,將來殺掉兒子傳位給弟弟李治;二是跑去嚇唬李治。

    李世民意識到李泰的野心。

    立李泰,李承乾和李治都活不了;立李治,李承乾和李泰都能保全。

    最終,唐太宗廢棄最心愛的李泰,立李治為皇太子,並下令:

    “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為後法。”

    ——《資治通鑑》

  • 3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李世民身先士卒,給自己的兒子演了一出殺兄弟欺負老子的戲碼,但是作為一個父親,他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也像他一樣兄弟相殘,所以李泰也就不可避免的被廢了。

    李承乾八歲就被封為太子,聰明伶俐,深受太宗喜愛,而且從他後來的表現看,如果李承乾能當皇帝,大唐絕對會更上一層樓,武周之禍或許也不會發生。

    但是李承乾後來得了腿疾,成了一個瘸子,對於皇帝來說形象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當時他的弟弟李泰素有和李承乾奪位之心。重壓之下李承乾逐漸叛逆。最終決定效仿他爹,先下手為強,起兵奪位。

    唐太宗平亂之後,把李承乾的幫兇全部幹掉,留下個兒子捨不得殺,廢其為庶人。

    李承乾被廢了,李世民又開始發愁到底立誰為太子。

    這時候李泰跳了出來,上文說過李泰素有和李承乾奪位之心,也是因為李泰的步步緊逼,李承乾才鋌而走險。這個李泰也非常受太宗喜愛,而且博學多才,精通文學書法,也是一個當皇帝的料,但是問題是李泰心太狠。李承乾被廢后李泰主動和太宗請纓當太子,說他當了皇帝后絕對善待兄弟們而且日後自己會殺了兒子立李治為太弟。

    太宗這下慌了,捨得殺自己兒子的人難道還捨不得殺自己兄弟?無論是李承乾李泰還是李治,手心手背都是肉。唐太宗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都活著,遂廢李泰為郡王。李治啥都沒幹,白撿了個皇帝。

    當然,李世民這麼做還有一個用心,那就是消滅自己玄武門之變帶來的影響。他不希望他的後世子孫認為皇帝位可以透過耍手段來得到,所以爭搶的都給廢了,啥事也沒幹的封他個太子。

  • 4 # 梗歷史

    魏王生性桀驁,但唐朝在貞觀之後如不採取措施國家未來會迅速進入衰弱期,因為在李世民時期唐朝就已經進行了多次的戰爭可以說已經快要到國家的極限了,特別是李世民人生的最後一戰“東征高句麗”,可以說這一戰之後唐朝就已經失去了對外宣戰的能力了。唐朝急需要一個能守成,能讓國家休養生息的接班人,而李泰並不是一個適合的人選,他有著李世民一樣的野心,他效仿著李世民的奪嫡之路,也想著做出超越李世民的功績。而要做到這一切非開疆闢土,裂地千里不可。除了性格缺陷外,他謀儲也為太宗不喜,唐太宗這一生的努力可以說都是讓世人忘記玄武門之變這事,他不可能看著兒子走到這一步,廢掉他是告訴他,他的態度。而且廢掉魏王並非是要害他,實質上是一種保護手段,是在告訴長孫無忌,李治,魏王已經永遠的失去的資格了,他以後都不會對你們地位有危害,相對的你們也要顧及一下兄弟,舅甥之情。如若李世民沒有做這些那麼恐怕吳王李恪就是魏王的下場了。任何一個君王都很難留一個時刻有機會翻盤的人活著,吳王就是最好的例子了,身上流著前朝的血脈,朝野上下誰不顧及一下香火情,而且李恪還素有賢王之稱,唐太宗就曾言過“英果類我”所以他被除去也是一定的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1歲,面板暗黃乾性面板,T區過午微有出油,有什麼5百左右護膚水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