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說弟弟趙光義害了他,真的嗎?
6
回覆列表
  • 1 # 熊璞珩

    趙匡胤手不釋卷、終成大業

    一 歷史上的趙匡胤

    在奏始皇統一中原之後,在三千餘年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宋朝的開國皇帝叱吒風雲的趙匡胤,在逐鹿中原之後建立宋朝,歷史稱之謂北宋。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之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

    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軍旅,受周世宗柴榮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建戰功。柴榮病重時,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周恭帝即位後不久,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大軍回京後,恭帝被迫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趙匡胤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他還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在位十六年,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諡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其有詩作《詠初日》傳世。

    今天熊牛牛談一談趙匡胤。

    二 定都開封

    趙弘殷的妻子杜氏傳說原是後漢皇帝劉知遠姑姑之女,劉知遠太原稱帝之後,定都開封,拜趙弘殷為節度使守洛陽,並以威攝後蜀,守護京師。

    少年時期的趙匡胤便嗜書如命,手不離卷的地步,聞好書而不惜重金。

    劉知遠在位時,趙弘殷命匡胤投郭威,後郭威殺隱帝滅後漢建後周,傳位至養子柴榮時,柴榮乃五代時第一明君,致力統一全國,然事與願違,柴榮病逝,這就讓城俯深沉的趙匡胤抓住了時機。

    趙匡胤耳聞目染,自小練得一身好武藝,廣交天下豪傑。

    陳橋兵變之後,逼迫登基半年時間的周恭帝禪位。訊息傳至杜氏,杜氏良久輕聲只講了一句話:

    “吾兒自小有鴻圖大志也!”

    由此可見杜氏的眼界之高遠,育教後人與常人無以倫比。

    趙匡胤共冊封了三位皇后,但真正葬於太廟皇陵的只是原配孝惠皇后賀金嬋,入皇陵太祖永昌陵比鄰西南方位的永安陵。趙匡胤與之十六歲婚配,青梅竹馬,生亦同歡,死亦同穴。

    趙匡胤釆取謀士之言,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統一華夏,但三次出兵北漢有遼國支援皆未成功。至開寶九年(976)因徵北漢中箭傷過重崩裂傷口而駕崩。而杜氏命其弟趙匡義(趙光義)繼位,以德高望重年長者為君,以五代歷代繼位君王失位之鑑,捍位宋朝江山。杜氏立了千秋之功。

    趙匡胤奪後周之後,定都汴京(開封),北可攻北漢,南可攻荊南,南平,南唐,吳越,西可攻後蜀。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趙匡胤勵精圖治,重文輕武,兩次杯酒釋兵權,加強了中央集權,解決了武將擁兵自重,自唐中期之後鄱鎮割據的誤區。但之後平定北漢之時,武將心存猜忌,以至三次親征以失敗而終。後來帶給宋朝趙氏王室的軟弱無能也埋下伏筆。

    公元979年,趙光義(趙匡義)親征北漢,首先擊敗增援遼軍,後攻入太原,劉繼元降,北漢亡。隨後,趙光義毀晉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冤案之—水淹晉陽城,貧苦百姓難得幸免於難。至此,宋朝實現了全國的基本統一。但版圖上越南(靜海軍)從此失去了中央集權的統治。

    從五代至宋初,後漢劉知遠,後周柴榮,北宋趙匡胤皆有鴻圖大志,統一華夏,致力收復被石敬塘而割讓契丹(遼)的燕雲十六州,而都是壯志未酬身先死。而只有趙匡胤基本上統一了中原,為宋朝開創了豐功偉基三百餘年。

    在五代時期,由於戰亂頻發,英雄各領風騷,然江山易得,而治國則難。民生疾貧,百姓苦不堪言。而宋太祖順應民意,勵精圖治,少年時就手不釋卷,博聞多知,終成大業而名垂青史。

    五代時期,中原內亂,契丹逐浙壯大,而成立了遼國,後給北宋帶來了無盡的煩憂,從而帶來了各民族的整合與融洽又一次在歷史上創造了條件。

  • 2 # 人生短苦亦長

    趙匡胤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軍旅,期間屢建戰功。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大軍回京後,恭帝被迫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

    趙在位期間首先就是收腹割據政權,完成全國統一。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最為出名。

    個人感覺他是被人陷害,但肯定不至於是喝酒喝死的,那樣他也太沒水平了。

  • 3 # 歷史小達人

    趙匡胤靠著一根大棒南征北戰,為後周立下了不少功勞,為中國的統一也是有所貢獻的,趙匡胤在位陸續滅掉割據政權,使中國一統,並立志收回燕雲十六州,唯一的一點讓後人詬病的是黃袍加身,奪取後周的江山,可惜壯志未酬,被趙光義的一杯毒酒害死。

  • 4 # 墨跡梓史

    宋太祖趙匡胤,作為一個武夫皇帝,並且是篡位得來的皇帝,卻被後世多位政治家、思想家高度評價,更被毛澤東視為與秦皇、漢武、唐宗齊名的一代君主,說明其確實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而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寬和仁。縱觀其一生功績,處處都透著濃濃的和諧味道!

    1、溫柔的奪取政權,大凡朝代的更替,無不伴隨著血雨腥風,趙匡胤卻和風細雨般就完成了政權的更替,“陳橋兵變”雖不能說兵不血刃,但也只是殺了韓通一人而已。並且善待前朝宗親遺臣,“勒石作戒”,告戒趙氏子孫,一定要善待柴氏子孫。後周百官也一律照舊錄用。

    2、和諧的杯酒釋兵權,與劉邦、朱元璋上位後殺功臣不一樣,趙匡胤只巧妙的喝著小酒,拉著家常就把兵權給收了,人家還感激涕零的。後又“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定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將軍權、行政權、司法權、財政權牢牢控制。所以兩宋300年曆史上沒有發生大的內亂。

    3、奉行“文以靖國”,作為一個武夫皇帝,卻能實行“尚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善待文人,尊孔崇儒,科舉改革,創設殿試,厚祿養廉等一系列文官制度,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文治之君,如此,以文人治國,結束了五代十國時軍人過分干預政治的黑暗局面。

    4、輕徭薄賦,興修水利,發展生產,鼓勵耕種,凡新開墾土地一律不交稅,地方官受到獎勵。還澄清吏治,勸獎農桑,鼓勵發展工商業等一系列利民決策,迅速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即著名的“建隆之治”,被後世史學家津津樂道。《宋史》中這樣評價趙匡胤:“面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非常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文武兼備的一代明君,死時看僅50歲,且死因頗為蹊蹺,官方記載也只寥寥數語:“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到於死因,有說是酒後猝死,理由是宋初皇帝大都肥胖,你看趙匡胤畫像就黑胖黑胖的,可能患有高血壓,冠心病之類的遺傳基因,造成酒後猝死,看似有理,然則,趙家自唐末起,五世為官,文武兼備。其父弘殷驍勇善騎射,官至檢校司徒、節度使等武職。趙匡胤也是武將出身,還創太祖長拳流傳至今。猝死一說好像不太可能,那就是他殺了,這裡有個版本叫“金匱預盟”,說是趙匡胤母親杜太后事先安排的讓兄終弟及,而這是趙光義即位後親自主持編修《太祖實錄》裡記載的,可信度不高,有點兒欲蓋彌彰的嫌疑,聯想到趙匡義即位後,趙德昭被逼自殺,年滿30歲;趙德芳也暴病而死,年僅23歲,這諸多的巧合似乎都指向同一個人——晉王趙光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認為做實業如製造業一樣,才能創造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