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進步書局

    我和父母代溝不大。雖然在大城市打拼,但每週至少給家裡打一次電話,聊一兩個小時。我感覺解決代溝問題最好的方法是父母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事物。我媽今年62歲了,還學會了游泳和駕照。她還經常上網,看書學習,我們有很多共同話題。

  • 2 # 泥人夢

    年齡差距大了肯定有代溝的,表現在各個方面:

    1.飲食上,吃的東西完全不一樣,我們吃的西餐一般老人肯定接受不了。

    冬天吃雪糕,他們也難以理解

    2.生活上也有很多代溝,比如:

    (1)用水多了說浪費,要節約用水

    (2)長期開著電視,說浪費電

    (3)衣服不洗,說我們懶

    (4)早上晚起,說我們懶

    (5)買東西多了,說我們不過日子

    (6)去看個電影,說我們閒的,在家看不好麼

    (7)在外面吃,說我們浪費

    (8)回來晚了,嫌我們回來的晚

    太多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 3 # 老佛爺23956

    我的父母很善良,更優秀,有時也作錯事,當心裡大多是父母的優質教育,說一遍不再提二遍,有時也對父母有那麼一點的報怨,為了父母的尊嚴也可毀親生女兒的人生。

  • 4 # 0度

    之前覺得和父母的代溝不是很明顯,父親在我心中還是英雄的形象,說著長大要找像父親那樣的人來當老公,可漸漸地發現,父親最不希望的就是我以後嫁給像他這樣的人。

    基本都表現在溝通方面吧!

    我是有想法一般都會自己做主的那種,除非遇到大事,一個人不敢保證的時候會找家裡人商量,以前,家裡人都能給我提好多意見分析利弊,但現在交流一個問題,闡述一個想法,都要舉例子才能明白。比如有些時候會遇到詢問客服,母親會覺得一次次詢問,別人會閒麻煩,至於人工智慧這個問題,要解釋很久,才會有那個概念。

    還有服裝穿著方面,我認為一個小眾品牌一件羽絨衣一兩千可以,接受,他們覺得不夠厚,太輕薄,根本不值那個價,有時候都試好了,結果弄得黑尷尬,後來買衣服在不帶他們自己去挑,而是直接買好,然後價格報一半。

    還有就是結婚,生孩子,以及教育,不管怎樣說,不行的就是不行,生活習慣也慢慢發生著變化。

    暫時就說這麼多,代溝肯定有,關鍵要看怎麼化解,願所有老人都安享晚年,都是父慈子孝

  • 5 # lina0520

    ①年輕時嫌棄父母嘮叨。

    特別是青春叛逆期,我上完初中就去外地讀書,巴不得遠離父母,覺得父母一輩子待在一個地方很無趣。

    ②我不希望自由被管束。

    好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讀書畢業之後馬上去找了一份工作,直接在學校把行李搬到工作的地方,連家都沒有回,害怕父母把我安排在老家工作。

    曾經試過住校時問父母要伙食費,寫信回家要,連電話都不願意打,不願意跟父母多說一句話。

    “養兒方知父母恩!”結婚生了小孩後,才理解頓悟父母當時的不容易,彷彿一夜之間就長大了。我對年少時的作為懊悔不已,每一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有些愛他們不懂如何表達。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愛都一樣,無私偉大,不求回報。孩子要做的只是好好對父母說話。

  • 6 # 老漢侃社會

    代溝的概念指兩代人之間在思想、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態度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對立和衝突。一般情況下是指年輕一代與老一代在思想方法、價值觀念、生活態度、興趣愛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離或心理隔閡。代溝的概念由20世紀60年代末美華人類學家M.米德在所著《代溝》中提出。

    我是一個快60歲的中年大叔,我的父母近90高齡,說起與父母的代溝,我發現不但年輕人與父母存在代溝,中年人與老年人也是存在代溝的。我父母出生在1932年,那個時候中國處於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情況和現在完全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所處的完全和現在完全不一樣。

    我是屬於六十年代的人,從小經歷過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等。由於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接受的教育不一樣,科技的發展不一樣,這樣造成了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人際關係方面的代溝。

    一是在生活方面的代溝。

    我父母在生活上比較節儉,他們是經歷過鬧災荒、逃荒要飯的苦日子,知道生活的艱辛。對於他們來說,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等這些就很滿足了。剩飯剩菜捨不得扔,衣服破了縫縫補補還可以穿,傢俱使用了幾十年也沒有更換。他們沒有什麼名牌、奢侈品的概念。他們感到一個LV動輒好幾千甚至上萬,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一頓飯好幾萬塊錢這直接是糟蹋錢,這是要遭天譴的。

    我對父母這種清貧日子是不贊同的。畢竟現在不是農耕社會,也不是兵荒馬亂的動盪年份。現在社會進不了,經濟發展了,我們反對鋪張浪費,但是我們過分節儉,不積極主動去消費的話,那麼一個國家消費水平就會大大的下降,這樣我們國家的經濟就會萎靡不振,發展不起來。

    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

    我的父親小時候上過“私塾”,也就是相當於現在3、4年級學生的水平,學的也是“三字經”“弟子規”等之類的傳統文化。我的母親是文盲,不識字。他們很少閱讀書籍,更不知道西方文化,他們喜歡地方戲劇,對歌曲、舞蹈、繪畫、音樂會等不感興趣。他們看到一些歌唱明星開個人專場演唱會,還有那麼多的粉絲去聽歌,票價那麼貴,感到不可思議。舞臺上的那個人,又蹦又跳又喊又叫的,太難聽了。看門看到一些年輕人喜歡周杰倫的歌聲,說這個人說話就說不清楚,還有那麼多人聽,真的是活見鬼了。

    我們這一代在文化知識方面自然比父輩這一代要強,我們不但接觸了一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對於西方國家傳播過來的一些文化,也接觸不少。比如音樂、舞蹈、展覽、歌曲等,這些文化我們會主動接納,不會排斥和牴觸。

    三是金錢觀的不同。

    49年之前,中國處於戰爭和動亂年代,經濟發展自然無從談起。處在底層的民眾對資本社會從沒有接觸過,還是農業社會那種經營模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一個人要向“聖人”學習、要做“君子”或者大丈夫,一個人要“視金錢為糞土,”商人、做生意的人都是“唯利是圖”的,是不道德的。我的父母儘管知道金錢的重要,但是不會為了“金錢”而折腰,也不會想法設法掙錢。自己在家種植的一些蔬菜,吃不完都是送給別人,不會到市場去賣。遇到自己多餘的物品,哪怕送給別人也不會讓它變成現金。

    現在中國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父輩們那種把“金錢視糞土”的觀點自然是錯誤的。人類的一些罪惡並不是“金錢”帶來的,而是人類社會錯誤的價值觀造成的。在這方面我和父輩們的觀點是不一致的,是衝突的。

    四是接收新鮮事物敏感度的不一樣。

    作為進入耄耄之年的老人,不但從心理上、身體上、情感上對外界的反應比較遲鈍,對外界資訊、新鮮事物等很難接受。別說什麼“區塊鏈、大資料、ai計算”等,就是普通的電視他們也不會操作,需要教給他們很多次才勉強掌握。智慧手機到現在還不會,只能使用以前的老年機。

    年輕人有活力,有創新精神,對新事物、新資訊自然很容易接受。作為六十點年代對我,我認為還是可以的。對於老人們接受新鮮事的遲鈍甚至反感,我們應該包容他們,不應該反對或者嫌棄他們,畢竟他們已經是老態龍鍾的老人了。

  • 7 # 夢幻a閒魚

    和父母的代溝其實挺多的,很多都是可以相互包容和諒解來解決。我覺得很難達成共識的還是以下幾點。

    第一:夜生活,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喜歡夜生活,是的,很刺激,很灑脫。但是對於父母來說,他們很少經歷或者說沒有經歷過夜生活,在他們看來,早睡早起才對身體好,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所以很難達成共識!

    第二:就是沒完沒了的叮囑了,在父母眼裡,無論我們多大,其實在他們眼裡,永遠都還是個孩子!嘮叨,叮囑,是對我們的愛護,只是有時候聽多了,也就覺得有點煩了!

    第三:就是下一代的教育問題,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遇到。畢竟我們生活的年代不一樣,父母的那一代思想和各方面都是比較保守的。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父母教育下一代那種思想,我也是覺得很難跟得上社會的步伐了!

  • 8 # 青蓮修圖設計

    個父母代溝多大?

    我覺得應該是時代和人的思想觀念吧。

    以前的人保守節約,比如父母那輩的人,捨不得花錢,捨不得吃,捨不得買。節約本來是一種傳統美德。現在我們年輕人外面吃點飯,買點東西。父母就認為我們花錢大手大腳的,外面吃飯不如買菜自己做啊,但是因為工作原因真的很少自己做飯吃,偶爾空了才做。基本都是外賣。

    我們這代人思想開放,不管是教育理念還是生活的習慣都是很大的代溝。可是我們也要理解父母,因為代溝經常意見不合,閒父母嘮叨。但是有句古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菠蘿蜜12月開花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