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臨河再敘
-
2 # 小哥睜眼看世界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意思是宏大的方正是看不出稜角的,宏大的才器成熟較晚,宏大音律聲響稀薄,宏大的氣勢景象沒有一定之行。這些都是老子對於道的無為境界的解釋。
用現代美學解釋就是自然美,自然就是他們內部存在的規律。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自然存在的事物總是更耐人尋味,也許藝術創作在短時間內可以奪人眼目,但是藝術的來源更迷人。因為千人千面,觀察角度不同,理解不同,表達不同,呈現出來的也大有不同,這就是自然的神奇。
辯證唯物主義來說,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是相對的,只有變才是唯一永恆的存在,這裡提出的無為無名,也是不對事物完全定義,因為存在很多變數如科學技術的發展,觀察者的不同,社會價值差異等……作者的觀點是遵循自然就是道,保持一份對自然的敬畏,對科學的審慎有何嘗不是對人類的發生發展是一件好事。
-
3 # 一葉菩提一葉因果
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這一章引用了十二句古人說過的話,列舉了一系列構成矛盾的事物雙方,表明現象與本質的矛盾統一關係,它們彼此相異,互相對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統一性,從矛盾的觀點,說明相反相成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在這裡,老子講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聞道”的態度:上士聽了道,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漠不動心、將信將疑,下士聽了以後哈哈大笑。說明“下士”只見現象不見本質還要抓住一些表面現象來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淺薄之人嘲笑的。
-
4 # 人文與社會科學
道的形象始終處於一種非肉眼可見的隱形狀態,處於無形無象、無聲無音、不可名狀的存在。看似平常卻奇絕,明智的人不會囿於“道”的名,而會勤勉地用行動去實踐。對於道來說,最怕一知半解、半信半疑,反而會大聲嘲笑。大智若愚,真正懂得大道的人,只是看起來愚昧,實則是真正進入了大道的境界,胸懷若谷純潔無暇。不動搖心志,不驕傲自滿。最高的智慧沒有具體的形態,玄妙的大道隱隱約約,卻無所不在,默默奉獻,潤物無聲。我們學道,就是要學道的這種精神,培養這種境界。
-
5 # 浪跡天涯我愛我家1902
這四句出自於春秋時期,中國著名道學家老子的“道德經”。他告訴我們“越是大方的東西是沒有稜角的,越是大的器具是需要長時間的鍛鍊才能達成的,大的美好的聲音是沒有聲音的,而美好的形象大的是無法看到的。”他說世上的美有兩種,一種是自然的美,一種是刻意的人為的美。自然的美是純樸的自然存在的,長遠的不會消失的,而人為的美是刻意的,只是暫時的,不會長久的。人為的美來源於自然的美,自然的美是人為不來的。我們要尊重自然的法則,不要刻意的去破壞他和雕飾他,而要學會包容和大度,去維護他。
老子已去二千五百了,但他的著作和思想卻一直流傳至會,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歌頌,他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與世長存。“道德經”中的這四句也做為四句成語被我們廣泛使用。(一):“大方無隅”,“方”和圓反義,是方向,方位,引申為“準則。”“隅”為角,稜角,邊緣。“大方無隅”意思是大的方是沒有稜角和邊緣的。意指寬宏大度的人心中是沒有陰暗角落的,他的大度沒有邊緣,他是光明的,方正的沒有黑暗的角落,他做人的宏大準則是無法用邊緣來度量的。(二):“大器晚成”,指鑄造大的器具,是需要長時間的鍛造才能達成的,要很晚才能造成。喻指能擔當大事的人,是要經過艱苦磨鍊,所以成就的比較晚。現在用於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寬慰。(三):“大聲希音”是說最大最美聲音,是沒有聲的。引申為有道理不在聲高,不與爭吵和爭論,不等沒有道理。(四):“大象無形”就是不要刻意顯現,不要過分主張,要相容百態,越是美好的東西,越存在於無形之中。引申為要學會包容和理解,不要過分的指責別人。
以上就是敝人對“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理解,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
6 # 雲樵龜
真理真相無處不在。
只是世人貪雜心亂而無知。
老子提取自然現象開悟世人,,,
這些話沒什麼可理解的,
只是世象表達,更多的以自己心去悟。
大器晚成:
大的土陶燒製需要多道時效處理,時間長方能穩定成器,急不得。
器:專指陶器。
……
……
我反聖經典崇拜反聖聖人崇拜反對個人崇拜,,,,,因為限制別人思想,剝削別人的思想自由,也就是剝削一部分生命權,,,。這是道家觀點
-
7 # 阿山的詩和遠方
大方無隅意思是遠大的目標落實於障礙的跨越,大器晚成意思是貴重的器皿成型於精細的雕琢,大音希聲意思是動聽的音樂來源於單聲的組合,大象無形意思是偉大的形象形成於無形的感化。道隱無名:大道隱藏在無名事物中。這幾句出自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百家中的一部經典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原文: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翻譯過來就是: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踐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為道了。因此古代立言的人這樣說過:光明的道就好比闇昧;前進的道好比後退;平坦的道好比崎嶇;崇高的德好比峽谷;廣大的德好比不足;剛健的德好比怠惰;質樸而純真好比混濁未開。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汙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稜角;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道幽隱而沒有名稱,無名無聲。只有“道”,才能使萬物善始善終。端方正直的人,雖坦然大公,堂堂正正,卻似至正之圓,無稜無角,不傷害他人。 成大器的人,無不經受長期磨鍊,艱苦奮鬥。“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是老子對“道”的闡釋,解釋為“最大的樂聲反而聽起來無聲響,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見行跡”。 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應是大音若無聲,大象若無形。至美的樂音,至美的形象已經到了和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反倒給人以無音、無形的感覺。 本章經旨,是教人認識自然大道,當以篤信誠實為前提,作為入道之門。自古以來,萬聖千真,皆從誠信而入。可見信與不信,乃是道與非道之分水嶺,是聖與凡的試金石。 大道之不可不聞,猶如人之性不能不有一樣。人若無靈性的主宰,則眼不能視,耳不能聽,鼻不能嗅,口不能言。人若不聞道,則心不能修,身不能固,德不能立,家不能齊,國不能治。所以身之為人,於道不可不聞。 人之根有深淺之不一,性有智愚之不同。能聞道而潛修力行,大志不改,一了百當者,是謂根深智慧之上士。聞道信而習之,但志心不堅,修而不勤,悟而不深,若即若離者,此為之中根。通道不誠,似信非信,自暴自棄者,是為淺根。下士乃無根之人,非但不信,反而嘲笑。 聞道亦有層次之分,有聲塵之聞,有非聲非塵之聞。聲塵之聞,外有耳根之用,內有識性之塵,只能聞於有聲,不能聞於無聲;只能聽聞有聲之理,不能心悟無聲無音之道,故稱之為“聲塵之聞”。非聲非塵之聞,外不入於耳塵,內不起於識心,反聞於自性的空明之中,反聽於無音心聲之內。不用耳根,能聽Teana天音等無聲之音;不入耳塵,能聞凡耳不能聞之聞。無聞之聞我能聞,而人不能聞者,謂之“妙聞”。此等妙聞,方可謂之“聞道”,方可初嘗道味,見道之真。若能如此聞之,即可與大象同入於無形,可與大道同隱於無名。至此,大道之實理,未有不善施於我,未有不成就我之大器也。 本章要旨,在於教人明道通道,大道至簡,惟信可入,沒有誠信心,難聞真道,此乃千古不變之理。
回覆列表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白話翻譯:越好的音樂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宏遠。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不可形容。”
在我們常識看來,方正就是方正,最大的形象就是可以看到的實實在在的最大形象。為什麼會是“最方正的沒有稜角,最大的形象是沒有形象。”呢?其實《老子》在此處列舉了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五種現象來說明道的無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