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湯姆與巧克力工廠

    傳統意義上的戰列艦已死,不過,跨界版戰列艦可能,藉助新的武器裝備,重新定義戰列艦。艦載機的作戰距離外,如果,可以使用電磁炮或者高能鐳射武器、微波武器等等使用核動力推進系統,的高速戰列艦。把裝甲防護力最佳化設計,省下噸位換裝多工武器模組。即插即用式。如果,戰列艦重新復活,也不是取代航母的作用。

  • 2 # 只因寵妳蓯此不理政事

    在鐳射武器,電磁武器 等大威力無輻射的武器出來戰列艦都不能出現,現代戰爭飛機 導彈的出現使得超視距打擊成為可能,讓視距內最強攻擊的戰列艦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可能在未來人類進入太空時代,武器得到更好的發展,在高速度而且無障礙的太空超視距打擊失去意義,可能戰列艦會繼續登上戰爭的舞臺。

  • 3 # 雙馬尾班長

    二戰後,隨著空中力量的崛起和導彈的發展,體積不再顯著增加戰艦的作戰能力。威脅的擴散也使得大型軍艦難以在高強度海戰和立體打擊中生存,像戰列艦這樣的龐然大物已經很難證明其存在的合理性,這也讓戰列艦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然而,由於新時代的大型水面艦艇可以安裝更大尺寸的雷達和更多的防空導彈系統,考慮到這可以更好的應對反介入體系,戰列艦很有可能會以瀕海艦的身份迴歸。

    圖為衣阿華號戰列艦

    廣義上來講,二戰後的水面艦艇放棄了使用裝甲來確保生存能力這一設計,從而將更多的噸位用於安裝防空導彈系統和更高效、經濟的燃氣輪機。然而,在上個世紀80年代,蘇聯推出了基洛夫級重型導彈巡洋艦。美國也在新世紀建造了排水量高達15000噸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圖為基洛夫級重巡洋艦

    隨著動力系統和隱身技術的進步,以往大型戰艦存在的機動性差、目標明顯等缺點正在被弱化,朱姆沃爾特級的高機動性和低反射面積就是更好的證明。與此同時,電傳動力系統和動能武器也需要更大的船體來容納發電系統,反艦導彈成本的下降也使得戰艦需要更大尺寸的雷達和更多的防空導彈來保證自身和編隊核心的生存。

    圖為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現實就是,體積正在顯著增加戰艦的能力。21世紀的完美戰艦要求擁有隱身、高預警、反衛星、區域反導、綜合電子戰、反潛反水雷、態勢感知、電力推進系統。想同時具備這些指標,戰艦的排水量將無可避免的超過2萬噸,也就是說,戰列艦很快就會迴歸。

  • 4 # 深藍詩

    垂直起降飛機或直升機載量在十五架左右 可使用一座三聯或四聯主炮(口徑在381mm即可)可根據用途建造一座或兩座主炮塔 因為射程遠並且比導彈便宜 鐳射火炮也可加裝 其餘電子化資訊化不用多提 可做指揮艦 也可用於低端區域性戰爭及反恐 具有多元化為一體 這樣的戰艦遲早要出現 因為二戰期間日本就有 冷戰時蘇聯的核巡洋艦 也是例子 但是當時都不具備多元化資訊 只能輔助 或者打打野 等到這種集於一身的戰艦出現 也可認為是新一代戰列巡洋艦 或者戰列航母 估計三到五萬噸排水量 不過造價可能只有中美能承受 但是隻需派遣一艘駐紮在南海 便可牽制任何一小國海軍整個艦隊 甚至影響到澳洲及印度洋 二戰中提爾皮茲號就是例子

  • 5 # 科羅廖夫

    在人類海軍的發展歷史上,大炮鉅艦的時代存在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在那段時間裡最為經典的代表作就是擁有龐大主炮和厚重灌甲的戰列艦了。在二戰時期,戰列艦迎來了自己最後的輝煌,包括英國,德國,美國以及日本在內的國家,建造了相當數量的戰列艦,其中美國和日本的戰列艦在公海上進行的大戰,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好幾萬噸的巨型軍艦,披著厚重的裝甲使用幾百毫米的主炮互相轟擊,那樣的場面堪稱人類大炮鉅艦時代的頂峰。

    然而二戰的結果也證明,戰列艦的地位已經被新的航空母艦所代替,再怎麼強大的軍艦也是敵不過滿載作戰飛機的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海軍航空兵和反艦導彈終結了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

    隨著各種導彈和電子武器的不斷普及,使用大口徑艦炮作為主力武器的戰列艦,也慢慢的失去了自己最後的生存空間,導彈驅逐艦徹底終結了戰列艦的地位。擁有世界最強大海軍的美華人,卻在思考要不要復活戰列艦,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4月22日刊文,悉尼大學教授薩爾瓦託雷稱在未來美國海軍需要戰列艦武器,以執行常規作戰任務。這個建議聽起來毫無道理,但是這位教授給出了他自己的理由。

    薩爾瓦託雷指出,相比起現在的普通驅逐艦而言,過去的戰列艦雖然技術水平較低,然後在防護效能上遠遠超過現在的所有軍艦。以當年的日本戰列艦為例,美軍為了擊沉武藏號戰列艦,總共命中了19枚魚雷和17枚炸彈,這在當今的軍艦看來是不可想象的防護力。相比之下,美國海軍的宙斯盾驅逐艦在與民用船隻發生撞擊時,經常傷亡慘重,甚至出現結構性損失,這證明現代的美國軍艦存在極為嚴重的防護問題。

    同時雖然美國海軍未來水面艦艇的主力仍然是龐大的航空母艦和先進的導彈驅逐艦,但是他們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執行一些非作戰性常規任務,例如進入別國海域進行所謂展示航行自由任務。在那樣的情況下,如果使用防護性不佳的驅逐艦的話,很可能會在對方採取碰撞策略之下處於不利境地,相反在那種情況下,類似戰列艦的武器卻可以極好的完成任務。而且即使是在大規模的戰爭中,隨著美國需要制衡的對手擁有越來越強的反艦火力,過去的僅僅依靠隱身和防空系統來保障生存,也已經顯得不足了。現有的防空和隱身設計已經飽和,如果能夠提升軍艦的防護水平,那麼對於提升美國海軍未來的生存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 6 # 銳度何老師

    沒這個可能!

    戰列艦是大炮鉅艦的代表,它的核心武器是大炮。不用大炮,就不叫戰列艦。而只要它採用大炮來作為主要武器,那它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

    大炮有什麼問題:手短。

    艦炮的射程一般就是幾十公里。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艦炮是DDG1000上的那2門,射程能達到185公里。但它這個最大射程是理論上的,由於資金上的問題,DDG1000的艦炮也只能使用一般的炮彈,正常射程仍然在100公里之內。而就算是滿血,能打185公里,艦炮的射程跟導彈比,也只能是個零頭。

    現在射程在200公里之內的反艦導彈已經是嚴重落後了,正常的能達到300公里。美軍新裝備的反艦導彈射程已經達到了800-1000公里。

    跟導彈比,大炮的射程太短了。如果發生艦隊之間的決戰,艦炮肯定是一點用都沒有。

    人類已經玩了幾百年的大炮,這種武器的潛力基本上已經挖盡了。像DDG1000的主炮,以美國的實力,也已經是把火炮做到了極致。再想提高,千難萬難。你搞一款400MM口徑的大炮,射程300公里,炮管強度以及後坐力,幾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是想把導彈的射程提一提,就簡單很多。

    美軍射程1000公里的反艦導彈已經服役,中俄必定也是要追上去的。未來10年,射程1000公里的反艦導彈必然會普及。

    艦炮的射程也必定還是會在100公里左右徘徊。

    現在電磁炮炒的很熱,不過美國那邊似乎沒什麼進展,還在基礎階段。中國的已經海試,前景比較樂觀。但即便是電磁炮研製成功,它的射程也就是200公里、300公里。在炮裡,那是絕對的王者,但跟導彈比,依舊差太多。

    大國,基本上都得是以航母為核心的艦隊。航母編隊的打擊距離實際上是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導彈的射程。以美國為例,它的航母上搭載的是F35,作戰半徑1000公里。然後F35再在1000的距離上發射射程是1000公里的反艦導彈。所以,它的打擊距離是2000公里。

    現在海戰,雙方艦隊還距離2000公里的時候,人家就能把導彈扔到你頭頂了。射程300公里的電磁炮有什麼用?

    建造一款戰列艦,上面安12門電磁炮,射程300公里,你誰也打不著。航母的打擊距離是2000公里,戰列艦的打擊距離是300公里。在航母能打到戰列艦的時候,戰列艦還得再往前開1700公里,才能打到航母。這是什麼概念?航母停在那不動,戰列艦30節全速前進,得30多個小時以後,才能達到射程之內。

    而且別忘了,電磁炮的300公里射程還只是:理想。

    所以說即便是電磁炮研製成功,它也只能是一款輔助性武器,是現代艦炮的一個升級。軍艦的主要進攻性武器還得是飛機+導彈。

    戰列艦肯定是不能復活了,有這心思,還不如研究研究裝500枚導彈的武庫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詹姆斯給德羅贊和洛瑞留下的心理陰影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