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阿俊2020

    郭沫若是一個才子,當年他憑一本新詩集《女神》而風靡文學界,成為許多人熱捧的物件。後來,郭沫若在話劇、書法、考古學和甲骨文研究等多個領域都做出過傑出貢獻。然而,郭沫若的名聲卻不太好,有“才子流氓”的稱號。

    那麼,郭沫若干過什麼事,讓人如此討厭呢?

    一、三段婚姻一個情人,私生活混亂

    20歲那年,郭沫若在父母的包辦下與比自己大兩歲的張瓊華結婚,兩人並沒有什麼感情。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後,郭沫若離家出走。兩人沒有離婚,張瓊華在郭家孝敬公婆,對郭沫若從未產生過哀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郭沫若不辭而別離開日本,與安娜斷絕了聯絡。為此,安娜被日本警方囚禁了20多天。為了養活孩子們,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安娜獨自挑起生活重擔,吃盡了苦頭。

    1946年,在日本的安娜才收到郭沫若的一封信和數百美元。在信中,郭沫若介紹了自己在中國的境況,包括新組建的家庭和幾個孩子。安娜苦等9年,竟是如此結局。幾年後,安娜回中國見郭沫若,但郭避而不見,只能黯然離開。建國後,安娜加入了中國籍,隨子女住在大連和上海。安娜於1995年病逝於上海,享年101歲。

    1979年,於立群得知郭沫若當年拋棄姐姐,導致姐姐自殺的真相後,在北京故居自縊身亡!

    建國初期,北京市長吳晗和郭沫若想開挖皇陵, 但考古界認為目前囯家的開發現場技術及開發之後的保護措施沒有完善,貿然開啟皇陵可能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損失和意外。因此,考古學家們一致提出了反對意見。

    然而吳晗和郭沫若堅持一定要開朱棣的皇陵,並徵得了周總理的同意。 然後,郭沫若帶著考古隊去朱棣的長陵開發了一年,因墓結構嚴謹導致一直沒有找到入口而最終放棄。

    甚至連萬曆的棺材板都像丟垃圾一樣丟在院子裡,被附近的村民撿去劈了做傢俱用。而萬曆的屍體卻是放一把火燒掉了。

    這種不愛惜文物的行為,讓郭沫若背上了千古罵名。

    綜上所述,郭沫若雖然很有才,但他在感情上和考古工作上全憑個人意願,肆意妄為,不顧後果,極其缺乏責任感。可見他骨子裡是一個自私、善變的人,正如魯訊先生對他的評價“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

  • 2 # 峰峰說史

    郭沫若是中國近代有名的文學家,在文學上有頗高的造詣。但是郭沫若的人格讓人詬病,就像魯迅先生說的“才子加流氓”。他始亂終棄、拋妻棄子、喪失人性,用現在的話說他就是一個十足的“大渣男”。

    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叫張瓊華。張瓊華知書達禮、溫柔賢惠,但是郭沫若在新婚之日為妻子揭下蓋頭的時,郭沫若並不滿意。婚後對妻子也是冷臉相對,更別提給妻子一絲溫存了,後來更是扔下妻子與兒子不告而別。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後孤獨而終

    離開家的郭沫若來到了日本留學。很快他便另結新歡,與自己的校友佐藤富子(改名安娜)戀愛,由於安娜家中反對,安娜為了與郭沫若在一起,同家人斷絕了關係。結婚後,安娜為郭沫若生下了五個孩子。在此期間他還與一名叫安琳的女子來往。1937年郭沫若拋下安娜與五個孩子再一次不告而別,這次他是回國。

    回國後的郭沫若,早已忘了當初安娜為了與他在一起不惜與家人斷絕關係的情義,不久之後就與年輕貌美的女畫家於立群同居了。後來在周恩來的見證下郭沫若又一次結婚。婚後的於立群為郭沫若生下六個孩子,四男兩女。原本感到挺幸福的於立群,在一次意外中,她竟然發現自己的老公與自己的親姐姐同居過,而且自己姐姐的死也是為了自己現在的老公。

    於立群的姐姐叫於立忱,在日本時就與郭沫若同居過,後來為郭沫若懷孕,但是郭沫若要她將孩子打掉,而且離她而去,於立忱悲痛欲絕,回國後不久就自殺了。一直想查清姐姐自殺原因的於立群得知真相竟是如此,與郭沫若之間產生了不可磨滅的隔閡。在愧疚、悔恨中鬱鬱而終。

    這就是大才子郭沫若做的那些喪盡良心的事,也正應了那句話:“仗義每多屠狗輩,讀書多是負心人”。他才高八斗的外表下竟然是一顆骯髒不堪的心。真是“遠看像條狗,近看像條西洋狗,走近一看,原來是郭沫若先生。”

  • 3 # 木魚石108

    主張拆北京城牆修的二環,力主挖十三陵造成許多文物永久損壞。兒子死亡他可以一言不發;日本妻子帶子女來中國他不相認。

  • 4 # 華麗轉身F

    浩瀚宇宙,滾滾紅塵,我們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微塵,沒泛起什麼漣漪。但大浪淘沙中,有的人功高蓋世,流芳百年;有的人惡貫滿盈,遺臭萬年。更有另一種人,也成績斐然,讓人稱道,同時又充滿瑕疵。真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郭沫若即是這樣的人,他所創作的大量的文學作品煥發精彩讓人折服的同時,他自身人格卻很黯然,在人們心目中遜色很多。

    首先 、 用情不專,始亂終棄。

    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張瓊華是經父母撮合結合在一起的,這種包辦婚姻對於接受了新思想的他自然是不滿意的,所以婚後沒幾天他便離家而去。此後,對張瓊華不聞不問,沒有一絲掛念。而張瓊華則不一樣,這個忠厚善良、深受封建禮教束縛的女子獨守空閣68年,孝敬公婆,無兒無女也未曾對郭沫若有過哀怨,實在可憐。

    離家後的郭沫若在大哥資助下來到日本,很快就拜倒在年輕貌美的富家小姐安娜石榴裙下。安娜不惜與家庭決裂嫁給了郭沫若。

    抗戰爆發之後,郭沫若撇下安娜和五個孩子離開日本返回中國。在國內又無巧不巧的遇上了於立忱的胞妹於立群。相識後,兩人情投意合,不久便同居一處。

    婚後,於立群為郭沫若生下了四男二女。一家人生活的還算幸福。一次意外,於立群發現郭沫若竟與自己的親姐姐於立忱同居過。一直想查清姐姐自殺原因的於立群得知真相後,便與郭沫若的隔閡日漸加深。在愧疚、悔恨中抑鬱而終。

    郭沫若對文物特別痴迷,他利用自己的考古知識和人脈,多次打著研究明史的旗號,向國家提出申請,要挖掘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當時中國挖掘陵墓的技術還不成熟,因此,國家拒絕挖掘。但他仍固執己見,不肯放棄挖掘古墓的念頭。後來郭沫若把挖掘目標轉移到萬曆皇帝明定陵上。經過幾個月的挖掘,陵墓雖挖開,但並未找到有價值的文物。其他有研究價值的文物因為接觸空氣導致氧氣,發生變質而毀壞了,這是中國考古界的一次重大損失,郭沫若也因此受到上級的嚴厲批評。

    歷史的煙雲過後,當我們靜心細思,縱觀郭沫若的一生,雖然其身沾染著厚重的薄情寡義、移情別戀、急功近利的色彩,但最終都難掩他在文化藝術和表達形式上獨特的詩風創作。即使他的汙點和不足再多,我們也不能把他抹黑的一無是處,畢竟,他對中國文化藝術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的功績遠遠超過他的缺陷。

  • 5 # 梧桐殺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原名郭開貞,字鼎學,號尚武,郭沫若是筆名(取飲家鄉沫水、若水之意),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在文學創作、學術上,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就,年僅29歲就發表了第一本新詩集《女神》,詩中洋溢著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女神》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為中國新詩的重要奠基人;被譽為中國曹雪芹之後僅有的六位文學大師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郭沫若排名第二僅次於魯訊,但在學術成就上(史學、考古學、甲骨文研究、書法)堪數第一。中學課本就收錄有郭沫若詩作《天上的街市》,著名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幾百年來無人讀對,郭沫若卻輕鬆讀出“海水朝(chao),朝(zhao)朝(z)朝(c),朝(z)朝(c)朝(z)落,浮雲長(zhang),長(chang)長(c)長(z),長(c)長(z)長(c)消”,才華可見一斑。

    在政治上,郭沫若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新中國成立後,給予了郭沫若崇高的榮譽,曾任政務院副總理,新中國的文化事業都由郭沫若掌控,權傾一時、地位顯赫。

    就是這樣一位顯赫人物,在私德和情感問題方面卻廣受詬病,為後人所不恥。

    郭沫若一生一共有三位妻子,11個子女(分別由第二任和第三任妻子所生),但他對待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卻顯得刻薄寡恩,為了自己所謂的學業和事業,常常不管不顧,說拋棄就拋棄,對前妻及其子女沒有盡到照顧和撫養的義務,可以說郭沫若在私生活上是一名徹頭徹尾的“渣男”。

    堅守婦道的張瓊華守著一個空的妻子名份,一直照顧郭沫若的父母,守寡68年,和郭沫若的父母過了一輩子。二十多年後,郭沫若從日本回來,看到自己老父親一直被張瓊華照顧,郭沫若向張瓊華鞠了一躬後,又再次離開了自己的老家。

    【郭沫若的第二任妻子佐滕富子(1894—1995)】,日本仙台人,出身名門望族,祖父是北海道大學創始人、首任校長,父親是一名工程師,接受西方思想影響改行作了一名牧師,受父親的影響,佐騰富子也成為了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受日本傳統風俗的影響,佐騰富子溫柔體貼、端莊賢淑,有一種日本女人特有的氣質,良好的教肓培養了她溫柔、賢淑、善良的品性。

    富子中學畢業後,沒有經過她的同意,母親就擅自作主給她定了一樁婚約,佐騰富子堅決不同意,獨自一人到東京聖路加醫院作了一名護士。1916年,郭沫若在岡山高等學校攻讀醫科,他的朋友受傷,在東京聖路加醫院住院治療,郭沫若前去看望,在醫院裡,郭沫若見到護士佐藤富子,一見傾心,郭沫若寫給富子的第一封信裡說:“我在醫院門口看見您時,立刻產生了像是看到聖母瑪利亞那樣的性情。你的臉放出聖光,你的眼睛會說話,你的口像櫻桃一樣,我愛上了你!”

    1918年,郭沫若考入九洲帝國大學,安娜為了讓丈夫學業有成,包攬了所有家務活,她從一個富家小姐,變成了一個要為柴米油鹽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兩人付不起昂貴的房租,不得不經常搬家。郭沫若拼命寫作譯書,養家餬口,兩人仍然著清貧的日子。沒有父母的親情關懷,沒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了孩子後,生活更艱難。即使這樣,安娜依然跟著郭沫若同甘共苦。幾年後,郭沫若終於取得了一些成功,出版了一些研究著作,漸漸的,郭沫若的稿費越來越多,他們的家庭條件也越來越好,在生活變好的同時,佐藤富子還為郭沫若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隨後,日本要求郭安娜的孩子們都必須加入日本國籍,但是郭安娜認為他們是中中國人的後代,不能隨隨便便加入日本國籍,所以郭安娜嚴詞拒絕了這個要求。

    1948年初,郭安娜得知郭沫若旅居香港,她歷經艱辛終於來到香港。在香港九龍山林道的一幢小樓上,郭安娜終於見到了闊別多年的丈夫。可是當她看到郭沫若旁邊站著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和幾個孩子,她瞬間都明白了。丈夫已經有了新的家庭了,郭安娜悲痛欲絕,她決定去臺灣和長子郭和夫一起生活。

    等到了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盛情邀請郭安娜來中國,並請她加入中國國籍,郭安娜再次回到了中國,雖然此時的郭安娜不再是郭家的媳婦,但是郭安娜認為自己是中中國人,她的子女更是中中國人。在郭安娜的要求下,她的子女都紛紛回到中國,因為郭安娜告訴他們說建設新中國缺人。

    郭安娜是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居住,很少外出交往,一年才回日本一次,並且時間都很短,她說自己要死在中國,埋在中國。

    1978年郭沫若病危,郭安娜在子女的安排下,與丈夫郭沫若見了最後一面,沒有想象中的抱頭痛哭,也沒有意料內的開懷大笑,兩個老人,就這樣靜靜地坐著,像兩個老朋友、又那麼冷冷淡淡。當年6月12日郭沫若逝世,她的二兒子郭博,在記者面前這樣評價父親:“對於家庭,郭沫若是個罪人。”

    1983年,90歲高齡的她,被推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此後十年,孤孤寂寂,平平淡淡,1995年,帶著一身愛的傷痕,她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中國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而在她的枕邊,還放著郭沫若寫給她的100多封情書,那裡有她青春懵懂時期熱烈的情感和滾燙的言語,是她永恆愛情的見證。

    去世前,她還將自己僅有的500萬日元,全部捐給了中國,那個她深愛著的男人的祖國。

    比起文化巨擘郭沫若,是不是他的妻子,郭安娜更值得我們敬佩、敬仰呢?

    【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於立群(1916—1976)】,於立群出生於廣西賀州的書香家庭,她不僅工於書畫,還是上海有名的電影明星,與郭沫若育有四子兩女。於立群和郭沫若的相識還是因為她的親姐姐,於立忱。

    1934年,於立忱成為《大公報》的駐日記者,而郭沫若當時正在東京,和他的第二任夫人日本人郭安娜一起生活。於立忱和郭沫若住的很近,因此經常去訪問郭沫若。於記者比郭沫若年小20歲,生的亭亭玉立,清純可愛,這一來二去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

    1937年初,於立忱回國,出於對郭沫若的愛戀再加上疾病纏身,於立忱竟然自縊身亡。全面抗戰爆發後,郭沫若拋下夫人郭安娜毅然回國,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中,並在活動中結識了於立忱的親妹妹於立群。

    郭沫若在於立群身上尋到了於立忱的感覺,而於立群對他的感覺也非常不錯,在頻繁的交往中,於立群像她的姐姐那樣淪陷了,不久兩人同居在了一起。本來於立群是打算去陝北的,但還是跟著郭沫若到了武漢,後來去了重慶。

    1939年元月,周恩來為郭沫若和於立群主持了婚禮,郭沫若比於立群年長24歲。在婚禮上,周恩來對郭沫若說“希望這是你的最後一次婚禮!”這是郭沫若的第三段婚姻,也是最後一段。

    1978年6月,郭沫若因病在北京去世,終年86歲。1979年2月,於立群被發現在家中自縊身亡。郭沫若在這幾個女人當中,最愛的應該還是於立群,但同樣帶給於立群的傷害也是最大的,據說郭沫若在去世之後,於立群傷心欲絕,在整理遺物的時候,發現一封信,信中的內容包括了姐姐與郭沫若的情人關係,裡面說了姐姐於立忱與郭沫若是在日本相識,最後在一起還懷有身孕,然而面對懷孕的於立忱,郭沫若並沒有細心呵護,反而採取了和對日本妻子一樣的做法,那就是置之不理,姐姐於立忱自殺可以說和郭沫若對她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另外,他還有婚外情人三五個:彭漪蘭(安琳),南昌起義途中的“革(和)命伴侶”,1927年10月底,起義失敗後回到上海,在內山書店樓上同郭度過短時“蜜月”後被拋棄,下落不明;於立忱(1912—1937),於立群的胞姊,被拋棄後自殺;黃定慧(黃慕蘭,1907——,郭的早年密友,大革(和)命時期的一代風流,武漢市黨部婦女部長,尚健在,定居山西省;*女×××等,姓名不詳,只知太過多情,將性病傳染給了郭沫若,並殃及安娜。(《郭沫若傳》北京文藝版,1988)

  • 6 # 致遠君說

    郭沫若是近現代罕見的複合型學者,在許多領域有著驕人的成就,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劇作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學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

    作為文人,郭沫若身上有著諸多瑕疵,並不完美。

    一、私生活混亂

    郭沫若20歲時與妻張瓊華結婚五天後,便離家,1920年即與日本女人安娜結婚,生了5個孩子,後又不辭而別。他又與於立群結婚,而且與妻妹於立枕牽扯不清。

    四、迎合需要曲解杜甫詩詞

    郭沫若刻意曲解文學作品,出版了一本“學術”著作《李白與杜甫》,大肆讚揚李白,將杜甫打為反動的地主階級。

    對杜甫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郭沫若的解釋“獨到”,在他的描述中,杜甫完全不是住草堂,而是豪宅:“詩人說他所住的茅屋,屋頂的茅草有三重...這樣的茅屋是冬暖夏涼的,有時比住瓦房來還要講究,茅草被大風颳走了一部分,詩人在怨天恨人。”

    在1976年“四人幫”就擒,郭沫若寫出來的《水調歌頭·大快人心事》有“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的話語。

    1966年6月5日,文革剛開始不久,郭沫若向當面向江青朗誦了《獻給在座的江青同志》:“親愛的江青同志,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你善於活學活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你奮不顧身地在文化戰線上陷陣衝鋒,使中國舞臺充滿了工農兵的英雄形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個體承包和集體經營,哪種方式更能調動人的責任感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