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鍾銘聊科學
-
2 # 郭哥聊科學
這個問題對於我來說有點難,但是我會竭盡全力去解決,如果我錯了,還請多包涵。
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
糾纏基於態疊加性質。研究兩個物件A,B,如果A1B1是一種可能狀態,A2B2也是一種可能狀態,疊加態的一個例子就是(A1B1+A2B2)/c,(c等於根號2)注意它不同於機率疊加態(機率疊加是指這兩個態各自有機率出現,測量時不會同時出現;而量子疊加態是這兩個態同時存在並具有固定的相位差,比如(A1B1-A2B2)/c也是個量子疊加態,機率疊加的話是沒有是沒有這類表示的)。
再來了解一下量子糾纏量子疊加態(A1B1-A2B2)/c,如果記A1=(a1+a2)/c,A2=(a1-a2)/c,B1=(b1+b2)/c,B2=(b1-b2)/c,那麼這個疊加態也可以變形成(a1b1-a2b2)/c(是完全相同的態),如果進行對A,B的聯合測量,會發現A的測量結果總是會確定B的測量結果。比如a1只對應b1,A1只對應B1,等等。A和B的性質是嚴密關聯的,這就是糾纏。它和機率疊加態不同的測量結果是,如果機率疊加態中有一定機率的A1B1,測量A1對應B1,但測量得到a1的時候,B的測量值是未知的,可能是b1,也可能是b2,沒有緊密的關聯,就是通常的機率分佈。
糾纏總得來說就是這樣一種狀態:我們不能預計測量結果,但是卻能夠確定兩個物件是精確關聯的。
回顧一下電子的雙狹縫衍射實驗為什麼我要提的是電子衍射呢,是因為光速無法被加速了,考慮電子的疊加態比較適合。實驗產生條紋的過程大家都耳熟能詳咱們就不多費手指頭了,這裡只強調一點:條紋的位置與入射電子流強度無關
結論:對量子糾纏中一個粒子加速,不會影響另外一個粒子我們綜合上面三點分析可以看到糾纏態是基於疊加態的一種現象,所以糾纏態必然也是符合機率疊加的情況,根據疊加態條紋位置與入射電流強度無關的情況,我們可以判斷,改變其中一個粒子的速度,並不能影響另外一個粒子的狀態。因為這個時候我們不是去觀測,也就是不是去測量使狀態坍塌,雖然我們無法知道它們的具體運動,但是這對粒子的精確關聯關係沒有被破壞。
-
3 # 蒼朗58876989127
說過了糾纏態,有糾纏強度 糾纏跨度 糾纏時效等等,把糾纏態的一量子扔進黑洞,可以糾纏泛衍,把整個黑洞給控制。外星人高階文明對付遜一點的會用上這個技術,量子糾纏入侵成功就可以控制飛船及所有,超級文明也會用更加的可怕恐怖,他們拿到照片資訊沒有智力高度沒有科技護盾瞬間完蛋。我們現在的這個地球文明資訊洩露非常嚴重,在高階文明防洩露抗量子“詛咒”的護盾已經非常到位,但與超級文明比還是差距明顯。
-
4 # 手機使用者57610903150
如考慮相討論,則加速時會改變這個2位元系統的狀態,但未被加速的那個狀態不變。此外,不同參考京觀測者而言,系統狀態也不同。有一個相討論性量子資訊考查此類問題。由於洛侖茲變換與2qubit操作間的聯絡如此緊密,這個加速其實影響時空結構,問題會很複雜。這也是會何相討論下時空度量會改變的底層原因
-
5 # 宇宙譜
本題是個好問題,好在是當代的熱門問題,一對量子糾纏這個命題包涵量子糾纏成對三重意思,重點是量子,現代主流對量子有沒有確切定義?如果將光運動態定義為量子態,光運動就不具有糾纏性,任何光源發出的光都是各走各的,有誰發現並證實相鄰或不相鄰的兩組光源發出的光會產生同步糾纏,光量子到目前為止沒有人定義並實際找到光量子是什麼型態,光量子有多大的個體?秤斤是多少?光量子是旋轉的行走?或者是從分子原子的空檔中穿過?或者從原子中的電子夸克環態中穿過?光量子會不會成雙成對?成雙成對的力誰來提供?光源發出的光不用力加速就是光速,如果將光運動態定義為量子,光速運動不需要外力都是光速,也就等於說光量子與力無關,與力無關的光量子談什麼量子力學。本題中後一問的對糾纏量子其中一個加速,量子無用力形為,拿什麼去加速,光源發出的光都是各行其道,各走各的,有誰發現並證實兩個光子正在糾纏,光量子糾纏態象什麼樣?有誰能描述光量子成對糾纏的過程型態?
面對一大堆令人不可理喻的光量子成對分離糾纏與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光速不變,意味著光量子運動速度不變,本題的成對糾纏量子進行加速與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相背。如果仔細分析當代量子力學存在的問題,所有理論都缺乏機制,沒有立論根基,都是拿現象當本質亂編,各編各的,每個人每個理論編出的產品拿去與自然演化對比,都是四不像,本題同樣是亂編的命題,在自然界中根本就不存在有一對光量子正在糾纏,更不要說還要對其中一個光量子動手動腳將它分開加速,讓它完成人想要的動著形為,今天在這裡提出一點希望,希望中國的量子力學精英團隊們,能不能不再忽悠我們的下一代,不要以誤傳誤。(本文原創,個人觀點供參考)
-
6 # 貓先生內涵科普
量子力學是支撐人類現代科學的兩大支柱之一。它超越了一般吃瓜群眾的感官認知,也就是不能用日常經驗去揣度,我簡單說一下,不要妄圖自學量子力學,簡稱不自量力。
開個玩笑,我先給結論吧,題主的假設情況根本不能實現,對一個糾纏態的具體操作,必然讓同一體系內的另一個糾纏態馬上坍縮,所以這個實驗是無法進行的。
量子論的基礎就是歸結為三點,不確定性,機率分佈,以及互補原理。這三點就是典型的量子論哥本哈根解釋精髓了。他把量子論和經典物理嚴格區分開來,大家千萬不要把經典的連續性、確定性的物理思維帶入進來。
量子論中,量子的基本特性有兩個現在正在納入實用階段而努力。一個是量子糾纏原理的量子通訊,另一個是量子疊加態的量子晶片計算機。量子糾纏態中,我們現在可以製造出退相干的光子,模擬糾纏態,但量子屬性確定了,糾纏態的光子是不可操縱,以及傳遞實際資訊的。所以,這是理論上堵死了操縱的可能,不是技術上的問題。一旦我們介入觀測,量子態就坍縮了。所以將其加速什麼的,是做不到的。
我是貓先生,一家之言,感謝閱讀。
-
7 # 迦祥時空量子
量子糾纏首先是兩個量子之間在聯絡,怎麼聯絡的現在還未知。有個美國大咖科學家說了,即使在宇宙兩端都可以相互瞬時影響。怎麼聯絡的呢,其實客觀世界就是那樣放那裡的,只是我們自己受自己已有知識的影響,慣性或者惰性影響,我們阻礙了自己的認識。
量子糾纏,量子自身還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你動了一個量子,另一個也跟著受動。這就是量子糾纏的原理。但是量子太小了,如果動了一個,瞬時另一個也會收到影響。比如假如加速一個,另一個瞬時也會加速。因為這倆量子本身就是聯絡一起的,一個整體,一個動了,另一個怎麼不會動呢?
但是量子太小了,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如果可以遮蔽外界影響,或者其他方法,完全是可以傳遞資訊的。這是未來的科學技術。不再多說,網諜多。
粒子物理方面的老師從來不反駁我,反駁我的都是那些非專業的。他們懂量子世界太深奧了。
最後說一下有些中國科學家,前些年有個大物理學家說全息論是錯誤的,怎麼怎麼錯,因為美國沒有全息方面的學說。現在英美有了,全息能量場理論,不知道這位中國科學家還出來繼續捧臭腳嗎?
嘆息,中國科學家何時有自己的獨立思維!
-
8 # Chinsong
噢,量子糾纏,也許是一體兩面,就如同我們觀測一條魚缸裡的金魚,從正面看和側面看,兩個不同的景象,而由於認知有限,我們認為那是兩個不同的事物,金魚一轉身,⊙∀⊙!哦兩個都變化了,它們發生了糾纏!
-
9 # 萊夫
量子糾纏的發生只在糾纏解除的一剎那生效,一旦其中一個被測量確定了狀態,它們之間的糾纏就此解除,以後無論對其中任何一個進行任何操作,和其它的也沒有任何瓜葛
-
10 # 董加耕
不說量子糾纏,就說我們通常所說的糾纏,或者你也可以認為我說的是宏觀物體間的糾纏。只有你給孩子他媽扎針時,孩子也有所反應,例如孩子的病情會好轉,我們才能說,孩子與他媽之間存在有糾纏。所以,我們通常所說的糾纏,是指當A產生某種變化時,B也會有相應的變化。要發現糾纏,首先是要發現A、B的變化,如果A、B靜止不變,何談它們之間的糾纏。
但是,兩個“糾纏著的量子”,你不能設法讓一個變化一下,再看看另一個有沒有相應的變化,你連看它一眼(觀測它)都不可以,更不要說讓它加速了。你一旦看它一眼,它的狀態就坍縮了,而且,兩個量子之間的糾纏關係也就坍縮了,不再糾纏了,相互無關了。所以,量子糾纏,肯定不是你讓一個量子變化一下,如加速一下,另一個也會有某種相應的變化。
那麼,所謂的量子糾纏,究竟是什麼呢?
一種說法是,如果兩個量子的狀態由表示式丨A^B⌄〉+丨A⌄B^〉來描述,則A、B兩個量子之間就是糾纏的。當然,這肯定是指觀測前的兩個量子的狀態,因為一旦觀測,這個表示式所描述的狀態就會坍縮,不再由這個表示式來描述了。這種量子糾纏,討論的物件顯然是兩個量子的一個特定的狀態,而不是前面所說的當一個狀態變化時,另一個的狀態也相應的變化,即,這裡所說的糾纏,不是狀態的變化,而是狀態本身。儘管已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糾纏,但我們就把它人為的定義為糾纏,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請等等,你說這兩個量子處於由上面的那個表示式所描述的狀態,但我卻故意與你較勁,偏偏要說那兩個量子並不是處於那個表示式所描述的狀態,而且處於表示式丨A>B^〉-丨B<A⌄〉的狀態,或者處於丨A壞B好〉士丨B死A活〉的狀態,或處於丨A死B活〉+丨B糾纏A不糾纏〉的狀態,你能說我說的不對嗎?你憑什麼說我的這幾個表示式不對?你能測量驗證一下那兩個量子肯定是處於你那個表示式所描述的狀態,而不是我的這幾個表示式所描述的狀態嗎?既然無法測量驗證,一旦測量,量子的狀態就會坍縮,你憑什麼說這兩個量子的狀態不是我說的那幾個狀態?
關於量子糾纏究竟是什麼,另一種說法(貝爾的說法)是這樣的。貝爾認為,測量兩個量子坍縮後形成的狀態,如果這兩個狀態的相似度大於一個值,則這兩個量子之間就存在著糾纏。這就像你在一個地方發現了一個傻瓜,同時又在另一個指定的地方也發現了一個傻瓜,你就認為,這兩個傻瓜之間存在有糾纏。與前面的“量子針灸”比較一下,就知道這居然也能被叫作糾纏!如果一個傻瓜哭了,另一個傻瓜也在哭,才能叫作兩個傻瓜之間存在著糾纏。當然,你在另一個指定的位置也能恰好同時發現一個傻瓜,這事情似乎有點奇特,說不定盡在它們同時坍縮時,背後有某種合作機制,但也許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人都是傻瓜。如果要證明你的發現確實奇特,那還需要看一看這個星球上的其他人,那些不存在你所說的“相互糾纏”的人是不是也是傻瓜,僅僅只是因為你同時看到了兩個傻瓜,還不足以說明這個事情有點奇特。
貝爾的試驗是以光子的自旋為物件的,但我認為,如果把光理解為電磁波,把光子的自旋理解為電磁波的偏振,即使這兩列電磁波沒有任何關聯,甚至是不同光源發出的光,不同頻率的光,不同時間發出的光,或在不同時間進行測量,這兩列電磁波偏振的關聯程度,都會違背貝爾不等式。所謂的量子糾纏實驗,並不是驗證出了光子之間存在著什麼神秘的糾纏,這兩列電磁波之間其實就沒有任何糾纏,而只是證明了,光,在有些情況下,會表現為電磁波。強烈建議有試驗條件的人,驗證一下我的這個觀點。
愛因斯坦和玻爾所爭論的那個量子糾纏,其實是這樣的。不論兩個粒子的狀態在測量前由前面所說的那一種表示式來描述,也不論測量出的狀態是什麼樣的,只要你對兩個粒子中的一個進行測量,使其狀態因外來的測量而坍縮,另一個粒子的狀態,即使沒有測量,它的狀態也會因相互糾纏而坍縮。可見,愛因斯坦和玻爾所討論的那個量子糾纏,與通常所說的糾纏含義完全相同,即當A的狀態坍縮時,變化時,B的狀態也相應的坍縮,即相應的變化。糾纏,是指兩個坍縮事件之間的一種相互關係,是A和B同步的變化,A和B的狀態同時坍縮。至於坍縮前兩個粒子的狀態該怎樣描述,坍塌後兩個粒子的狀態又是什麼樣的,都無關緊要。
但是,愛因斯坦和玻爾所說的這種糾纏,能測量驗證嗎?我們怎樣才能知道B的狀態究竟有沒有因為糾纏而坍縮?如果我們不去觀測它的狀態,我們就無法知道它的狀態究竟有沒有因糾纏而坍縮,但如果我們進行了觀測,我們又怎麼區分我們所看到的狀態坍縮,究竟是因糾纏而引起,還是因為我們的觀測而引起?
愛因斯坦和玻爾所說的那種量子糾纏,也無法實測驗證。無法實測驗證的根本原因,就是量子的狀態不能觀測,一旦觀測就會坍縮。
-
11 # 嘿裡哈
聽說A變化,B反向變化(大概這意思),我不曉得這是理論推算,還是有實錘驗證,不過我認為這實錘真的太難了,測量一個量子是如何測量的,我沒在那篇文章看見講過,電子還好說,有電荷的變化,量子少一個量是如何測出來的呢?
-
12 # 宇宙探索
首先,量子糾纏不能傳遞任何資訊,這是量子糾纏的一個重要特點,正是有了這個特點,量子糾纏才可以盡情地超光速,絲毫不受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限制,因為相對論中的“光速限制”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任何攜帶資訊和能量的物體無法超越光速,而量子糾纏本品不攜帶傳遞任何資訊!
所以,如果你認為對糾纏中的一對量子中其中一個加速,另一個也會加速,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是標準的傳遞資訊了!
事實上回發生什麼呢?
首先要弄明白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簡單說量子糾纏描述的是一個整體性質,理論上我們不能去描述糾纏中的個體的運動狀態和屬性,而當我們由於好奇心太重試圖這樣做的時候,量子的不確定屬性徹底“坍縮”,也就是所謂的“波函式坍縮”,從不確定性到“確定下來”,而量子糾纏狀態也徹底消失,兩個之前糾纏中的量子從此沒有了任何關係,因為你對其中一個量子實施了觀測行為!
所以說,理論上,你可以盡情地對其中一個量子加速,不過另一個量子不會因為你的加速行為而有相應的改變,它們之間已經沒有糾纏關係了!
說白了,任何形式的觀測行為都會讓糾纏中的量子不再糾纏,這是量子的不確定性和疊加態所決定的。所以,不要用我們宏觀世界的視角去衡量微觀世界!
-
13 # 入暮三分
其實量子糾纏用通俗的辦法解釋更好理解,比如兩個物體有量子糾纏,就像你在一個飯店看到一個美女,美女背對著你,如果你們有量子糾纏,你在她背後默唸,轉過來轉過來,她還真會轉過來看你,反之者沒有這效果。
回覆列表
首先,量子糾纏是兩個量子整體的系統要滿足守恆律和不確定性原理之上的。這兩條規則保證了量子糾纏現象的存在,如果這兩條規則失效了,兩個量子不再是同一個系統內的時候,就不會有這樣的想象,比如:波函式坍縮了就會這樣。
所以,我們不可能去違反這當中的其中一條。現在的問題是,要給其中的一粒子加速,那前提是你要先觀測這個粒子吧?這觀測,波函式就坍縮了,還不用等你加速,他們的糾纏關係就不存在了。所以,另外一個在你觀測時,也發生了波函式的坍縮,隨後的狀態就該咋樣咋樣了。
這時候守恆律和不確定性原理不在適用於兩個粒子的系統了。
量子世界是很奇葩的,所以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其中很多現象,其實科學並不是要解釋出什麼因果律,它只是基於目前有的現象總結出一套能描述這些現象的理論,之後用一次次實驗區考研這個理論。而量子世界奇怪的現象所概括出來的理論,也會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