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大家都知道古代皇位的傳襲,大體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父死子繼,而另一種就是兄終弟及。兄終弟及這種傳襲方式,無外乎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皇帝死後沒有子嗣,只好在血緣關係較近的弟弟中挑選一位來當皇帝;另一種就是皇帝死後雖然有子嗣,但是因為弟弟的權勢太大而當皇帝。那麼歷史上有哪些皇帝是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登上皇位的呢?今天就列舉出以下幾位皇帝,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這個像漢惠帝和漢文帝之間便屬於這種,漢惠帝劉盈是文帝劉恆的哥哥,惠帝死後,呂后當政,為維護漢室正統,漢文帝在大臣陳平,周勃等等人的支援下誅滅了諸呂勢力,最後被他們推上了帝王之位。其實像由權臣扶持這類情況還是比較多的,這更多的往往是發生在一個朝代的末年,一些權臣經常廢帝立帝。舉個例子,像漢少帝留辯與漢獻帝劉協,劉辯被權臣董卓殺害,立其弟劉協為帝,也就是東漢最後一個皇帝,大家在三國中常聽說的漢獻帝。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唐末的李湛,李昂,李炎三兄弟就是這種情況,其他的在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二、宋太宗趙光義。宋太宗趙光義是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在北宋建立的過程中曾立下不小的功勳,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光義的權勢越來越大,被封為晉王,位列宰臣之上。宋太祖趙匡胤生前曾有意採取遷都的方式,來削弱弟弟趙光義的影響力,但以失敗告終。此後,宋太祖趙匡胤駕崩,佔有絕對權勢的趙光義登基稱帝。

    有一種說法是,宋太祖趙匡胤生前已經按照母親杜太后的遺命,立下了盟誓(金匱之盟),傳位於弟弟趙光義。其實,從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的悲慘遭遇(一個自殺,一個離奇暴斃)來看,宋太宗趙光義多半是篡位而自立。由於宋太宗趙光義在歷史中有很多人性的汙點,所以歷來都深受人們的指責唾罵。

    三、宋徽宗趙佶。宋徽宗趙佶是宋哲宗趙煦弟弟,宋哲宗死後沒有子嗣,於是在太后和朝臣的爭論之下,由當時還是端王的趙佶繼承大統。宋徽宗趙佶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他是一個優秀的藝術家,卻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宋徽宗趙佶在位期間,寵信奸佞,重用蔡京、童貫、高俅等小人,造成朝堂之上烏煙瘴氣,民間苦不堪言,最終在一片文恬武嬉之中,被金國所滅,宋徽宗本人的遭遇也成為歷代皇帝之中最恥辱的,被押解到金國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還屈辱地活了9年。

    有人說,宋徽宗趙佶是南唐後主李煜的投胎轉世,原因是兩個人有一個非常相似的共同點,就是都是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李煜的詞和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書法都在歷史上具有顯赫的聲譽,可是兩人都不是當皇帝的料,而且都是亡國之君。其實這種說法只是人們對因果迴圈報應的一種說辭罷了。

    四.還有一個例子便是明武宗朱厚照和明世宗朱厚熜,前者便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昏君,“豹房”便是他的聞名標籤,也許正是他的荒淫無度導致了他沒有子嗣,死後其堂弟朱厚熜繼位,這便是後來我們常聽說的嘉靖皇帝!

    五、明思宗朱由檢。明思宗朱由檢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明熹宗朱由校臨死之前因為沒有子嗣,所以選擇了當時還是信王的弟弟朱由檢繼承皇帝。當時年僅17歲的朱由檢在登基之後,大力清除閹黨勢力,使得政治風氣煥然一新,給日益衰落的大明王朝打入一針強心劑。可是因為朱由檢自身的用人存疑、急功近利等等性格缺陷,導致內憂外患日益嚴重,最終在農民軍攻入北京城之時自縊而亡。

    有人說,明思宗朱由檢是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大明王朝實際上是滅亡在了朱由檢的爺爺明神宗的身上。其實,雖然說明思宗朱由檢繼承的是父祖留下的爛攤子,可是如果他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或許就不會當了17年皇帝就亡國了。明朝的滅亡,實際上與明思宗朱由檢有一定的關係。

    六、清德宗載湉。清德宗載湉,也就是經常說的光緒皇帝,他是清穆宗同治皇帝的堂弟。同治皇帝死後沒有子嗣,當時在慈禧太后的主持之下,立年僅4歲的光緒為帝。慈禧太后和光緒兩人有雙重關係,慈禧太后既是光緒的姨媽,也是光緒的姑媽。正是慈禧太后看中光緒年幼,自己可以再次垂簾聽政才立其為皇帝。

    光緒雖然在位34年,但始終無法擺脫慈禧太后的控制,一生都是傀儡,最後還被慈禧太后毒死(專家研究結果顯示,光緒死於砒霜),3年之後清朝滅亡。有人認為,光緒是清朝後期難得的賢明君主,如果不是慈禧太后干預朝政的話,或許光緒還是有能力使瀕臨滅亡的清王朝實現振興的。不管怎麼說,光緒都是一個悲情的皇帝。

    七,篡位奪權,這個我主要說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北齊王朝,北齊的開國皇帝是文宣帝高洋,高洋前期還算英明之主,但到後面極度荒淫,所行之事令人髮指!高洋死後立子高殷為帝,但不到一年便被其弟高演發動政變奪取了皇位。高演僅在位兩年便離世,死前迫於無奈將皇位傳於其弟高湛。三兄弟中除了高演,其他兩人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北齊王朝的名聲可以說是敗在了他倆身上。

    從有夏而來,主要有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的兩種方式。而作為非主流的兄終弟及,每次輪替的背後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發生。在世界歷史上,由於沒有中國嚴密的宗法制,兄終弟及的例子則很多,就是在現代也常見。

    兄終弟及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繼位的君王是成年男性,如果是父死子繼,繼承人是小娃娃的話,這個政權就可能被人搶走,但兄終弟及很多時候會出現流血事件,大侄子不服小叔叔就會兵戎相見。

  • 2 # 蘭臺

    歷史上兄終弟及的皇帝不少,但是絕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皇帝無後而立皇帝的兄弟。

    比如明朝天啟皇帝死時無後,由弟弟繼位,這就是明崇禎皇帝。

    不過華夏兩千多年王朝歷史上確實也有部分朝代或者割據政權實行過制度性的“兄終弟及”,這裡我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當然,幾乎所有制度性“兄終弟及”的王朝和割據政權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

    一、有強大的外部威脅,所以必須實行“兄終弟及”制度保證家族的安全。

    二、一旦外部威脅消失,那麼制度性的“兄終弟及”也隨之取消了。

    首先制度性的“兄終弟及”起源於中唐以後的割據藩鎮。

    安史之亂後,唐朝節度使基本上都成為半獨立勢力,發展到後來節度使甚至成了藩鎮士兵利益代言人或者說領頭人,如果節度使不能為藩鎮士兵謀福利,或者說不能很好的讓藩鎮士兵服從,那麼藩鎮士兵甚至會趕走節度使乃至於殺掉節度使全家,換一個新節度使。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節度使為了保全家族,願意讓自己弟弟繼承自己節度使的職務。

    比如說五代十國裡的南漢政權,南漢實際創始人是晚唐清海節度使劉隱,劉隱經過多次征伐,總算是穩定了兩廣地區的地盤,然而正在這個時候劉隱得了重病,劉隱沒有讓自己兒子擔任清海節度使,而是讓自己弟弟劉龑繼承了清海節度使職務。原因就是當時劉隱和佔據湖南的馬殷交惡,他擔心自己兒子沒辦法抵禦馬殷對兩廣的侵擾。

    而五代十國時期因為承襲晚唐舊習,制度性“兄終弟及”的情況特別多,比如南漢的對頭,馬殷建立的楚國也是制度性的“兄終弟及”。

    馬殷雖然佔據了湖南,但是他深知湖南四面受敵,所以他臨死前交代楚國國王位置必須“兄弟交替”,就這麼,五代十國裡的楚國一直到滅國,都是馬殷兒子們相繼擔任國王職務。

    還有就是北宋趙匡胤傳位給弟弟趙光義,我以前回答裡說過多次,這裡就不多說,只說一點:宋太祖確實是傳位給自己弟弟的,為此,宋太祖故意沒有加封他兩個兒子為王,要知道宋太祖長子趙徳昭當時已經20多歲了,完全有資格封王,但是宋太祖故意沒有封王,就是為了表明趙光義皇位繼承人地位不可動搖。

    北宋宋太祖與宋太宗兄終弟及後,之後就是金國,金國建國之初其實也是實行制度性“兄終弟及”。

    比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去世後,皇位傳給了自己四弟完顏吳乞買,這就是後來的金太宗。而金太宗也沒有傳位給自己兒子,而是立兄長完顏阿骨打之子完顏亶為皇位繼承人,這就是後來的金熙宗。

    雖然北宋與金都曾經把“兄終弟及”制度化,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說,“兄終弟及”制度化能進行下去的前提是必須由強大外部壓力。

    宋太宗繼位後,北宋外部壓力逐漸削弱,北宋逐漸穩固,也就不再需要“兄終弟及”了,金國情況也是如此。

    作為反例,五代十國的楚國,因為本身四戰之地,一直有強大外部壓力,所以楚國制度化“兄終弟及”一直沒有取消,一直到最後滅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人叫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