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話床上睡著說
-
2 # 陽光映晨
我們這裡不是禁放是限放,政府政策很合民意,三十,初一,允許在禁放區以外的地方放煙花,鞭炮。禁放區包括(政府機關,學校,車站,倉庫,油站,城市建成區"高樓大廈",機場,軍事基地,碼頭),鄉村讓放,成立了聯防組織,防止火災發生,防止有治安事件的發生!為唐山市政府的英明決策點贊!
-
3 # 遲金燕1
進入臘月,我就把鞭炮準備好了。成宿在被窩裡摟著。一個是喜歡,另一個是烘乾。那時過年,對於我一個七,八歲的男孩來說,鞭炮,對我是個很大的誘惑。家境貧寒,我頂多買一百響的小鞭,過年時是拆散放的。那年除夕晚上,家裡人正在吃飯。我在廚房的煤灶臺上,把白天撿到的“瞎炮仗”(還剩一個響),用左手握著,右手點火。只聽“咣"的一聲,電燈被炸滅了,兩耳嗡嗡作響。家裡大人來到廚房,將我抱出廚房一看:我的面部,就像抺了鍋底灰。呲著雪白的牙齒,大叫不止。我的左手,硬是炸出個大血泡。那時的鞭炮,都是裝填的黑火藥。要是現在裝填的灰白色炸藥,估計就把我的手指頭炸掉了。
-
4 # 硯田劍影
很是懷念小時候過的春節,憑付食券稱上兩斤帶肥膘的豬肉,瘦的不要,肥的煉油作菜,買上兩斤水果,自己家養的大公雞大母雞也長大了,再買個大豬頭,打兩斤散白酒,兩盒紅玖瑰香菸,大黃花魚大對蝦都是野生新鮮的不便宜三毛多錢,父母花三毛四分錢買了兩盤100響的小鞭,小哥倆一人一盤,兩個玻璃燈籠插上小紅蠟焟點燃即可。
除夕晚上,早早把100響小鞭拆開,小紅燈籠點燃,外面鞭炮聲不絕於耳,家家戶戶的玩伴們都提個小紅燈籠出來放鞭炮,家境好點的能放幾個二踢腳,膽小的女孩躲在遠處捂著耳朵,側著身子看放鞭炮,我們也趕緊到樓下空曠的地方開始放小鞭,一個一個小鞭點燃聽到響聲拍手雀越,都忘卻了冰冷的寒夜,凍的兩行鼻涕使勁一吸將鼻涕吸進,有時乾脆往袖子上使勁一擦,又盡興玩起了放鞭,難忘兒時的除夕夜。100響小鞭能從除夕晚上放到初三。初一的早上醒來,小哥倆的枕底下放著嶄新一毛錢,是父母給小哥倆的壓歲錢,穿上新衣裳,也不吃早飯了,挨家挨戶給長輩拜年,每家的叔叔阿姨都給小哥倆一人一塊桔瓣糖,玩伴們來給父母拜年,也能得到一塊糖果。那時,最盼望二伯父母及哥哥還有本家大哥來拜年,小哥倆都能收到一盤100響小鞭的新年禮物,哇,整整200響啊,能放到正月十五。整個一個紅紅火火的春節花掉了父親一個月的工資38元6角。
時光如梭,小時候的年味漸行漸遠,再也過不上充滿童趣的春節了,燃放鞭炮意為紅紅火火過大年,沒了鞭炮聲哪還象過年?
“年”是古人杜撰的兇猛野獸,專在大年三十晚上出來取騷擾摧殘百姓,“年”獸怕聲響,怕紅燈光,除夕放鞭炮,點上紅燈籠,意在把“年”這個兇惡的野獸嚇跑,久而久之形成了過除夕必放鞭炮點小紅燈籠驅“年獸”的傳統。千百年來,年年放鞭炮的傳統習慣己根深蒂固。祟也是一種兇殘的動物,在除夕夜前來吸小兒的腦髓,但它怕貝,古時,人們把貝殼製作成流通的錢幣,放在小兒的枕底驅祟,祟一見貝錢落荒而逃,意為歲歲平安,即使到到了現代,長輩們在小兒的枕底放些壓歲錢,圖個小兒平平安安。古代造字把貝製成錢幣而生成財字,財就是錢。
春節燃放鞭炮也就是那麼幾天,在過去,也沒見天不藍,雲不白,地不綠,可見燃放鞭炮也沒給環境造成太大的影響。反觀現在,霧霾嚴重,大量的汽車天天行駛排放的廢氣二氧化碳和化工企業,冶煉工廠,石油企業排放的煙塵才是破壞環境的元兇,僅僅限制燃放鞭炮起不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禁的了縣城及城市燃放鞭炮,偏遠的農村依然我行我素,監管部門鞭長莫及。
磚家說了燃放鞭炮能傷及人,汙染環境應取締。每年的汽車廢氣排放汙染空氣及交通事故傷人斃命比鞭炮傷人還多,請問磚家,是不是該把汽車給取締了?
-
5 # 文如人境界
小時候,常聽老人講這樣一句話:“大人盼種田,小孩盼過年。”從某種意義上說,春節是孩子們的節日。如今,每當我回憶起孩提時過年的情景,心中總會湧起一種愜意的感覺。
那時候,我家的境況雖不十分貧寒,但也不很寬裕,與其他人家比起來,還算是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因此,一年365天,人們總期盼著過年。因為無論生活怎樣拮据,過年時的餐桌上總會多一些平時見不到的“美味佳餚”,大人也總要拿出幾元錢來給孩子們做件新衣服,買些鞭炮、玩具和學習用品。
過年,實質上是一種氛圍。一進入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為過年忙碌起來了,除了打掃室內和院落衛生外,還要備年貨,殺年豬、炒花生、包豆包……家家忙得不亦樂乎。那時貨源異常緊俏,菸酒和許多副食品都要憑票供應。父親由於工作關係,經常會透過門路,搞到一些供應券。於是,我又多了一項任務,那就是拿著供應券去各家商店排長隊購買菸酒和各類副食品,一排起隊來就要等候好幾個小時,有時等我排到了,貨卻買沒了,心裡那個沮喪喲!而我們男孩子最喜歡的還是買鞭炮,我只要手裡一有點錢,就會立即跑到街裡買鞭炮。一次,我和一名同伴拾到一塊廢鐵,去供銷社賣了5角錢。第二天早晨,我便和這名同伴步行6里路,來到街裡的一家商店,花2角5分錢買了一包100響的小鞭炮,而2角3分錢一包的雷鳴炮,我也想買,可我實在捨不得再多花一分錢,便只好帶著遺憾離開了商店。到家後,我把鞭炮放在炕頭上烘,每天都要拿在手裡把玩幾遍,還常常在夥伴們面前炫耀。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過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那個年代,全國上下都在“破四舊”,貼春聯的習俗也被當作“封資修”給“破”除了,但年畫還是要貼的。那時的年畫無非是8個樣板戲的劇照,有楊子榮“越是艱險越向前”,有李鐵梅“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有郭建光“泰山頂上一青松”……雖然每一張年畫都充滿了革命激情和豪言壯志,但也的確給過年增添了許多喜慶的氣氛。
除夕之夜是萬家團圓之時。因此,象徵著團聚的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剛過中午,家家就開始準備做年夜飯了。那時,大多數人家都是在傍晚時分吃年夜飯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吃年夜飯時是一家人到的最齊、最熱鬧、菜餚最豐盛的時候,也是人們最幸福的時刻,因為一年四季,惟有此時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的改善生活,即使再窮的人家,也要在這一天破天荒的包上一頓餃子。
吃過年夜飯,生活稍好些的家庭要給孩子壓歲錢。那時的壓歲錢頂多就是幾角錢。錢雖然很少,但都是新錢,表達了大人對孩子的關愛。
此後,該是我們孩子最高興的時候了,因為就要燃放鞭炮了。那時雖然有許多家庭買不起鞭炮,但人們也能從稀稀落落的爆竹聲中,感受到舊的一年就要過去、新的一年就要開始了的喜慶氛圍。由於當時鞭炮製作工藝十分粗糙,因而“啞炮”較多,這便給我們孩子提供了一個揀“啞炮”的機會。小夥伴們在漆黑的寒夜裡,提著燈籠,在放過鞭炮的地上尋找未響的“啞炮”,哪家放鞭炮就往哪家跑,有時為了揀到一個“啞炮”,夥伴們會亂作一團,甚至還會大動干戈。揀到“啞炮”後,我就把它折斷,將露出的火藥點燃,隨著閃爍著的火焰,而歡呼、跳躍著……
除夕之夜,每家每戶的燈都不能熄滅。因此,除夕夜裡家家都燈火通明,一直持續到天亮。
初一一大早,人們就開始成群結隊地拜年。隊伍是自發形成的,一般是一家一戶的拜年,見到長輩還要特別問聲身體好,長輩也會欣喜地拉住孩子的手,往衣兜裡塞上一把瓜籽或幾塊糖果。
孩提時過年的情景早已成了久遠的記憶。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天天都在過大年。商品供應也十分充足,喜歡的東西商店裡都有售,想吃什麼隨時都可以吃到,想穿什麼上街就可以買到。每每回味兒時過年的情景,我就覺得更要好好珍惜生活,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
6 # 1397386682
我是80後,沒趕上過苦日子,但那個年代生活也很匱乏,就盼著過年,有壓歲錢,放鞭炮,穿新衣服,!吃肉,吃餃子!三十,初一放炮,放了幾十年,也沒汙染!今天進入了工業社會,狠抓工業汙染國家利益受損,就拿過年放炮說事了!
回覆列表
不放鞭炮總是感覺沒什麼氣氛,每年春晚節目主持人都會念一句~炮竹聲中辭舊歲。看來這句得改了,因為很多地方都禁放鞭炮了。
小時候過年很熱鬧,會挨家挨戶的去拜年就是為了討點瓜子花生吃聽到誰家放鞭炮了就會跑去搶沒炸的鞭炮,有導火索就去炸瓶子炸牛屎炸稀泥玩,沒導火索的就剝開把火藥倒出來呲花玩。
現在年味變淡了,漸漸的失去年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