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鮮卑族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達到頂峰,在北方建立了多個少數民族政權,由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更是強橫一時。不過輝煌總是很短暫,在急速輝煌之後鮮卑族迅速開始沒落,一方面源於北魏時期的大規模漢化,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鮮卑政權的逐步消亡,鮮卑族已經無法作為獨立政權和獨立民族存在,最終被淹沒在了民族大融合當中。

    鮮卑族曾短暫獲得統一,但大部分時間處在分裂當中

    關於鮮卑族的起源,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基本可以確定是從中國古代北方民族轉化而來。鮮卑族一直在北方發展,東漢之前始終沒有和中原王朝產生聯絡,直到東漢時期跟隨匈奴犯境,鮮卑族這才被中原王朝所知。

    在東漢桓帝時期,檀石槐曾短暫統一鮮卑各部,並按照各部生活地域,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部分,各自設定大人管理。但在檀石槐死後,鮮卑再度分裂,西部鮮卑叛離,中部鮮卑則分裂為步度根集團、軻比能集團,東部鮮卑則散佈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

    三國時期,軻比能立志統一鮮卑各部,於是積極和曹魏保持好關係。而諸葛亮在231年發動第四次北伐之際,聯絡軻比能意圖南北夾擊曹魏,曹魏幽州刺史王雄為防止鮮卑南下,逐派刺客韓龍刺殺軻比能,鮮卑再度“部落離散,互相征伐”。

    此後,東部鮮卑先後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佔據遼西;拓跋部則在拓跋力微的率領下,南遷至雲中一帶;禿髮部則從拓跋部中分離了出來,由塞北遷居至河西;乞伏部則在西晉建立以前,大規模遷入雍、涼二州。

    東晉十六國時期迎來巔峰,但短暫輝煌過後便是沒落

    西晉建立之後,對周邊鮮卑各部採取安撫政策,授予其部落首領官職稱號,雙方基本保持了良好的隸屬關係。但在“八王之亂”爆發後,由於西晉內部混亂不堪,國力迅速衰弱,各少數民族紛紛南下逐鹿中原。鮮卑各部也想要趁機分一杯羹,段部、拓跋部等大部分鮮卑部落依附西晉重臣參與中原爭奪,只有慕容部一直未參與中原混戰,而是在積極壯大自己,其先後擊敗扶余、高句麗和宇文部、段部等鮮卑各部。

    “永嘉南渡”東晉建立之後,鮮卑各部也在北方掀起建國高潮,迎來了鮮卑部最輝煌的一段時期,從東晉鹹康三年(337年)到東晉元熙二年(420年),鮮卑各部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南涼、西秦、北魏等七個國家。

    “四燕”為鮮卑慕容部所建立:前燕為慕容皝所建,並在352年攻滅冉魏,但在370年便被前秦所滅。淝水之戰後,慕容部又先後建立了後燕、西燕、南燕,394年西燕被後燕吞併。409年後燕內亂,漢人馮跋平定內亂,登基稱天王,後燕滅亡。410年,劉裕攻破廣固城,南燕滅亡。

    南涼為鮮卑禿髮部所建立:禿髮部原為拓跋部一支,394年禿髮烏孤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史稱南涼,次年改稱武威王,399年遷都於樂都(今青海海東)。404年因後秦強大,禿髮烏孤之弟禿髮傉檀逐向姚興稱臣,姚興滅後梁後,因涼州太遠不便控制,便任命傉檀為涼州刺史,入鎮姑臧。408年,傉檀與姚興決裂,複稱涼王。414年,傉檀降於西秦,南涼亡。

    西秦為鮮卑乞伏部所建立:385年,乞伏國仁稱大將軍、大單于、領秦河二州牧,史稱西秦。400年敗於姚興,遂降附後秦,為其屬國。409年乾歸複稱秦王,乾歸死後其子子乞伏熾磐繼位,並在414年攻滅南涼。431年,西晉被胡夏所滅。

    北魏為鮮卑拓跋部所建立:338年,拓跋什翼犍繼代王位,建都盛樂,但在376年便被前秦攻滅。386年,拓跋什翼鍵之孫拓跋珪糾合舊部,在牛川即代王位,隨後又遷都盛樂。同年四月,改國號為魏,自稱魏王,史稱北魏。北魏乃是鮮卑各部所建政權中最強大的一個,而自太武帝拓跋壽開始進入強盛時期,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統一北方。此後,文成帝拓跋濬、獻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相繼推行改革,積極去胡漢化,極大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改拓跋姓為元姓。530年,北魏孝莊帝元子攸被爾朱兆所殺,並擁立元恭為帝。532年,高歡滅爾朱榮,殺元恭,另立孝武帝元修,元修為擺脫控制,投奔鎮守關中的將領宇文泰,高遠則立元善見為帝,北魏逐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政權消亡、民族融合,鮮卑族終是消亡在了歷史當中

    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不過,由於宇文覺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557年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宇文覺,立宇文毓為帝。560年又毒死周明帝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直到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殺死宇文護,才開始親掌朝政。

    576年,北周攻打北齊,先後攻佔晉陽(山西太原)、鄴城,北齊後主高緯和幼主高恆被周人所擒,北齊疆域僅餘營州,北方基本統一。之後北周又向南進軍攻打陳朝,攻取長江以北地區。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滅亡。583年,隋軍攻克營州,北齊徹底滅亡。

    隨著鮮卑族最後一個政權北周的滅亡,鮮卑族自然不能再作為獨立政權和獨立民族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鮮卑族也最終成為了民族融合道路上又一個消失的民族。

    吉林大學古DNA實驗室周慧教授的古人遺骸線粒體古DNA研究證實,現代錫伯族很有可能是古代拓跋鮮卑的後裔,而這源於鮮卑族的漢化不徹底,很多鮮卑族人漢化之後又再度胡化。而拓跋部的組成又極為複雜,除了拓跋部的人外,還有匈奴人、穢秣人和諸多雜胡,之後又吸納了大量的肅慎人、扶余人,甚至高加索白種人。因此,目前推測錫伯族祖先很有可能就是拓跋部原肅慎人的後裔,因為錫伯語也屬於古肅慎語(通古斯語系)。

  • 2 # 靈石蘊

    三次亂世,鮮卑族煙消雲散

    第一次亂世,五胡亂華

    自從東漢時期一個檀石槐的遊牧好漢建立鮮卑王庭之後,到晉朝時,鮮卑大體形成以慕容、宇文、段、還有拓跋姓為首的四大軍事部落聯盟。五胡亂華時期,這四大軍事聯盟到處征戰互相攻擊,以至於死傷無數,多個部落也因此滅絕

    最終,拓跋家建立的北魏笑到了最後,收編了剩下的殘餘部落

    北魏自開國皇帝拓跋珪開始,都在實行遊牧漢化政策,期間離散部落編戶齊民,鮮卑族逐步從遊牧文明變成了農耕文明。到孝文帝時期,漢化進一步加強,習漢字、說漢語、改漢姓,北魏境內,除了北方軍鎮,大部分的鮮卑人民已經演變成漢家子弟

    第二次亂世,隋末大亂

    北魏的漢化政策不是那麼一帆風順,或許是文化因素,或許是利益因素,在北魏國內仍有一批反漢化勢力,孝文帝死後三十年,北方軍鎮反漢化叛變了。經過一番征戰,造反被平定,但北魏也因此而亡,分裂成東西兩塊。西邊以宇文鮮卑為首建立北周,全面恢復鮮卑姓氏,連漢人也被迫改成鮮卑姓。東邊以胡化的高家為首建立北齊,實行漢人耕地鮮卑人從軍政策

    後來西邊的宇文邕重新統一北地,不過宇文邕命不好,死的早。死後不久,他的親家楊堅,掌控大權,逐步恢復了漢姓,並在和宇文勢力對決中滅掉對方二十餘萬大軍,以隋代周,滅南陳,從此天下姓了楊。這個時候,雖然楊堅剿滅了很多反對勢力,但鮮卑其實還是有很多的

    或許鮮卑會慢慢融合消逝,但繼任者楊廣,步子邁得太大了,搞的隋朝天下大亂。大業年間群雄四起,十餘年間,人口從巔峰期的5000萬,降到了大唐初年的1200萬。覆巢之下沒有完卵,這十餘年,鮮卑作為一個大型族群,煙消雲散

    第三次亂世,五代十國

    在兩晉時候,早期的慕容鮮卑自己分裂兩部分,一部分作為主體留在中原參與中原爭霸;另一部分分支跑到青海周邊,建立成吐谷渾政權。這個吐谷渾作為獨立勢力,一直延續到大唐年間,後來被大唐擊敗歸建,封為青海王,逐漸沒落

    唐末大亂,又是群雄逐鹿,吐谷渾殘餘勢力在慕容彥超帶領下,和後周交手,被郭威擊敗,自殺身亡。至此,鮮卑再也沒有泛起浪花,徹底成為歷史名詞

    不過當初北魏漢化編戶齊民時,大批的鮮卑更名改姓化做漢人,還和漢家子弟規模化通婚,這批人的後裔,還是不少的,或許很多能傳承到今天。比如,紇骨改做了胡姓、賀賴改做賀姓、素黎改做黎姓、叱幹改做薛姓、嗢石蘭改做石姓……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穿透力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