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都地產逍遙君

    希特勒在戰略規劃上一直有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將蘇德作為主戰場,而不願意在其他戰場投入過多的資源,這和他心心念念要和蘇聯決戰,而和大英帝國算是被迫作戰的態度也有所關聯。

    希特勒給隆美爾的目標是扭轉北非戰場上義大利軍隊的潰敗,因為如果北非淪陷,義大利南方門戶就此敞開,用盟軍的話來說就是一把尖刀抵在了鱷魚的肚皮上。

    在納粹德國在歐洲所向披靡的時候,為了能在戰後分配利益時更加有話語權,也為了彰顯義大利軍隊的強大,墨索里尼派遣格拉齊亞尼對英屬埃及和索馬利亞發動了進攻,但裝備落後的意軍遠遠不是英軍的對手,甚至連地雷都要去偷挖對手的。在英軍韋維爾將軍的反攻下,意軍節節敗退,打到意軍控制的利比亞了。在這種背景下,隆美爾走馬上任,帶著希特勒的期望雄心勃勃地來到了北非,由於隆美爾兵力的匱乏,包括北非意軍高層都不贊同隆美爾主動進攻的大膽方針,他們也不願意相信德軍的實力能比他們強那麼多。

    但隆美爾甚至都沒有等到援軍完全調齊,就趁著英軍換防輕敵的有力時機主動發起了進攻。

    希特勒原本的期望是隆美爾能就地或者機動防守,關鍵是穩住陣線,打成一戰法德西線塹壕戰對峙的那種感覺,用最小的代價拖住最多的敵人,但隆美爾不聽話,在北非打出了令人不得不關注的一仗。

    不得不說隆美爾實力非常強,但如果按照希特勒作戰期望的話,當初派遣去北非的合適人選就不是他了。

  • 2 # 步驚雷37

    所以隆美爾的任務是支援義大利穩定北非戰場牽制英軍就可以。但是隆美爾在北非沙漠表現太過出色,使得德軍在這個方不斷加碼,這就影響到了東線,隆美爾的出色表現導致德軍的戰術方向變成戰略方向,可是客觀實力主要是後勤,又導致這個方向不能擴大戰果完成最後一擊。這個方向的投入白白浪費了。

    所以隆美爾是戰術大師,戰略白痴。客觀上破壞了德軍戰略的整體佈局

  • 3 # 無所不萌的世界

    1940年6月,正當法西斯德軍進攻法國的時候,義大利則一面向英法宣戰,一面乘機出兵北非,進攻英屬埃及和索馬利亞,企圖奪取蘇伊士運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軍開始反攻。義大利軍隊被迫向利比亞境內撤退。1941年初,英軍在利比亞的託卜魯克登陸,對從埃及撤退的意軍進行夾攻,經過兩個月激戰,意軍十個師被殲。沒辦法,墨索里尼幾度電話催促希特勒前往北非戰場救援。

    一開始,希特勒並不想開闢北非戰場,因為當時是1940年德國正在西線跟英法聯軍打得火熱,根本就沒有過多的精力在北非開闢第二戰場,況且北非這一沙漠地帶,物資缺乏,唯一的好處就是有石油。可是希特勒也考慮過只是為了這麼一點石油,還要開闢第二戰場,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但對於英國可是咽喉之地,北非戰敗,蘇伊士運河失守,地中海航道被卡住咽喉,中東印度的戰爭物資運不出來, ,繞道望好角路途遠,時間長,成本高,風險大,不划算。所以,出擊北非本沒錯。但是希特勒卻無法投入本錢,首先德國閃遍了整個歐洲,戰線拉得過長,維持龐大的戰爭開支本身就令德國力不從心。希特勒害怕墨索里尼失去北非的戰略要地,從而導致德軍會受到北非線路的攻擊,沒辦法希特勒只能將自己的愛將隆美爾派往北非戰場,來幫助義大利扭轉戰局。1941年初,德意聯軍組建完畢,由德國中將隆美爾擔任司令員,開始了非洲軍團反攻的步伐。

    後期,英、美的戰爭機器開足了馬力,大批船隊湧過地中海,為英軍運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後勤物資。蒙哥馬利在北非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反觀隆美爾的德意聯軍,由於蘇德戰場又頻繁吃緊,德國根本無力援助北非。而海軍是德國的短腿,海上運輸沒少被英軍攔截。在盟軍強大的機械化面前,義大利早已潰不成軍,隆美爾不得不生死一搏。隆美爾曾說過的:“當時我們由於遵從德國元首和義大利領袖的命令,被迫去和敵人做不必要的苦戰。”北非戰場對於德國、對於隆美爾來說,就是一個圈套,但是又不得不跳進去。作為一名軍人,隆美爾終於了他的職業,戰鬥過,並贏得對手的尊敬。

  • 4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德意志非洲軍團可以說是二戰德軍中編制很小,但戰績輝煌的一支部隊。在“沙漠之狐”隆美爾的率領下,德意志非洲軍團多次以弱勝強大敗盟軍,展現出的戰術思想直到今天還是很有借鑑意義的。當時派遣德軍前往北非作戰在德軍內部是很多將領反對的,最後是希特勒拍板決定出兵援助“豬隊友”義大利,而啟用隆美爾是因為他是德國國防軍中很特殊的存在。

    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開始進攻法國,看上去強大的英法聯軍不到三個月就一敗塗地,德國取得的巨大戰果刺激了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的野心。其實在法國戰役爆發前,墨索里尼是不看好納粹德國的,表面上和德國結盟,暗中卻和英法勾勾搭搭,現在一看德國輕鬆擊敗法國,就覺得英法兩國是紙老虎,在沒有和希特勒商談的情況下就在非洲大陸展開軍事行動。

    當時英法兩國的軍隊主要集中在歐洲大陸,而且剛剛遭到德國重創,在東北非只有3.25萬人,在北非有6.6萬人;而義大利在東北非有30萬人,在北非有23.6萬人,義大利優勢很大啊。因此墨索里尼為了實現“讓地中海成為義大利的內湖”的幻想,於1940年9月13日讓義大利軍隊在非洲展開全面進攻。戰爭初期,義大利憑藉著自己的人數優勢和進攻突然性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當英華人緩過勁之後,義大利軍隊一觸即潰。到1941年3月,英軍摧毀了義大利四個軍團,俘虜了13萬人和400輛坦克,而英軍的傷亡還不到2000人,眼看著義大利在非洲就要被打崩盤了,就是這種情況下墨索里尼向希特勒求援。

    對於義大利的求援,當時德軍統帥部的將軍們是反對出兵的,畢竟客觀條件太惡劣,軸心國在地中海缺乏制空權和制海權,北非還遠離德國本土,後勤壓力太大;最重要的是德國正在全力準備進攻蘇聯這件大事,任何分散兵力的行為都是不好的。

    而身為德國元首的希特勒有另一番考慮,首先義大利的失敗並不只是它自己的事情,敗壞的是整個軸心國陣營連戰連勝的形象,很可能在國際上引發連鎖反應,影響其他小國的政治傾向;其次墨索里尼已經低頭向希特勒求援,德國要是拒絕援助傷害的是盟國間的合作關係;最後義大利本身參戰的意願就不堅定,傷亡十多萬人、還丟了在非洲的殖民地這種巨大損失很可能讓義大利主動向英法求和。所以為了法西斯同盟的整體利益,德國不得不出兵,而德意志非洲軍團的統帥隆美爾是希特勒深思熟慮選出來的人。

    一戰的時候,隆美爾就是一個功勳卓著的軍官,但在一戰結束後他就被弄出了一線部隊,就是因為他常常不聽命令。隆美爾指揮作戰的時候一旦認為這麼做合適,是不會在乎違反命令和紀律的,比如一戰德軍佔領阿爾卑斯山脈中馬塔尤爾山峰的戰鬥中,隆美爾為了勝利直接違反上級命令,雖然戰鬥勝利了,但是隆美爾沒有受到任何獎勵。隆美爾的這種性格使得他成了講究服從的德國軍官中的異類,有才能也難以獲得其他將領的認同。

    另外隆美爾和希特勒的親密關係也是他受到德國國防軍將領排擠的重要因素。希特勒和德國國防軍之間是合作中帶著提防,而隆美爾可以說是最早一批效忠希特勒的國防軍軍官。1933年,剛當上德國總理的希特勒就很欣賞隆美爾的才華;1934年,在戈斯拉爾的一次會面中,希特勒招攬隆美爾加入自己麾下;1936年,隆美爾成為希特勒警衛部隊的指揮官;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前夕,希特勒繞過總參謀部破例提拔隆美爾晉升為少將。不論隆美爾本人怎麼想,事實上隆美爾成為了希特勒分化瓦解德國國防軍的棋子,這使得國防軍高層對隆美爾很有意見。對蘇宣戰是希特勒的一個大動作,需要國防軍的全力配合,這樣一來隆美爾的位置就很尷尬了。

    其次為了照顧墨索里尼的面子,德意志非洲軍團是隸屬於義大利非洲軍團下的,名義上屬於義大利人指揮。但是希特勒很清楚義大利人有多麼坑人,因此就需要德意志非洲軍團的統帥擁有全權,能夠駁斥義大利人的無理要求,身為希特勒親信的隆美爾就成了最好的人選。

    隆美爾到達北非後也確實沒有辜負希特勒的期望,還有些超常發揮,在兵力、後勤、坦克、飛機、軍艦等等都處於弱勢的情況下,從1941年一直奮戰到1943年5月,要不是德國實在無力支援德意志非洲軍團的話,二戰中北非戰役的結局會怎樣還未可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音響改裝怎樣搭配才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