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愛跳舞

      拍煙盒  玩法很簡單,一般都是把煙盒疊成三角形,然後拍就行了。那時孩子們最喜歡的煙盒應該是大前門了!20年前看見馬路邊一群男孩子一塊兒低著頭瞅著什麼,八成就是在拍煙盒。  吹泡泡  這個誰都不陌生,包括現在的小孩子。當然,在街上買的和自己做的就是不一樣,街上買的能吹出好多的泡泡,自己用洗衣粉做的就怎麼也吹不出那麼多泡泡。不知大家是否也有同感!沒錢的孩子用肥皂水做,吹不出泡,還會誤喝下去,那時候的兒童醫院可沒少接診誤喝泡泡水的孩子。  拍洋畫  與彈珠同樣瘋狂的遊戲,買一張16開大的上面印著各式各樣小人的硬紙,有西遊記的,有變形金剛的,有三國演義的……將它們一小張一小張的剪下可以按圖案內容比大小(一般越稀少的圖案越大),也可以比看誰能將洋畫拍翻背。總之,常勝將軍手裡總是握著厚厚一摞髒乎乎的畫片,但當時可是得意的不得了!  紙飛機  為了讓自己的飛機能飛得時間長,飛得高,每次都要爬很高的樓,有時不惜危險,跑到樓頂上去放。現在想想還真有些後怕!  拉馬  一個人揹著另一個人,兩人一組,誰被拉倒誰輸,那時為了不被拉倒,一般都會找胖一點兒的,結實一點兒的背自己,瘦子當然最受歡迎,揹著不費勁啊!  上發條的鐵皮玩具  一上發條就會動,雖然遠遠不及現在的電動啊,遙控啊之類的玩具,不過也築就了上世紀70至80年代的童年歡樂夢!相信有很多20多歲的人對那隻鐵皮青蛙記憶深刻吧!  捉迷藏  其中一個抓人的人蒙著眼睛對著牆從1數到30,其他人趕緊各自找地方躲起來,抓人的人數到30後便開始四處搜人。其他人這時候便可以躲開抓人的人,找機會到達剛才那個人數數的地方就算贏了,相反被抓住就輸了。這個遊戲只有在老居民區特別是農村才能玩,如今的住宅小區是沒法玩的,不被保安和物業的當賊抓了就不錯了。  槓老根兒  有人叫“拉葉莖”,有人叫“槓老根兒”,也有叫“拔老根兒”的就是比誰的樹葉子梗更有勁兒,能把別人的拔斷。也有技巧的,你要選擇那些比較粗壯,又比較老的葉梗,不能選又細又嫩又脆的。此外男生們通常都把它塞到臭球鞋裡捂,也相當有效。  挑冰棒棒  那個年代,都是找現成的玩,別說,這個遊戲看起來枯燥,玩起來可有意思了。一把吃剩的冰棒棒撒在地上,一人挑一根,但是不能碰其他的冰棒棒,如果動了就算輸。現在很多休閒吧裡有一摞積木一根根往外抽的遊戲,估計就是挑冰棒棒演變過來的吧!  過家家  這個基本是小女生玩,小男生也有玩的,當個爺爺爸爸什麼的。通常女孩從家裡拿來個娃娃當孩子,然後一家人“做飯啊”“洗衣啊”,不亦樂乎。現在想想,很多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男女小時候是不是也經常玩過家家啊?  翻手繩  這個遊戲已經很久沒聽說和看見過了,20年前央視1套午間的《做與玩》欄目還連續做過好幾期相關的節目。就是把一根繩系成一個繩圈,然後套在雙手不同的手指上,不停地翻可以翻出各種形狀和圖案,有的要一個人做,有的要兩個人才能做。現在的小孩恐怕都沒聽說過這種既簡單又複雜的遊戲。  遊戲名稱:丟手絹  危險程度:*  技術難度:***  受歡迎人群:女孩  風靡年代:至今,但範圍大大縮小  遊戲規則:男女一起圍成一個大圓圏,然後推選丟手絹的人。選中的人往往都不太樂意,他(她)會惡作劇地跑起來,然後在你身後繞啊繞的,大家伸長脖子,直勾勾地看著,每個人都能看到他(她)丟給誰,而往往看不見他(她)丟給自己,當他(她)悄悄地把手絹丟在你的身後,丟完後還不能馬上跑,得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往前走,等你覺察出來,他(她)已經跑回原位蹲下了。你只能站出來,給大家表演節目,唱一首歌,或者跳一支舞要不然學狗貓叫一聲。  玩家說法:王女士今年32歲了,她說:“我記得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老師帶我們玩的就是丟手絹的遊戲,現在我女兒在幼兒園也玩,有時候我去接她放學,看到她和小朋友們玩,我彷彿又回到了自己小時候。”  遊戲名稱:跳皮筋  危險程度:**  技術難度:****  受歡迎人群:女孩  風靡年代:六七十年代  遊戲規則:跳皮筋是女孩的最愛,最簡單的高度只到腳踝,最高的以高舉一臂為準;最窄的時候只有一隻腳寬,最寬的時候扯繩人彷彿在地上寫“一”字,充分體現了少女的柔韌和輕巧。跳皮筋有單人跳和集體跳兩種,配合歌謠,跳出各種花式。  玩家說法:“放學後,寫完作業,從書包裡拿出皮筋,喊上幾個小夥伴,按人數平均分成兩隊,輪流跳,技術好的就能多玩一會兒,技術差的就只有撐皮筋的份兒了”如今25歲的小燁子在社群院裡看見小女孩們玩跳皮筋時,經常有想和她們一起玩的衝動。  遊戲名稱:打陀螺  危險程度:**  技術難度:*****  受歡迎人群:男孩  風靡年代:六七十年代  遊戲規則:比賽陀螺的直徑和高度都要求在10.2—10.8釐米之間。陀螺比賽用鞭的線繩長達6—8米。比賽時先由防守隊員在防守區將陀螺甩到膠墊上,然後進攻隊員在進攻區用同樣方式將陀螺甩向防守方陀螺,力爭將其擊倒。  玩家說法:今年已經年過40歲的劉先生說他小時跟夥伴們玩的遊戲就是打陀螺,“口袋裡總要裝著,那時候看著一隻小小的陀螺在桌面上飛速地旋轉著,我就總在想,為什麼陀螺旋轉的時候不會倒?  遊戲名稱:滾鐵環  危險程度:**  技術難度:*****  受歡迎人群:男孩  風靡年代:六七十年代  遊戲玩法:鐵鉤好解決,但鐵環不太好解決,於是小傢伙們在自家翻箱倒櫃,翻遍所有旮旯,尋找鐵傢伙,那個時候的孩子們考試得一百分也趕不上有隻鐵環的自豪感。男孩手捏頂頭是V字形的鐵棍或鐵絲,推一個直徑66釐米左右的黑鐵環向前跑,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  玩家說法:40歲的老楊回憶起童年滾鐵環的遊戲說:“技術好的孩子能把鐵環從家一路滾到學校,甚至可以上樓梯,別的孩子只有在一旁羨慕的份兒。那時在放學的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群揹著書包滿頭滿臉髒兮兮的男孩子,手裡拿著鐵鉤,推著鐵環奔跑在馬路上,嘩啦嘩啦的聲音響成一片,場面頗為壯觀。”  遊戲名稱:玩羊骨拐  危險程度:*  技術難度:*****  受歡迎人群:女孩  風靡年代:七十年代  遊戲規則:一般經常是到羊肉鋪買上幾個剔乾淨的羊拐骨,回家用水把油煮出來,四面塗上不同顏色。再用布頭和沙子縫個布包就行了。把布包高高拋起,趁此時機把4個羊拐骨依歸定次序翻過面去,規定拋包次數,在規定次數內把羊拐骨翻過四面又一把抓起來為勝。  玩家說法:這個遊戲手小的人玩不好,只能玩最低階的階段,始終只會抓一個,接一個,抓到第二個肯定就落敗。所以,30歲的曉玲小時候永遠只會蹲在地上,崇拜地看著那些小辮兒搖搖的丫頭們。“那時候,小夥伴們都是在戶外玩,蹲在地上,手髒髒的,就是我對這個遊戲最深刻的印象了。”可在曉玲心目中並沒有什麼趣味性的遊戲卻風靡了整整一代人的童年。  遊戲名稱:跳房子  危險程度:**  技術難度:***  受歡迎人群:女孩  風靡年代: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  遊戲玩法:在平地上畫並排五六個大方格,二人或四五人參加,依次出場。用算盤球串成的“子兒”拋於第一格,單腳跳動,蹴“子兒”向前,一格一格跳過,按規則跳完一個來回,即算跳完一格,再拋“子兒”於第二格,由第二格蹴“子兒”向前。跳完全部格子,取得資格,背對房格,將“子兒”由頭頂向後丟擲,“子兒”落在哪一格,哪一格即為勝者的“房子”,勝者在這一格畫上記號,名為“蓋房子”。  玩家說法:兒時老舊的衚衕裡,孩子們玩著古老的跳房子游戲,當曲終人散,地上的粉筆痕消失殆盡,只有對老遊戲的一份特殊情結。已經當媽媽的小梅回憶起兒時和小夥伴們跳房子的情景,她興奮地說:“小時候我個子小,腿腳最靈便,玩起來其他小夥伴都不是我的對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會介意一個沒有處女膜的處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