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小拉車

    細心地小夥伴們都發現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市場上銷售的家用車裡,後驅車越來越少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下前驅車和後驅車的區別,後驅車動力是由發動機經過傳動軸傳到後輪,再由後輪驅動整個輛車,也就是後面輪子推著前面輪子走,而後驅車的發動機大多數都是縱向放置,發動機將縱向力由傳動軸,傳遞至後驅動軸,再轉化為橫向轉動的動力,從而驅動後輪轉動。

    後驅車最大的優點就是操控好,經典的操控就是後輪負責驅動,前輪負責轉向,因為這樣車輛轉向時反映會更加靈敏,而一些前後零件的搭配也可以有足夠的空間打造完美的比例,進而提升車輛的穩定性和平衡。這也是為什麼寶馬曾經豪言前驅都是垃圾,因為寶馬的操控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但是俗話說,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優勢就有劣勢,而前置後驅車的越來越少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劣勢。

    我們都知道,後驅要比前置前驅車複雜,所以生產工序以及生產成本都要比前置前驅高出很多,而且前置後驅容易轉向過度,所以前驅跑起來更穩當,特別是雪地。

    另外前置後驅車雖然操控好,但是能真正做到這種境界的,可能也就寶馬,銳志,CROWN等。

    普通的後驅車受限於成本、技術等各種複雜因素,很多時候真的不如前驅車實用。

    還有一點重要的原因,汽車行業的競爭激烈。壓縮成本已經成了不可避免,為了加強競爭力,造成成本越來越少,所以造價更高的後驅車根本就不利於攤薄利潤大餅的需求。再加上後驅車的噪音大,維修成本過高,而且發動機前置的驅車因為要透過傳動軸傳遞動力給後輪,在第二和第三排座椅中間的地板會高高的隆起,嚴重影響車內地板空間的使用以及乘座舒適度,所以這些原因綜合起來就導致後驅車原來越少了。

  • 2 # 車問診

    成本還是最大的因素,後驅車的一些優勢只對一部分朋友有吸引力,而其帶來設計、使用成本使各主機廠更傾向於前驅車的生產。連一直堅持後驅的寶馬,像旗下寶馬X1車型也是像市場妥協了。

    比如相比於後驅車,前驅車有這些優勢:

    1省略了傳動軸裝置,結構比較緊湊。有效地利用了發動機艙的空間,駕駛室內空間更為寬敞,並有利於降低地板高度,提高乘坐舒適性。

    2減輕了車重,動力傳遞效率高,燃油經濟性好。

    3簡化了後懸架系統,行李箱佈置在汽車後部,所以有足夠大的行李箱空間。

     可以看到大部分華人看重的空間、價格、燃油經濟性這幾個重要的方面,前驅車都比後驅車有優勢。所以前驅車的市場更廣闊,市場決定了供求關係,自然後驅車的產量遠遠比不上前驅車型。 其實也正常,如果真的不是特別喜歡後驅車的特性,前驅車也沒有什麼問題。

    說實話,一輛前驅和後驅車讓普通車主開,大部分的車主也不一定能感受到兩者的區別。

  • 3 # 如風飄散2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見一個影片,就是後驅動地車,由於加速太猛,整個車直接後仰,然後再側翻,後果很嚴重。為什麼呢?因為當車肯定是前行的時候速度快,倒車的時候速度慢,出來玩車地呵呵!後驅車一般都是車身前輕後重,加速度過快必然產生如此後果,相信學過物理的都能理解。

  • 4 # 天和Auto

    問題描述不夠客觀·後驅汽車會越來越多

    內容概述:

    燃油動力後驅汽車優缺點新能源汽車的理想驅動模式分析

    「前置後驅」是汽車最早使用的驅動系統,其概念是發動機在前,動力輸出端朝向後橋;透過碩大的傳動軸連線後橋差速器與驅動車輪,這種驅動系統的特點是適合載重且能夠提升加速效能與操控,但為什麼後驅汽車越來越少呢?

    原因有兩點,都有“油”有關。

    FR系統的“質量”

    前置後驅系統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於歐洲沒落,同期開始流行的是前置前驅車;而且是以法國汽車雪鐵龍為核心,以戴高樂和多為法國知名人士為使用者進行的宣傳。似乎歐洲車更喜歡前置前驅的小微型車,這是為什麼呢?

    前驅雪鐵龍汽車在50年代之前是沒有什麼市場的,而二戰階段也只是被無後驅車可用的法國自由軍使用;這就是問題所在了——無車可用才選擇了前驅汽車,這就足以說明前驅不如後驅。

    原因為前驅系統的三大核心總成都集中於車頭,這會造成後輪的正壓力低於前輪,在轉彎是車尾容易側滑;同時加速時車輛重心後移,造成前輪抓地力減弱,在急加速時很容易出現前驅動輪打滑。

    「石油危機&經濟危機」在20世紀下半葉對於歐美影響是極大的,其中歐洲的英系、德系、法系汽車在這一階段中受到很大沖擊;英系汽車除雜牌摩根之外已經全數被其他國家的車企收購,德系的寶馬、賓士、奧迪、大眾、寶沃等品牌先後經歷破產危機,寶沃直接破產,大眾等品牌形成是聯盟車企才勉強度過難關;義大利也以菲亞特為核心模仿大眾模式……

    而車企的艱難的核心因素還是消費市場的表現變差,使用者對於用車成本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對於車輛的品質要求越來越低;於是有明顯節油優勢的前置前驅車逐漸成為主流,前驅系統的高度整合取消了笨重的後傳動系統,對於後懸架的要求也不高了。

    這樣的設計能有效降低車身整備質量,而質量每下降100kg則油耗可下降0.5L左右;加之前驅系統的製造成本更低,車輛的價格也能隨之下探。

    那麼有油耗和價格雙重優勢的前驅汽車必然會成為主流,但在品質方面仍舊不如前置後驅;說白了淘汰後驅的原因不是主觀上的“不愛了”,而是客觀上的“愛不起”。

    後驅汽車即將“回到C位”

    綜上所述,前置前驅車是消費者的“妥協”的產物,買方市場是不變的道理,消費者需要什麼企業就得生產什麼;所以後驅車不再是主流,但這僅僅是燃油動力汽車時代的無奈。在車輛進入混合動力與最終實現全數電動化之後,後驅與四驅汽車畢竟重新成為主流,汽車的品質也算回到高標準了。

    這個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電機好佈置”!

    圖1:內燃機與變速箱

    圖2:電機與減速器

    燃油汽車使用的發動機是內燃式熱機,匹配的是多擋變速器;這兩種機器都很笨重而且體積很大,這也是汽車為什麼有那麼長的車頭的原因——稍微小一些的發動機艙都放不下這兩臺機器。

    但是電機就要小巧很多了,減速器基本都是整合;一般的都獨立懸架中間的位置,其小小的空間都足以安裝效能超越2.0T-3.0T內燃機的高效能電驅系統。那麼電機則可以採用「後置後驅」的佈局,這是跳過前置後驅直接升級為跑車更多使用的驅動模式了。

    「後置電機」不僅能透過自身的質量增加後輪的正壓力,透過壓力的升高而提升車輪抓地力;起步時車輛重心後移可以進一步防止後輪打滑,這樣的設計要比燃油汽車的前置後驅理想得多。

    而且後置後驅不需要負責的傳動結構,製造成本也可以理想控制;所以大量的電動汽車都採用了這種佈局,甚至一些價格不足五萬元的微型代步汽車也不例外。那麼未來的汽車則不會在偏向前置前驅,這種屬於燃油汽車的驅動系統可能會成為過去式。

    「過渡階段」中的船插電混動汽車更有意思,以BYD-DM3.0雙擎平臺為例;車輛的前橋由內燃機和BSG整合後驅動,BSG主要用於增程發電,以及油電混合模式執行時保證不虧電——後橋由大功率電機驅動。

    那麼執行模式則為純電駕駛後輪驅動,油電混合全時四驅;這是燃油動力轎車實現不了的,加上電機後就能輕鬆實現。所以單純的前驅汽車雖然熱門了半個世紀,但只要用車成本更低的混動和電動汽車價格重合前驅汽車,這種不夠理想的驅動系統必然會被淘汰。

    天和MCN授權釋出

  • 5 # 煙鬥1下里巴人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侷限性,一般都是在乘用車範圍。前驅動優勢結構緊湊、整合度高、製造成本低、重心低的同時透過性還能趨近於後驅車的水平,尤其是橫置發動機的傳動系統還可簡化終端傳動的結構方式,傳動效率好結構強度高。與後驅車相比較,後驅的缺點是前驅的優勢,後驅的優勢是前驅的弱項。這兩者的取捨與道路發展有直接關係,誰的方式越適應路況同時又簡潔,肯定優先權是誰。對此不能以多少論技術水平,最終還是消費者買單。個人觀點,優選後驅,傳統結構,一是百年老店,久經沙場歷盡了風吹雨打,修成正果。二是買的明白,錢飽貨足,心安理得,結構強悍,使用放心。

  • 6 # 熱火韋德743

    其實曾經在汽車市場中,很多車型以及廠商都推出過後驅的車型,但是目前似乎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豐田銳志,CROWN以及一些高效能跑車以外幾乎很難再找到後驅車的蹤跡,綜合起來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於後驅方式相對於前驅憋醒來說。無論是從車型結構複雜性還是研發成本的預算,相對於前置前驅的車型都要高出很多,這最為直接地導致車輛在級別一樣的沙河市場中不具備競爭力。

    第二,前置後驅的車型由於驅動輪在後輪上,相對前置前驅的車型駕駛起來比較容易轉向過度或者入位不準的情況,特別是在溼滑或者雪地的路面表現的更為明顯,這部分劣勢最後也是需要研發費用來解決。

    第三,乘坐的舒適性上。後驅車相對於前驅車噪音會更為明顯,並且會帶來後排地板中間凸起的情況,這對於家用轎車而言,這嚴重後排乘客的乘坐舒適度。

    以上的三個原因就導致了目前市面上後驅車型越來越少的現象。

  • 7 # 東拉西車

    新一代奧迪A8縱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的平臺架構,難道就不高階了?另外,五菱宏光采用的是中置後驅,和超跑同樣的驅動方式,那是不是就離豪華車很近了?

    回到前驅和後驅的問題。前驅車顧名思義就是將發動機安裝在車輛前部,動力無需經過傳動軸直接傳遞到前輪上。由於元件更少,減少了傳動軸等裝置,很顯然,這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能降低空間佔有率,比如它在大家常抱怨的後排過道隆包問題上處理得比較好。

    當然了,它不僅對後排乘客有利,對前排同樣如此。特別是橫置發動機+前驅的設計,可以將發動機和變速箱平行連線在一起,集中佈置在前軸前,大幅提高了前排的腿部空間。

    另外,一般而言同樣排量的車型,前驅車往往能做到更低的油耗。一方面是因為其結構簡單,更有利於輕量化。另一方面,因為傳動繫緊湊、傳遞鏈短的優勢,其有效動能輸出更高。

    雖然前驅車由於重心靠前容易出現推頭的問題,順著這個思路看,我們可以發現後驅車的操控能力要比前驅車更好,這也是為什麼除了一些低級別的賽事會採用前驅車外,大部分中高級別賽事都是採用的後驅模式。

    但這並不能說明前驅車沒有市場。僅以中國為例,2017年,乘用車共銷售2471.83萬輛,從公佈的資料看,除個別像五菱宏光這樣功能性強大的中置後驅車型外(2017年銷量533950輛),前驅車才是這片江山下的王者。

    說白了,只要不考驗極限操控能力,前驅車和後驅車的差距不會特別大。但空間、成本問題在二者上的差距確實立竿見影的。對於緊湊型家用車而言,前驅車自然是更好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有哪些手感特別糟糕,買了感覺鉅虧的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