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秋風就要掃落葉

    嬰兒的抵抗力在一歲左右從母體存留的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自己的抵抗力系統還沒完善好,正是小毛病不斷的時候。拉肚子比較難治療,花費金錢比較多,孩子消瘦的非常快,但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得去大醫院系統治療,別圖療效快去小門診,有可能會使孩子免疫系統受到損傷。每個孩子都有這麼一段難養的時候,彆著急,一般慢慢就好了。

  • 2 # 蘭姐jie

    嬰兒剛出生在母體的免疫能力很強,到了1週歲左右母乳跟不上,遂減母乳減”!隨之斷奶繼而新增奶粉,奶粉自身沒母乳營養所以免疫力下降,空易換肚之所以造成腹瀉!

  • 3 # 白老師談健康

    疫毒痢是痢疾的一種特殊型別,由感受痢疾時邪所引起,臨床以突發高熱、抽 搐、昏迷,後期可出現下利膿血為臨床特徵,起病急、病情重、變化快,若處理不 當,可危及生命。好發於夏秋季節。各年齡組的小兒均可發病,以3~5歲的學齡前 兒童發病率最高。

    現代醫學稱之為中毒性痢疾,其發病機理為痢疾桿菌由胃入腸,侵入腸黏膜上皮細胞 引起區域性炎性反應,出現發熱、膿血便等; 如病菌侵入腸道後迅速繁殖,其菌體裂解釋放 出強烈的內毒素,內毒素進入血迴圈後,引起全身微迴圈障礙,全身微血管 (包括腦血 管) 痙攣性收縮,出現高熱、驚厥、休克、腦水腫等症狀。

    古醫籍中又將本病稱為 “暴痢” “熱毒痢” “疫痢” 等。

    【病因病機】

    一、病因

    疫毒痢發病的外因為痢疾時邪從口而入,屬溼熱毒邪。小兒臟腑嬌嫩、氣血怯弱、脾 常不足是本病發生的內在基礎。

    二、病機

    1. 基本病機 痢毒蘊滯。

    2. 常證病機 小兒稚嫩之體暴感溼熱疫毒,毒聚腸胃,化熱化火,故現高熱; 邪毒 內竄營血,矇蔽心包,擾動神明,故見神昏; 熱極生風,風火相扇,引動肝風,故現抽 搐; 邪毒內陷,熱深厥深,故手足逆冷; 邪毒入營傷絡,血運不暢,故面色青灰,皮膚髮 花。此為實熱內閉,故脈實有力。又因小兒為少陽之體,為疫癘毒邪所傷,元氣易損,若 正不勝邪,可致陽氣暴脫於外,而見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脈微欲絕之脫證。在邪毒內閉 的同時出現正不敵邪的陽氣外脫,為內閉外脫證。邪毒燻灼氣血,凝滯津液,壅塞氣機, 故見腹痛; 若疫毒下迫,損及腸絡,則見赤白下利。

    【臨床表現】

    突發高熱,反覆抽搐,神志昏迷,煩躁口渴; 或又見面色蒼白,心慌氣短,冷汗肢 厥; 可見便下膿血。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1. 多見於夏秋季節,有菌痢接觸史或飲食不潔史。

    2. 突發高熱,反覆抽搐,雖未見大便膿血,亦不可排除本病,應馬上以肛拭子取便 檢驗。後期可出現腹痛陣作,裡急後重,赤白下痢,或有黏液白凍,或為膿血腐臭。

    二、鑑別診斷

    1.秋季腹瀉 多發生於8~11月份。大便呈白色奶狀,或蛋花湯狀,有少量黏液,無 腥臭味。本病為輪狀病毒引起,故大便細菌培養陰性,末梢血中白細胞總數亦不高。

    2.霍亂和副霍亂 霍亂病人一般先瀉後吐,大便及嘔吐物均呈米泔水樣,大便懸滴 試驗及大便培養與細菌性痢疾截然不同,易於鑑別。

    3.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化膿性腦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等,與 中毒性痢疾均可出現高熱、驚厥、昏迷等症狀,然而中毒性痢疾雖然患病後期可出現膿血 便,但早期以肛拭子取便可發現。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整個病程不會出現便下膿血。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本病辨證的要點應抓住發熱、大便的形色、神志及舌苔、脈象進行辨證論治。

    1.辨毒邪內閉 多發生於疫毒痢早期及體質較強的患兒。溼熱疫毒之性峻烈,化火 最速,故起病急驟,初起即現高熱,繼之出現熱毒矇蔽心包,擾動神明,熱極動風,邪毒 內閉等嚴重證候。其臨床症狀雖與其他溫病化火內陷的表現相同,但初起即表現為神昏、 譫妄、抽搐,缺乏一般溫病衛氣營血傳變的規律;此外伴見膿血便亦為其特點。

    2.辨內閉外脫 多發生於疫毒痢極期及體質虛弱的患兒。本病陽氣外脫髮生於邪毒 內閉的基礎之上,故臨床可見在壯熱、神昏、抽搐的同時,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逆 冷、面色青灰、呼吸不整、脈微欲絕。

    二、治療原則

    1.基本治則 清痢開竅。

    2.具體治法 疫毒痢以解毒為主要治則,閉證可採用洩熱涼血、息風開竅等法,內 閉外脫證應急予回陽固脫。

    三、分證論治

    1. 邪毒內閉

    證候表現: 突發高熱,反覆抽搐,神志昏迷,煩躁口渴,噁心嘔吐,可見便下膿血, 亦可不見膿血。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證候分析:外感疫癘毒邪,入裡內蘊腸胃,正邪交爭,故見高熱;疫癘毒邪化火,內 陷心肝,引動肝風,內擾心神,見抽搐驚厥,煩躁昏迷;疫毒內蘊腸胃,聚結腸中,未及 下傳,故病初大便不見膿血,待疫毒下傳,則可見便下膿血;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邪毒 內閉之象。

    治法: 清痢開竅,涼肝息風。

    方劑: 羚角鉤藤湯 (《通俗傷寒論》) 合白頭翁湯 (《傷寒論》)加減。

    方解:方中羚羊角、鉤藤涼肝息風,清熱解痙;桑葉、菊花解熱平肝; 白芍、生地養 陰柔肝; 貝母、竹茹清熱化痰;茯神平肝寧心; 甘草配白芍酸甘化陰,舒筋緩急; 白頭 翁、秦皮清血分熱毒,涼血止痢;黃連、黃柏分瀉中、下焦實火,並燥溼解毒。

    加減: 昏迷較深加石菖蒲、鬱金、天竺黃豁痰開竅,或鼻飼安宮牛黃丸開竅醒神; 高 熱不退加紫雪丹清營洩熱;嘔吐不止加玉樞丹芳香避穢,降逆止嘔;便下膿血加馬齒莧、 敗醬草解毒止痢。

    2. 內閉外脫

    證候表現:在邪毒內閉的基礎上繼而出現面色蒼白,皮膚髮花,心慌氣短,冷汗淋 漓,四肢厥冷,呼吸淺促不整,脈微欲絕。

    證候分析:小兒素體正氣不足,或毒邪太盛,致正不敵邪,陽氣暴脫於外,故可見面 色蒼白,心慌氣短,冷汗淋漓; 陽氣不達於四末,故四肢厥冷,皮膚髮花;髒氣將絕則呼 吸淺促不整; 脈微欲絕為內閉外脫之徵。

    治法: 固脫救逆,清痢開竅。

    方劑: 參附湯 (《正體類要》) 或參附龍牡救逆湯 (驗方) 加減。

    方解: 方中人參大補脾胃之元氣,以固後天; 配伍大辛大熱之附子溫壯元陽,大補先 天。兩藥相配,上助心陽,下補腎火,中健脾土。加上生龍骨、生牡蠣益陰潛陽,收斂固 脫; 五味子益氣生津斂汗,滋腎澀精止瀉; 山茱萸固脫斂汗,滋補肝腎。或先以獨參湯回 陽救逆,待陽回厥返,再涼開醒神,瀉熱開閉。

    加減: 驚厥重者,加羚角粉、地龍、鉤藤、石決明等鎮驚止痙; 神昏痰鳴者,加天竺 黃、膽南星、石菖蒲、鬱金等化痰開竅; 面板紫斑,口唇發紺者,加紫草、桃仁、紅花活 血祛瘀。

    四、其他療法

    1. 中成藥

    (1) 安宮牛黃丸 清熱開竅,豁痰解毒。邪毒內閉和內閉外脫均可選用。小兒每次 1/3~1/2丸,酌情再用。

    (2) 紫雪丹 清熱解毒,鎮痙息風,開竅定驚。邪毒內閉和內閉外脫均可選用。1周 歲每次0.3g,每增1歲遞增0.3g,每日1次。最大量每次不超過3g。

    (3) 葛根芩連微丸 解肌清熱,止瀉止痢。用於下利膿血。每次1~3g,每日2~ 3次。

    (4) 藿香正氣合劑 解表化溼,理氣和中。用於下利膿血。每次5~10mL,每日 3次。

    (5) 楓蓼腸胃康 清熱除溼化滯。用於下利膿血。每次0.5~1袋,每日3次。

    2.針灸療法 選人中、百會、內關等穴位,中強刺激。

    【預防與調護】

    一、預防

    1. 夏秋季節,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飯前便後洗手,不飲生水,節制生冷。

    2.搞好環境衛生,加強糞便管理,加強飲食衛生及水源管理。

    二、調護

    1. 注意密切觀察面色、體溫、血壓、脈搏、呼吸等,一旦出現病情變化應及時處理。

    2.驚厥、昏迷者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吸痰。

    3.高熱者,配合溫水或酒精擦浴,頭枕冰袋。

    4. 給藥以鼻飼或灌腸為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胎預產期見紅多久生生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