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放學擠我等著

    清朝前的中國一直是在世界前列的,即使清朝實行閉關鎖國也是瘦死駱駝比馬大。這裡說甲午戰爭前的清朝應該是指我們初中高中時學的近代史這段時間吧。從鴉片戰爭後最先醒悟的那小部分人開始接觸新鮮事物 再到統治者的師夷長技以制夷,華人民還是很頑強的。在歐洲列強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我們也有了蒸汽機這在亞洲還是相當牛×的。能造槍炮 能鍊鋼,還能造個小蒸汽輪。到甲午戰爭前清朝的海軍在噸位上應該是世界前五名吧,要真刀真槍幹掰指頭數數保底也前十了,在亞洲能橫著走了。唉 清朝就可惜了甲午敗了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這也算是歷史的轉折吧……

  • 2 # 啃史書的段子手

    按當時來說至少在經濟上要強於日本,北洋艦隊基數上所有的家底都是在英國或者德國買的,其主戰軍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除了初期款項之外,朝廷每年四百萬兩白銀的供給,養起了這號稱世界第七,亞洲第一的海上力量,再加國家的其他開支和花銷,就這樣老佛爺都有閒錢給自己修園子,那像那時的日本為了搞起來所謂的聯合艦隊,從上到下集體餓肚子省錢。不過要說列強嗎?學生時代多年的教育告訴俺,可以欺負別人的國家才能叫做列強。如果清政府屬於列強,就不會眼睜睜看著人家來燒圓明園了。

  • 3 # YUN坤

    我認為這個觀點基本正確。

    為什麼這麼說呢?

    1894~1895年甲午戰爭,在甲午戰爭之前的中國在幹什麼呢?中國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興起於十九世紀的六十年代,大致就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開始的,在中央代表人物為恭親王奕訢,在地方則已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等人為代表。

    洋務運動的成效可以說非常大,據蔣廷黻《中國近代史》,僅以自強事業為例:

    咸豐十一年(1861)恭親王及文祥聘請外國軍官訓練新軍於天津。

    同年 恭親王和文祥設立同文館於北京,是為中國新學的開始。

    同年 恭親王和文祥託總稅司赫德購買炮艦,聘請英國海軍人員來華創設新水師。

    同治二年(1863)李鴻章設外國語文學校於上海。

    同治四年(1865)曾國藩、李鴻章設江南製造局於上海,附設譯書局。

    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設造船廠於福州,附設船政學校。

    同治九年(1870)李鴻章設機器製造局於天津。

    同治十一年(1872)曾國藩、李鴻章挑選學生赴美留學。

    同年 李鴻章設輪船招商局

    光緒元年(1875)李鴻章籌辦鐵甲兵船

    光緒二年(1876)李鴻章選派下級軍官赴德學陸軍,船政學生赴英法學習造船和駕船。

    光緒六年(1880)李鴻章設水師學堂於天津,設電報句,請修鐵路。

    光緒七年(1881)李鴻章設立開平礦務局

    光緒八年(1882)李鴻章築旅順軍港,創辦上海機器織布局

    光緒十一年(1885)李鴻章設天津武備學堂

    光緒十三年(1887)李鴻章開辦黑龍江漠河金礦

    光緒十四年(1888)李鴻章成立北洋海軍

    以上全盤建設事業的動機是國防,所以主要是軍事建設。

    此外,洋務運動的大規模建設還引起了西方人的關注,一位駐中國的外交官在1872年寫到:中國正在迅速的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對手,整個官僚階級都決心恢復中國的國際地位,兵工廠和造船廠的產量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國建造的軍艦不久就將達到歐洲的最高水平。這位外交官的陳述不免帶有誇張的成分,但足以佐證中國軍事近代化的起步。

    有資料證明“到1900年庚子國變前夕,大清朝的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的6·8%,先輩們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資本主義國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這是一個令世人感嘆,世界矚目的成就。”這個成就無疑主要得益於洋務運動的客觀作用。

    所以我認為甲午戰爭之前,中國屬於世界列強這個觀點基本正確。

    當然,歷史就是這麼愛開玩笑,1894年的甲午戰爭不僅使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破產,也打破了亞洲的秩序。中國,這一延續了數千年的古老東方帝國,在甲午戰爭後首次被日本踩在了頭上。但,這已是後話。

  • 4 # 自由人84173

    清朝在甲午戰爭之前也不是強大的王朝。努爾哈赤五百兵馬攻打天津,努爾哈赤到鴻泰幾都是聯姻拉攏玩心眼得到的天下不像金兀朮能征善戰。到了順治玩不轉,康熙吃糠拉稀。只有孝莊才是清朝的主心骨一切壞道好道都出自孝莊。康熙如果沒有孝莊指點出謀劃策哪能籠絡蒙古人。蒙古人哪能聽命於滿清召喚,忘記祖訓禍害自己同胞亡國為奴。如果沒有蒙古人清朝哪裡是強大的王朝。哪裡是清朝拓展了版圖納入蒙古自然就是萬里江山。清朝對外懦弱對內奸詐,實行愚民政策把中國歷史退後幾百年。康熙與葛爾丹打戰不是康熙勝而是葛爾丹勝。那為什麼北元滅亡,因為,各個蒙古部落都和同清朝勾結的同時蒙古內部最大的叛徒就是孝莊和它的孃家。更重要的一條就是孝莊教會康熙治蒙古人的壞主意和細菌感染戰術,給蒙古士兵撒下蝨子,使得葛爾丹無辜敗退死於青海導致北元王朝滅亡。康熙只能國內耍手段對外還是懦弱。康熙王朝就是就缺乏信仰的沒有主心骨的遊戲王朝。

  • 5 # 鼓手老炮

    說實話,換我們這些紙上談兵誇誇其談頭頭是道的評論家穿越到清朝當皇帝,可能中國現在都沒了,英雄就是英雄,別覺得自己多厲害,天天看人家拿刀殺人很痛快,等自己一上臺就尿褲子,磕頭當帶路黨的人不是少數,請正視帶嫁妝入關的滿清,人家的貢獻比你我這些宵小大的大了去了

  • 6 # 舊時樓臺月

    首先,我先來解釋一下“列強”的含義!何為列強,既然講的是近代史,那麼“列強”一詞也就是討論近代史中的一個專業名詞,即在世界範圍內透過暴力手段進行殖民掠奪的國家。如此看來,清朝無論是在甲午戰爭之前或去之後都不能稱之為列強,因為他沒有對外殖民,相反他還是被殖民者。

    那麼,真實情況是這樣嗎?如果從被侵略的角度來看,清朝肯定不能稱為強國,因為在1840年以來,清朝與英、法等國的交戰中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壓根不符合強國的標準。

    但是,就整個世界範圍而言,當時分為資本主義工業國家和封建專制農業國家。前者多為英、法、美西方列強,而後者則是以清朝為代表的亞洲被殖民國家。雖說當時的資本主義形態已成潮流是先進和強大的象徵,但瘦死的駱駝畢竟比馬大,幾千年來的封建專制制度仍然有著它的優勢,清朝便是突出代表。

    即使英法兩國強行撬開了中國國門和市場,並訛詐了白銀賠款,但這對於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大清政府來講,只是傷及皮毛而未動其筋骨,就衡量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標準:經濟總量來講,大清當時的生產總值名列世界前茅,在亞洲更是一枝獨秀,將其他國家遠遠甩在後方。當然,這只是在經濟方面的資料體現,不具有直觀性,下面我們從幾起事件中看看大清在甲午戰爭之前算不算強國:

    清朝在鴉片戰爭之後不久便爆發了一場中國歷史上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短短十餘年,太平軍佔據了整個中國的半壁江山,歷史上許多王朝在後期面對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無不例外都是以滅亡而告終,但清朝沒有,而是成功鎮壓了這場起義,並且還熬了近六十年。這不是一個弱國所能做到的。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之後,大清政府開始一場“自強”“求富”的改革運動:洋務運動。雖然這場運動在甲午戰爭失敗後被證明了是一場失敗的改革運動。但不可否認他對於當時清政府的國力提升還是十分明顯的,清政府憑藉數十年的改良運動引進了西方的先進軍事裝置同時,本國經濟也得到了迅猛發展。這段時期也被稱為“同治中興”,大清最後的餘暉。在軍力方面,當時作業洋務運動的產物:北洋軍艦號稱亞洲第一,世界前三(當然,由於政治腐敗的緣故最終敗於日本淪為笑柄)。但是,在甲午戰爭敗於日本之前,清政府對外與法軍作戰取得了勝利,法軍在當時被稱為世界第二陸軍強國。對內,鎮壓了回民起義以及收復了新疆大片國土。總而言之,在甲午戰爭之前的大清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落後無能,至少在亞洲還算得上是一流行列。而甲午戰爭之後,毫無疑問,清朝從此退出了強國行列。

  • 7 # 自由的鷹28185386

    甲午戰爭前,是偽列強,原因很多,制度落後,文化落後,意識觀念落後,科技落後。為什麼偽後面還是加個列強呢?一是你們喜歡的GDP還可以,二是洋務運動後,多少有些近代工業,加上進口了很多軍艦,據說排水量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又似乎是一副大國的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高效率地戒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