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大獅

    針對這個話題,英國一家電視臺專門做過一個紀錄片,雖然是英文語言但是我還是津津有味的看完了。

    實驗人員分別用不同國家的棉甲、皮甲、木甲、鐵甲等進行測試,為了更加真實的反映盔甲背後的肉體損傷程度,他們弄來了幾頭跟人體重差不多的豬來進行測試。

    用弓箭測試

    首先分別將不同的盔甲套在豬身上後,然後用不用國家和不同時期的弓箭進行射擊。結果發現,在一定的距離和力度下,弓箭甚至可以穿透鐵甲。實驗結果為日本的長弓射擊性最差,很難穿透盔甲,就算穿透,只要不是要害部位,基本不會造成死傷。蒙古的古複合弓效果最好,在有效的距離內,如果運用得當可以穿透鐵甲。

    用標槍和長矛測試

    而後又用標槍和長矛測試,如果力度和衝刺力不夠的話,不論是什麼鎧甲,穿透力並不是很好。雖然棉甲看起來最容易穿透,但是真實的實驗效果發現,那些特製的棉甲的防護能力一點都不弱於其它甲種。

    用不用型別的刀劍進行測試

    然後是用刀劍進行測試,實驗人員分別選用了二十多種不同國家和時期的刀劍,包括日本武士刀、中國朴刀、阿富汗刀和歐洲大劍等等。結果很令人震驚,不管什麼刀劍,只要夠鋒利,加上操作者的力度,竟然可以將鎧甲直接砍開,但是要想將鎧甲裡面的豬砍為兩段,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測試人員認為,如果力度能達到的話,是完全可以做到連同鎧甲和身體同時被斬斷的事情。但前提是你用的刀劍夠合格,一般士兵用的刀劍質量應該達不到這種效果。最多能將對方砍傷,如果不是砍到要害部位,加之有鎧甲的保護,受傷者是完全可以恢復戰鬥能力的。

    用大斧進行測試

    接著是大斧,最終發現效果勝過刀劍,但是斧類卻不如刀劍好操作,而且需要更大的力氣。

    用鈍式武器進行測試

    最後改用鐵骨朵、鐵棒、鐵鞭、大錘等鈍器進行試驗,結果表明,這些武器才是最可怕的,無論你穿著什麼樣的盔甲,被這些東西砸上後,輕則骨斷筋折,重則內臟被震裂。碎掉的骨頭渣會很容易刺穿內臟,從而導致二次傷害。

    結論:

    盔甲是古代戰場上必不可少的防護品,類似於現代的防彈衣,穿上之後雖然增加了身體負擔,但是卻很好的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但是顯然這東西並不是太可靠,經過試驗,無論再好的鎧甲,如果對手的武器鋒利度和力度都很好的話,是幾乎不可能防護住身體的。而且高質量的鎧甲也不可能分發到每個士兵手中。戰場之上,是死是活,唯有自求多福吧。

  • 2 # 東北三叔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盔甲和進攻性武器,就如同道和魔,一直處於矛盾狀態,一直在爭取壓過對方。它們各自都在不斷進步,其狀態就如同那句老話“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一會東風壓倒西風,一會西風壓倒東風。

    鎧甲主要用途,就是增加戰士在戰場上的存活率,而武器的用途,則正好相反,用於增加殺傷。

    鎧甲,又稱甲冑,就是護甲和頭盔。而武器,則又分為遠端的弓弩和近程格鬥的刀劍等長短武器。

    第一代的武器和鎧甲,應該是出現在原始社會的部落戰爭中。當時的武器水平比較低,都是些普通的棍棒、石斧、石矛、石箭之類的低階武器,而第一代鎧甲的出現,應該在這些武器之後,用動物的皮革裁製,顯然能夠起到了相當良好的剋制作用。

    皮製鎧甲不可能一直稱雄下去,這種局面的打破,是因為更加鋒利的金屬武器的出現,青銅製、鐵製、鋼製武器陸續登上歷史舞臺,比如戰國時期吳越用青銅鑄劍的水平就相當高,歷史上還有干將、莫邪等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傳說,可見一斑。

    金屬製武器的鍛造水平在不斷提高,弓箭的製作水平也一樣,皮製的鎧甲頂不住,於是升級換代,才出現了金屬鎧甲。

    對於先進材料的應用,一般都是先用於武器上,就如同玩網遊一樣,你手中的遊戲幣有限,能夠更新的裝備有限,先更新什麼?當然是優先考慮武器,然後才是鎧甲等護具,歷史上的武器鎧甲進化也差不多。

    成熟的金屬鎧甲,曾一度令進攻性武器一籌莫展。比如在英法百年戰爭時期,法國的重灌騎兵,在英國的長弓兵出現之前,曾一度稱雄戰場。

    金屬鎧甲的出現且不斷進步,比如文山甲、明光鎧、鍊甲、板甲等品種,防護能力越來越強,使得靠刀、槍、劍等以砍刺方式攻擊的武器,殺傷力大大降低,這時就輪到另一種武器登場了,即鈍武器,鞭、鐧、錘等等,大放異彩,但這種武器的操作難度大,需要戰士有更高的戰術水平,更好的體質。

    相對於此,遠端武器也在不斷進步,破甲箭、複合弓對付金屬鎧甲的效果很好,更變態的遠端武器,就是弩,靠機械力擊發,射程更遠,打擊效果更好,在歐洲歷史上曾一度被禁用。

    在這個逐步進化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小插曲,比如在某些歷史階段,就出現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或非主流的鎧甲,比如紙甲、布甲、棉甲、藤甲,都被傳得神乎其神,面對冷兵器,具體效果應該是不錯的。

    在明末,火器出現了長足的進步,比如遼東明軍用的三眼銃,從理論上來說,從發射原理上,就已經超過了靠機械力驅動的弩,進入到靠火藥驅動的境界,屬於熱兵器。但因為處於原始階段,效果有限。

    對付這種熱兵器,棉甲的效果不錯,所以滿清軍隊大量裝備棉甲。

    隨著熱兵器的越來越成型,成熟,鎧甲已經在戰場上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但這種退出是循序漸進的,比如歐洲15世紀後期出現的胸甲騎兵,就屬於冷熱兵器更新換代時期出現的過渡兵種,不但裝備了胸甲,還裝備了冷兵器、火器,因其兼顧了兩種武器的特點,曾一度在戰場上大放異彩。

    等到真正的熱兵器登上歷史舞臺,鎧甲就完全失去了作用,而對於戰士的保護,則集中在頭盔上,即金屬鋼盔,這種裝備對於人體的在害部位——頭部進行了有效的防護,從而大大增加了士兵在戰場上的存活率。

    本人不是鎧甲專家,對金屬武器也談不上有多少了解,只是依據自己平時的閱讀和了解而回答的,希望拋磚引玉,得到專家級別的回答。

  • 3 # 火器工坊

    怎麼說呢,要是擋不住,幹嘛還要裝備呢?

    明代的名將戚繼光說過這麼一句類似的話,是在戰場上,一套好的盔甲,就可以使他被打死的可能性被大大減小了。很顯然,將軍都這麼說了,那盔甲自然是有用的。

    比如兩宋時期,金軍鐵浮屠那六十多斤的鐵札甲,可以使宋軍一般的刀槍弓箭,淪為廢鐵的境地。即使是宋軍的神器神臂弩,也不能保證100%的可以突破甲冑的防禦。而大斧的使用,則要在長槍兵挑掉鐵浮屠的頭盔後,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另外還有歐洲的金屬板甲,不只是英國的長弓難以突破,就是早期的火繩槍,也不能射穿甲冑的防禦。

    那為什麼古代的傷亡率還會很高呢?因為不是所有計程車兵都有甲冑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士兵能披覆全甲的,除了各國精銳的貴族士兵有機會全身披甲,大多數士兵能有個皮質胸甲就不錯了。漢代披甲率得到了提高,也不過是35%-40%的披甲率。唐代的勝戰績之所以高,也是和它60%的披甲率離不開的。宋軍雖然戰五渣,但是70%以上的披甲率使得他不至於回回都輸得那麼慘。東羅馬帝國發動哥特戰爭勝利的原因,除了完美的兵種搭配和優秀的指揮官,還有就是遠高於蠻族的披甲率和優質戰甲的數量。可以說,在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勝利與否,和甲冑的精良程度以及裝備量有著很大的關係。

    雖說不是所有的甲冑都可以擋得住刀槍的劈砍穿刺,但大都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傷害程度。本身武器的進步和甲冑的升級就是一個矛盾相爭的過程。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甲冑都能把人捂得嚴嚴實實的,畢竟那種全身板甲,也不是誰都裝備得起的。

  • 4 # 大湖小林

    中國古代一般都不管制兵器,但是會管制鎧甲。精良的一副鎧甲製作工藝和成本比一把兵器高很多。

    一支千人左右的有堅定戰鬥意志的重甲步兵部隊,打垮十倍於己的不披甲的敵人是非常常見的事情。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一個重甲步兵被砍上幾刀,只要不是在重點的薄弱部位,基本上不會受到傷害。而沒有披甲的對手則完全不同。因此對手的戰鬥意志很容易崩潰瓦解,並因為相互影響而導致全面的潰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雲社除了正當紅的幾對相聲演員,還有哪些潛力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