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蒙星

    秦朝那個時候建立的一些制度對於那個時代來說是非常先進的,比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度等;所以即使劉邦在推翻秦朝後建立了漢朝還是延續了秦朝的很多制度,至於為什麼漢朝國祚幾百年卻不像秦朝那樣短短十多年,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第一,漢朝對施政相對於秦朝更加溫和一些

    秦朝一向都是嚴苛暴政,在秦朝剛剛建立不久,便大量徵集民夫修長城、建陵寢等浩大的工程,另外為了鞏固統治,強制對民眾的思想禁錮,官吏的強取豪奪、朝廷的嚴刑峻法和高壓的各種政策奴役民眾,讓民眾生活得越來越悽慘,越來越思念故國,所以物極必反,加上之前被滅各國王族暗中串聯,從而爆發了全國反抗暴秦。

    漢朝開國之初採用的是黃老思想治國,採取養民生息政策,,全力恢復經濟和生產力,使得民眾生活逐漸好轉,民眾能夠安居樂業了,也就不會造反了。

    在政治制度上,漢朝之初採用的封國和郡縣制並行,分封了一些異性王,其中有戰功的韓信,英布、彭越等 也有原來各國貴族有張耳、韓王信等,從而均衡了各方勢力,只是在中央直屬的地方才採用郡縣制。在武帝時期中央有絕對的實力後才用推恩令,逐漸的消除了這些封國。

    在思想上,漢朝獨尊儒術的措施,比較秦朝的焚書坑儒更加開明。

    第二、漢朝對秦制進行了改革和最佳化

    秦朝初創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屬於探索的階段,在很多方面的沒有經驗。例如秦朝統一六國之後,便立即處置、打壓、消滅六國的舊貴族階層,試圖馬上進入到完全的中央集權社會時期,結果導致了舊貴族勢力的強烈反抗。

    漢朝在繼承了秦制後,又對秦制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和最佳化。漢朝的許多制度,是秦朝所沒有的。在對待諸侯王的問題上,不是一刀切,而是等中央國力強盛後,再採取了推恩令,一點點削弱舊貴族的勢力,從而逐漸過渡到中央集權時期。在監察制度上,漢朝創立了刺史制,從而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在選官制度上,漢朝創立了察舉制,從而為國家提供了穩定的官僚來源。漢朝對秦制進行了諸多創新,使其更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從而鞏固了國家大權

    漢朝對於秦朝的制度來說,就如同一句古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2 # 趣談國史

    歷史,有時候就是驚人的重複。比如,中國歷史上,每當結束一個長期的大亂世之後,接下來的王朝必然短命。

    秦朝結束春秋戰國500多年的大亂世,然後秦朝二世而亡,只有短短的14年;隋朝結束南北朝近200年的大亂世,然後隋朝也是二世而亡,只有短短的38年。

    巧合的是,承繼秦朝的漢朝和承繼隋朝的唐朝,都是兩三百年國祚的長久王朝。

    有人可能會說,結束三國的晉朝和結束五代十國的宋朝,不是很長久嗎?

    終結三國的西晉,其實也只有50年。更主要的是,三國和五代都是不足百年的小亂世。其中,三國亂世60年,五代十國也只有70年。積聚的反噬能量不夠巨大。

    回到題目,結束大亂世的秦朝和隋朝,為什麼都不能長久呢?

    以秦朝為例。

    第一,秦滅六國,是以征服者的姿態強力實現的。原本的六國子民,並未從心理上接納秦國。他們把秦國稱為暴秦。

    秦始皇為了壓制反抗者,更是層層加碼,更加嚴酷。

    如果二世和秦始皇一樣強力、嚴酷,天下人可能只是敢怒不敢言。但秦二世顯然沒有秦始皇的能耐。壓制一旦放鬆,六國子民必然反撲。

    第二,歷史存在慣性。在秦朝之前,中國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郡縣制的大一統的國家。秦始皇突然建立了這麼一個國家,是對天下人心理習慣的一個挑戰。一旦他們有機會恢復原本的心理秩序,肯定會抓住時機。項羽滅秦後,為什麼打破秦制,分封諸侯王,就是這種歷史慣性的體現。

    那麼,為什麼承繼的漢朝就能夠長久呢?

    很簡單,秦朝,以及秦末的紛亂,把此前數百年積聚的反噬能量都吸收去了。接下來的漢朝,可以輕鬆上陣,不必揹負太多的歷史包袱。

    而且,漢朝也不是一開始便仿照秦制,而是結合了分封制和郡縣制,並慢慢過渡到了郡縣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培養新的歷史慣性的過程。

  • 3 # 人者仁義也

    我覺得很多人對於漢承秦制這四個字有著很大的誤解,那就是漢朝全盤繼承了秦國的所有制度。在歷史上,漢朝雖然繼承了秦朝的制度,但是對於秦朝的制度也有很大的改善,並不是一味的繼承。這才是漢朝得以長久存在的原因。

    舉一個很簡單的事情,那就是漢朝的治國理念,秦朝的治國理念很簡單,那就是法家的思想,但是漢朝雖然吸納了法家君主獨裁的一面,但是卻拋棄法家的打擊平民的一面。西漢開創者劉邦一直延續到漢武帝的早期,西漢採用的是黃老之術,也就是道家休養生息這套思想,這在漢文帝和漢景帝制造的“文景之治”中體現的十分明顯,漢朝政府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同時根據戶口比例設定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政府不干預民間的生產活動,不加賦稅,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漢朝的國力才開始逐漸走向興盛。到了漢武帝之後的一直到東漢末年,漢朝治國採用了儒家思想。漢宣帝一語道破漢朝的治國思想“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這裡的霸道指的就是法家理念,王道則是純粹的儒家思想。秦朝是純粹的霸道,也就是法家,而漢朝則是霸道和王道相雜,也就是儒家和法家的結合。這種理念使得漢朝對於百姓的壓榨沒有秦朝那麼猛烈,使得漢朝得以長久的存在。

    此外在很多地方也能看到漢朝對於秦朝制度的修改,比如秦朝是純粹的郡縣制,就是國家分為郡縣二級的地方制度,第一級是中央,第二級是郡,第三級就是縣,但是漢朝修改這種地方格局模式。而漢朝的地方制度是郡國並行制,也就是中央到地方,分成三級,第一級是中央,第二級是諸侯國和郡,第三級就是縣。也就是漢朝在郡這一行政級別多出一個諸侯國這一級別。諸侯國的國君是劉氏子弟,但是劉氏子弟沒有行政權,政權在國相的手裡,這一體制使得劉氏子弟始終得以發展,比如西漢末年有劉秀,東漢末年有劉備,這就是這一制度的威力。

    在比如法律,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睡虎地秦簡曾經仔細的記載秦國的法律,但是漢朝的法律主要制定者蕭何採集秦朝法令,選取其中合乎時宜的,制訂了九章法律。亦省稱“ 蕭律 ”。只是補充修改了部分法律,也不是一味地繼承。

    漢承秦制其實只是漢朝大部分的繼承了秦國的制度,但是漢朝又在不斷前行發展的路上開始適當性的修改秦朝的制度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所以漢朝才得以長久的發展。

  • 4 # 張果老忠記

    秦朝統一中國15年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6年。戰爭結束後止戈為武。推行開疆拓土的農耕移居等,北築萬里長城,南討百越,徵召五十萬人南下,國力透支過度,苛政嚴酷。殺剹太盛積怨深厚,招致危機四伏,終官逼民反,直至滅亡,漢朝建立初,資源匱乏,饑荒流民處處、掙扎在死亡線上。劉幫稱帝採納賢臣建議,療養生息,鼓勵農耕,減少賦稅等政策,逐漸恢復國力。農民積極性大為提高。延續數代終達漢治盛世。固此西漢至公元23年,國享229年。

  • 5 # 坐看東南了
    秦因為商鞅變法而強盛。也因為商鞅變法而亡。秦朝統一六國過程中,消耗了太多的資源,也消耗了太多的兵力,由於連年的征戰和嚴刑峻法,導致舊秦國的基本盤崩潰,成年男子要麼在軍隊當兵,要麼已經死於戰爭,其他不在軍隊的,因為殘暴嚴酷的法律,經常會被因為觸犯法律被砍手斷足,這些不是少數,而是大面積。所以,後來一夫作難,天下崩盤。

    秦朝建立後的制度,主要是中央集權,郡縣制,這就是秦制。這個制度當然本身很好,所以,不管是漢代還是後來的朝代,都是按照這個制度來管理國家,這就是百代皆行秦政的來歷。

    漢朝建立後,保留了秦朝的基本制度,但只是在框架上遵守,在具體操作上並沒有學習秦朝的嚴刑峻法,而是修改法律,對社會進行寬鬆化管理,文景之治時期,更是崇尚黃老之術,無為而治,不折騰,不鋪張浪費,不好大喜功,從而為漢朝的長治久安奠定基礎。

    到了漢武帝時期,窮兵黷武,四處打仗,好大喜功,把漢朝折騰的夠嗆,以至於漢朝開始走下坡路,數十年以後,西漢也滅亡。

    不過,西漢歷時210年,比秦朝強多了,從後世封建王朝的壽命來看,也算是正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室怎麼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