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追授嘛。

    所有太后死去都要回歸先帝皇后身份,因為祭祀的要求:妻當然在丈夫的宗廟處,太后只能是前皇帝的皇后,而不能把靈位放在兒子那享受太后身份的祭祀。

    通常,太后死了之後就要給予追諡。就是權力繼承人,宣統皇帝及攝政王載灃對執政多年的慈禧進行功過總結,這就是諡。

    清制,預設皇帝最多可有四位皇后。咸豐只有兩個,符合習慣性規定。

  • 2 # 一貳一橙

    兩宮制度在清朝是屢見不鮮,一位是前朝皇帝所立的皇后,新皇登基後被尊為“母后皇太后”,另一位就是新皇的生母,雖然她在老皇帝的時候沒被封為皇后,但新皇登基後還是會為其加封“前朝皇后”身份,尊為“生母皇太后”。

    要追溯起這種制度,應該就是明朝時期萬曆皇帝繼位後的“宮鬥劇情”。明朝舊制:皇帝登基後,尊前朝皇后為皇太后,而皇帝的生母如果不是皇后的話,就加封為太后,賜予徽號,以示身份高低。

    可萬曆皇帝繼位時才十歲,國家大權是把控在後宮和大臣手裡,大太監馮保為了獻媚萬曆生母李氏,於是提出了“兩宮並尊”的建議。自首輔張居正以下百官進行商議,提出了最終結果:尊隆慶皇后陳氏為“仁聖皇太后”,隆慶貴妃李氏為“慈聖皇太后”,兩宮並尊制度就此確定,兩人身份、地位、權力平起平坐,沒有區別。到了同治年間也是這樣的情況,同治皇帝六歲登基,國家大權掌握在宗室和顧命八大臣手裡,同治繼位後,尊母后皇太后為慈安皇太后、生母皇太后為慈禧皇太后,開始了同治朝兩宮垂簾的局面。

    說了這麼多,慈禧的皇太后和皇后身份又有什麼聯絡呢?這就得說到清朝對嬪妃追封了,一般新皇繼位,為了表示孝道,肯定是要把生母尊為前朝皇后,讓她可以以後禮,體面地和老皇帝一起葬入陵墓。比如雍正皇帝的生母、德妃烏雅氏,雍正繼位後尊為仁壽皇太后,烏雅氏去世後上諡號為孝恭仁皇后,葬入景陵陪伴康熙皇帝;嘉慶生母魏佳氏,在乾隆時期最高做到了皇貴妃,嘉慶繼位後被乾隆追封為皇后,諡號為孝儀純皇后。

    所以像慈禧,雖然沒做過皇后,但她做過太后,又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死後就必須得以皇后禮和咸豐皇帝一起埋葬,共享祭祀。

  • 3 # 孤竹公子

    簡單說這是因為慈禧的兒子載淳(同治皇帝)繼承了皇位,而慈禧母憑子貴被尊為聖母皇太后,這樣與原來咸豐皇帝的中宮皇后慈安(母后皇太后)並稱為兩宮皇太后,那麼自然她死後的諡號就是簡稱孝欽顯皇后啦。具體過程分兩個部分為大家詳細解讀。▲慈禧太后老照片

    母憑子貴登上皇太后寶座。

    大家都知道那拉氏(慈禧)初進宮時為懿貴人,後晉封為懿嬪,咸豐六年(1856年)又因為生下了皇子載淳又被封為懿妃,次年晉封為懿貴妃,當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時,咸豐皇帝攜後宮妃嬪逃往熱河(承德)避暑山莊,1861年8月咸豐皇帝病死在避暑山莊,生前指定當時唯一的皇子載淳繼承皇位(同治皇帝)。而那拉氏因為是載淳的生母就被尊為聖母皇太后,而咸豐皇帝的皇后鈕鈷祿氏被尊為母后皇太后,注意,這裡鈕鈷祿氏和那拉氏同為皇太后但地位是有尊卑的,畢竟那拉氏之前只是皇貴妃,而鈕鈷祿氏是皇后,雖然那拉氏的兒子繼承帝位,但她的身份依然低於鈕鈷祿氏,這是無法改變了的。其實這和民間的所謂嫡出與庶出道理是一樣的。清實錄裡相應的記述如下:

    ○諭內閣、朕纘承大統。母后皇后應尊為皇太后。聖母應尊為皇太后。所有應行典禮。該衙門敬謹查例具奏○大學士桂良等奏、遵旨謹擬崇上母后皇太后徽號。曰慈安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徽號。曰慈禧皇太后。得旨、是。 皇太后死後即可尊為先帝皇后

    應該很多人疑惑,慈禧從懿貴妃直接被尊為皇太后,這其中也沒說她當過皇后的事啊?其實慈禧被尊為皇太后就意味著她已經可以在死後享受咸豐皇帝的皇后尊位了。清代新登基的皇帝都會對先帝的后妃進行晉封,一般都是加一級,而皇帝生母會晉封為皇太后,如果載淳不是慈禧的兒子,那麼她最多就是封為懿皇貴妃。關鍵是咸豐皇帝已死而皇后慈安還在世,不可能再封慈禧為皇后,只能是直接晉封為皇太后,而皇太后死後自然可以尊為先帝的皇后了。▲清同治皇帝畫像

    咸豐皇帝共有三個皇后,分別是孝德顯皇后、孝貞顯皇后、孝欽顯皇后。其中孝德顯皇后與咸豐帝共同葬於定陵地宮,而慈安和慈禧葬於定東陵普祥峪和普陀峪地宮。去過東陵的朋友知道,定東陵是兩個陵寢並排的,慈安在西,慈禧在東,慈安的陵寢離定陵更近一些,就是因為慈安是正統皇后,而慈禧是母憑子貴得來的皇后之尊,所以儘管慈禧定東陵比慈安定東陵豪華的多,但規制是一樣的,在地位上慈禧永遠也超不過慈安。也許這就是慈禧心裡不平衡一心想超越慈安的理由吧,不然幾乎等於重建的豪華陵寢和與皇帝字數一樣的諡號是為什麼呢。慈禧的完整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諡號共22字,與皇帝一樣,超過了清代皇后的標準。▲慈禧諡號碑(圖片來源於徐廣源老師)

    綜上所述,雖然慈禧在咸豐皇帝時期沒有被封為皇后,但母憑子貴由於兒子繼承帝位既被尊為皇太后,皇太后在死後自然就可以尊為先帝的皇后了,所以慈禧死後她的諡號當然就會是孝欽顯皇后。

    參考文獻:《清同治朝實錄》《清史稿》

  • 4 # 蔚鸞

    慈禧太后的確沒有做過皇后,她在丈夫咸豐帝在位時,只是一個懿貴妃,那為什麼她崩逝後,卻可以追諡為孝欽顯皇后呢?

    這與中國古代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傳統或者說制度有關,這就是子以母貴和母以子貴,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小時候的地位要看母親的地位,孩子長大後的地位決定了母親的地位。

    子以母貴

    在皇室家庭裡,皇后的孩子是嫡子,嬪妃的孩子是庶子,比如唐太宗在廢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後在晉王李治和吳王李恪之間遊移不定,雖然李恪在各方面表現出來的才能優於李治,但是李治的母親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是嫡子,而李恪的母親是楊妃,既是庶子又是隋室後代,唐太宗為了朝政穩定,最終還是選擇了李治,這是典型的子以母貴。

    母以子貴

    明英宗的周貴妃、隆慶帝的李貴妃、清太宗的莊妃、順治帝的庶妃佟佳氏、雍正帝的熹貴妃和題主所說的慈禧太后就是母以子貴的代表,因為不是每個皇帝的皇后都有孩子,即使有也未必成活過皇帝本人,比如乾隆帝的皇后富察氏的兩個孩子都早夭,咸豐帝的原配孝德顯皇后和繼妻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都沒有孩子,而懿貴妃生下了他的長子,也便是後來的同治帝,同治帝登基後尊奉嫡母為慈安太后,生母為慈禧太后,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格外注意,雖然嫡母和帝生母的名位是一樣的,但是嫡母的地位永遠是高於生母的。

    兩宮並尊的產生

    其實在明萬曆之前,嫡母生母名位差距甚為明顯,比如明成化帝的嫡母錢皇后在尊封太后時,為她加了徽號慈懿,即慈懿皇太后,而生母周貴妃的名號只是皇太后,並沒有徽號。此外,明朝在英宗以前,只有嫡後才能與皇帝合葬,自周氏以後,嗣君生母亦得以與皇帝合葬。除此之外,明制規定只有嫡後才可以系帝諡及祔太廟,繼後及皇帝生母都不繫帝諡、別祀奉慈殿,這便是嫡庶之分。而皇帝嫡母和生母同受徽號還是從萬曆開始,萬曆沖齡即位,當時嫡母陳皇后和生母李貴妃具在,太監馮保想討好李氏,因此以並尊兩太后為名,暗示大學士張居正交付廷臣商議,尊明穆宗皇后陳氏為仁聖皇太后,尊李氏為慈聖皇太后,自此後便嫡母生母在名號上再無區別。

    慈禧太后的身後事

    清承明制,又略作修改,即繼後和帝生母也可以系帝諡、祀奉先殿。由此,同治帝登基後,兩宮太后在名位上相同,慈禧太后崩逝後追封皇后,系帝諡。明清以孝治天下,故每個皇帝皇后諡號第一個字都是孝,皇后諡號的最後一個字都是丈夫的諡號,因為咸豐帝的諡號突出一個“顯”字,他的皇后系帝諡後,就是孝X顯皇后,而慈禧太后的諡號突出一個“欽”字,故稱孝欽顯皇后。其實慈禧太后的諡號全稱很長很長,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二位正宮,同時也超過入關後滿清所有皇帝的諡號。足見慈禧太后的傲慢、專橫和對禮制的破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注意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應該如何調節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