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劉邦剪除異性國諸侯,朱元璋誅殺功臣等。
1
回覆列表
  • 1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誕生了無數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將,他們都是沒一個朝代的開創者,也是一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人才。任何一個君主建立王朝,都少不了賢臣良將的輔佐。可是王朝建立後,大多數封建帝王都會對開國功臣進行大清洗,這些功臣往往不得善終。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上,都在週而復始的上演,就像一個歷史的怪圈。比如李斯、蒙恬、韓信、英布、彭越等,最著名的莫過於朱元璋的清洗行動了,幾乎所有的功臣全部被清洗,逃脫者寥寥無幾。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說白了,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任何一次對功臣的殺戮都離不開這個原因。

    既然能位列開國功臣,自然是在君主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功勞,甚至不少開國將領在建國後,依舊擁有勢力不小的軍權。軍權是一個君王最為敏感之處,剛剛建國,國家還不穩定,帝王當然不會動有軍權的將領。

    隨著時間的推移,功臣手中的兵權就像利劍一樣,讓帝王如鯁在喉,只要國家內部一穩定,帝王第一個就會收拾這些不願意放棄兵權的功臣。如漢初的韓信,因為戰功赫赫,被劉邦封為楚王,韓信在封地擁有極大的權力,而且他又是著名的兵仙。韓信的存在就會讓劉邦整日整夜的不舒服,而韓信這個人又耐不住寂寞,學不會張良的激流隱退,也學不會蕭何的明哲保身,於是韓信就被呂后和蕭何以謀反的罪名處死,成為了漢初三傑中唯一一個被清理的人。

    除了兵權,還有個人的威望、人脈關係等等無形的財產,這些也是功臣們足以威脅皇權的東西。功臣們就算交出了兵權,卻依然無法得到皇帝的完全信任,就是因為他們這些無形的資產也是皇帝忌憚的方面。比如李世民,唐朝建國後,李世民在長安的勢力並不如李建成,也沒有什麼兵權。但是李建成始終覺得李世民是他的心腹大患,玄武門之變爆發後,李建成的部下差點攻破秦王府,李世民扔出李建成的人頭後,李建成的勢力才明白大勢已去,否則李世民恐怕不會那麼順利取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

    歷史上大部分功臣交出兵權後,其實在帝王心中只是提高了造反的門檻,並沒有讓自己在帝王心中處於安全位置。像韓信、李世民這種級別的功臣,哪怕沒有兵權,沒有一兵一將,那也不可能完全讓統治者放心。而他們不讓君主放心的正是他們身上的無形資產,而上交這些無形資產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身死魂消。李世民很明顯沒有對自己的父親和哥哥抱太大希望,直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弟弟和侄子,囚禁皇帝父親,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開國功臣奪取天下的唯一案例。

    其次,開國功臣大多居功自傲,甚至功高震主。前面說了,開國功臣大多是有功勞在手的,有的人功勞還不小。甚至在某些地方,老百姓只知道將軍的名字,卻不知道皇帝的名字。這可犯了封建君主的大忌。

    皇帝是國家的統治者,也是天下的所有者,說句不好聽的,在封建社會,任何東西都是皇帝的。這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果一個官員不知進退,把自己的名聲凌駕於皇帝的名號之上,那這個官員離死也就不遠了。

    皇帝和功臣之間的關係可以看做是一種委託關係,皇帝是天下共主,但是一個人管理不了那麼大的疆域。而功臣官員就是受皇帝委託,幫助皇帝管理地方的打工者,既然是打工者,還是為皇帝打工,皇帝自然希望官員能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皇帝給的待遇就是高官厚祿。但是如果有的官員居功自傲,覺得皇帝的天下也有自己的功勞,甚至憑藉功勞要挾皇帝滿足自己的要求,那下場就可想而知了。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為繼承者鋪路。中國封建社會是家天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可能開國君主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讓這些元老功臣死心塌地的跟隨自己,但是自己的繼承者有沒有這個威望去統領這些老兵油子,那就是兩說了。為了給自己的繼承者鋪路,剷除繼承者執政的障礙,只有清洗功臣這個辦法速度最快效果最好。最典型的就是朱元璋晚年清洗功臣的事件了。

    朱元璋晚年,已經立了長子朱標作為繼承人。但是朱標在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那群老臣中並沒有足夠的威望。朱元璋為了老朱家能夠繼續傳承下去,興旺發達,自然要為朱標的即位披荊斬棘,而這個披荊斬棘的人也只有朱元璋本人才有能力去做。之後,朱標早逝,朱元璋立孫子朱允炆為太子。自己的長子朱標都不一定能領導這群功臣,更何況朱允炆這個孫子輩的毛頭小子,那些功臣可都是他的爺爺叔叔輩。朱元璋很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必須趁著自己還有精力,腦子還清醒的時候,為孫子的即位鋪好路。正好,這個時間點上又爆發了胡惟庸案,撞在了朱元璋的槍口上,朱元璋就開始了清洗功臣的行動。只有這樣,朱允炆繼位才會是安全的,老朱家的江山也才會穩固。

    其實歷史上,各朝代的開國君主都會不可避免的走上清洗功臣的道路,那是因為當了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有許多的無可奈何,哪怕是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也不能影響自己家族的統治,甚至自己家族的親人都不可避免的會成為清洗行動的犧牲者,最是無情帝王家便是如此。

    不過歷史上的開國帝王也並非都那麼無情,像光武帝劉秀時期,跟隨劉秀打江山的功臣們就大多都得以善終。還有宋朝的開國君主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大家都聽過了,趙匡胤正是用了不同於其他君主的方法來保證自己的皇權和統治,實質上還是對功臣進行處理,只不過這種方式對功臣們來說,算是很好的結局了。

  • 2 # 域封

    一.劉邦剪除異性國諸侯

    1.彭越、英布屬於歸屬劉邦的諸侯,有自己的地盤自己的軍隊與之前劉邦跟項羽的關係沒區別。劉邦是幹倒項羽才得到的天下,所以這些人註定是劉邦剪除的第一物件。

    2.劉邦不願分封給異性諸侯王的,故此異性諸侯王必定被剷除。剛剛得到天下時為了穩定,也為了兌現起家是許下的承諾會大封功臣。但一些看不清形勢的註定悲劇,畢竟是家天下,天下是劉家的。劉邦不可能為了義氣而為劉家埋下隱患。

    3.韓信,沒有看出天下大勢,反而要爭功封王,這就是取死。而且他的軍功太盛,有些功高蓋主,這也是帝王的一大忌諱。天下已經平定這等大將本身就是一個定時炸彈。劉邦在世時可以壓著,一旦去世。有兵有地盤的韓信絕對是一大隱患。

    4.劉邦做皇帝時年事已高,兒子才十幾歲,根本駕馭不了某些大功臣。故此很多功臣是呂后所殺,更多是為了後面自己掌權罷了,而不是幫劉邦殺。歷來不殺功臣的帝王大多是年輕的,功臣死得早,不怕兒子難駕馭。從這兩方面來看,其實劉邦做得一點都不過分,恰到好處,就殺了幾個,而大部分沛縣的兄弟,都沒動過。

    二.李世民和功臣共富貴

    1.李世民登基時,年紀不大和他一起的功臣要不比他大,要不和他差不多。這樣就不用擔心自己去世後兒子無法駕馭的問題。

    2.李二皇帝心胸氣度之大古今罕有。既然都能容忍建成太子的手下魏徵,並且給與他無限的信任與權力,為什麼不能和自己的老兄弟共富貴。

    3.大唐在李世民的手上發揚光大,打出赫赫威名。被各國稱為天可汗,他又有足夠的自信,也不屑去做那些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的事。

    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1.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舉奪得政權之後,卻耽心從此之後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

    2.當時他手下的大將也識趣,理解老大哥的感受,所以兵權也能和平的剪除。

    3.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使用和平手段,不傷及君臣和氣,輕而易舉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權力威脅,成功地防止了軍變,是歷史上有名的安內方略。

    四.朱元璋誅殺功臣

    1.明朝初定時軍中多驕兵悍將,山頭林立,文官中宗派主義盛行,門閥四立。不鎮壓不能給子孫留一個安穩的江山。

    2.太子朱標之死,對當時已然年邁的老朱來說打擊太大了。悲傷過後不得不考慮繼承人的問題。朱允炆性格比較弱,年級小。在老朱死後如何能鎮壓的住那些老奸巨猾的大臣,和軍中那些驕兵悍將。到時就會有大麻煩,所以朱元璋註定會在生前幫孫子清除這個麻煩,交給他一個安穩太平的江山。

    3.朱元璋的性格使然,因為幼年的原因他痛恨一切貪官汙吏。而和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們,從基層幹起來的將軍,幫助老大得了天下,有誰會不小放縱一下?小奢侈一把?小傲嬌一些?這些也是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眼睛都腫起了,會影響視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