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言論史
-
2 # 領略非洲風情
光緒死沒多久慈禧也死了,試問一個快死之人還會自立為皇?咸豐死,她除了顧命八大臣、慈安、攝政王完全能做女皇君臨天下都沒有做。晚年更不會學武則天了。光緒同治兩成年皇帝都在掌控之中,立三歲孩子溥儀不是更好控制嗎?
-
3 # 俊俏小春哥
第一:按照傳嫡不傳庶的傳統,選擇溥儀合情合理;
第二:保住她葉赫那拉家族的權勢,權力不外流;
第三:溥儀年紀太小,什麼都不懂,方便慈禧繼續掌權;
第四:當時的社會環境不允許她稱帝,她統治基礎是她的葉赫那拉皇室家族,並沒有她自己的黨羽;
第五:清朝是男尊女卑的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她想登基會有很多阻礙,基本不會實現。況且她握有實權,皇帝只是個傀儡,沒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
第六:估計慈禧也不想背上這個罵名,雖然她到底是背上了,只是當時沒想到而已。
-
4 # 讀史之樂
從1861----1908,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慈禧一直是垂簾聽政,並沒有效仿武則天而稱帝,這是為何呢?
1.時代決定的。武則天時期是中國的封建社會高潮時期,當時的生產關係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的而且當時的外在關係相對比較融洽,社會穩定; 而到了慈禧太后時期,這是處於封建社會的衰弱時期,社會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加上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人民不斷起來反抗推翻清朝的統治,所以慈禧也不敢貿然行事。
2.傳統思想的制約。慈禧所在的清朝末年是封建禮教非常完備而嚴苛的時代,同時也是西方男女平等意識興旺的時代,她不敢輕舉妄動.搞不好,不僅她做不了皇帝,而且,還有可能引發整個帝制體系的崩潰.
3.吸取歷史教訓。她自少女時期就博覽群書,研讀歷史,深知中國是一個男權社會,女人想當統治者,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擁護。她瞭解呂后和武則天,也知道那些曾經垂簾聽政的太后們。慈禧並非愚蠢之人,儘管說過一句話,"女人能如武則天那樣,一生足矣",但是,別以為皇帝是個好差事,那是等於把自己放在火上烤,瘋狂的權力鬥爭,是危險的.各位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話:"皇帝輪流當,明天到我家".爭奪皇位就意味著滅族,殺得血脈盡斷.絕子絕孫.這一點慈禧應該有親身體驗的。
-
5 # 小樹師語
慈禧立3歲的溥儀為皇帝的時候,已經日薄西山、行將就木,當不當皇帝對於她而言,從功利的角度來說,沒有作用,沒有價值,更沒有意義。
所以,皇帝這樣一個稱呼,在一個掌權幾十年卻臨死的老人面前,或許就如“糞土當年萬戶侯”一般。
我們把歷史的鏡頭拉到慈禧去世前幾天,《清史稿》中是這麼記載的:
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劇。壬申,太后命授醇親王載灃攝政王。癸酉,上崩於瀛臺。太后定策立宣統皇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這段文字完全按照傳統史書採取紀傳體的模式,記錄了當時中國最有權勢的女人在後事上的安排。
“三十四年”指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按照公元紀年法,1908年11月,慈禧太后生病了,與此同時,光緒帝的病情加重。
可能預感到自己生命即將終結,慈禧太后開始安排後事,令3歲的溥儀由乳母抱著進宮,11月13日任命溥儀的生父醇親王載灃擔任攝政王。
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於中南海瀛臺,終年38歲。慈禧命溥儀繼承皇位,過繼給同治帝載淳,同時承繼光緒帝,一人承繼兩房。慈禧被尊為太皇太后。
11月15日,在成為太皇太后的第二天,慈禧駕崩,終年74歲。
所以,慈禧立3歲的溥儀為皇帝時,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要當皇帝,掌權幾十年何必在最後給自己抹黑?而且根據她掌權後的情況來看,哪怕在自己說一不二的同治、光緒年間,當皇帝從來就沒有成為她的備選項,她壓根就沒想過當皇帝。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名與實的取捨問題。慈禧自“垂簾親政”以來,實際上已經掌握了大清王朝的最高權力,說她為“女皇”似乎也並不為過,但她在所有的名義和文書上,都是以“太后”自居,既然已經得到實惠,有沒有名對她而言無所謂了。再說有了大權在握,現實一點來看,何必再整那些虛的?
第二,稱帝必然會遭到各種勢力的反對。“辛酉政變”時,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搬倒了咸豐皇帝欽定的八位顧命大臣,奪取最高權力,滿清皇族對女人奪權已經有所不滿,而如果慈禧貿然稱帝,就進一步刺痛了皇族內部的神經,當時的清王朝內憂外患,一旦有變,必然會產生動盪甚至於宮廷政變,皇帝這個名義對慈禧掌權來說,弊大於利。
第三,慈禧去世後的承繼問題。武則天在稱帝后,尚且面臨著傳給兒子還是傳給侄兒的問題,而兒子已死、後續無力的慈禧,即便是稱帝,那麼後面該傳給誰呢?武則天選擇傳給兒子,並在死前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使得她離世後並未遭到唐朝的清算。而慈禧一旦稱帝,惹怒了滿清皇族,死後的結果就很難說了,被清算的模樣想必也不太好看。
當然,自古以來,女子掌權一直被視為“洪水猛獸”,更不要說女子登基為帝了,在男權思想根深蒂固的時代,跟慈禧談女權無異於痴人說夢,慈禧總把自己比作愛新覺羅家的媳婦就是一個證據,在她的觀念中,我掌權,實際上還是在保愛新覺羅家的江山,這天下,我只是個暫代者。
慈禧,原來是個有原則的人!
-
6 # 拓跋飛翼
慈禧為什麼要立年僅3歲的溥儀為皇帝,而不是自己當皇帝?
慈禧為何不自己當皇帝?慈禧是晚清真正的權力掌控者,那麼她為何沒有象武則天那樣,自己當皇帝,而是立了幾個小皇帝?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中國幾千年封建傳統觀念束縛。自從秦始皇開創帝制,直到清朝滅亡,除了武則天,沒有第二個女性成為皇帝。“男權政治”和“男尊女卑”思想,對於慈禧也是根深蒂固的。第二,慈禧的個性有關。慈禧從入宮開始,對權力有極強的慾望。但這個慾望很務實,對於她來說皇帝的頭銜,僅僅是一個虛名。第三,慈禧沒有做皇帝的政治條件和國際條件。慈禧掌權的時代,是中國貧弱的時代,國內農民鬥爭,國外列強虎視。沒有成熟的政治條件,慈禧是不會傻到爭奪皇位的。
立年僅3歲的溥儀為皇帝又是為那般?光緒帝死後,沒有直系後人。而當時溥儀是光緒皇帝的親侄子又按宗室要求過繼給光緒,這樣父死子立,順理成章,又符合大清祖制。至於說慈禧有私心,為了將來好掌控溥儀,我覺得,那個時候,慈禧已經到了暮年,她也知道自己不行了,這個私心,不會太大,估計有點。
總之,在慈禧掌權期間,總共立過三個小孩當皇帝,同治是他兒子正常,光緒是她妹妹的孩子,立的時候也是符合大清祖制。在她權力鼎盛時期都沒有廢了皇帝,自己來幹。到了立溥儀當皇帝的時候,已經是入土之人了,對於皇位更沒有追求了。至於溥儀從坐上皇位那天起就是一個歷史的悲劇人物。
回覆列表
往短了說,慈禧那時已經沒有當皇帝的資格了;往長遠了說,她自己當皇帝也一點意思都沒有。
慈禧決定立溥儀為皇帝的那一天,是在光緒已經駕崩、她自己很快也要撒手人寰的時候。而且如今基本已經有了一個共識,就是慈禧在知道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的時候,拖著一口氣弄死的光緒。那麼,在這個情況下,慈禧又何苦去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皇帝呢?再者說,慈禧掌權近五十年,都沒有動那個心思,她有何必去臨死給自己最後抹一把黑?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慈禧一輩子都沒動當皇帝的心思呢?
這個原因也分兩點,一個是當時的中國,男權已經達到頂峰,這一點是連慈禧都沒法扭轉甚至還深以為然的。這樣的大趨勢下,慈禧連那個想法都不會有。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慈禧那個時代,就很難孕育出這些女權至上的想法。
還有一點,就是連武則天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死了以後把帝位給誰?傳給自己的兒子嗎?兒子就一個,還死的比她早四十年;傳給侄子?關鍵自己的弟弟生的要麼就是閨女,要麼就是廢柴,她要是把帝位給了弟弟的孩子,那基本和白送給外人也差不多少。
此外,還有一點也許很多人不願意承認的,那就是慈禧面臨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的局面,這個時候的主要矛盾是中國和外國入侵者之間的矛盾。慈禧雖然有些不管不顧,但她好歹拎得清啥事重要啥事不重要,在這個生死存亡的時候如果還搞什麼做皇帝的戲碼,那這個老婆子也未免太好賴不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