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飛熊騎士
-
2 # 俠骨柔情真英雄
官渡之戰是一次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義。在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把當時曹操與袁紹的實力作個對比。
1、兵。曹操只有7萬軍隊,而袁紹卻有70萬大軍,軍力之比是1:10,曹操明顯處於劣勢。
2、將。曹操身邊有張遼、徐晃、夏侯惇、曹洪等。袁紹身邊有張郃、高覽、淳于瓊、韓猛、蔣奇等。
3、謀士。曹操有荀彧、苟攸、賈詡、劉曄等。袁紹有田豐、沮授、逢紀、許攸、郭圖、審配等。皆是足智多謀之士。
4、糧草。曹軍糧草很少,而袁紹糧草充足。
可見,袁紹強與曹操。為什麼後來卻敗給了曹操呢?究其原因曹操能用人能明辨是非,而袁紹不能用人,不辨是非。
開始時,荀攸對曹操說,紹軍雖多,但不足懼,我軍皆精銳之士,無一不一以當十。但利在急戰,若遷延日月,糧草不敷,事可憂矣。曹操十分贊同。沮授對袁紹說,我軍雖眾,而勇猛不及彼軍,彼軍雖精,而糧草不及我軍。彼軍無糧,利在急戰,我軍有糧,宜在緩守。若能曠以日月,則彼軍不戰自敗。袁紹卻大怒,說淚授慢其軍心,將淚授鎖進大牢。
兩人對戰局都有精準的判斷,但結果卻截然相反。袁紹非敗於軍事,而是敗於自己。兩人的軍事素養已經決定了這場戰爭的成敗。
後來,又發生了曹軍劫糧事件,審配勸袁紹說,行軍以糧食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烏巢乃屯糧之處,須重兵把守。袁紹卻說,我籌策己定,卻讓性剛好酒的淳于瓊引兩萬人守烏巢。結果讓曹操有機可成。後許攸抓到曹軍的催糧官,獻計袁紹,讓袁紹分兵進攻曹操的老巢許昌,袁紹不聽,至使許攸棄紹而投曹。
曹操知許攸來降,不及穿鞋慌忙出來迎接,曹操說,子遠能來,我必然成功了。
袁紹就這樣一點點將大好的機會讓給了曹操。最後讓曹操反敗為勝。
-
3 # 大話三國之蜀山
官渡之戰是袁紹和曹操第一次大規模正面交鋒。曹操投入兵力七萬,袁紹投入兵力七十萬,一比十的差距。但袁紹還是敗了。這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精典戰役。這一仗使袁紹大傷元氣。官渡一戰曹操採用了智取。而袁紹的謀士也不白給,只是袁紹不會用人,缺乏判斷力,謀士給他獻計,他不能判定哪個計策是最好的,往往會採用最次的計策。這樣的決策註定要失敗。
袁紹的性格是優柔寡斷,外強中虛,婦人之仁。他手下謀士田豐勸袁紹跟曹操大軍以靜制動,等曹軍糧草缺乏時,一擊可勝。但袁紹不聽,還把田豐投進監獄。後來許攸獻計分兵一路直取許昌,結果袁紹大罵許攸是曹操派來的奸細。許攸氣得要自殺,無耐之下去投了曹操,並向曹操獻計燒了袁紹糧草。田豐和許攸的才能與荀彧相比不相上下,袁紹卻棄之不用。
郭圖向袁紹獻計偷襲失敗,為了推卸責任自保,對袁紹說張郃與高覽要投降曹操,故意戰敗。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於是又逼走袁紹兩員一流大將張郃和高覽,兩人也投了曹操。袁紹把自己最好的謀士和武將送給了對手曹操,結果在官渡一戰被曹操大敗,七十萬人馬所勝無幾。這一戰是袁紹和曹操的轉折點,曹操由弱變強,收編袁紹降兵三十萬。
-
4 # 阿慶還是阿慶
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有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這場戰役,很多人看三國演義以為真的是七萬對戰七十萬,其實不然。真實的情況是,袁紹在平定了後方的公孫瓚後,一統東北地區,南至河北,可謂實力強大。這時曹操處於四衝之地,北邊是袁紹,東邊是呂布、袁術,南邊有孫策、劉表、張繡等,西邊則是關中集團和羌族部落。怎麼看曹操都處於弱勢。
袁紹有心打敗曹操,統一北方,然後給自己增加勝算。於是糾結了十萬人馬,帶著自己的主力謀臣和武將,前往官渡,尋求消滅曹操。曹操一方實力此時仍然很弱,共召集了三萬左右計程車卒,使荀彧守護後方的許昌,負責組織供應前線部隊的糧草自己招募補充兵員。還分兵一部到山東地區,裝作要攻擊袁紹的後方以為牽制。正面戰場則深溝高壘,拒袁紹於官渡對岸,使袁紹無法及時過河。袁紹幾次試圖過河都沒有成功,雙方僵持長達半年時間。
後來雙方的後方都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個時候情況應該有所好轉。但是袁紹平定了後方的叛亂之後,開始再一次聚集主力,尋求與曹操的決戰。曹操也帶領有兩萬的主力部隊在官渡擺開陣勢,堅守不出。袁紹用盡方法卻不得其果。曹操部隊的一支由曹仁等帶領,在袁紹不注意的情況下第一次偷襲袁紹的糧草所在地,將袁紹軍的糧草付之一炬。
這次偷襲形成了一次逆轉,袁紹陣營的諸多謀士因為相互之間的勾心鬥角加上袁紹多謀少斷不聽大家的開始變得離心。主要謀臣之一的許攸脫離了袁紹陣營選擇投奔了曹操,並指點曹操說明袁紹軍營缺糧的狀況,軍中軍心已然不穩。曹操大喜,分兵兩路,一路留下固守官渡大營,一路由自己親自率領進攻袁紹的存糧之地。袁紹得知訊息後也分兵兩路,一路張頜率領進攻官渡曹軍,一路輕騎緊急火速增援淳于瓊的運糧兵。危急時刻曹軍爆發出很大的決心和勇氣,硬生生吃掉了袁紹的糧草部隊,斬殺淳于瓊。而進攻官渡的袁紹部隊張頜等人,估計是餓的都沒勁了,又沒奪取官渡,最終選擇了投降曹操。這下子雙方實力一下出現了反轉,曹操遂對袁紹大營發動了攻擊,袁紹只得八百人馬跟隨自己跑回老家了。
從此曹操基本打造好了自己北方地盤的基礎,消滅了自己當時最大的強敵。
這次官渡之戰,也充分暴露了袁紹個人的性格缺陷,顯示出了曹操一代梟雄的胸襟膽魄。
-
5 # 史無止境
首先,曹操選擇官渡為決戰戰場的戰略意圖是:不直接與強敵交鋒,而是把敵誘至官渡,在誘敵深入過程中逐漸削弱對手的有生力量,待時機成熟,再一舉殲滅。他選準官渡是實現這一戰略意圖的最佳戰場。袁紹的軍隊若離開平原進入官渡,就等於把老虎引進籠子,處在被動挨打的態勢之中。
另外,曹操堅守官渡,距離許昌較近,軍需供應方便;袁紹則延長了供應線,糧草接濟困難,且是背水作戰,一旦失利則很難收拾殘局。袁紹沒有識破曹操的戰略意圖,自持兵多糧足決定南渡黃河,後取白馬,再攻官渡,最後佔領許昌。這正中了曹操設的牢籠計。在官渡決戰過程中,曹操佯裝率軍北上,進攻袁紹;交戰後,先是佯敗退讓一步,在退讓中誘使敵人上鉤,再集中兵力一口一口地吃掉、消耗敵有生力量;然後抓住袁紹運輸線長,全部糧草集中在烏巢這一致命弱點,予以狠狠打擊,為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火燒鳥巢,雙方勝敗已見分曉。可是,袁紹並不以為危機已經降臨眼前,仍令部將率軍加緊進攻曹操的官渡大營。進攻曹營的袁軍得悉烏巢軍糧被燒,已知大勢已去,皆投向了曹操。官渡決戰結果,袁紹10萬大軍除了他本人及長子帶800多人逃回河北外,其餘全部被殲。不久,曹操全部控制了冀、幽、青、並四州,奠定了北方的統一局面。曹操馬上爭天下,也有過因運籌不當而遭到失敗的時候,其中最明顯的是赤壁之戰。曹操在赤壁損兵折將,很長時間沒有恢復元氣,以致形成了魏、吳、蜀三國鼎立的局面。
回覆列表
一家企業做大了,必定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來保證運轉。袁紹的基業很大,兵多將廣,管理卻是很混亂。平時看不太出來一到關鍵時刻,分崩離析。
第一,駕馭能力。
袁紹的基業,一部分是得到了祖萌,四世三公,所以投奔他的人很多。然而,他卻沒有能力或者管理手段,駕馭這麼多人才。單一個郭嘉,就讓他賦閒了六年。
第二,魅力不足。
郭嘉,荀彧等等,這樣的人才原是袁紹陣營,都主動的離開。還有張郃等人,直接投降曹操,後來能為曹魏殉職。可見,袁紹在吸引人才的手段上,是有問題的。
第三,沒有慧眼。
呂布,劉備也曾經投奔過袁紹,曹操。曹操卻能發現呂布的張遼,劉備的關羽,都加於重用。袁紹正好相反,不但發現不了人才,卻在不斷流失人才。
第四,見事遲。
袁紹缺乏對形勢的遠見,只會憑藉自己的龐大的地盤和士兵。可惜事業越大,漏洞越多,反而被曹操抓住機會,官渡之戰,大敗袁紹。
第五,嫡庶之爭。
袁紹管理事業不在行,管理家事更不在行。長子袁潭,受寵愛的袁尚等互相消耗,大臣也各立山頭,更是加重了管理的混亂。
袁紹勢力最終退出舞臺,就是因為幾個兒子不合拍。
總結,袁紹就是早年名動天下,佔據四州之地,十分順利。後來驕傲自滿,事業和家業運作不得力,導致沒有效率,只適合做個墨守成規的地方一霸。一旦遇到曹操這樣的梟雄之才,這些問題就得到一次大爆發,直至袁氏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