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答案是不能,康熙皇帝雖小,可是大清國的運轉,也不是依靠康熙皇帝的。當時朝中有索尼、鰲拜、蘇克薩哈以及遏必隆等輔政大臣執掌,又有孝莊太后作為強大的後盾。

    在西南地區,吳三桂此刻一心為大清朝賣命,當時的八旗兵馬也正是戰鬥力最強悍的時候,全國只有西南邊陲地區還是李定國的地盤,也就是現在西雙版納南部地區,你叫他如何開啟局面?

    再說,永曆皇帝朱由榔也不是什麼大帝,他並沒有多大的才能。只能說在落魄中,他沒有表現出驕奢淫逸的生活習性而已。對於國家的治理,以及軍事方針的制定,永曆皇帝是沒有任何見解的,他只能作為大明王朝延續的一個象徵,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01永曆皇帝朱由榔擔不起復國振興的重擔。

    滅亡重建國家的典範,那要算南宋王朝的趙構了。很可惜的是,朱由榔跟趙構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朱由榔是桂王朱常瀛的兒子,也就是萬曆皇帝的孫子。也就是說他跟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同輩的堂兄弟。這麼一來他登基稱帝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至少在血緣關係上跟萬曆皇帝比較親密。

    但是當時全國不止他這麼一個想要做皇帝的人,他監國的時候,隆武皇帝朱聿鍵剛死,他弟弟朱聿鐭跑到廣東提前稱帝,被稱為紹武帝。也就是說永曆皇帝是在紹武帝登基以後,才開始監國的,這相當於是內部鬥爭的再次升級。

    李定國,字鴻遠,陝西延安人。初從張獻忠為亂,與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併為獻忠養子。獻忠入四川,遣諸將分道屠殺,定國為撫南將軍。順治三年,肅親王豪格率師入四川,獻忠死西充。

    永曆政權為了奪取皇位,甚至打算要進攻廣州的紹武帝,要不是清軍提前滅了紹武政權,那一場南明末年的內部鬥爭將再次打響。

    由此可見,永曆皇帝從名義上來說,是亂臣賊子。當然他背後有能人為他撐腰,那就是孫可望、李定國等四兄弟。這四個人原先是張獻忠的義子,張獻忠死後,他們帶兵從四川進入雲南,與朱由榔合作,從而成為了永曆皇帝強大的軍事後盾。

    可望與定國等及白文選、馮雙禮率殘眾自重慶而南,四年,破遵義,入貴州。可望令定國襲破臨安,屠其城,盡下迤東諸郡縣,定國等皆自號為王。居年餘,可望用任僎議,自號為國主。---《明史》

    很可惜的是,就算永曆皇帝奪取了皇位,他也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因為孫可望的野心是非常巨大的,他先自封為秦王,後在貴州殘殺了十多位大明朝的大學士,儼然是要獨立了。

    李定國打擊之下,孫可望投降了滿清,可李定國同時也架空了永曆皇帝。當然李定國應該是忠心多一點,私心少一點的那種。由此可見朱由榔沒有哪天是真正掌權的,都是其他人在幫他操控政權,他的能力只能說類似劉禪。

    02李定國北伐戰績斐然,卻跟結拜兄弟們搞起了內鬥。

    任何一個政體的瓦解,都是從內部鬥爭開始的。南明永曆政權其實也不例外。李定國初次北伐的時候,聲威並重,在廣西桂林擊敗並逼死漢奸孔有德,孔有德被清朝封為定南王,卻被逼到了這份上。在湖南衡陽擊敗並且殺死了滿清親王尼堪,所以才有了兩蹶名王的稱號。

    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李定國基本上打下了廣西全境、湖南大部分地區,此前永曆政權手裡還擁有貴州、雲南。由此可見他們的地盤,已經相當廣闊了,大有北伐中原的態勢。滿清政府也是嚇得不輕,已經做好了劃江而治的打算了。

    有德率師出戰,定國軍中象陣略退,斬馭象者以徇,所部戰甚力,驅象突陣,有德敗績,退保桂林。定國晝夜環攻,城陷,有德自殺。---《明史》

    可惜的是,他的結拜大哥孫可望這個時候嫉妒起了李定國的功績,所以兩個人居然爆發了內部戰爭。北伐初見成效,內部鬥爭就起來了,這樣的政權可能成功嗎?

    結果是孫可望戰敗,李定國奪取了永曆政權的實際控制權。不過可恨的是,孫可望成了叛徒,把南明在貴州的所有防務都告訴了長沙的清軍,結果清軍直奔貴州。貴州大部分地區就此陷入清軍之手。

    第二次內鬥是李定國跟劉文秀之間的矛盾爆發。劉文秀也是非常優秀的將領,只不過他自己的軍隊主力大部分在戰爭中都被打光了,所以他在永曆政權中的地位不算高。

    定國分兵徇廣西諸郡縣,梧州、柳州皆下,又遣白文選攻陷辰州。大將軍敬謹親王尼堪率師南征,次湘潭。馬進忠引退,師從之,次衡州。定國赴援,兩軍同時至,戰衡州城下,定國敗走。敬謹親王自率精騎追之,遇伏,沒於陣。---《明史》

    這個時候劉文秀提出,讓永曆皇帝朱由榔來貴州鎮守,皇帝親臨前線,一定可以鼓舞士氣。可是李定國的想法卻不同,他認為劉文秀這麼做是為了從他手裡搶走對永曆皇帝的控制權,所以寧可放棄貴州全境,也不答應讓永曆皇帝進入貴州。

    由此劉文秀壯志難酬,李定國徹底放棄了貴州。因為這兩次的內鬥,不僅消耗了永曆政權的兵力,而且喪失了大量的土地。

    03他們唯一的希望,應該是在吳三桂造反的時候。

    吳三桂比李定國要大八九歲,可是卻比李定國活得長多了。永曆皇帝朱由榔被吳三桂抓了去被絞殺以後,李定國便鬱鬱而終,年僅42歲。

    1662年,吳三桂帶兵進入緬甸,抓獲永曆帝以後絞殺而死,吳三桂被滿清封為平西王,世代鎮守雲南,同年李定國病逝。

    十四年,可望舉兵反攻定國,起文選為將,留雙禮守貴陽。定國與文秀率師御之,遇於三岔河。兩軍夾河而陣,文選棄其軍奔定國,可望遣張勝、馬寶自尋甸間道襲雲南,而自將當定國,戰方合,其將馬維興先奔,兵盡潰,可望走還貴陽。---《明史》

    1673年,也就是11年以後,吳三桂起兵造反,背叛滿清,聲勢浩大,堪比當年李定國北伐的規模。

    如果李定國能夠熬得過11年,或許恢復大明王朝還是有機會的。很可惜的李定國的內心壓根就承受不住這麼多年來兵力越來越少,皇帝又被人給殺了的悲慘遭遇。

    定國遣文秀追可望,引軍還雲南,遇勝於渾水塘,獲而殺之,寶降定國。可望至貴陽,雙禮言追兵且至,可望乃詣經略洪承疇降。雙禮盡取其子女玉帛,從文秀歸雲南,桂王進雙禮王、維興等公。---《明史》

    所以李定國英年早逝,由此可見,只有活下去才會有機會。吳三桂北伐的時候,要不是他歲數大了點,還真的可以完成一統天下的夢想。

    因為當時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全都成為了吳三桂的地盤,他本人又是漢人,雖然做過漢奸,卻也擁有一定的號召力。再加上李定國的策應,那這件事基本就能辦成了。

    只不過我覺得吳三桂和李定國北伐成功以後,還是會出現內亂的情況。因為李定國不可能讓吳三桂來做天子,吳三桂也容不下李定國這顆眼中釘。

    所以說恢復大明王朝本身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味道,從永曆皇帝被絞殺以後,大明王朝的確已經滅亡了。

    不管是臺灣的鄭氏父子,還是雲南的吳三桂,他們雖然都打著恢復大明的旗號,可是全都是野心勃勃的野心家,沒有為國盡忠的想法。

    小結:君賢則臣忠,君不賢則亂臣賊子滿天飛。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賢能,在發出勤王令的時候,怎麼可能沒有人願意來幫他?大明王朝怎麼可能會那麼快土崩瓦解?

    所以說永曆皇帝朱由榔本身也是存在很多問題,否則也不會出現孫可望、劉文秀和李定國之間的權力鬥爭。也不會出現鄭成功在福建遙奉永曆帝,卻不誠心歸附的事情。

    永曆皇帝擔不起中興大明的重擔,大明王朝的臣子們也擔不起救國救民的重擔,只有改朝換代,才能一切重來,這是歷史不變的規則。

    參考資料:

    《明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肅順救過左宗棠一命,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