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啟發否?
6
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歷來變法者皆死於權貴之手,但是法家的名士以功業為重,不懼個人生死榮辱,在變法開始就註定了必死無疑的結局,儘管如此依然堅定不移的主持變法事業。商君、韓非、李斯三人皆死於秦國國君之手,但是意義完全不一樣,不能混為一談!

    商君為變法而生,亦為變法而死,他是兩千多年來變法最成功最徹底的唯一一例!變法者,利害重新分割也,利益要重新分割必然會損害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此商君必死之根本原因。儒家維護舊有的秩序,反對一切革新;法家調整生產關係,與時俱進,敢於打破一切陳規陋習!商君變法強秦,有利於秦國絕大部分人民,有損老世族利益,有損三晉利益,有損秦國新君利益,故商鞅不得不死,但是他的執政理念被秦國繼承了。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將先秦法家的法、術、勢三派融為一體,寫成了法家鉅著《韓非子》。很多腐儒及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將韓非子視為一本邪惡之書,用普世的“自由民主”觀點去批判《韓非子》,這是完全不對的。韓非子一書是歷代帝王將相的必修課程,有帝王術之稱,不管你如何詆譭,現在社會的很多管理方法藍本都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子之所以死於嬴政之手,原因有兩點:其一、為南韓效力而行兵事疲秦計;其二、才華被李斯嫉妒而毒殺了他。

    李斯是最後一位法家丞相,他對於秦國統一天下有著居功至偉的作用,但李斯公心不足而私慾過甚,在亡秦的路上他同樣居功至偉!李斯為了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祿,避免被新君扶蘇邊緣化,他選擇了參與沙丘政變,違背了秦始皇的遺願,擁立了胡亥為帝,誅殺了大秦真正的繼承權扶蘇。李斯治國理政能力突出,傾軋水平不高,所以被趙高陷害腰斬於市!他的死也代表了大秦帝國走向了毀滅!

  • 2 # 瓊林夜話

    蟹妖~~

    其實這個問題是有問題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來簡單說一下。

    商鞅是秦國的再造者,他用法家思想改變了秦國積貧積弱的現狀,使秦國從一個不入流的小國又重新進入了其他諸侯的視野,最終成為了西方強國。商鞅為什麼回去秦國呢?是因為他的母國衛國太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才華,於是他去了和衛國交好的魏國。但是,當時掌權的公孫痤害怕他奪了自己的地位,便一直將他雪藏。公孫痤臨死時,想讓魏惠王將商鞅殺死,但魏惠王並沒有這麼做。恰好秦孝公釋出求賢令,於是,商鞅便到了秦國。

    商鞅之死是必然的,如果他不死,秦國的政權就不穩定。當時,在秦國有兩個派別,一個是以商鞅為首的激進派,一個是以甘龍為首的保守派。保守派一直想重掌話語權,秦惠文王也不希望這個權勢滔天的商鞅留在自己身邊,畢竟,這是一個威脅。於是,他假借保守派的勢力,將商鞅處死,但沒有廢除新法。

    李斯在秦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和統一後的善後中做出了重大貢獻,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其《諫逐客書》更是為秦國留住了人才,使秦國能順利的統一天下。那麼,李斯為什麼會去秦國呢?李斯是楚國上蔡人,但是,楚國對他並不感冒,秦國又有濃厚的法家氛圍,於是他到秦國求官。開始只是在呂不韋府上充當門客,編撰《呂氏春秋》,後來被秦王政發掘,一路做到丞相。李斯的死,更多的是自作孽。秦始皇死後,胡亥繼位為二世。這個時候,不知道對秦國有多大仇的趙高開始了他的表演,想要攫取更多權力就必須剷除權力僅次於二世的丞相李斯。於是,趙高屢屢給李斯下套,讓他在二世玩的正嗨的時候去奏事,結果可想而知。後來,趙高又誣告李斯謀反,二世是不相信的,派使者前去求證,趙高又耍了手段,讓李斯在使者面前承認了自己謀反 的事,於是,李斯一家就被殺了。

    韓非呢?韓非是南韓公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也就是說法家的法、術、勢他都精通。南韓已經不行了,剛好秦王政又特別想見一見韓非,於是南韓派韓非出使秦國,商量能不能割地的時候少割點,畢竟南韓的地也不多了。秦王見到韓非很高興,但當時也沒有時間和他詳談,畢竟征討六國,統一天下是大事。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李斯立志不想做廁鼠,所以他得守住他的穀倉,現在來了一隻比他厲害的“老鼠”,他只能想辦法把韓非除掉。於是,韓非就被殺了。

    商鞅是死於嬴氏之手,但李斯是死於趙高之手,韓非死於李斯之手。所以,這個問題是有問題的。那麼,又一個問題來了,題主補充的“有啟發嗎”是個什麼意思?

    ———————————————————————————————————————

  • 3 # 大相無形

    這題目邏輯有問題:這幾人中,只有商鞅是受變法牽連而死,韓非子和李斯卻不是因為變法而死、也非贏氏所殺!其死因和性質也與商鞅根本不同!題目顯然存有概念錯誤和誤導性,其所指似乎想將髒水潑向贏氏,這一點必須明確。

    商鞅的真實死因

    歷來變法越是成功,對於舊勢力政治利益和現實利益的觸動越是痛徹。商鞅變法無疑是屬於此類,他遠比李悝、吳起、申不害的變法更為全面和徹底,因此遭受到舊勢力的打擊報復亦更為猛烈。

    以甘龍為首的復辟舊勢力精心選擇在秦孝公薨斃、新君嬴駟繼位時,此舉本身就是對新君的一種藐視和不敬,隱有“挾眾令天子”的意味,嬴駟對此心知肚明!但初掌朝政又不得不暫時依仗這些老氏族來穩定朝局。這種掣肘,商鞅亦是明鏡在心,他和甘龍等人一樣,也是新君執政豎威的一種制約力量。

    老氏族的不滿和反擊,作為改革家、尤其是法家的商鞅,對此早有預計。因此在贏虔指認商鞅謀反之際,商鞅為顧大局計、為秦國萬世以法治國之根基計,亦為新君徹底剷除復辟勢力計,商鞅最後選擇捨身取義、以身護法——明知故犯而帶兵攻打鄭縣,以致兵敗而亡,用實際行動誒自己製造了起兵謀反的事實!也用自己生命最後一次為秦國未來做出了犧牲。

    因此,商鞅之死,實質是死於他自己建立的秦法、而不是贏氏之手。

    李斯的真實死因

    目前史書記載、也是普遍認同的說法,是秦始皇沙丘病危之時,陰險奸詐的趙高上躥下跳,篡改了秦始皇遺詔而讓胡亥繼位。事實真的如此嗎?

    趙高當時官職僅僅是中車府令,通俗點講就是個兼管隨行依仗的車隊隊長,並沒有“屏退左右”的職權。篡改遺詔、前後數次跑去說法胡亥、李斯來共同參與,是需要現實條件保證的!至少需要所有事關太監宮女、尤其司職衛戍防衛的廷尉各色人等絕對配合,否則只要有一人、或一個突發因素沒有顧及到,他們的“大計”便無法實施!

    實施這樣一次彌天計劃,“動機、能力、條件”缺一不可,趙高哪裡來的這些調動一切資源的手段和職權?國家最嚴肅重大的傳位詔書的確立和公佈,焉能僅憑趙高一人就完成而不顧相關儀式制度?沒有重臣一起確認和宣讀,你當秦國大臣和世人都是蠢蛋?沒有重臣配合和籌謀運作,僅憑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做到!

    假設李斯沒有“一起篡改”或事先授意,以他的頭腦和眼光,在第一時間就會發現趙高的貓膩。因此,這個配合籌謀的重臣,只能當朝丞相——李斯!

    一是事件所涉及的一切資源和條件均屬李斯職權內,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和懷疑;二是秦始皇當時那幾年已近公開重用蒙毅,而與李斯執政觀念、時局看法完全不同的扶蘇正在蒙毅弟弟蒙恬的軍中。這就意味著,扶蘇繼位必然啟用蒙毅蒙恬兄弟,而李斯丞相的日子要到頭了!

    因此,最大的可能就是李斯授意了趙高,並不惜親自運籌配合。秦始皇若立胡亥則罷,若立扶蘇,便立即規勸甚至逼宮!這樣,那位貓鼠無害的胡亥才能登上帝位。

    趙高最後選擇用奸詐小計先於李斯動手,或許也是怕李斯伺機除掉自己而自保吧。所以,李斯是死於趙高之手、其行徑是自取滅亡,和贏氏並無關聯。

    韓非子之死

    韓非子是戰國最後一位法家之集大成者,將“治、術、勢”法家三派思想融會貫通而自成一家,其更注重辯證和唯物主義。也正是這一點,讓當時的李斯看到了韓非子遠遠超越自己的地方,也是李斯擔心之所在。

    “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殺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秦始皇正是在李斯的“力薦”之下,將韓非入獄,這使得李斯有了下手之機。表面上李斯是為秦國著想,實際卻是自己嫉才妒能的小人之心作怪!韓非之死,贏氏是間接因素,李斯才是主兇!

    以上獨家觀點,您是否認同呢?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偏居一隅的西夏,為何能讓經濟實力強大北宋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