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owneyran
-
2 # 小強小強往前衝
遺傳的字面意思就是:留下來,傳下去。:)
那什麼東西需要留下來?當然是DNA,按照生物點的說法叫做基因,或者叫遺傳物質。
那麼怎麼樣才能傳下去?首先當然需要有後代,換句話說,當然需要透過繁殖,生殖,或者文雅一點,需要有愛愛才能傳。
所以遺傳的本質就是透過一代又一代把生命的特徵資訊傳遞下去。
-
3 # 恬源
遺傳這個“鍋”,還真不能只甩給基因來背
一提到“遺傳”,你想到了什麼?
想到了“基因”這個傢伙?小到身高、胖瘦、眼晴、鼻子、蒙古趾等給一個人外觀帶來影響的因素,大到腫瘤、哮喘、血壓、抑鬱、阿爾茨海默病等影響生命質量的因素;快到孩子出生甚至孕期就表現出來、慢到中年以後甚至潛藏終生都不會表達出來;哪怕是孩子一下子惹到你,便是一句“真是你爸/媽生的!”
沒錯,這些都屬於遺傳,但從各學科不斷湧現出來的研究成果來看,它們僅僅只是遺傳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有專家還給出了一個精確的比例——15%。今天在這裡,咱不去探究這個具體的比例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儘管確實我也挺好奇),而是來聊一聊另外的那85%包含著哪些內容,如何?
目前,已經呈現出來的非基因遺傳,有以下幾個方面:
~飲食習慣
包括食物的結構、做法、口味和環境等方面。
這個部分放在一個家庭或者家族裡面更容易理解。可以回想一下,你現在愛吃的食物或者菜餚,偏好是從哪裡來的呢?不論是正餐或是零食,有哪些是從小時候就形成,一直延續到現在、甚至傳遞給了你的孩子?再往上溯源呢?
我們常有的一種對食物的感覺,就是“好這一口”,其實它不僅僅只是特定的那種食物吃到嘴裡時的味覺嗅覺觸覺、還有時間地點氛圍……的感知——更多地,我們“好”的是那跟兒時特定的情感體驗連結的感覺,彷彿在那一刻,回到了兒時的平行空間。
說到這,是不是也勾起了你很多這方面的回憶?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常有的一個印象是,一家人的體型大多很相似,這裡面有多少在於飲食習慣或者說“偏好”遺傳帶來的影響,又有多少是基因遺傳帶來的影響?不過,這也恰恰增加了驗證的難度:若是要戰勝自己的飲食偏好來驗證?也許倒不如放棄,就讓自己相信原來所相信的。
這就將下一個方面帶到了我們面前:
~思維模式或認知
簡單來說,思維模式或認知的體現,是一個人的三觀:我們所在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所面對的是怎樣的人生,我們怎樣認知和評價周圍的人、事、物,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對待自己、家人、家庭、生活、工作、金錢……的態度。
具體到婚姻和家庭中,父母是否分別有著自己清晰的三觀和目標,是否能系統地思維,是否雙方都透過成年人的溝通來對家庭中的事務達成一致,在此基礎上共同創造並分享生活的喜悅……
是否以自己的人生狀態對待孩子身教而不說教,在陪伴孩子時,是否是一個很棒的觀察者,觀察孩子的需求、興趣、天賦,並給予適當和無形的安全保護,是否最終指向支援孩子拿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主見,最終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還是陰陽相生的;孩子未來的人生,是為了自己夢想而創造出來的、還是為了外在的人或事而存在的;孩子秉承的價值,是遇事遵循內心清晰而堅定的那個聲音、還是等待外部嘈雜和紛繁的那些指令……
這些也會在家庭系統中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你也許會說:現在我們意識到了這些基因以外的遺傳因素,那如何改變呢?這就帶出來另一個部分:
~對待學習和變化的態度
目前對於人腦科學的研究,發現哪怕咱們的年齡很大了,大腦依然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也就是說透過學習、思考和行動,在大腦中形成新的神經迴路;這個過程是一直在發生著的——當然,如果你抱持著自己年紀已經太大了,積習難改,那麼你的頭腦就真的“隨你”了。
所以,如果咱們在這個科學發現不斷出新的時代,保持開放和好奇的學習狀態,那麼就可以從自己這一代開始,有意識地改變傳遞給孩子的“內容和品質”,就能實現家族傳承的更新迭代,這是意識和行為層面的“突變”,這又會返回來、在真正的生物基因層面改寫遺傳的內容。
思維影響行為,行為帶來結果,咱們如果希望經常面對的事情,下一次得到跟以往不同的結果,就得對行為做出調整,如果只是簡單地模仿他人的行為,也許一時見效,但也就只能一時一事地亦步亦趨;若是要從源頭或根本上調整,就須得從思維上著手了。
今天先聊這些吧,是不是已經引發了你對遺傳的更多的思考呢?至少遺傳這個鍋,可以不再只是讓基因來背了吧!這帶給咱們新的挑戰是:原來都可以甩給基因的話,咱們主觀上無能為力,也就不用做些什麼,落得個輕鬆;但現在,得好好想一想,怎樣主動改變和調整了!你說呢?
-
4 # 趣基因
繁榮的地球分分秒秒都在孕育和誕生新的生命。所有生物區別於非生物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能夠繁衍與自身相似的後代,這就是遺傳。遺傳是生物的一種屬性,是生命世界的一種自然現象。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生動、淺顯的解釋了遺傳。遺傳是一種生命活動,生命活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遺傳也是一種物質運動的形式。
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了著作《物種起源》,提出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進化學說,不僅否定了物種不變的的謬論,而且有力的證明了生物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進化的。這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遺傳的基本原理是由孟德爾揭示的。他於1865年發現的豌豆雜種後代性狀分離和自由組合的遺傳定律,認為生物的性狀的遺傳是受細胞內的遺傳因子所控制,而且,這些遺傳因子互不融合,互不干擾,獨立分離,自由組合,具有顆粒性。這一重大發現並沒有引起當時學術界的重視,在被埋沒了35年後才被3為科學家重新發現,由此確認孟德爾是先驅者。
摩爾根證明了基因位於染色體上,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他用果蠅做近親交配實驗,在許多野生型紅眼果蠅中,發現了一隻白眼的雄果蠅,摩爾根抓住著一隻例外的果蠅,終於發現了遺傳學的另一重大法則連鎖遺傳,這與孟德爾的遺傳法則合成為遺傳學的三大定律。摩爾根第一次把代表某種性狀的特定基因,與某一特定的染色體上的位置聯絡起來。連鎖遺傳法則簡單來講就是大於兩種的性狀在遺傳的時候時聯絡在一起的,不會發生分離。
1944年,艾弗利等證實了Griffith於1928年研究肺炎鏈球菌感染小白鼠的實驗中發現的轉化現象,第一次證明了遺傳資訊的載體時DNA。
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發現了“核酸的分子結構——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結構”,兩人合作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這一成就進一步闡明DNA的結構。
-
5 # 月子印象產康管理
遺傳指的是什麼?
遺傳是指每一代都能“複製”出與自己相似的下一代,並且一代代傳下去的現象。遺傳基因的源頭不僅僅是寶寶的父母。作為胎寶寶的媽媽,你接受了來自父母雙方的遺傳。而胎寶寶的爸爸也一樣。再接著向上追溯,你的父母,你的公婆也同樣擁有著自己父母的遺傳基因。
在千百年前,你的遠祖與如今的你有著相似的模樣,比如膚色、身高、眼神以及音容笑貌乃至走路的姿勢。這是一種沒有盡頭、奇妙的潛在組合。
遺傳基因是怎麼起作用的?現代科學證實,代代相傳下去的不是親代的現成物質,而僅僅是親代的遺傳“資訊”。這種資訊有實實在在的物質基礎,這就是父親的一個鏡子和母親的一個卵子-精子的核融入卵細胞,兩個細胞的核融在一起,成為受精卵的核。受精卵中所含的46條染色體有一半源於父親,另一半源於母親,他們承載著所有的遺傳資訊。一個胚胎,從受孕的那一刻起,到最終長成什麼樣子,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基因在起作用。
回覆列表
遺傳物質是dna攜帶的資訊就是遺傳,但這不是真相!
真相是人類被dna寄生了,dna利用愚蠢的人類敷衍自己,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的目的還會利用很多激素對人類進行控制!
不過dna也很很多族群,控制人類和其他dna族群作鬥爭,寄生人類的dna取得了霸權,其它的雞鴨狗,等都被圈養為自己服務,等哪天他們能獨立生活了就會拋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