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誠實的路人甲

    這關於民族性格的問題。漢族人比較內斂,拿領土基本原則只有一個:能種的地方都是我的!!古代的漢人表示不能種的地都是垃圾。拿了還得駐兵燒錢。對這些土地感興趣的,只有那些有極大嗜土性的民族,如國內的蒙古、滿清。國外的俄羅斯。這些民族表示:只要能站人的地方,我全都要,真香!!

  • 2 # 雞腿被偷了

    漢朝有漢朝的功績,清朝有清朝的功績,漢朝的文治武功後世沒有任何朝代可以超越,漢朝趕走了最強大的外敵匈奴讓所有外敵都不敢輕犯,邊疆各族都團結一心心向漢庭,漢朝是以武抗外敵,以仁治國教化國民,同時漢朝統治者清醒認識到外部存在巨大的威脅,而解決威脅的手段則是積極的與外部溝通,不斷派遣使者瞭解掌握外部情況,漢朝四百年從來沒有屈服於外敵!

    清朝最大的成就是給後人留下了更多的遺產,最大的失誤是以愚民政策治國,當時統治者已經感覺到了西方的強大但他們不是積極的去了解西方強大的根源,而是像鴕鳥一樣閉關鎖國拒絕與外界聯絡,但要強調的是這是統治者的失誤而不是整個滿族人民的過失,歷史就是歷史,已經成為過去,糾結於歷史只會讓我們退步。

    東北在漢朝時已是中國疆土,滿族的祖先也曾經是漢民,華夏民族本來就是一家人!

  • 3 # 大東北的小豆包

    誠然,我們國家目前能夠擁有如此大的國土面積,特別是穩穩的擁有東北、蒙古草原,西北地、青藏高原等等壯美河山,與滿清前期的開疆拓土是有很大關係的,但是要非說開疆拓土是個技術活,漢家王朝不擅長也未免片面。

    我們中國的夏商時期,雖然史書中記載的面積不小,但是實際的統治也就侷限在黃河流域的河南地區,到了周超,西周自陝西起家,一路向東出潼關方向,進入河南滅亡殷商,周朝,採用的是繼續鞏固西周的陝西基地(鎬京),在河南地區新建成周洛陽,控制東方,然後利用天下共主的優勢將西周的功臣、王族等分封到中原各地,其實說是分封,實際上是諸侯各自開拓,比如呂尚(姜子牙)分封的齊國就是狄族的地盤,燕國附近有犬戎等等,在生產力低下的歲月,周人這樣的開拓方式,將整個中原大地納入華夏族。

    西周分封實際是開拓的過程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利用遠高於周邊野蠻民族的強悍戰力,則簡單暴力的得多,北卻匈奴,南擊百越,將中國版圖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擴充套件到珠江流域。

    漢武時期,西漢王朝進入鼎盛,街頭跑馬,糧倉裡糧食發黴,五銖錢的穿錢繩子腐爛,於是漢武北擊匈奴,南並三越,東滅北韓,西通西域,西南開拓西南,漢代的長城向西已經修到到了西域境內,長達兩萬裡,而且與傳統意義上長城作為防守屏障不同,漢長城的西域部分,居然是為了進攻而建,是進攻長城。漢朝將西域納入版圖對中國有特殊意義,這也是新疆自古屬於中國的基礎所在。

    西漢鼎盛的版圖

    隋唐時期,北方有強大的突厥,特別是唐朝李世民時期,東突厥的大軍兵臨長安城下,然而僅僅數年後,唐軍就一戰而滅亡東突厥,從防守到進攻,李世民的攻守轉換就是這麼快,到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執政時期,唐軍有滅亡了西突厥和高句麗,此時唐朝掌握的疆域幾乎也達到了漢家王朝的歷史頂峰。當然了後來到他的孫子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唐朝也不差。

    唐高宗時期疆域

    到兩宋時期漢家王朝的疆域萎縮嚴重,那是老趙家確實被唐以來驕兵悍將動輒顛覆政權給嚇跑了,於是興起了強幹弱枝的想法,所以兩宋重文輕武,導致進取心不足,和軍隊的戰力不高。

    到明朝前期,明朝收復了五代時期丟失了燕雲十六州,收復了遼東,一度奪取了內外東北,並對青藏地區進行有效管理,但是明後期又開始退守到漢民族集中所謂中國本部。

    明朝強盛時期的疆域

    所以所謂的漢家王朝不擅長開疆拓土,是站不住腳的,封狼居胥和燕然勒功都是漢家兒郎的壯舉,只不是在新的國土上,真正站住腳,守得住,對於漢家王朝確實是一個問題。

    清朝前期確確實實的不僅重新佔據漠北草原,西域、內外東北,青藏高原等,並且長期的有效統治。這是之前漢家王朝所沒有做到的,那麼清朝是做到的呢?

    一是聯姻,自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以後,就完全摒棄了自晚宴女真建國以來女真族與蒙古族冰火不相容的攻殺態勢,而改之以聯姻,滿蒙聯姻。蒙古王公的老婆基本上都是滿清的格格,而蒙古人的格格也可以做到清朝的太后,比如康熙他奶奶孝莊太后。而漢家王朝由於文明上的驕傲性則基本上會拒絕這種聯姻。

    滿蒙聯姻是清朝鞏固北方的國策

    二是屠殺。清朝是如何長期控制新疆的,是經過康雍乾三代近百年對於漠西蒙古準格爾汗國的長期戰爭,最後乾隆一道命令,將漠西蒙古中最強大的準格爾汗國由政權名稱,變成了準格爾盆地的地理名詞。而這種政策漢家王朝用的不多。

    三是皈依與尊崇。清朝尊重藏傳佛教在青藏地區的地位,並直接冊封“打來”和“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這個兩個封號是清朝給的)並給與極高的尊崇,清朝皇室中也多有信仰藏傳佛教的,而自視漢家文化為世界最高的漢家王朝顯然不會給予藏傳佛教如此高的地位。

    此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漢家王朝是完全的水稻和小麥為基礎的農業文明的民族,他們不僅認為農桑才是國家之本,而且確實也在不適於水稻和小麥生產的新徵服國土內不擅長遊牧和其他生產生活方式,而且也不願意去改變,所以他們認為那些不能歐種植水稻和小麥的地方都是無用之地,有固然是好的,丟失了也不可惜,重要的是那些能夠救活更多人口,對土地質量要求不高,卻能很容易的高產的紅薯與玉米等農作物,直到明末清初才傳入中國,在清代才得到普及(這是清朝人口快速增長原因之一),否則以漢民族善於農業生產的特性,他們真的能夠將地種到西伯利亞去。清代後期的闖關東,就是山東、河北的農民一路北上,將玉米、大豆一路種到大興安嶺。

  • 4 # 彈出個框框

    中國歷史上領土最大的是唐朝2300多萬平方公里,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不是元朝,當時南宋還在正統是宋,元朝是忽必烈創造的,

  • 5 # 專治各種不服的啥嗶

    滿清滅亡前夜,東北是日俄勢力範圍,蒙古分裂外蒙自治,新疆是俄國勢力範圍,西藏是英國勢力範圍,東南各省獨立互保……滿清滅亡後,中國經歷了軍閥割據,兩次世界大戰,日本侵華,滿洲分裂中國東北,華人不流血奮鬥,躺在滿清全盛疆域圖上也是沒用的。正因為驅除包括日寇、偽滿等侵華勢力的二戰勝利,才奠定了現在中國的版圖,五族共和早就破產,偽滿、外蒙、三區都是徹底的分裂勢力。滿蒙奠定論妄圖把現今中國多元化變成多個民族聯合國,鼓吹領土嫁妝論,鼓吹任何一個民族可以加入也可以帶著土地離開中國,這是分裂勢力的理論源泉,現在的自治區都要讓人家獨立,這根本就是滿蒙奠定、嫁妝論的惡果,自治區是區內各民族共同的家園,不是某個民族的自留地,更不是某個民族隨意可以帶走的“嫁妝”,黨的民族區域政策目的是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帶領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畫一個區域讓你獨立。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滿清時期,對現今中國版圖的歷史貢獻是有的,滿清對中國領土的意義是在東亞範圍內較大限度的留下了統治痕跡,降低了周邊大國對疆藏蒙等地區的影響,為後來華人奠定版圖創造了有利的歷史條件。滿清時期對現今中國版圖的作用,我們既不能否定,也不應該誇大。現今中國領土疆界的法理來源是二戰的勝利,是辛亥革命以來以漢族為主體的華人用鮮血努力得來的,是戰後世界格局決定的,華人透過自己的努力,同樣獲取了滿清不曾統治地地方,“滿清奠定中國版圖論”的臭腳布,還是別抱的好。

  • 6 # 啃著窩窩頭憂國憂民

    為什麼總有傻逼喜歡拿自我勞動的農耕文明跟遊牧搶匪比,在農耕文明裡,除了軍事要塞,沒有耕耘的土地是不值得去佔領。到了工業革命以後就不一樣了,一戰二戰要是漢家的天下,軍備代差沒有那麼大,奮發圖強的漢人,誰說不會去爭西伯利亞中亞東南亞這些有石化資源地方。哪像現在核彈彈的世界,就算你有賊心,也沒賊膽。

  • 7 # 半山農夫

    我來從氣候角度說兩句,為了大和諧,我就說東北滿族,滿族人在地球同緯度下,橫向打過去,是不需要太多輜重,輕車熟路,也能適應,故而征服蒙古,事半功倍,西藏則是元明留下來的遺產;反過來漢朝則不具備這些條件,首先東北開發較少不說以外,當時的氣候以及漢族裝備也決定了,能攻打不能駐守,民族向心力以及華夷一家的概念也尚未出爐,總之一句話,年代太久,生產力還跟不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畫眼線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