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27017450269
-
2 # zkh7158743986
現代人的鞋子林林總總,樣式繁多,讓人眼花繚亂的,有皮鞋、高跟鞋、涼鞋、布鞋、木屐等,而鞋子的發展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的發展史。那麼中國古代鞋子有一個怎樣的演變歷程呢?
夏商周時期,中國處於奴隸社會。奴隸主階級所穿的鞋子大多是用動物皮或者絲縷製成的,而奴隸的鞋則是用粗糙的麻、樹皮或者乾草製成的。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的一項改革促進了漢族人鞋子的發展,這就是“胡服騎射”。北方遊牧民族的短靴開始融進了漢族人的生活。之後,皮靴盛行了幾千年,到了清朝才出現用布帛制的靴子。
秦朝統一全國後,創立了許多服務統治的制度,其中就有服制。這對鞋子的發展史有著重要的影響。秦制中規定,男子的鞋子必須是方頭的,女子的鞋子必須是圓頭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第一次在鞋子上表現出來。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時期,漢族與少數民族在文化上相互交融,對鞋子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鞋子在這一時期也變得多種多樣,有高履、木屐、絲縷、手編鞋等
到了隋唐時期,鞋子第一次被允許出現在朝堂之上,並且鞋子走向市場化,製鞋業開始出現。當時的統治者為了方便管理,還給鞋子起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足衣。
宋朝時期,女子纏足之風興起,並在儒家文人的推波助瀾中愈演愈烈,女性鞋子開始走向畸形。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金蓮文化”才被徹底肅清。
清朝時,由於滿族屬於北方遊牧民族,靴子被定為官鞋。滿族女子喜歡穿一種帶高底的“旗鞋”,人們習慣稱其為“花盆鞋”或者“馬蹄鞋”。當然大部分漢族人在穿鞋方面一直保持原有的風格
歷史上沒有一雙絕對意義 的鞋。
也沒有紀錄某個人發明的。
先秦時期的鞋履 早在仰韶文化時期,中國人民已在著屍非、屨或履了,當時男女鞋飾沒有明顯的差別。
到殷商時,初步建立了禮制,已有各種鞋履,可說皮、綿、布、草俱全。
據《實錄》中說:“夏商舄履皆以皮為之。
”從哈密市五堡墓地出土的3000年前的長筒皮靴,就是很好的證明。
其靴長12.7釐米,寬9.4釐米。
由靴面、靴底、靴腰三部分,以細皮條縫製而成。
自靴底毛靴腰最上部約19.5釐米,靴尖上翹,並在其上及跟、靴內外兩側各附一銅釦飾。
商代貴族,腹下佩黼或韋革畢,腳穿翹頭船式樣的翹尖鞋,而商代武士穿的則是薄底翹尖皮履。
從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玉人,也見已著履,並有鞋翹。
其實,在殷商時,人們已熟練地掌握了絲織技術,絲織物和紡織物已普遍流行。
當時在貴族階層中,除穿皮履外,並且普遍地穿著各種麻鞋和絲鞋了。
周代,在夏商禮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完善了禮制,在服飾制度上更加完備。
當時從天子以至卿士,服飾各有等差,並且還專門設“司服”一職,掌管服飾的實施。
鞋飾是服飾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樣被納入“禮治”的範圍,成了禮儀中不可缺少的表現形式。
在《周禮·天官》中記載:管理鞋履的職官叫“屨人”,他負責掌管正子和王后的服屨,其種類有赤舄、黑舄、素屨、葛屨等,除此之外,當時還有履、、、靴、鞋等形制。
在周代,皮製鞋履已經流行。
建國後在湖南長沙楚墓出土了一雙用皮縫製的鞋,距今已2000多年,這是中國現存在最早的皮鞋。
它採用經過簡單鞣製的皮革作幫底,並以皮線手工縫製而成。
鞋面由前蓋、前尖、後尾三塊皮革部件組成。
鞋頭呈方型。
款式為無帶的套式。
另外一雙由塔里木盆地扎洪魯克古墓出的西周革靴,全系革製成,鞋形清晰美觀,鞋頭有皺紋,全鞋經過仔細搭配縫製而成。
這說明當時製鞋設計工藝已具較高的水平。
在周代,已有“氈靴”之別。
《周禮·天官·掌皮》載:“共其毳毛為粘,以待幫事。
”氈靴,一般是指北方寒冷地區一種用羊毛氈製成的長筒靴子,保溫性強。
踏在地上既輕便又暖和。
為了防寒,當時還有一種靴式獨特的連腿皮靴。
皮靴出土於吐魯番腹地蘇貝希戰國古墓。
全靴 為皮質,呈高筒形,它緊緊套在毛織布褲上,與膝褲、褲裝、鞋履構連成一體的形式,既利保暖,又結實耐用,還可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