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復劉醫生
-
2 # 中醫健康養生學
在中醫的觀念裡,五臟跟五味,五志是相互聯絡賬戶制衡的。
五臟,肝、心、脾、肺、腎,對應五行是木、火、土、金、水。相生:木(肝)生(心)火,火(心)生土(脾),土(脾)生金(肺),金(肺)生水(腎),水(腎)生木(肝)。相剋:木(肝)克土(脾),土(脾)克水(腎),水(腎)克火(心),火(心)克金(肺),金(肺)克木(肝)。
五味:酸、苦、甘、辛、鹹分別入五臟: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所以多食酸對肝臟比較好,會幫助肝排除毒素清楚膽結石,但過食酸會影響到脾胃,容易引起胃酸過多等(木肝克土脾),多食苦味入心臟,過食苦味會克到肺臟,多食甜味對脾臟比較好,過食會傷到腎臟,多食辛味入肺,過食辛味會影響到肝臟,多食鹹味入腎,過食傷心
同樣五志:怒、喜、思、憂、恐,對應肝、心、脾、肺、腎。過怒傷肝,過喜傷心,過思傷脾,過憂傷肺,過恐傷腎。所以說人要保持五味五志平衡保持精神安逸才是養生的正道
-
3 # 當年青山
而“五行學說”最早由二千多年前戰國的“陰陽家”(古中國科學家前身)提出。他們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物質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組成(就像現代科學研究出所有物質都由分子組成)。並由此來概括世間所有事物,逐漸形成了系統的理論:
木的特性:樹木向上,向四周生長。 引申出:生長,升發的事物都歸於“木”行;
火的特性:火溫度高,炎熱,向上竄。 引申出:溫熱向上升騰的事物都歸於“火”行;
土的特性:土能孕育滋養萬物,是萬物之母。 引申出:生化,承載的事物都歸於“土”行;
金的特性:能鑄造各種堅硬的兵器,。 引申出:變革,肅殺,收斂的事物都歸於“金”行
水的特性:水朝低處流,冰涼還可以滋潤生靈。 引申出:向下,寒涼,滋潤的事物都歸於“水”行
五行理論應用到中醫,從而延伸出了“五臟,五味和五志”
中醫的五臟是指:肝(歸為“木”:因為肝有疏洩氣血,調暢氣機的功能。屬於木的升發,條達特性)
心(歸為“火”:因為心有推動血液,溫暖全身的功能。屬於心的溫度高特性)
脾(歸為“土”:因為脾將吃的食物轉化為人體的“汽油”:氣血。屬於土的孕育,滋養的特性)
肺(歸為“金”:因為肺的功能是呼吸,有肅降的作用。屬於金的收斂的特性)
腎(歸為“水”:因為腎管理身體尿液的代謝,和水的特性相符)
中醫的五味是:酸,苦,甘(甜),辛(辣),鹹五種味道。 五味和五臟的關係是:酸味和肝同屬“木”性,所以酸味入肝經,可以補洩調理“肝”系統的問題(可以應用到臨床開藥和食療)。中醫文化講究“中庸之道”凡是不過。如果過食酸味,就會造成五行相剋學說的“肝木克伐脾土”,導致肌肉乾皺,嘴唇外翻(因為脾主肌肉,脾開竅於口)
苦味和心同屬“火”性,所以苦味入心經,可以補洩調理“心”系統的問題。如果過食苦味,就會造成五行相剋學說的“心火克肺金”,導致面板乾枯,毛孔粗大(因為肺主皮毛)
甜味和脾同屬“土”性,所以甜味入脾經,可以補洩調理“脾”系統的問題。如果過食甜味,就會造成“脾土克腎水”導致骨頭疼痛,頭髮脫落(因為腎主骨,發為腎之華)
辣味和肺同屬“金”性,所以辣味入肺金,可以補洩調理“肺”系統的問題。如果過食辣味,就會造成“肺金克肝木”導致手腳痙攣,指甲枯槁,筋脈拘急。(因為肝主筋,其榮在爪)
鹹味和腎同屬“水”性,所以鹹味入腎經,可以補洩調理“腎”系統的問題。如果過食鹹味,就會造成“腎水克心火”導致血脈不流通,面色沒有光彩。(因為心主血脈,其華在面)
中醫的五志是:怒,喜,思,悲,恐五種情緒。 五志和五臟的關係是:怒和肝同屬“木”性,所以過度生氣發怒傷肝。導致躁狂症。
喜和心同屬“火”性,所以過喜傷心。導致失心瘋。
思和脾同屬“土”性,所以思慮過多,就傷脾。導致茶不思飯不想。
悲和肺同屬“金”性,所以過度傷心哭泣,會傷肺。天天哭哭啼啼的林妹妹就是咯血而亡就是肺結核。
恐和腎同屬“水”性,所以恐懼過度,會破壞腎氣,導致腎氣虛固攝不住尿液而嚇得大小便失禁。
-
4 # 藥事健康
五臟,五味和五志是中醫裡的概念,中醫的五行學說把萬物按其自身的屬性分為五種,以自然界的木,火,土,金,水來代替表達事物的屬性。木的屬性是生髮,條達,對應人體的臟器就是肝;火的屬性是炎上,對應的五臟就是心;土的屬性是生長,稼穡,對應的五臟就是脾;金的的特性是從革,對應的五臟是肺,水的特性是滋潤,趨下,對應的五臟就是腎。
我們都知道,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元素有相生相剋的關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又克木;這幾種元素相生相剋,生生不息,維持著人體的陰陽平衡和健康。
所以人體對應五行的五臟,五味,五志相生相剋的順序關係也是一樣的。肝臟對應的五行是木,對應的五味是酸,對應的五志是怒;心臟對應的五行是火,對應的五味是苦,對應的五志是喜;肺對應的五行是金,對應的五味是辛,對應的五志是悲;腎對應的五行是水,對應的五味是鹹,對應的五志是恐;脾對應的五行是土,對應的五味是甘,對應的五志是思。那理順了這個關係,相生相剋的關係也就出來了。
五行的關係對五臟,五味,五志有主導的作用,平時我們也可以根據這些相生相剋的順序來養生,比如肝不好,肝對應的是木,木相關的的五行是土和水,肝相關的內臟就是脾和腎,所以肝不好也要滋腎補肝,看看脾是不是太過旺盛,剋制了肝臟。
-
5 # 果雪兒中醫啟蒙繪本
《本神》指出:“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是一個複雜而精密的內在有機體,正常和諧的精神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
其中,擔任生命活動的是“心”,心中念念不忘從而形成事物的“意”象,把這個意象長時間儲存下來從而建立對事物的認識就是“志”,基於對事物已經建立的認識反覆衡量醞釀就是“思”,由近及遠的思考並對未來有一個估計就是“慮”,基於這些考慮而後正確處理事物做出適當反應就是“智”。
中醫有“七情”、“五志”之說。“七情”,是指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志變化;“五志”,是指“怒、喜、思、憂、恐”為五志。
五志與五臟關係緊密,其中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人體的神魂意魄志,及喜怒思憂驚等精神意識活動,都依靠五臟的功能調節,但主導於心。
情志說是中醫的重要觀點,對於情志調攝、防病祛疾、益壽延年起著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這在果雪兒國醫啟蒙幼兒健康教育繪本中,也有著非常鮮明地體現。比如,“五志”中“恐”一節,果雪兒國醫啟蒙幼兒健康教育繪本在文字上是這樣呈現的:“心不安,恐懼生;草木動,疑若兵。”
寥寥12個字,不僅僅暗含草木皆兵的歷史故事,也把驚恐可干擾神經系統造成耳鳴目眩的狀態描寫得淋漓盡致。
在繪本插圖中,則出現了兩幅場景。一幅場景是草木皆兵故事的呈現,草木中揮舞兵器及旗幟計程車兵,與城牆上膽戰心驚的瞭望守衛人員,形成了鮮明對比。守衛者還有畫外音:“那漫山遍野的都是敵人啊!”另外一幅場景是男孩果子與女孩小雪的,男孩暗指守城士兵:“他嚇得尿褲子了。”小雪則迴應道:“真丟人。”
回覆列表
這個是屬於中醫五行學說裡面的,用來闡述解釋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變化以及相關的一種古代哲學思想。五臟就是,肝心脾肺腎,對應的五味就是酸苦甘辛鹹,對應的五志就是怒喜思悲恐。
比如,肝,對應酸味,怒。古有云,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味酸,。。是以知其病在筋也。所以也有怒則傷肝等一說。
還有相生相剋相乘等規律,不是這樣簡單幾句就可以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