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
2 # 白老師談健康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也稱急性非特異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發生急性非特異性橫貫性炎症,可能是病毒或病毒感染後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表現為急性起病和橫貫性脊髓損害為特徵的炎症性疾病。
【病因】
【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青壯年發病較常見,病前1至4周常有上感或腹瀉史,起病一般較急,可先有背痛、乏力、束帶感,下肢沉重,繼之雙下肢麻木,無力、大小便障礙,常在數小時至數天內發展至高峰。依病變侵及的範圍表現為下肢或四肢肌力下降,早期可呈脊髓休克表現,持續3~4周,脊髓自主功能有所恢復,腱反射、肌張力增高,巴氏徵陽性。脊髓休克期長,常提示病損較重。傳導束型感覺障礙也出現於早期,病變水平以下深、淺感覺均消失或減退,病變節段可有束帶感或在其上緣1~2節段出現感覺過敏帶。部分病人表現為脊髓半橫貫性損害(Brown-Sequard綜合徵)。隨治療和炎症的恢復,肢體癱瘓可有恢復,感覺障礙平面漸下降至正常。括約肌功能障礙是本病的主要植物神經障礙,早期為大小便瀦留,脊休克期為充盈性尿失禁,大小便功能障礙往往隨運動、感覺功能的恢復而好轉。其他植物神經障礙有:病變水平以下少汗、無汗、面板乾燥脫屑等。頸髓、頸交感神經節受累可出現同側Horner徵。
有些患者起病從下肢開始,迅速向腹、胸部、上肢和頸部發展,病情兇險,數小時至1~2天發展至全癱,臨床稱為急性上升性脊髓炎,若進一步上升則累及腦幹和腦神經,甚至影響大腦,造成精神症狀和意識障礙。累及神經根突出者,根性疼痛明顯,Lassege徵( + );累及脊膜或頸神經根,可有頸強,克氏徵陽性。
泌尿系、肺部感染和褥瘡是本病常見併發症,病變重者累及呼吸肌,導致麻痺,與前述感染併發症同為本症常見死因。
(二)實驗室和輔助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可有輕度增多,合併感染時明顯。腦脊液壓力正常,一般椎管通暢,腦脊液有輕至中度白細胞增多,以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為主,蛋白輕度增高。
MRI:脊髓受累節段可見腫脹、增粗,髓內有長狀長T1、長T2訊號,部分病灶有強化。但也有部分病人MRI病灶顯示不清。
(三)診斷
根據病前有或無感染史,迅速出現截癱或四肢癱,伴傳導束型感覺障礙和大小便障礙。腰穿椎管無梗阻,腦脊液白細胞、蛋白稍增高或正常,藉助MRI改變,一般不難確診。
【急救與治療】
減輕炎症過程和神經損害,防治併發症,促進脊髓功能恢復為急性期治療原則:
1.類固醇激素治療
減輕脊髓炎症和水腫,一般用於急性期,對進展性患者適當延長治療。
地塞米松10~20mg,加入5%Glucose或生理鹽水中靜點,10~14天后漸減量,後改服強的松30~60mg/日,頓服,漸減量,5~6周後停用,應注意適當予以抗生素,防治併發感染,補充鉀、鈣,注意胃黏膜保護,有糖尿病者應控制血糖,激素治療酌減。
2.甘露醇
脊髓腫脹嚴重者,予以125~250ml靜滴,8h一次,短期用1~2周,減輕神經水腫,清除自由基。
3.神經營養與細胞活化劑
加強應用維生素B1、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6,一般口服,靜滴可給予輔酶A、ATP、胞二磷膽鹼。
4.抗感染
泌尿、呼吸系統感染應予以抗生素治療。激素用量大,既往病人體質差者可酌情預防性給藥 呼吸道感染嚴重的應注意及時吸痰。伴呼吸肌麻痺者應早期予以氣管切開及人工輔助呼吸。
5.加強護理
(1)面板護理
定時翻身、按摩臀、背部的受壓部位,及時清洗尿液及更換尿墊,保持面板乾燥,預防褥瘡。
(2)膀胱護理
每日更換尿袋,尿路感染時,以0.2%呋喃西林250ml沖洗膀胱,2次/日,注意殘餘尿量,達100ml時,可撤除導尿。
(3)飲食
加強營養、增加蛋白、蔬菜攝入,適當補鈣。
6.對症治療
背部及肢體疼痛可給予止痛劑。下肢痛性痙攣可予以卡馬西平、Beclofen治療。
7.康復治療
早期注意加強癱肢被動運動,防止肢體攣縮和畸形,可配合理療、針灸治療,中期以後鼓勵主動活動,促進功能恢復。
-
3 # 神經內科袁俊麗醫生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一種非特異性炎性病變,多發生在感染之後,炎症常累及幾個髓節段的灰白質及其周圍的脊膜、並以胸髓最易受侵而產生橫貫性脊髓損害症狀。部分病人起病後,癱瘓和感覺障礙的水平均不斷上升,最終甚至波及上頸髓而引起四肢癱瘓和呼吸肌麻痺,並可伴高熱,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稱為上升性脊髓炎,以下主要介紹急性橫貫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的症狀表現
一、運動障礙:
以胸髓受損害後引起的截癱最常見,如頸髓受損則出現四肢癱,並可伴有呼吸肌麻痺。早期脊髓休克階段。倘病變重,範圍廣或合併有尿路感染等併發症者,脊髓休克階段可能延長,有的可長期表現為弛緩性癱瘓,或脊髓休克期過後出現痙攣性屈曲性肢體癱瘓,此時肢體屈肌張力增高,稍有刺激,雙下肢屈曲痙攣,伴出汗、豎毛反應和大小便自動排出等症狀,稱為脊髓總體反射。以上情況常提示預後較差,一些患者可終生癱瘓致殘。
二、感覺障礙:
損害平面下肢體軀幹的各類感覺均有障礙,重者完全消失。
三、植物神經障礙:
脊髓休克期排尿功喪失,尿瀦留尿容量可達1000ml上,當膀胱過度充盈時,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謂之充盈性尿失禁。如病變繼續好轉可逐步恢復隨意排尿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結,,損害平面下軀體無汗或少汗,面板乾燥蒼白髮涼立毛肌不收縮休克期,過後面板出汗及面板溫度均可改善。
急性脊髓炎的鑑別診斷:
一、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
肢體呈弛緩性癱瘓,可有或不伴有肢體遠端套式感覺障礙,顱神經常受損,一般無大小便障礙,起病十天後腦脊液常有蛋白一細胞分離現象。
二、脊髓壓迫症:
脊髓腫瘤一般發病慢,逐漸發展成橫貫性脊髓損害症狀,常有神經根性疼痛史,椎管有梗阻。硬脊膜外膿腫起病急,但常有區域性化膿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狀較明顯,膿腫所在部位有疼痛和叩壓痛,癱瘓平面常迅速上升,椎管有梗阻。必要時可作脊髓造影、磁共振象等檢查加以確診,一般不難鑑別。
三、急性脊髓血管病:
脊髓前動脈血栓形成呈急性發病,劇烈根性疼痛,損害平面以下肢體癱瘓和痛溫覺消失,但深感覺正常。脊髓血管畸形可無任何症狀,也可表現為緩慢進展的脊髓症狀,有的也可表現為反覆發作的肢體癱瘓及根性疼痛、且症狀常有波動,有的在相應節段的面板上可見到血管瘤或在血客畸形部位所在脊柱處聽到血管雜音,須透過脊髓造影和選擇性脊髓血管造影才能確診。
四、視神經脊髓炎:
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兼有脊髓炎和視神經炎症狀,如兩者同時或先後相隔不久出現,易於診斷。本病常有復發緩解,胸脊液白細胞數、蛋白量有輕度增高。
回覆列表
急性脊髓炎患者多見於青壯年,病前數天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疫苗接種史,或有過勞、外傷等誘因。急性發病,先有雙下肢麻木無力,病變節段的相應腰背部痠痛或束帶感。起病數小時至1~2天發展至完全性截癱。受損平面以下的肢體癱瘓。急性期常表現為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無病理反射,稱為脊髓休克。此期持續2~4周,若發生併發症,則可以延長。以後癱瘓肢體轉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病變平面以下的深淺感覺減退或消失,在感覺障礙平面的上緣可有束帶狀感覺過敏區。植物神經功能受損以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為主,早期尿瀦留,大便排出困難。在頸段脊髓受累時出現四肢癱。個別患者病後脊髓損害平面逐漸上升,波及頸段和延髓,出現四肢癱、吞嚥困難,構音不清,呼吸肌麻痺,很快死亡,這稱為上升性脊髓炎。若無褥瘡、泌尿系感染等併發症、治療後病情在3~6個月可基本好轉。僅少數患者可留有不同程度肢體無力或癱瘓、大小便障礙和感覺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