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愛秋月1

    開始應該是那樣想,也的確那樣做,後來是老大做慣了,也跋扈慣了。如果真的真的把權利交出去,不光自己要死掉,全家也得誅九族,霍光怎麼死的,老曹應該比大家更清楚點,離他沒有多少年。

  • 2 # 述文史

    曹操一開始當然想匡扶漢室的啊,一開始諸侯爭霸前都是忠臣啊,當時董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曹操拿劍去刺殺董卓時就可以看出他是想匡扶漢室,可惜,沒刺殺成,最後卻成就了三國最大的一方霸主。

    曹操以七萬精兵打敗袁紹七十萬大軍時,作為人主已經扈慣成習慣了。如果真的把權利交出去,不光自己要死掉,全家也得誅九族,霍光怎麼死的,曹操心理最清楚點。曹操之所以能打敗袁紹成為三國最大的霸主,因為他已經看透袁紹,說袁紹心胸狹隘,剛愎多疑。即便手上有著眾多的人才將領,不懂使用,任人唯情不用賢。身為人父的袁紹,不嚴厲管教自己的兒子,任由他們為了爵位互相爭奪,擾亂綱紀。只因為把他看透了,最後敗於曹操之手。

    曹操一代英雄。

  • 3 # 言小菲

    曹操不是沒有想過匡扶,從曹操獻刀董卓,就可以看出來。那時曹操孤身一人,就敢於去刺殺有呂布在身邊的董卓,只是無奈被董卓發現而不得不真的獻刀,這件事情也是曹操真正為漢室做的最後一件事情。曹操從洛陽逃出來以後,在叔父家過夜時,磨刀聲讓多疑的曹操以為叔父一家要殺他領賞,曹操就先下手為強,殺了叔父一家,才有了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也是從這一刻開始,一顆種子埋在了曹操的心裡。隨著曹操的實力壯大,他又如何甘心把自己一點一滴努力的成果,讓給孱弱的漢室呢。人的境遇也不過如此,隨著時間的改變,想法也在不斷改變!

  • 4 # 我愛小Timor

    曹操是真的不想匡扶漢室,他一直以來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的野心,其實在新三國裡面。曹操最後的獨白已經說明了:如果當君子的代價就是被踐踏,被消滅,甚至被殺的話,我寧願當一個能夠實現自己抱負的奸雄...也許你們從前看錯了我曹操,現在又看錯了,可是我仍然是我,我從來不怕別人錯看我。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曾擔任過很多官職,後至東漢丞相,加封魏王,統領漢室兵馬。諡號武王,其子曹丕稱帝之後,追封武皇帝。

    曹操是個名副其實的官二代,其父曹嵩雖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卻繼承了曹騰的侯爵之位,直至太尉。而曹操從小博覽群書,喜愛武術兵法,這為他以後的宏圖打下了基礎。

    曹操早期最初的夢想是:“欲為一郡守,好做政教,以建立名譽”

    雖是官二代,但曹操脾氣較衝,因與宦官結怨他的仕途也一直被打壓,鬱郁不得志。曹操在職期間政績頗佳,很少人愛戴。而此刻的漢室王朝早已經奸邪滿朝,忠良屢屢被陷害,曹操也屢次進言,卻沒有被漢靈帝採納。這個時候曹操知道漢室已經沒有匡扶的希望了,而要想在這個亂世中活下去,只能靠自己,擁有權勢兵馬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

    曹操隨後的夢想就變成了:“封侯拜相,統領兵馬征戰四方。”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曹操的首例,也是他為穩固自己勢力不得不做的一步。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權力和兵馬,但他知道在這亂世中,很多人都覬覦漢室皇位,即便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還是有很多諸侯勢力對他造成威脅,比如劉備、孫權等人。所以他必須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一方面能贏得漢室的幫助,穩住漢室,一方面能贏得更多諸侯的歸順,還有一方面就是贏得手下的心。一舉三得!

    曹操說過的一句話:“若天命在孤,孤願為周文王。”徹底暴露了他的野心。

    隨著曹操勢力的擴大,可以說已經達到權傾朝野,差不多已經架空了漢室王朝,但他並沒有取而代之,雖有野心,可還有兩個最大的威脅存在,他的夢想是更大的,等消滅了吳蜀之後,才是真正的時機,一統天下取而代之。若提前反了,則萬民心有反意,而吳蜀則名正言順,於己不利。

    所以曹操的夢想一直都不是匡扶漢室,而是為了自身的野心。

  • 5 # 使用者81187032307

    我認為不是的,開初是想匡扶漢室的。為什麼呢?因為第一:曹操刺殺董卓,就是看不慣董卓把漢獻帝給挾持起來,掌握權力,實行霸道的政策,文武百官都懼怕,沒有人敢阻止董卓行徑,又加上董卓身邊有驍勇的呂布。曹操雖然當時官職不大,想殺董卓比登天還難。 就是這樣險惡形勢,他卻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深入虎穴,先從司徒王允那裡取得七星刀,又設法得到董卓的信任,成為董卓身邊的人,以便用七星刀捅死董卓,以解放漢獻帝。曹操肯想過後果,如果剎殺不成功,怎樣脫身而逃?在書中,曹操剌殺董卓失敗,便靈機一動跪地獻刀,嚇得連夜趕緊逃跑,否則一定會砍頭的。曹操明知這危險很大,卻把性命置之度外,決然刺殺董卓,不是為漢室除掉奸臣壞蛋嗎? 第二:營救漢獻帝。呂布董卓中貂蟬美人計,呂布把董卓殺掉,後被李催郭汜兩人陰謀擊敗。漢獻帝趁亂跑了流落荒野,稍安全穩定後發詔書往各路諸侯呼救。曹操看到了親近漢獻帝的機會,便帶著自已的親信去救皇帝了。

    由此看來,曹操的初心是匡扶漢室。自己的性命對於任何事情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而就是在曹操最勢單力薄的情況下,能夠置之生死而不顧,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 6 # 燭影斧聲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認為曹操從一開始就是別有居心,就是要謀朝篡位,估計是電視劇和演義看多了。

    曹操年輕時候的志向就是要做徵西將軍,像衛青和霍去病那樣為大漢開疆拓土。而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只有曹操和孫堅全力以赴,把地盤都打沒了,難道這是為了篡位?

    曹操的轉變是有一個過程的,隨著身份、地位、勢力和年齡的變化,心態也在發生著變化,面對如此吸引人的權力,沒幾個人可以抵禦如此的誘惑,曹操是個有能力的人,但不是聖人。

    再者即便曹操最後有了不臣之心,但直到死也沒有廢掉劉協,這也是他能最後為大漢做的貢獻了。

  • 7 # 觀海聽濤164

    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黃巾起義的風起雲湧使得各地豪強和地方勢力藉機起勢,割據一方,成群雄逐鹿之勢。曹操也是其中之一,東征西討、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敗袁紹,而後削平群雄、統一北方。繼而揮軍南下,然被孫劉聯軍擊敗於赤壁,迴歸北方,三足鼎立遂成!

    最初起兵是為了匡扶漢室、做治世之能臣;可漢末天下大亂,做亂世之奸雄又有何妨!做為漢臣、位及人臣就夠了;天下大勢已定,匡扶漢室已成空談,還是情願做周文王。說明心裡還是有漢,可扶漢無望,只能面對現實!代漢而立留給後人去做吧。

    總之,現實是無情的、理想再美好也得面對現實,人生有太多的不得已和身不由己,更何況曹操本就是個務實的人。既然理想已經遠去,為了現實的子孫也得奮鬥,揹負罵名又有何不可!

  • 8 # 華仔小廚房

    我認為不全部

    第一曹操想興復漢室,在何進還是大將軍時,十常侍亂政,何進沒有辦法,曹操一直出謀劃策,但是何進一直不採納,後來十常侍異常囂張,曹操建議何進用幾個衛士殺了十常侍,何進非招納董卓進京誅殺十常侍,訊息走漏,何進死,董卓誅殺了十常侍後禍亂朝綱,才有後來的曹操七星刀刺殺董卓,當時曹操是不顧生命危險為了漢朝安危才去行刺董卓,到後來,18路諸侯起兵誅殺董卓,到最後也是曹操敢於追趕董卓,最後雖然兵敗,但是當時曹操肯定是心存漢室的,起碼比其他十幾路諸侯強。

    第二就是曹操基本蕩平了北方,天下基本上已經得到了一半,但是到最後也沒有稱帝,只是當了個魏王,雖然權利都在曹操手中,但是曹操也沒有稱帝(稱帝的條件是有的,軍隊是他的、武將是他的、謀士也是他的)所以當時曹操還是心存漢室。

    第三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斷膨脹自己的私慾,不斷殘殺漢室忠良、逼死皇后,完全沒有把皇帝放在心上,在這麼看來曹操是有篡逆之心。

    所以說曹操匡扶漢室是一半一半。

  • 9 # 歷史回來了

    曹操一開始是真心想匡扶漢室的,在《三國志》的《魏書·武帝紀》有一段曹操自己說的話,其中一句為:“舉義兵以誅暴亂”。意思就是說,曹操舉的是義兵,為了匡扶漢室來誅滅暴亂。不過,經歷了十常侍之亂,董卓之亂,李傕、郭汜之亂,漢室日漸衰弱。漢獻帝是想有一番作為,無奈朝中無人能用,各自為政。作為一代梟雄的曹操估計也是感到憑一己之力也無法重振漢室,而且日益對朝廷感到失望,不如為自己做打算。於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匡扶漢室,實為自己發展壯大隊伍路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一年會看幾本書?都是哪些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