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動媽育兒

    所謂的“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訊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

    感統失調主要包括:前庭平衡功能失調、本體感失調、聽知覺失調、視知覺失調、觸覺系統失調: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現為好動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容易違反課堂紀律,容易與人衝突,調皮任性,愛挑剔,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語言表達困難、說話遲。

    本體感失調:

    主要是大腦對動作上的支配統合失調。主要表現包括孩子身體平衡能力不良,手工能力不良,精細動作不良及方向感差。如:走路容易摔倒,拍球、抓握東西動作笨拙,方向感差等等。

    聽知覺失調:

    主要是大腦對聽知覺的支配統合失調。主要表現為聽而不聞、丟三落四,健忘如:經常不記得老師留了哪些作業,不記得父母叮囑自己的話。

    視知覺失調:

    主要是大腦對視覺上的支配統合失調,視覺感不良主要表現為:不能順利的閱讀,在閱讀的時候總是會漏讀或者跳讀,在抄題的時候經常超過題或者抄漏題。嚴重的還會在寫字的時候將偏旁部首弄顛倒了,學了就忘,不會計算等等。

    觸覺系統失調:

    主要是大腦對觸覺支配統合失調,如觸覺過分敏感或者遲鈍。其中觸覺過分敏感表現為:不合群愛招惹人、過分依戀父母,還有害怕陌生環境等;觸覺反應遲鈍表現為:反應遲鈍、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如孩子跌倒後,膝蓋流血,而孩子卻不覺得疼等。

    在感統失調方面,剖腹產的孩子患有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因為,剖腹產的孩子沒有經過母親產道對其大腦和全身的壓迫刺激,所以各種器官不能協調有效的運作的可能性要比順產的寶寶更大。

    當然,值得慶幸的是感統失調不是病,而且通過後天的注意和鍛鍊完全可以避免和糾正:

    如,為了儘可能避免孩子的平衡失調,一定要讓孩子多鍛鍊趴、爬。注意不要沒有讓寶寶經歷爬行階段的訓練就直接練習走路

    為了儘可能的避免孩子的前庭失調,在學走路方面,家長要讓孩子順其自然,最好是自己先扶著東西走,注意不要過早使用學步車

    為了儘可能的避免觸覺系統失調,最好讓孩子可以接觸各種不同觸感的物品不要為了乾淨,阻止寶寶玩沙、撕紙及抓捏輔食,這會容易讓寶寶的觸覺刺激不足,導致觸覺系統失調。

    孩子感統失調後天的因素要比先天的因素多很多,所以寶爸寶媽們一定要注意!

    一般說來,孩子13歲之前被發現有感統失調都能夠透過各種干預和訓練糾正過來,所以要重視但是不必過於擔心!

    最後,動媽再提醒一句:感統失調不是病,也不會影響孩子智商,但是會對孩子的生活或者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

  • 2 # 兒科醫生鮑秀蘭

    “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大腦在未發生損傷或先天性發育不足的情況下,腦幹部分的神經整合能力缺失,不能有效建立神經和行為之間的聯絡。

    感覺統合失調臨床上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

    1)身體運動協調障礙.兒童寫字時經常寫得大小不一,寫字時用力不當,視力點錯位;他們在做一些平衡動作時比較困難,而且動作往往很不協調,重心不穩,也不會翻跟頭,在走平衡木時非常恐懼,在做一些精細動作時,行動緩慢。

    2)視聽語言障礙.兒童在進行閱讀時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錯行或跳行;寫作時錯別字比較多,觀察事物時不能做到全面和細緻,比較粗心;在與他人交流時,不能認真傾聽,經常答非所問,還會出現口吃的現象,有時還會自言自語甚至不能自控地大喊大叫,語言發育比較遲緩,詞彙量儲備少,說話有時候含糊不清,不能確切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3)觸覺防禦障礙.它是指人體在觸碰某些東西時過於敏感或過於遲鈍.有這種障礙的兒童經常表現為對外界事物的反抗而過於自我保護,身體和情緒方面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較大,比如不喜歡和別人發生任何部位的身體接觸,對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為(洗頭、剪指甲)也會反抗,在進行爬高、搖晃和旋轉專案時有恐懼表現,對疼痛的感覺不太靈敏,比如咬手指頭,還有一些兒童容易出現自虐現象

    4)性格障礙.兒童在性格方面經常表現出膽子比較小,容易緊張和退縮,愛哭鬧,在嘗試新鮮事物時表現出不自信、沒耐心,性格比較固執、不合群,對於陌生的環境表現出害怕、緊張的情緒,因而會孤僻和冷漠

    5)情感障礙.兒童不能用適當的話語來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經驗,情感比較冷漠,不善於與人交往,害羞孤僻,不喜歡和別人玩,情緒容易激動、急躁,難以控制

    6)認知障礙.兒童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也會有比較明顯的障礙,在知覺動作統合方面比正常兒童有較大差距,數學計算時往往會進錯位,也不能準確地感知空間距離,不能清楚地分辨左右,方向感不強,容易迷失方向。

  • 3 # 輕煙說育兒

    感統失調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障礙,多發生於成長過程中的嬰幼兒身上。感統失調的兒童在智力上大部分沒有缺陷,但這些兒童在學習和行動上經常會有困難,其中有些孩子因為學習能力的缺失而導致在學習上嚴重落後於同齡兒童,而被誤認為是智力上的發展不足。

    生活中,感統失調的兒童有以下細微表現,家長可以仔細觀察。

    1、無法確定慣用手

    大部分人都是習慣使用右手,也有少部分人是左手。一般孩子在3歲左右就會發展出優勢慣用手,進而用這隻手來完成一系列動作,諸如拿筷子、遞玩具、投球、用筆等等。如果左右手混亂使用,會影響孩子運動協調能力的發展。

    2、吃飯時,飯粒撒得到處都是

    因為感覺統合失調,孩子唇部及其周圍的肌肉張力不強,不能很好地完成咀嚼動作,所以在吃飯時弄得到處都是。用筷子不熟練或者拿湯勺不協調也會弄得飯粒撒出來。此外,這些孩子舌頭的協調性也不好,所以發音比較僵硬。

    3、無法掌握倒水的技巧

    倒水需要手眼協調能力好,孩子無法判斷兩個物體的空間關係,所以會非常困難。

    4、無法對東西進行正常排序

    因為視覺空間判斷能力的缺失,孩子在排列東西時會遇到困難,經常搞錯方向,比如穿鞋左右不分,扣扣子扣錯眼。

    5、聽寫測試有困難

    經常漏字、錯字、漏段等,跟不上速度,對聲音的反應遲鈍。

    6、走路不協調

    上下樓梯有困難,只喜歡在平坦的路上行走。遇到障礙物,不能順利跨越和跳過。

    造成感統失調的原因既有先天也有後天的因素,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勁量讓孩子自由活動爬行,尤其不要餵飯,這樣會讓孩子失去鍛鍊的機會,感統失調對以後的學習生活影響都很大。

  • 4 # WOHO國際教育

    沒有感覺統合能力,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就無法協調,無法及時地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WOHO教育的專家羅列出了一些感統失調的一些表現,肢體協調能力差,跑跳投擲動作笨拙;好動、喜歡玩轉動的玩具、爬高、邊走邊跳或站坐無相;打鬧時不知輕重、咬指甲等、或對別人的觸控過分敏感;情緒波動大、缺乏安全感、黏人、愛哭、怕陌生、愛發脾氣;閱讀困難、讀竄行、丟字落字顛倒字;讀錯抄錯;聽而不聞迴應遲鈍、語言理解差、喜歡無端尖叫或自言自語;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容易沮喪、依賴性強、畏難明顯;低於同年齡人的交往水平、難以融入團隊、幼稚或衝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地首批試點地方債百元起投,瘋搶的主要因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