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互為姊妹篇,外經失傳已久,只有前人猜想和口傳內容,不知真假。

59
回覆列表
  • 1 # 八字占卜財運

    《 黃 帝 外 經 》

    本書運用陰陽五行的哲理,暢論了順逆、壽夭、臟腑、經絡、三才、四時、五運等,所有可能發生的天、地、人之間的互動情況及其造成的影響。《黃帝外經》和《黃帝內經》互為表裡,互相補充,共同形成了中醫的理論體系。她的問世,使內、外二經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一,《黃帝外經》首見於《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五,方技類之醫經中,惟不見錄經文。相關之書目為:黃帝外經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鵲外經十二卷。又有白氏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等。

    二,據梅自強先生《顛倒之術》謂:”此書(黃帝外經)一直失傳,至本世紀八十年初,始在天津發現明末或清初根據口耳相傳整理而成的精抄本。”傳述者(陳士鐸先生)並於每篇之末都加上了簡短的評價,並冠以《外經微言》之名。爾後,天津古籍出版社曾把它列為”中醫珍本叢書”影印1500本試銷,不意以不是岐伯時成書為由而被某些人說成是”偽書”,以致未能再版。”

    又謂:“《外經》是以黃帝及雷公、風伯等二十三位大臣探討問難的方式寫成的,共九章八十一篇。《外經》的內容,有不少是可補《內經》之不足。(按:即仙道內丹、養生延命範圍)”

    三,《黃帝外經》全篇,餘固從未曾閱讀。數年前雖遍訪街坊各大書局而不獲,並亦曾委託世侄黃建偉先生在大陸探尋,仍終不克結果。

    四,自古學仙者不可不學醫,學醫者亦不可不學仙。蓋仙醫同源,取其醫道相資,落實於身心性命之真確而已。故《黃帝外經》是否系偽經,己不是考據與爭辨的問題,而是它的正面意義與內涵。

    五,吾人亟盼有朝一日,得能遂我心願,展讀全文。懇望世之有珍藏《黃帝外經》者,何妨捐棄孤芳自賞之潔好,雅量將其公佈於世,以慰引頸蹺企之懸思耳!

  • 2 # 易聯國學館

    黃帝外經 本書運用陰陽五行的哲理,暢論了順逆、壽夭、臟腑、經絡、三才、四時、五運等,所有可能發生的天、地、人之間的互動情況及其造成的影響。《黃帝外經》和《黃帝內經》互為表裡,互相補充,共同形成了中醫的理論體系。她的問世,使內、外二經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一,《黃帝外經》首見於《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五,方技類之醫經中,惟不見錄經文。相關之書目為:黃帝外經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鵲外經十二卷。又有白氏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等。二,據梅自強先生《顛倒之術》謂:”此書(黃帝外經)一直失傳,至本世紀八十年初,始在天津發現明末或清初根據口耳相傳整理而成的精抄本。”傳述者(陳士鐸先生並)於每篇之末都加上了簡短的評價,並冠以《外經微言》之名。爾後,天津古籍出版社曾把它列為”中醫珍本叢書”影印1500本試銷,不意以不是岐伯時成書為由而被某些人說成是”偽書”,以致未能再版。”又謂:“《外經》是以黃帝及雷公、風伯等二十三位大臣探討問難的方式寫成的,共九章八十一篇。《外經》的內容,有不少是可補《內經》之不足。(按:即仙道內丹、養生延命範圍)”三,《黃帝外經》全篇,餘固從未曾閱讀。數年前雖遍訪街坊各大書局而不獲,並亦曾委託世侄黃建偉先生在大陸探尋,仍終不克結果。四,自古學仙者不可不學醫,學醫者亦不可不學仙。蓋仙醫同源,取其醫道相資,落實於身心性命之真確而已。故《黃帝外經》是否系偽經,己不是考據與爭辨的問題,而是它的正面意義與內涵。五,吾人亟盼有朝一日,得能遂我心願,展讀全文。懇望世之有珍藏《黃帝外經》者,何妨捐棄孤芳自賞之潔好,雅量將其公佈於世,以慰引頸蹺企之懸思耳!緒論第一卷 陰陽顛倒篇第一 順逆探原篇第二 迴天生育篇第三 天人壽夭篇第四 命根養生篇第五 救母篇第六 紅鉛損益篇第七 初生微論篇第八 骨陰篇第九第二卷 媾精受妊篇第十 社生篇第十一 天厭火衰篇第十二 經脈相行篇第十三 經脈終始篇第十四 經氣本標篇第十五 臟腑闡微篇第十六 考訂經脈篇第十七 包絡配腑篇第十八第三卷 膽腑命名篇第十九 任督死生篇第二十 陰陽二蹯篇第二十一 奇恆篇第二十二 小絡篇第二十三 肺金篇第二十四 肝木篇第二十五 腎水篇第二十六 心火篇第二十七第四卷 脾土篇第二十八 胃土篇第二十九 包絡火篇第三十 三焦火篇第三十一 膽木篇第三十二 膀胱水篇第三十三 大腸金篇第三十四 小腸火篇第三十五 命門真火篇第三十六第五卷 命門經主篇第三十七 五行生剋篇第三十八 小心真主篇第三十九 水不克火篇第四十 三關升降篇第四十一 表微篇第四十二 呼吸篇第四十三 脈動篇第四十四 瞳子散大篇第四十五第六卷 診原篇第四十六 精氣引血篇第四十七 天人一氣篇第四十八 地氣合人篇第四十九 三才並論篇第五十 五運六氣離合篇第五十一 六氣分門篇第五十二 六氣獨勝篇第五十三 三合篇第五十四第七卷 四時六氣異同篇第五十五 司天在泉分合篇第五十六 從化篇第五十七 冬夏火熱篇第五十八 暑火二氣篇第五十九 陰陽上下篇第六十 營衛交重篇第六十一 五臟互根篇第六十二 八風固本篇第六十三第八卷 八風命名篇第六十四 太乙篇第六十五 親陽親陰篇第六十六 異傳篇第六十七 傷寒知變篇第六十八 傷寒異同篇第六十九 風寒殊異篇第七十 黃帝外經淺釋 陰寒格陽篇第七十一 春溫似疫篇第七十二第九卷 補瀉陰陽篇第七十三 善養篇第七十四 亡陽亡陰篇第七十五 晝夜輕重篇第七十六 解陽解陰篇第七十七 真假疑似篇第七十八 從逆窺源篇第七十九 移寒篇第八十 寒熱舒肝篇第八十一 陰陽顛倒篇黃帝聞廣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嘆廣成子之謂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獲。遣鬼臾區問於岐伯天師曰:帝問至道於廣成子,廣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汝形,形乃長生。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師必知厥義,幸明晰之。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聖帝安克聞至道哉。帝明知故問,豈欲傳旨於萬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聖明問,敢備述以聞。窈冥者,陰陽之謂也。昏默者,內外之詞也。視聽者,耳目之語也。至道無形而有形,有形而實無形。無形藏於有形之中,有形化於無形之內,始能形與神全,精與神合乎。鬼臾區曰:諾,雖然,師言微矣,未及其妙也。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陰陽。陰陽之道,不外順逆。順則生,逆則死也。陰陽之原,即顛倒之術也。世人皆順生,不知順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廣成子之教示帝行顛倒之術也。鬼臾區贊曰:何言之神乎。雖然,請示其原。岐伯曰:顛倒之術,即探陰陽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視聽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搖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馳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鬼臾區覆奏帝前。帝曰:俞哉,載之《外經》,傳示臣工,使共聞至道,同遊於無極之野也。  陳士鐸曰:此篇帝問而天師答之,乃首篇之論也。問不止黃帝,而答止天師者,帝引天師之論也。帝非不知陰陽顛倒之術,明知故問,亦欲盡人皆知廣成子之教也。

  • 3 # 醫學引文

    皇帝外經是一個永遠的憾事,後人所說的多半是推斷的,包括書的內容。後來發現的《外經微言》與《皇帝外經》的關聯性也看法不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書是有過。

    西漢班固的《漢書》記載了此書,說:皇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三十八卷;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等。內經的完成歷經幾代人,約300年,接近於西漢。從條件上說,漢書對外經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內經是以皇帝與天師級醫學家岐伯的問答來表現,外經則不祥。但內外經都不會是皇帝本人寫的,皇帝是冠名,以崇本。

    至於內外經的說法,也各有不同,內經寫的是臟腑、經絡、病因、診法等,探討的是生命規律、醫學理論。據此有人認為,外經應該寫的是現代醫學認為的外科的內容了。而傳說,外經記載的是當時的醫學奇人俞跗的醫療內容,他擅長的是外科,等等。

    後來出現了一個重要事件,把皇帝外經的研究推進了一步,這就是1980年《外經微言》的被發現,地點在天津,是抄本,作者為陳士鐸,版本為清末嘉慶二十年。縣誌載:陳士鐸,邑諸生,治病多奇,醫藥不受人謝。書有九卷,共81篇,有治病、養生、醫理、疾病等,內容廣泛,重點是養生、五行理論、臨證。有人認為對內經有發展,是中醫理論於臨床密切結合的應用,在經絡、六氣學說上有獨特闡發。

    外經微言是否漢書說的皇帝外經學術界意見不一致,有的學者研究皇帝外經是以此書為底本的。也有說,外經微言題岐伯天師傳,陳士鐸述,為後人託名,撰者無可考,與皇帝外經無傳承關係,只是陳氏假名其來,闡發自己的醫學思想。

    皇帝外經的真相可能永遠無法知道。

    如果外經微言就是皇帝外經,那麼所問的,書的內容本帖在前面已經寫了。

  • 4 # 哈大叔3

    黃帝的黃是中土之色,何有外經之說?瞎扯、胡編、騙人!不信者,仔細考察所謂《黃帝外經》的形成過程與環境。《黃帝內經》的內是器物之內包容的是自然生命,而器物的生命科學道理是形而上者謂之道的天道理論。

    《黃帝外經》就是一場不知天道之論的、滑稽的鬧劇。

  • 5 # 風箏_198112

    內經言人體內部的臟腑經絡執行情況。外經與內經不是同一個人所作,因此,“內”並非只指內部病,“外”也並非指外科。《外經》與《內經》應該大同小異,《外經》除講述髒髒外,還應該有自然現象與人體的關係,針石灸法等療法。對人體經絡穴位也會有祥細介紹,至於後世猜測書中有華佗一脈的療法,從春秋戰國遺留下來的醫案看,可能性很小,不符合中中國人的文化與性格。總之,在五千年前成書之時已沒有了。不可能只一個人會此術吧,沒有留傳後世,是中國人性格與文化所決定,用的人多了,一定會傳到今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直女應該去學習如何撒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