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黔東V布衣

    三位作家我都瞭解,他們的代表作我都看過,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托爾斯泰的《復活》。這是托爾斯泰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總結,被譽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發展高峰時期的經典作品。

    該書取材於一件真實事件,廣泛而深刻地抨擊了法庭、監獄、官僚機關的腐敗、黑暗,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驕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動官吏的殘暴昏庸、毫無人性,撕下了官辦教會的偽善面紗,反映了農村的破產和農民的極端貧困,勾畫了一幅已經走到崩潰邊緣的農奴制俄國的社會圖畫。 宣揚了《聖經》的:"人不但不可恨仇敵,而要愛仇敵"的廣泛道義思想。

    不僅如此,更因為:

    這是我最喜歡的高中語文老師趙隆懷先生推薦給我看的國外名著。此後,他又先後給我推薦了《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獵人筆記》、《紅與黑》、《茶花女》、《懺悔錄》等國外名著,對我的文學培養和提升有著極大的影響。

    這是我在書海中接觸到的第一位外國作家,他的《復活》也是我真正接觸到的第一部外國長篇小說。正是這部小說,讓我對國外的文學名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此,再次感謝我的高中語文老師趙隆懷先生!

  • 2 # 知鴉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我是個有病的人……我是個兇狠的人。我是個不招人喜歡的人。我覺得我肝臟有病。」

    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Fyodor Dostoevsky 1821 - 1881 )《地下室手記》的開篇,它幾乎可以算是19世紀文學中最獨樹一幟的開篇了。

    在《地下室手記》之前,像它這樣第一人稱視角的歐洲小說極為罕見,大多數文學家慣常使用全知俯瞰式第三人稱來敘事。而《地下室手記》不但採用與眾不同的角度,並且還讓主人公對自己充滿否定與厭惡,把自己貶低到一錢不值的地步——這可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獨創了。

    01.從卑鄙出發,走向偉大

    《地下室手記》創造出了一個新的人物形象,即「地下人」。

    在書中,「地下人」是卑鄙的,他既懦弱又兇狠,是「一個甚至在自我屈辱的感覺裡也企圖尋求樂趣的人」。他「疑心又大,器量又小,像個駝背或者矮子一樣」。

    全書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哲學味很濃的自我剖析,後一部分回到小說的敘事,透過「地下人」回憶展現他之所以成為「地下人」的心路歷程。第一部分中,「地下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包括自我的否定,對客觀規律的叛逆,還有對崇高美學的厭惡等。第二部分他回憶了與同學相處的不快,他人的嘲諷和與妓女的「愛情」等。

    這樣展開的一個「地下人」,他不斷鄙薄他人,不斷咒罵自己,對一切不僅沒有興趣,而且懷著仇恨與恐懼。總體上而言,陀氏將自己當做這個最平凡的退休小文員,以他的角度不斷剖析自己,在訴說自己邪惡內心的同時展現外部世界對自我的擠壓。

    陀思妥耶夫斯基透過再現最卑微、邪惡、可鄙的內心世界,從而使書中人物和看書的讀者都提升到了更真實的思想境界。這種寫作方法可以說是陀氏所獨有的。在陀氏的書中,他從不吝惜對罪惡內心的挖掘,沒有心理準備的讀者甚至會被這種寫法嚇倒,因為它實在是太真實,太像我們自己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 1821 - 1881)

    就如《地下室手記》中,退休的文員不斷自己審問自己,一直在給自己下定義,又一直否認這些定義。他唯一能確定的可能是他自己的獨立性,亦即他不是其他人,只是他自己。而除此之外,他並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也不清楚這世界上有什麼真理。

    他用一種高度的自我否認、自我坦白使自己墮入黑暗潮溼的地下室中,在最卑微的角落裡感受真實,哪怕這種真實是那麼殘忍、那麼不堪。到此還沒有結束,陀思妥耶夫斯基還不滿足於只把這位「地下人」置於這個境地,他還讓「地下人」在這種殘忍不堪的低谷中愛上這種殘忍,並得到樂趣。

    顯然,陀氏的志向是在《地下室手記》中揭示出一種新的真實,一種沒有宗教光環的、沒有道德束縛的、完全的真實。在書的第一部分末尾部分,陀氏就借「地下人」之口探討了「真實」:

    「在每個人的回憶裡有一些東西是不能公開給所有的人而只能給朋友們的。也有一些東西即使對朋友們也不能公開,而只能對自己公開,而且也得偷偷地。但最後還有一些甚至對自己也怕公開,而這一些東西在每個正派人那裡積累得又是相當多。情況甚至是這樣的:他為人越正派,他那裡就積累得越多。至少我自己在不久以前才決定回憶我以前的某些事情,而在這以前我總是迴避它們,甚至還帶著某種不安的心理。現在呢,我不但回憶起來,甚至決定寫下來,我這會兒正是要考驗一下,看我能不能跟我自己完全坦白而不害怕全部真理?」

    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追求的真實,他讓「地下人」打破自己的心理底線,去直面最真實的自我。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迷人之處也正在於此,因為他的真實,他才顯得深刻與崇高。這就讓我們想起受陀氏影響,寫出《狂人日記》、《阿Q正傳》的魯迅。

    魯迅在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時說:

    「凡是人的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同時也一定是偉大的犯人。審問者在堂上舉劾著他的惡,犯人在階下陳述他自己的善;審問者在靈魂中揭發汙穢,犯人在所揭發的汙穢中闡明那埋藏的光耀。這樣,就顯示出靈魂的深。」(《集外集·<窮人>小引》)

    這種「靈魂的深」正是透過無情地剖析自己的內心,將自己打入地獄,從而得到的深。這種深度使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世界有別於以往的任何文學模式,它更接近人性本來的樣子,混亂又矛盾,卑鄙而崇高。

    02.「合理的利己主義」與「極端的利己主義」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初寫《地下室手記》的主要目的在於與車爾尼雪夫斯基論戰。後者的長篇小說《怎麼辦?》意在服膺空想社會主義,以及創造出一種「合理的利己主義」的模範。

    所謂「合理的利己主義」,就是指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條件下追求自己的個人利益。那麼陀氏是如何反對這種利己主義的呢?

    在《地下室手記》中,陀氏提出了更絕對、更極端的利己主義,並以此來反抗「合理的利己主義」,而他的武器就是真實。

    在書中,陀氏透過大量隱喻闡釋出「合理的利己主義」行不通。他的「地下人」不但對他人不感興趣,甚至還對他人採取敵視的態度,儼然就是薩特「他人即地獄」的19世紀版。陀氏讓「地下人」充滿忿恨、恐懼、痛苦、懷疑、報復心,讓他難以解決自己的問題,讓他連自己都恨,這樣也就無法再去愛別人,「合理的利己主義」自然就成了笑話。

    一切「優美與崇高」的東西在「地下人」眼中都是胡扯和虛偽,因為在他自己身上他無法找到。他的真實讓讀者汗顏,同時,他的卑鄙又讓讀者產生可憐之情。

    「地下人」有別於以往果戈裡式的「多餘的人」,他一方面是受外部世界的壓抑而變成了「地下人」,另一方面則是自己主動去糟蹋、作踐自己,令自己成為「地下人」。他否認自己,同時也接納自己,在這種「二律背反」之中,「地下人」使勇氣、真實與邪惡、卑微形成對比,造成極大的張力。

    換句話說,「地下人」的優點在於他是真實的,並且他有勇氣面對真實的自我——那個想兇狠又兇狠不起來的小職員。同時,「地下人」又是可悲的,因為他永遠糾纏在齷齪黑暗的自我之中不能自拔。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房聖彼得堡,1875

    於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一個側面真實地記述了他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困境。與車爾尼雪夫斯基和高爾基的那種樂觀的烏托邦式想法截然不同,陀氏直麵人性最晦暗處,也對烏托邦抱有憧憬,他試圖透過《地下室手記》闡釋人性的矛盾與不可控。但這不是因為他想在理性上證明「合理的利己主義」的荒唐,他的所作所為更像是無可奈——他必須面對真相和現實。

    高爾基曾鄙薄陀氏,說他是「社會墮落者的典型」。這樣的嚴重誤讀使得很長一段時間內,蘇聯與中國的學界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保持視而不見的態度,而西方學者們卻從陀氏身上學到了這種「墮落」,他們從《地下室手記》中學出了一個現代文明。

  • 3 # 使用者3253102189658

    屠格涅夫《獵人筆記》,特別那篇巜白淨草原》,從1952年到現在,讀過不下五十次,把我都轉化成作品中的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狂暴巨獸》票房近5億,與《哥斯拉》和《金剛》對比有著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