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新歷史冷知識

    1、白起如何成為名將的。 白起起家靠的兩手:一手欺騙+抗命、一手殺降+震懾。 戰國期間,他一人都屠殺了165萬,大規模殺降,包括長平大戰在內,共有7、8次。 2、白起任何欺騙成功的。 難道從來沒人懷疑?!白起開始一兩次欺騙+屠殺成功也就夠了, 為什麼,敵人明知道白起是屠夫還要投降呢?! 提醒一句,別把明朝後期與抗戰期間的老百姓、士兵,與戰國的放在一起, 不信,看看宋朝就知道了,那些人情願自殺,也不願意投降,原因就是金與元已欺騙了他們一兩次而已! 沒人是傻子。 3、白起屢次假傳聖旨。 唯一解釋:白起當年能成功,靠地就是——假傳聖旨! 說白了,幾次之後,白起也知道他自己的信譽醜不可聞,敵人一旦知道是他為主帥,別說投降,恐怕情願自殺,也不會投降吧。 長平大戰中,秦軍一直不敢洩露白起為統帥的訊息。 接納趙軍投降的必然是以秦王的名義,或許有人說可能是其他統帥, 只說一點:如果抗戰中的日軍中國派遣軍投降,會不會同意某一個戰區司令以自己的名義來納降?! 反悔+屠殺,咋辦,誰是傻子! 長平大戰是秦趙兩國的總決戰,前後總參加人數接近200萬。(兩國總人口都沒有800萬) 所以,白起必須、也是必然假借秦王的名義納降。 4、白起招致秦王反感。 他不僅僅在長平用過假傳聖旨,以前對韓、魏、楚幾次也用過,才導致長平大戰前兩期,秦王情願用2流將領,也不願意用他,算怕了他了。 畢竟,秦趙兩國頗有淵源,據說幾百年前還是一個老祖宗,是真正的兄弟國家。 在古代,如何欺騙、屠殺外人,也許人們不會太在意,但是,殘殺和欺騙家人和親人的,沒人不鄙視和憎恨的。 最明顯就是,秦國從白起之後,尤其長平之後,六國上下都一致認為“秦國乃虎狼之國,無信義之國”,秦國上下也有些自愧的感覺。 就說現在的“漢奸”一事,為什麼華人可以理解日本人屠殺華人,大不了,今後殺回來就是了。 但是,絕對沒人理解任何華人成為漢奸,無論他是否對自己的祖國造成巨大損失,無論他以前有多大功績。 比如說汪精衛。 5、白起自死的原因有三。 一、秦王早就有了“必殺之”的想法。 白起幾次假借秦王名義搞大屠殺,將秦王的宣告搞地臭名遠揚,秦王看在他還善戰的長處才暫時容忍了他,但是,長平大戰中,經秦王親自告誡後,還是我行我素,實是忍無可忍了。 二、白起在長平大戰中抗命。 大戰前後長達2年多,秦趙的國力早就吃不消了,只不過,秦國略強一籌,沒有異子相食罷了。秦王與趙王肯定都遣使媾和過,只是雙方的要價還最後沒談妥,但是,雙方結束戰爭以防其他5國趁火打劫的目標是一樣的,換言之,雙方都不想流盡最後一點血。 所以,在大戰最後階段一齊換前線指揮官,就是為結束戰爭的一個舉措。 趙國前線指揮官,廉頗將秦趙遭遇戰演變為總決戰,而又無決戰能力,有點象三國的馬稷,眼高手低。另外,廉頗有點象彭老總的性格,對上級的意見不是那麼看得起。比如,長平大戰後,廉頗打退燕國進攻時,得知趙王派使者接受他的兵權,他居然意圖殺掉使者、兵諫邯鄲,可見一般。趙王所以不得不用趙括替換廉頗,以保證戰爭順利結束,不再生枝節(北韓戰爭也是這樣)。趙括上任之後,一反廉頗的部署,不僅臨戰更改部隊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換將領,使趙軍戰力下降。趙括是執行王命,不得已而為之。 秦國前線指揮官,王齙能力僅僅2流而已,面對百萬大決戰的局面,心有餘力不足,畢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百萬將士大會戰。秦國要將全國總動員的百萬大軍後撤,必須有一位能力突出,將士信任的將軍做統帥,不至於將後撤變成潰敗或放鴨子,秦王只好啟用白起,同時根據白起的嗜好,也肯定交代了目的和任務。秦王下令“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有兩層意思,一是避免秦軍生出好戰的想法,二是避免趙國會錯意。目的還是為了結束戰爭

    白起接任後,發現百萬大軍後撤比想像中困難的多,部下也不是那麼理解,是戰是和一時難決,當然,不排除白起是對被雪藏幾年的報復,生出將與趙軍決戰下去的念頭,最典型就是北韓戰爭後期志願軍的地面戰鬥能力大大加強,如果當時志願軍統帥也心一橫不聽中央號令,將戰爭進行到底的話,長平大戰的局面將在北韓重演。 由於秦軍遲遲未後撤,反而出輕兵斷趙軍後路和糧道,趙括以及趙國上層,認為這是秦軍背信棄義,在借和談的幌子調整兵力的舉動,趙括不得不主動與秦軍決戰。其中,有糧草不足不得為之的原因;也有向秦軍展示趙軍並非無一戰的可能,要想全吃下去,就的付出代價。 白起利用趙軍主動攻擊的機會,用後勤兵替代主力,主力側擊趙軍的方式,殲滅了趙軍的主力,可惜的是趙軍的戰鬥力太高,不但將後勤兵吃掉,還絕地反擊,重創了秦軍的主力,得不償失。最後趙括率部分趙軍拼死突圍失敗,白起假借秦王名義納降。秦軍由於損失過於嚴重,強烈要求報復,經白起默許後幾乎坑殺所有趙國降卒。但是,在秦王來說也就座實了“白起抗命”的事實。白起自殺倒計時。 一方軍隊由於戰場上損失過於慘重,而殘酷報復敵軍和敵人老百姓的,在現代屢見,例如抗戰前兩年,中國軍民由於損失嚴重,基本不接受任何日本軍人投降,就是主動投降了也會被殘殺(包括紀律最好的八路軍)。日軍更加明顯,由於進攻上海、南京的重大損失,不但屠殺了十多萬國軍俘虜,還屠殺了幾十萬普通百姓,這就是有名的“南京大屠殺”。其他的,例如美軍、蘇軍、德軍也是家常便飯,就是1979年對越戰爭中也有部分軍人違反軍紀。 三、秦軍長平大戰中損失嚴重,是白起死亡的直接原因。 第一、秦軍損失嚴重,白起負主要責任,而且是在違背秦王意志下出現的,白起必須被嚴懲。當然,也不排除是秦王為了堵住秦國上下指責其決策失誤、導致損失嚴重,不得不借白起的人頭穩定人心的舉動。 第二、就是與秦漢時期,軍隊關於軍功和戰敗懲罰的規定。 “李廣難封”,西漢軍隊繼承秦制,李廣一生與匈奴總戰70多次,但是,由於軍功制度規定:自己一方的軍隊損失不得高於敵軍,否則,就是將領指揮不利,要追究領導責任。李廣運氣特別好,每次不是找不到敵軍、就是敵軍積聚重兵照顧,經常敵我損失相當,無功無罪,部下反而憑戰功封侯,李廣與侯無緣;甚至,有時敵軍過多導致全軍覆沒,皇帝追究責任時,連命都難保。 按此規定,秦軍在長平一戰中,與趙軍損失相當,甚至更大的話,白起肯定要被執行軍法。被不被賜死,就的看秦王的意思了。 例如李廣當年就是靠皇帝恩賜,允許贖買,才逃下一命的。 還有,“荊軻刺秦”中,那個被借頭一用的秦國將軍,也是由於戰場指揮失誤,為了不被賜死,從秦國跑到燕國的。 6、白起是如何死的。 其實,白起是被迫自殺的。 白起為了逃避秦王賜死,在逃跑途中,被秦兵抓住後,被迫自盡的

  • 2 # 2020史話史說

    咱們看看同為戰國四大將的王翦就知道情況了,他們兩個有這相同的情況,在同樣的體制下面,同樣的有著要服務的雄才大略的王,同樣的有著自己發揮軍事本領的平臺,同為為秦國戰功赫赫嗎,為何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命運呢?而且要認真的排名的話,白起所做的貢獻絕對能夠排名在王翦的前面,令人遺憾的是白起最終還是輸在了自己的有能力上了,表現的能力上了,適當的自我否定也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自古人心是最難揣測的,當時的戰國,在長平外的那場戰爭也許是註定白起要死的一個鋪墊,坑殺趙國40萬部隊,將趙國的脊樑骨打沒了,讓趙國隨時處於滅國的危險當中,這是何等的威風,然後就是他的一紙請願直搗趙國國都,主張滅趙,但是白起可能想的太少了,或者說在政治上的敏銳度太低了,當此之時的秦國的國力是處於快速上升的階段,能否消化趙國?當此之時的秦昭王的心胸,能夠容納一個功勞比自己還大的“神”人嗎?當此之時,范雎操勞國內的後勤事務,他和白起是否在滅趙這件事上有著共同的利益?滅趙之後迎來其餘六國的強勢反撲會如何?等等這些因素就造成的直接動作是:“國內後勤補給給不上,討論好幾個月之後才決定滅趙”,但是,最好滅趙的時候被延誤了,一旦錯過就真的錯過了,根本就沒有了任何反悔的機會,導致老白辭官不做,秦國慘敗的事件;

    這時候秦昭王腦子裡就有這樣一個判斷的尺度了:功高蓋主不說,愛惜自己的羽毛不說,不過這些事情就像是把刀子來來回回的在咱們的秦昭王的腦子裡進進出出的,對於這種完美無瑕而又極具威懾力的傢伙弄不好自己要被反噬,而在中國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除非像造反,但是白起會嗎?於是就有了不得不死之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清洗寶寶的奶具、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