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寬寬的生活
-
2 # 籃壇扒客
“城市一體化”是眾多城市發展的最終“歸宿”,在全國各座城市高速發展的現在,為了最終實現全省經濟的迅速發展,各城市之間就要儘可能的進行資源的有效互置,實現“一帶多”,這不僅要求眾多經濟法發達的城市能夠積極地進行經濟輻射,並且也需要眾多經濟發展緩慢的城市能夠具有清醒的自我認知。在“城市一體化”程序逐漸加快的現在,山東省內在2019年的時候出現近代以來的第一座撤市劃區的城市,萊蕪市成為山東一座最有“心機”的城市,成功併入省會濟南,未來發展被所有人看好。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在山東的這座“傍上”省會濟南的城市——萊蕪,看看它未來的經濟發展能有多大的改善呢?
在山東這個全國第三大經濟體中,眾所周知經濟最為發達的並不是省會而是青島這座副省級城市,但是隨著經濟轉型時期的到來,作為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憑藉日漸完善的交通設施,以及越來越發達的第三產業,濟南的經濟狀況已經有了極大地提升,據不完全資料統計,濟南的GDP已經高達9443.4億元,即將突破萬億大關,躋身新一線城市的行列。
在2019年的時候山東省內面積最小的萊蕪市也成功劃歸給了濟南,這不僅為濟南的經濟發展錦上添花,加大對周邊地區的經濟控制,同時這對萊蕪來說也將是一個新的機遇,依靠濟南這座省內經濟發達的城市,在2020年繞城高速的建設完成將使得萊蕪這座城市成功進入濟南的“2小時生活圈”中,真正融入濟南,不僅在交通上變得越發的便利,而且將會極大地帶動萊蕪區的經濟發展。
萊蕪區作為山東省內的重要的工業城市,尤其是冶鐵行業在國內都是名列前茅的,在現在這個經濟轉型時期,在濟南這座旅遊城市的帶動下,它的旅遊業也得到了極大地發展,聳立雲端、蜿蜒起伏的鵬山,飛流直下、變幻多端的蒼龍峽瀑布,層巒疊嶂、曲徑通幽的二洞雲連等諸多景觀都為這座城市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基礎,為它第三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萊蕪雖然現在由市變成了區,但是在濟南的帶動下,它的經濟發展也不可同日而語,同時濟南有了萊蕪也是如虎添翼。
-
3 # 手機使用者77467759950
化給哪裡都一樣,高青縣原來歸濱州,已化淄博三十來年,可現在窮的與舊鎮相比跟本沒法相比,特別是趙店鎮,若網友不信,可來濱州與高青打界處參觀。
-
4 # 泰山微創意
萊蕪怎麼樣了?萊蕪很好。這個問題最好補充一下,萊蕪的那一方面怎麼樣了,這樣我有點和尚摸不到頭腦的感覺,冒昧問一句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嗎(開個玩笑)我們分析幾點說說萊蕪。
二、在最初萊蕪歸屬泰安,那時候都叫泰萊地區。現在歸屬濟南,像大省會靠攏了。據說路要修,高鐵要通,是突飛猛進的發展。五六十年代的爺爺奶奶輩的人都常說,生於泰安,嫁在萊蕪,終於濟南。很直白的說出了萊蕪的變化。
-
5 # 對影成三人61
萊蕪沒怎麼吧!本來就不是一個大市,因為有了一個“萊鋼”,就成立了一個地級市,結果又被我們偉大的濟南相中了,收進屋裡了,做了小!哈哈!不小,我們的濟南GDP增加了!似乎突然大了!
-
6 # 贏在美食
個人愚見!萊蕪融入濟南,是發展的必然同時還要有個好的帶頭人。一切從中心城市出發,緊跟時代的步伐。是後花園還是後備倉庫,這完全取決於地方群體領導人的決策。規劃發展好一個附屬區域,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合理規劃土地以及生態保護。為未來100年甚至500年做規劃,不切實際的規劃都是瞎扯淡。
縱觀中國許多的像萊蕪一樣的城市還有很多。高鐵只是帶動了人口的流動,不能代表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只有勞動人民口袋鼓了,不為房為病發愁了才是根本。
一群60~70年代的人,發展20年代的事,思想和行動就趕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落後是必然的。
緊箍咒雖好,取經路上總有坎坷,面對妖魔鬼怪必然打打殺殺,觀音的放手為的就是真正能夠取到真經。
-
7 # z__f
這麼說吧,萊蕪歸屬濟南,就好比一個窮小子被有錢家庭收養,自己覺得多麼牛逼一樣,忘乎所以。但是有錢人家的親生兒子對他各種打擊加排擠,自己還得點著頭哈著腰,跟個狗一樣。
-
8 # 嗚哈咬我啊
除了原來萊城區那幫等死熬退休的老油子提了級別,漲了工資,沒有萊蕪人覺得合併濟南有啥啊變化!!濟南發展萊蕪??做夢吧,看看平陰!多少年了,濟南發展啥了?
-
9 # 46十2
萊蕪最近老好了,18年年腚至19年年頭,一下子被濟南吃了,從七線城市一下子變成二線城市,變得和火箭似的那麼的快。近來,又有幾個小丑蹦出來,據考證萊蕪是秦始皇的老家
-
10 # 沂蒙meise
萊蕪市降為萊蕪區以後市民的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房價穩中上揚,總體物價水平大幅度上漲,工資漲了還是沒漲?元芳你來回答
回覆列表
很多人說,濟南吞併了這裡,吞併了那裡,說得跟戰國七雄爭霸一樣。我只想說,濟南不是西安,不是成都,不是京津,不吸血,還往外放血,
先說地鐵吧,我們想,一個地鐵的建設,應該是一個大城市該有的模樣,然而有了地鐵的濟南,發現濟南還是原來那個濟南,原來省批下來的第一條地鐵是從西客到長清,可以說是一個村——另一個村,城市的地鐵線,對於市區人來說就是零貢獻,而財政負擔這些根本不是大人口流量的地方。
再說建設,自從長清市(縣)變成了長清區,經十路拓寬,號稱3k/米的護欄從東修到長清。那配置,對於郊區來說,對於濟南的經濟來說就是已經超綱了。南部山區歷城部分已經換成了歷城市區同款垃圾桶,同款清運車輛,成本可想而知
光伏發電路,章丘先上。環市區?對不起,沒有。
經常去濟南南部山區玩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原來的破房子(違章)全拆了,換來的不是市區圍擋,也不是市區一塊破布遮蔽黃土,而是真正的綠化。讓山區,變成了花園。
說這麼多,並不是說人家郊區不配擁有這些。只是說,請你們看清濟南,看清濟南的發展方向,就是均衡,均衡,再均衡
有人說萊蕪鋼鐵很強,我只能說呵呵,18年供給側,煤鋼產業直接逼停。濟鋼不讓生產,但是訂單要完成,就是拿萊鋼的貨,而萊鋼生產力能滿足。兩邊互惠互利組合了山鋼,可以說緊密聯絡。我家緯十二路,有個萊鋼賓館(現在叫萊鋼大飯店),從兩千年就跟濟鋼合作,在這裡開會。
萊蕪,加入濟南只會比以前更好,因為濟南“農村包圍城市”“郊區包圍市區”的策略,還在進行中。全國很難找類似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