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由林君陽執導,賈靜雯、吳慷仁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於2019年3月24日在中國臺灣地區首播。
10
回覆列表
  • 1 # 90式青春

    “敢不敢踏進現實的世界”,這是賈靜雯飾演的宋喬安在劇裡對李大芝說的一句話。

    現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呢?現實中的“善”與“惡”到底是如何區分的?一次次惡性事件發生後,我們到底該如何去評判呢?“死刑”真的可以徹底解決犯罪帶來的所有後果嗎?

    無差別犯罪的“惡”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李曉明在一家電影院進行了無差別犯罪,他拿著槍隨意掃射,最終造成了9死21傷的悲劇。

    賈靜雯飾演的宋喬安是這個事件的受害者之一,她的兒子天彥在這次的事件中去世了。宋喬安無法接受兒子去世的事實,試圖用工作麻痺自己,成了公司里人人畏懼的“大魔頭”Quattroporte。她甚至忙到連女兒的生日都不記得了,與丈夫的理念不同導致家庭破碎,每天回家只能酗酒。

    李大芝是李曉明的妹妹,在事件發生後,她和父母走到哪裡都是被人譴責的物件,家裡的店鋪也被人砸了,一家人去什麼地方都要帶著口罩,後來父母為了讓她不被影響,把她的名字從李曉文改成了李大芝,並跟她斷絕了所有的聯絡。

    “家裡要死,死三個人就好了,不能連你也葬在這裡”,這是李大芝的母親對她說的。後來,李大芝到了宋喬安的公司工作,對外都說自己的父親和母親都去世了,在工作上,李大芝受到了宋喬安的賞識,可是下了班,她卻要處處謹慎小心,對陌生人總會有很強的防備心。

    王赦是李曉明的辯護律師,也是眾人的譴責物件,對於受害者和大眾來說,給這樣的惡人做辯護就是縱容犯罪。王赦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還被受害人的家屬潑了糞。大家都說這樣的律師也不是什麼好人,一定是為了利益。

    但是王赦卻只是一個普通的律師,他為李曉明辯護,不是為了利益,只是為了知道他的犯罪動機。因為他想知道,李曉明為什麼會有犯罪的想法,是什麼樣的成長環境讓他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我們要如何預防這樣的犯罪再次發生?

    當殘酷的現實透過戲劇重現

    這部劇是由真實案例改編的,2014年5月21日臺灣地鐵發生了隨機砍人事件,事件造成了4人死亡,21人受傷,最後,被告人被判處了死刑,可是這樣的案件卻沒有消失,2016年3月28日,“小燈泡事件”發生,一個孩子就這樣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對於被告人的判決,“小燈泡”的母親則表示希望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讓這樣子的人消失在社會上”

    這是這部劇的議題,根據一個聳人聽聞的社會事件,從受害人、被告人、律師、社會民眾等多個角度出發,來探討這樣的事情對於社會和這些家庭的影響。

    惡的反義詞是善嗎?

    惡是什麼?可能李曉明是這個電視劇中最大的惡,他沒有緣由的傷害了與自己毫無瓜葛的陌生人,讓多個家庭破碎,他是所有人指責的物件,這是一種絕對的惡。

    對於李曉明的家人來說,他們只知道自己的兒子平常很乖巧,從來不知道在他的心中,還會滋生這樣的惡意。可是他們卻必須要承擔自己兒子行為帶來的所有結果,不管是民眾的謾罵也好,還是失去兒子的痛苦也罷,亦或是不得不與自己的女兒斷絕聯絡的決定,他們在別人看來是“幫兇”,也是“惡人”,可是在某些方面看來,他們也是受害者之一。

    對於宋喬安來說,失去兒子就像失去了所有生活的動力,但是家人又讓她不得不努力的活著,這樣的她就只能將所有的精力放在工作上,甚至對自己的女兒也失去了該有的關心。

    在她知道李大芝就是李曉明的妹妹的那一刻,她忘記了自己作為一個媒體的良知,她私自要求拍攝李大芝父母的住處,導致李大芝父母家被丟滿了垃圾,導致李大芝失去了聯絡,父母為了找到女兒不得不來求宋喬安,而對於李曉明案件的肆意報道,又導致了模仿犯的出現,那些高呼著“李曉明萬歲”的模仿犯,到底是誰在呼喚他們內心的惡意?

    就像李大芝說的那樣:“你們殺的人,並沒有比我哥哥少。”

    有的人宣揚這正義,卻在做著傷害別人的事情。宋喬安失去了自己的兒子,可是卻對女兒置之不理,導致女兒小學就開始談戀愛,因為父母吵架不願意回家,看似她有一個完整的家,但是卻是一個沒有了靈魂和愛的家。

    人性是什麼?當看到罪惡發生的時候只能無止境的謾罵,當與自己無關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只有指責。應思悅當初應該也謾罵過李曉明吧,但是當她的弟弟因為精神問題被別人誤解成綁架犯的時候,她才知道了身為被告人家屬的無奈與悲痛。

    王赦是這個劇裡“善”的代表嗎?他追求人人平等,他希望被告人也可以有人權,他為陳昌辯護,為李曉明辯護,他被眾人謾罵,被妻子不理解,他為了這些被告人,甚至和妻子鬧到離婚的地步,這樣是真的“善”嗎?

    我看不是這樣,他的這些行為,又可能會導致自己的兩個孩子生活在一個破碎的家庭裡,得不到應有的父母的愛,那麼這兩個孩子怎麼可能會健康的成長。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當我們追逐自己所認為的“善”的同時,可能也在傷害著很多無辜的人,我們以為的“惡”只是法律上的評判,那只是一種“罪”,而我們與惡的距離,或許只是在一念之間而已。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誰都沒有標準答案。

    我們可以做的,不是將已經發生的“罪”消滅掉,也不是將每一個犯罪的人判死刑,而是撫慰那些受傷害的相關家庭,是瞭解犯罪背後的動機 ,是將這些罪惡的根源扼殺在搖籃裡,是減少模仿犯的出現。

    這部劇探討了人的多面性,探討了社會事件造成的多方面的傷害,也探討了媒體、網路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心酸和無奈,而唯一可以挽救我們的,只有愛與希望,學會理解,學會和解,學會向前看。

    這部劇的編劇呂蒔媛多次在金鐘獎大放異彩,她的《牽紙鶴的手》、《出境事務所》讓她兩次獲得金鐘最佳編劇,《誰先愛上他的》也入圍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她擅長用大家熟悉的事情來講述愛,講述惡,講述人性,從小及大,一層層的剝開,直至核心。

    飾演王赦的吳慷仁則是近幾年在臺灣非常受歡迎的男演員,曾經獲得兩次金鐘獎最佳男主角,外加兩次最佳男主角提名,實力不容小覷。他不是一眼就能被觀眾關注到的高顏值演員,但是卻在《一把青》中將郭軫的張揚不羈,以及對愛情對家庭的渴望,還有面對戰爭時義無反顧的無奈表現的淋漓盡致,如今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他飾演的王赦,可能不是劇中最吸引人的角色,但是卻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

    這部劇一上映就被稱為“評分最高的華語劇”,9.3的豆瓣評分讓這部“神劇”已經提前預定了年度最佳華語劇,當偶像劇的風潮從臺灣席捲過後,當我們在疑惑臺劇是否已經落沒的時候,沒想到臺劇竟然以美劇般的質感,英劇般的內容,重新回到我們的視線,不管是對人性的探討,還是對善與惡的詮釋,或是對社會問題的揭露,這部劇都值得放下手中的鍵盤,仔細看一下。

  • 2 # 爆笑阿偉

    1.畫面質感很棒,每一幀都好看。女主演妝感都很自然,不違和。兩個男主爆炸帥,且演技自然,所有主演都演技自然,李大芝和天晴有幾個場面的情緒沒抓對,也可能是因為跟其他人對戲對比太嚴重了,但瑕不掩瑜。

    2、劇本聚焦的點很棒,受害者的傷痛,施害者家人的傷痛,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精神病患者犯罪問題,新聞求快還是求準,新聞是否存在煽動輿論,喪偶式婚姻,富家女嫁給為不為世人原諒的犯罪辯護的窮律師,因老婆冰冷而精神出軌,精神科醫生也無法救助沒有病識感的家人,因繁忙的工作而忽視陪伴和教育孩子。才看了4集,這部聚焦的主題就這麼多啦。

    3、臺詞很有深度

    事實上,近年來隨機殺人事件發生時有發生,大部分都歸結於社會體制,教育體制,從未曾分析出其他原因,其實我個人傾向於人性純粹的惡,我很想知道這部劇的編劇會給出什麼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世民如何用三年時間平定突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