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居士都跟佛教有關嗎?
3
回覆列表
  • 1 # 熊貓愛說話

    居士是中華文化傳統的一種稱呼。

    古時一些文人墨客都愛號稱什麼山人,居士之類的。佛教道教也有居士的稱呼。

    如今人們以為居士就一定是修行者的稱呼是誤解。

    更有某些佛教徒因此宣稱李白,白居易也是佛教徒。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 2 # 宋建華8026

    居士這個詞在古代是指有道德,有學問隱居不做官的人或者是還沒有做官的人。從鄭玄註解的《禮記.玉藻》篇中的“居士錦帶”可以看出。原句是:“居士者,道藝處士也”。意思就是隱士,高士等人。在梵語中,居士是指印度工商階層有財富又信佛的人。意譯過來,泛指學佛受三皈五戒等戒律,依佛教導在家修行的人。也稱"在家居士”。佛時代的維摩居士,現代黃念祖老居士等等。居士還是文人雅士的稱號,如李白就自稱為青蓮居士,蘇軾稱自己為東坡居士。居士還是道教修行人的稱呼,應該是從盛唐時代開始的。現代《關於道教宮觀管理辦法》中還有成為道教居士的申請條件。圖片來源於網路

  • 3 # 詩詞書院

    現在,居士一般是指佛門(或道門)的居家弟子。這源於梵語意譯。出自古印度,原指受過“三歸”、“五戒”,在家修道的富人。慧遠義記:“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為居士。”

    現在也有一部份“文人雅士”,自稱某某居士,這些都是自稱的號。就象唐宋的青蓮居士(李白)、六一居士(歐陽修)、東波居士(蘇軾)、易安居士(李清照)一樣,是一種自稱。

    此外,在古時居士也和道士一樣,是對道教中人的稱呼。居士還可以作為出家人對在家人的泛稱。

    而居士最早是一個雅稱,專指有德有才,隱居不仕或未仕的高人。《禮記·玉藻》:“居士錦帶。” (鄭玄注:“居士,道藝處士也。”)。

    唐. 司空圖 《雨中》詩:

    維摩居士陶居士,盡説高情未足誇。

    簷外蓮峰階下菊,civilian黃菊是吾家。

    (陶居士是指晉陶潛)

    宋.秦觀 《口號》詩:

    平原居士今無影, 鸚鵡空洲誰舉杯。

    (平原居士指後漢禰衡。 衡是平原 人,因有此稱。)

    唐.韓翊 《題玉山觀禪師蘭若》詩:

    薄宦深知誤此心,迴心願學雷居士 。

    (雷居士是指南朝隱士雷次宗)

    居士也由此引申出很多好玩的叫法:

    唐.韓愈《題木居士》詩之一

    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幹如身,

    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木居士是對木雕神像的戲稱)

    宋.黃庭堅 《雜詩》之五:

    萬事盡還麴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麴居士或曲居士都是指酒)

    宋.陸游 《自詠》

    古道泥塗居士屩,荒畦煙雨故侯瓜。

    (居士屩是唐代隱士朱桃椎所織的麻草鞋。)

    元 .羅先登 《文房圖贊續》:

    “焦桐字良材,號清音居士。”

    (清音居士是琴的別名)

  • 4 # 風雅宋

    居士,本為中國固有的詞彙。因佛教傳入,該詞被賦予新的內涵。本文將簡介下居士的幾種意義。

    一、佛教的俗家弟子。

    慧遠雲:“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為居士。”在古印度的梵語中,居士本指吠舍種姓(當時屬於第三等級)中,從事工商業而信仰佛教的富人。他們雖然不在寺廟修行,但也受過“三歸”、“五戒”。

    因為這類佛教徒數量較大,而且他們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對宣傳和發展佛教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故佛教以“Grha-pati”一詞稱呼他們,後來泛指所有未出家、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古印度最為我們熟知的居士,乃維摩居士,而且有部佛經竟然以他命名——《維摩詰經》。

    在中國佛教界,居士乃“Grha-pati”的意譯。古印度稱,維摩詰居家學道,號稱維摩居士。居士,在佛教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代國學大師章炳麟在《建立宗教論》稱:“自我觀之,居士、沙門,二者不可廢一。”

    二、古代指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之人。

    佛教傳到中國,之所以將佛教俗家弟子譯為居士,在很大程度上因為中國固有的居士一詞的內涵,與之相近。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居士”與“高士”“隱士”相類,指有才華和德行但沒做官出仕之人。如《韓非子·外儲說》記載:“齊東海上有居士曰狂矞、華士昆弟二人者立議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飲之,吾無求於人也。’”

    三、指道教徒。

    佛教傳入東土之後,影響漸大,老莊與之合流,形成了“玄學”。儒家受其影響,發展出了“理學”。而道教則因佛教的啟發和競爭,逐漸從民間信仰演化為系統的宗教信仰,在東晉時期,茅山道士葛洪建立了道教完整的神仙體系。

    道教吸收佛教的名詞,賦予了新的內涵,因道教徒多可結婚生子,與佛家的居士類似,故而,常以“居士”稱呼道教徒。 蔡京的幼子蔡絛,在其《鐵圍山叢談》卷四記載,“政和以後,道家者流始盛,羽士因援江南故事,林靈素等多賜號金門羽客、道士、居士者,必錫以塗金銀牌,上有天篆,鹹使佩之。”可見,道士稱作“居士”,並非始於趙宋王朝,而是早已有之的。

    另有一說,道教先使用了居士一詞,後來被佛教吸收。

    四、出家人對在家人的泛稱。

    由於佛教和道教的巨大影響力,“居士”一詞,便具有普遍的意義,成了出家人對在家人(同樣信仰宗教)的泛稱。

    五、文人雅士的自稱自號。

    由於居士暗含有高士、得道之士、隱士等意,加上他們多兼習宗教,與在家修行的宗教徒有些類似,故而“居士”一詞,頗受文人的親賴,他們便以此自稱,多以居士為號。如李白自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樂天居士,歐陽修號六一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辛棄疾號稼軒居士。

    由於佛教在俗世中影響極大,加上“居士”一詞的各種義項多與道德行跡相關,而佛教徒在此方面多有懿言範行,故而,在家修行的佛教徒就成了“居士”最為人所知的義項了。

  • 5 # 猛虎嗅薔薇80

    居士一詞最早出現於儒家《禮記·玉藻》:“居士錦帶。” 鄭玄 注:“居士,道藝處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稱謂,印度佛教傳入後,又被用翻譯入佛經。但經過朝代變遷該詞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及詞義。

    一:道家居家弟子

    居士即是居家修煉的有道之士。是因為社會、家庭或個人的原因,不能或不具備條件出家,而自己又願意入道的人士。經道門同意,正式擇師拜師,授以道名,傳以法派,並且對道經師三寶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五戒(全真)或九戒(正一) 的正式道教信徒。當代以持道教皈依證作依據。如果一般人確立信仰後,到道觀或道壇進行拜師和皈依,就可以成為正式的道教信徒,即居士;之後可以稱為三寶弟子或三清弟子。

    二、佛教的俗家弟子

    佛教中的居士一詞為印度梵語佛經中”迦羅越“翻譯而來,現泛指普通佛教徒及俗世弟子。居士佔佛教徒的絕大多數。尤其在佛教信仰盛行的國家和地區,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士中都有居士,其中包括眾多有權勢、有財富、有學識、有能力的人物,諸如帝王將相、富商巨賈、碩學鴻儒、能工巧匠等等。雖然他們在佛教界一般不居領導地位,但他們往往比僧人的影響力更大。

    三、儒學思想

    居士”一詞的本義是指在(處)家不仕或未仕之士。一般指有才華和德行但沒做官出仕之人,。

    四、文人大豪自稱

    在中國,因受道、佛、儒三家的文化影響,居士一詞主要重才、德兩方面,古時很多文人大豪也喜用居士自稱,突顯自身清高之感。比如李白號稱”青蓮居士”白居易自稱“香山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李清照自與“易安居士”

    總之,居士一詞內涵豐富,又較混亂。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這個詞融合了兩種語言,即在漢語之中融入了梵語之義,詞義擴大了。同時,在日常稱呼時又有習慣性和很大的隨意性,儒、釋、道三家都有稱居士者。因此,往往只能視具體語言環境才能確定其所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哺乳後胸部下垂,該怎麼豐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