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墨汁

    這句話有其現實存在的正確性,但不是絕對性。

    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

    人們最熟悉的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女孩與母親發生矛盾後,離家出走。在外飢餓無助情況下,鬱悶的坐在道路旁。此時被一位路過的大媽發現後,將女孩帶回家。到家後大媽為女孩做了一碗麵條,女孩狼吞虎嚥般吃完了這碗麵條,突然跪在大媽面前,淚流滿面。感激之情盛滿,說道:“大媽,你是我今生最大的恩人”。大媽聽後,搖搖頭說:“我給你只吃了一碗麵條,你這樣的感激我,那你媽媽從你小到長大為你做了上千次飯,你如何感激呢?孩子,回家吧!”

    像女孩這樣的事,在現實中確實時有發生。其原因是價值觀不明確,導致錯誤的思維和行為。

    一個人的價值觀的取向,尺度也反映出一個人的感恩物件。

    “兒不慊娘醜,”也就代表著無論怎樣,中國傳統文化中,母愛是最偉大的,母親是最高貴的,母親是最值得感恩的。

    所以,“一碗米是恩人,一斗米是仇人”僅僅是部分人價觀出現的問題,所以,不是完全正確的觀點。

  • 2 # 小fan影視剪輯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打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是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道理?

    一個人飢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慾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慾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的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裡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升米恩,鬥米仇。當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

    趙姬說的這番話很複雜,既有哲學問題,又有道德問題,還牽扯到心理學問題。餘嘉錫在其《世說新語箋疏》中為趙姬的話語心生感慨,他說:“蓋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願其遇事表暴,斤斤於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為善也。”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習慣了這樣做,甚而認為天生就該這樣做。

    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第一次幫他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N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施助者心存怨恨,正所謂恩中招怨。

    一碗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

  • 3 # 勿與君子鬥名

    這其實是概率學問題,而且是與當代生活、教育等等物質文明水平相關的問題。“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這應該這某個人有過這樣的人生經歷道出的感嘆,被世人擷取成為警句,大概因為很多人在不同時刻從中得到了同感。但其實感同身受者並一定有過類似的事實,就算他有過,也只是代表他恰好也遇到過“知恩圖報”或“白眼狼”,然後可能借題感概。而背後發生的原因可能很多。比如時代差異:在困難的時候,一碗米都是最可貴的資源,人願意拿一碗米相助,可能就是冒著餓死自己的代價。相反充盈的時候,一碗米可能猶如空氣一般平常,此時再贈以鬥米都顯多餘。再從受者角度,每個個體又會有不同的感受,其背後的影響除了社會文明水平,也還有個體的成長環境等因素。

    這類的“警句”其實有很多,他們都建立在一些案例之上,但其實都是概率問題。而這些概率事件背後因為有人的因素,其實是非常不確定的。有時甚至是個例,但卻容易在人群中傳播,併成為很多人行事的參考準則。

    這樣的概率極為不穩定,也有很大因素是在“一念之差”的影響。這個“一念之差”存在於受者,也存在於施者。因此這類結論不足為生活參考準則,完全是個人經驗之談,或者是個例的傳播而已。

  • 4 # 咯58434025

    這就是動態的矛盾轉化關係,中中國人歷來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小恩我們可以回報,大恩難以為報,還不起呀,那就從心裡上接受你的恩德,那就理所當然,一旦你掐斷這種關係,當然就恨你了,做善事很多人是不求回報的,有兩種結果,碰到惡人,你既然有錢做善事,那麼你就好人做到底,中斷你就是假善人,是惡人,要是信佛的,他覺得把下輩子都賣給你了,你付出的太少了,他吃虧了,所以恨你,碰到善人,他心中會感念你,但是恩情太大的話,他無以為報,在你面前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抬不起頭來,時間長了會產生什麼樣的情緒呢?從你的角度來看,你肯做善事不求回報,你若是不信神,你得到的就是名,你若信神,你得到的就是陰德,想想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你做了什麼,可不可以理解為你在放名的,陰德上的高利貸,受恩之人在接受你的精神上面的壓榨。那些做企業還要求企業員工感恩的人,是對員工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壓榨。所以善事不是那麼好做,他也意味著一種責任,半途而廢就是等同於做惡,善始善終才行。

  • 5 # 杜立功

    這是一句古話。這句話有一定的哲理。

    慈悲心同情心,自古以來善良的人皆有之。一飯之恩可以救人一命,功莫大耶!絕大多數的人會終生難忘。但人心不古,貪心不足之人自古有之。恩將仇報亦常見市井廟堂。

    一碗米養個恩人,是說人要有慈悲心同情心,在他人困難之時雪中送炭,別人可能會記住這份情。

    一斗米養個仇人,是說慈悲同情要有度,授人以漁勝過授人以魚。如果一貫授人以魚,所受之人會產生依賴之心,認為你富有,你傻,你養他理所當然。當你無法在滿足他的慾望要求時,他就會忘記一碗米之恩,就會變成仇人。

    這個世界誰也不容易,幫人是人情,不幫是本份。幫人者切莫圖報,受恩者當投桃報李。幫人者當視個人能力而為,要有度。受幫者要記恩要知足,切莫作十次中九次到,一次不到就成仇的小人。

    人生在世,誰沒個難處?有難處就向親朋求助,這是對的。但難處一過就要想辦法還人情,不要以為別人幫你是理所當然。古人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布借無還,再借萬難!

    人當有情,有愛,有信,方能立足世界。

  • 6 # 錢德鑄

    一,鬥米養恩,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承相傳。人類如此,連動物界知恩圖報的美好情景也不乏其例。

    二,擔米養仇,藝人孫儷四年資助貧困生,被當“搖錢樹”,養了一隻“白眼狼”,就是《農夫與蛇》、《東郭先生與狼》的現實版。

    三,農村婦女談“智慧”。我妻是一個地她道道的農村婦女,她在告誡我的“傻”勁時訓導我:待人處世好事不過三。我疑惑地看著她,她循循而談:你好友施捨第一次,別人感激,多謝而去;第二次,別人一聲"謝了",揚長而去;第三次,別人“我走了”;第四次,別人受過施捨,還幽幽地望著你……。象這樣不知好歹的人,開始是以為你傻,接著就會認為你可欺,可用強。我當時被她的一派“胡言亂語”震撼了,日後體會,還真有其事。

    四,我的認識。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從古至今,都有事例發生,所說社會現象存在,是對的;但在道義上,“一斗米養個仇人”不應該呀,也不應該發生呀!既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些人的劣根積習難改,只能教會我們,在積善行德時要用“大智慧”,做好三個原則一個方法:1)多做雪中送碳,不做綿上添花;2)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3)積善行德是道德,不是義務。在行善過程中,看物件,講方法,有分寸,避免慷慨養“仇人”!

  • 7 # 咋咋菜鳥

    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看在什麼年代,首先在我看來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年代過去了。現實的是恩將仇報的日子到來了。我親身體驗過的事。我在小的時候有個很好的發小那時才幾歲我們是鄰居關係一直很好,在18歲時他不讀書了選擇做生意虧了幾十萬。回到家鄉沒有地方落腳。就連他爸媽也不讓他進家門。於是就找到我,我看他這樣落魄當天一起去吃飯喝酒。給他開了招待所當時的價格是30元一天。我問他需要住多久他說大概一個月,因為他需要找工作這些。我就在招待所交了一個月的錢。當時900元數目也不算小我很有壓力,但是我們從小到大的朋友不可能不管他,當天給他開了房就叫他喝了酒早點休息。離開了招待所我也回家睡覺了。第二天早上我就帶著早餐去了招待所。叫他起來一起吃了早餐。他便說要去找工作,我知道他可能身上沒錢我就拿了100給他,出去找工作也需要公交車錢吧,他沒有推遲就接過錢,大口大口吃了早餐,我們一起下樓各自去做事了。到了晚上該吃飯的時候我去找他吃飯他說他已經吃了。我一進去他拉著我的手一下跪了下去說,哥我要是發展起來一定不會忘記你的。我有了就是你有了。我當時就叫他起來兄弟之間跪什麼。有你這句話我就感覺幫助你就值得。再最後的日子我每頓飯都找他一起吃,一直維持了26天。他給我說哥我去外地大城市闖闖,我沒有阻止他的想法於是我去朋友那裡在給他借了一千塊錢做路費,就這樣第二天他坐上了去廣州的火車。後面一直都沒有聯絡了,時間過去了4年,有一天開著力帆小轎車的朋友來找我我看見是久別的朋友很高興,當天我們中午吃飯喝酒晚上也吃飯喝酒,問了他這4年怎麼過的為什麼沒有一點訊息,他給我從去廣州打工一年就回重慶了,為什麼回重慶都不聯絡我呢,我們家離重慶只有100公里,在重慶他找了個女朋友一起在菜生意做了兩年,第三年遇上了他一生的貴人,老婆的堂哥是保利集團的專案經理,於是攀上了關係做工程採購。已經做了一年了大概可能賺了200萬左右。回來就給我一起吃中午晚飯,第二天早上就告別匆匆離去。又到了過年的時候他叫我去給他開車回老家,路不是很好走我熟悉叫我去開,我一看開的是路虎我蒙了。回到他家說他在做保利的工程了。還是在重慶有了幾套房子還有別墅,過年了去重慶他那裡玩。過年十幾天在他家天天茅臺醉。年後我便去了重慶他給我說的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哥你以前給我開招待所,我現在給你開賓館100一晚上的。在那裡吃了一個月現在你可以在我這裡隨便吃多久。你給我100我給500你。我說兄弟我沒有看不起你啊。也沒有想途你回報我什麼啊。你有了就是你有了,跟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好像是我以前看不起你的語氣。現在你可能上億了吧,怎麼還去計較那些,過了就過了。我知道現在找你做工程的人特別多,我雖然也是在做工程但是我不會要你的工程做。分得很清楚,頭腦沒有亂。勝利沒有衝昏頭腦。他離開了賓館。我也離開了我也呆不住了,回到了家鄉,後面他白眼狼的稱呼響應了很多地方,我們就這樣失去聯絡,現在聽朋友說他已經腦癱了,我一直不相信,去看過他的確腦癱了,所有的資產都被小老婆變賣了。在老家自己的父母照顧他。說明了人不要忘本。

  • 8 # 梨先生的梨

    鬥米養恩,石米養仇,本質上反映出的是人性的貪得無厭。

    當人落魄無助尤其是當生存都面臨困難時,有人伸手去救助,他便會心存感激,這是在續命。而這種救助並不可以長期存在,否則就會讓被救助者產生依賴,形成思維慣性,如果有了認為可以一直這樣下去,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應有的一切的思維,便必然會加碼,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盡的,這在誰都難以去除。給他一斗米,想要一石米,給他一張床,想要一棟房。想要這些東西本身並沒有錯,但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怕的就是已經形成依賴路徑,便很容易認為因為別人不給所以導致自己比別人差,更容易產生怨恨甚至是仇恨的情緒和心理。

    救急不救窮就是這種考慮,因為形勢之急可以通過別人一時幫助解決,而貧窮卻需要長時間的付出和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而可怕的是有了貧窮的思維,更難改變。認知上要轉變,思想上要改變,更要有行動,而要讓這些東西發生變化,十分不易。

    人性中有不好的一面還有很多,要抑制它。人性中也有許多好的方面,要發揚它。

  • 9 # 追夢樂享人生

    首先我先從“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這句話的意思說起:是你第一次幫助某個人的時候,他會非常感激你的。但是,每次這個人有困難的時候都會找你,你每次都會幫他。時間久了,這個人就會產生一種依賴性,哪天你沒有幫他,他就會恨你。

    人心就是這樣,許多故事都告訴我們,你做好事是很好的,但是就怕有些人不但不感恩還認為那是他們應得的。

    比如,一個人飢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你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要知道人是有貪心的,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不夠,再一聯想到你堆滿了倉的米,他會覺得你給得太少,憑什麼你有滿倉的米,他卻只有幾碗米,而且就這幾碗米,還要對你千恩萬謝?有了想法,麻煩就來了。

    其二,這樣也會滋生了他的惰性,心裡想:嘿,這真好我什麼都不幹,還好吃好喝。久而久之,把你的好心,把你的同情心當成應該應份,理所當然。一旦你不接濟他了就會恨你,並且越恨越深。

    其實人不是不能做好事,怕的是他人習慣了這樣做,甚而認為天生就該這樣做。這正是“恩中招怨”。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感恩是一種生存智慧,是做人的道德底線,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的能力的成長,是一個人維護自己的內心安寧感和提高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感恩之心,人皆有之,感恩之心,眾則贊之。

  • 10 # 蝶谷幽蘭

    謝邀!其實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不論古今中外對於不變的人性來說,都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句話裡的重點是“鬥米仇”,說白了就是人類沒有感恩的心的自私表現!也是貪心不足蛇吞象的表現!

    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比如古人的農夫與蛇的故事就是鬥米仇的典型吧!再比如現在的“大衣哥”成名之後為自己的村裡修路,結果呢,引來無數的“借款的人”。你不借,那好,路白修了,“忘本之類”的閒言碎語隨之而來,滔滔不絕!再比如趙麗穎也是農村姑娘,成名之後,也是不忘為村裡修路,結果也是什麼“路太窄”之類的閒言碎語!說白了,其實就是這些人沒有感恩之心,得隴望蜀,鎝升望斗的貪心不足的行為,他們已經忘了了曾經的下雨天,老人孩子出門難,甚至出不了門的心酸了!

    再比如前幾天的河南打師案,為什麼會鬧得轟轟烈烈呢?不就是因為常某因為忘記了師恩,化恩為臭嗎?其實說白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社會中,老師是除了父母勝甚至在,最大的恩人!為什麼這樣說呢?在我們的孩童時期,正是老師的一點一滴的傳授,才使得我們掌握了終身受用的知識,這不僅僅是技術知識,也包含幫助我們走完的人生道路的社會常識!當然了也許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有一些過失“是人都會犯錯吧”,但這並不能遮蓋老師的恩情,可是常某呢,他完全忘記了老師的教育之恩,轉而化身成了“鬥米仇”的侵犯者!這不也是毫無感恩之心的典型嗎?

    還有現在的一句話更是“升米恩鬥米仇”的真實寫照,那就是“救急不救窮”。篇幅關係,具體就說那麼多了,這個相信大家都會有感悟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裡的人用手砍一下脖子就暈過去了,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