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漢代依舊有軍功爵制。

    漢高祖規定延用秦制二十等爵。漢武帝又創造武功爵11級。

    二十等爵中,八級公乘以下為民爵,十級至十八級比九卿,十九二十為列侯。

    由於百姓富戶大多故意購買民爵以逃避賦稅徭役,西漢政權也就多次出臺政策,故意徵發民爵繳稅服役,因此西漢老百姓逐步不再購買民爵,後世也就基本廢除了民爵。

  • 2 # 酒熟梅子青

    友情提示:全文共1500字,僅需3分鐘,即可基本瞭解漢朝的軍功爵制度。

    一、軍功爵制的起源及變遷簡述

    在介紹區別前,我們需要先對商鞅變法時期的軍功爵制有個初步的瞭解。其實,軍功爵制並不是商鞅的首創。根據歷史記載,早在春秋時,秦國已有軍功爵制,但商鞅變法後明確了其具體晉升和級別,確立了十八級爵制。秦朝後來又增設了關內侯、列侯,變成了二十級。後來漢朝時基本沿襲了二十級的軍功爵制。因此,如果從寬泛意義上講,軍功爵制在漢朝是有繼續實行的。

    二、漢朝的軍功爵制與商鞅變法時期的區別

    (一)爵位的分類

    在商鞅變法時期其實是沒有對爵位進行分類的,理論上講確實可以從最低一級持續往上晉升。但是到了漢朝的時候,爵位的分類出現了,將爵位分成了吏爵和民爵。一般而言,民爵主要是透過賞賜而得。就算是普通民眾從軍後,立下軍功獲得爵位依然受到了限制,歷史記載中關於民爵的“天花板”,即八級的情況:

    “得移與子若同產、同產子”。

    從一級爵位公士到八級爵位公乘,這是平民百姓和一些芝麻官所能獲得的最高爵位,如果從八級以上還繼續獲得嘉獎,則按照上文規定,必須將超過的爵位給自己的兄弟或子嗣之類的人,這就導致了八級“天花板”長久存在。

    又有漢簡進一步提到了軍功獲得爵位的上限:

    《大通上孫家寨漢簡》:毋過左庶長

    (二)爵位的待遇

    在商鞅變法時期,其實有爵位的人是可以要求沒有爵位的人給他服勞役的,並且要幫忙打仗,當然了根據級別人數略有不同。比如《商君書》就有記載道:

    “其有爵者乞無爵者以為庶子。級乞一人。其無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 隨而養之。”

    但是到了漢朝,卻將這種屬於爵位的伴生待遇給取消掉了,所有的無爵位民眾只需承擔官府要求其承擔的勞役或從軍,卻不需要再給這些有爵位的人服勞役,因此,漢朝的爵位待遇實際上形同虛設了。

    (三)墓的禮儀設定

    看到這,也許有人覺得奇怪,不是在說軍功爵制嗎?怎麼一下子說道墓了。其實,古代華人對於死後的待遇是非常看重的,認為死亡和生存都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事情。商鞅變法時期,因爵位不同是會導致墓的禮儀設定存在區別的。比如陵墓的前面往往會栽種樹木,根據商鞅的規定,往往每多一個大級可以多種一棵樹,以此體現死者生前的榮耀。但是到了漢朝,其實這種待遇就已經消失了。漢朝不再規定爵位級別與栽種樹木的數量掛鉤,實際上就導致爵位較低的人失去了這個屬於他生前榮耀的機會。

    (四)軍功爵制的精神

    商鞅變法時期的軍功爵制的核心精神就算激發民眾的積極性,使得民眾積極建功立業,這表現形式上就表現為“不立功則無授爵”,從而使得民眾至少在理論上有躋身統治階級的機會。但是到了漢朝,卻基本上改變了這個制度的精神,由於上述所提到的民爵的分類,使得經常會有不立功就獲得爵位的情形,比如漢朝時期每逢皇帝或諸侯、高官之類的有喜慶之事,往往會大肆賞賜民爵,以彰顯上層領導的恩寵與氣度。這也是後來察舉制興盛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結論

    整體來看,漢朝時期基本還是有沿襲了秦國至秦朝的軍功爵制,在級別上差別也並不大。但是漢朝時期的軍功爵制度在實質內容和具體精神上已經和商鞅變法時期有了很大的區別,從變化趨勢看,就算低等爵位的待遇逐漸減少並取消,也反映了漢朝的統治集團基本上關上了普通民眾邁入統治階級的大門。

    參考資料:

    1.《後漢書》;

    2.《商君書》;

    3.《左傳》;

    4.《史記·秦始皇本紀》;

    5.《韓非子》。

  • 3 # 水一白聊歷史

    “漢承秦制”的其中一項便是繼承了秦朝的這個軍功爵制,不過在實施過程中,軍功爵雖然名字變化不大,但是在實施起來變化還是比較大的。

    先來看一下,大漢朝的二十級軍功爵有哪些。

    秦、漢關於這二十級功爵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點:

    1、第二十級,秦朝時稱為徹侯,而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避漢武帝劉徹的名諱,所以改稱為列侯(通侯)。

    2、在二十級軍功爵的基礎上,增設了王爵。但是異姓諸侯王爵存在時間最久的長沙王,也不過僅有45年而已,之後,便成為了劉氏分封子弟的專有爵位了。

    爵位的取得卻不僅僅侷限於軍功

    隨著漢朝的不斷髮展,戰爭的減少,爵位的取得就不再僅僅限於戰功了,以下幾種方式也可以取得爵位。

    1、賜爵:但凡朝廷有大事發生,皇帝即位、立太子、立皇后、改元、效祀等等都有可能給部分或全部子民賜爵,少的時候一等,多的時候甚至可以一次升三等爵。

    2、民間買爵

    漢惠帝六年的夏天,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受災農民無力自保,而國家一時之間也拿不出來足夠的糧食資助,於是國家下令,開放爵位買賣,目的就是讓一些有爵位的農民可以透過這個方式來換取糧食,解決眼前問題。

    3、鬻[yù]爵

    上面說的是民間賣爵,這裡說的是政府行為出售爵位。

    漢文帝曾經採納晁錯的建議“令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具體做法是六百石爵上造,四千石即五大夫,一萬二千石可以為大庶長。

    漢武帝的“武功爵”

    漢武帝時期戰爭過多,以至於國家都不堪重負,於是又想出了一套新的功爵系統,即武功爵。

    武功爵共分成十一個等級:

    一級曰造士,二級曰閒輿衛,三級曰良士,四級曰元戎士,五級曰官首,六級曰秉鐸,七級曰千夫,八級曰樂卿,九級曰執戎,十級曰政戾庶長,十一級曰軍衛。

    價格也是非常的昂貴

    六月,詔令民得買爵及贖禁錮,免臧罪。置賞官,名曰武功爵,級十七萬,凡直三十餘萬金。諸買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為吏。吏道雜而多端,官職耗廢矣。

    到了這個時候,當年那個只能靠戰場上拼殺所得來的爵位,已經成為了一種“全民”參與。似乎應了那句話“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如果你願意走上戰場,為國戰鬥,國家歡迎;如果不能,也可以透過諮助戰爭的方式來變相參與。這樣看,是不是看起來又高大上了許多。

  • 4 # 老貓談史

    首先軍功制度在漢朝的確繼續實行著。我們都知道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尋思走向了強大,這也得益於商鞅所頒佈的軍爵制度和鼓勵民間糧食生產的政策有關,之後的秦國一方面奪取了巴蜀之地作為其征戰天下的後備大糧倉,另一方面執行先進的軍爵制度鼓勵人人從軍,憑藉戰爭中獲得的敵軍人頭數來提升爵位,這也為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礎。

    其實,軍爵制度在戰國初年就已經被設立了,當時實力強大的國家都已經實行了軍爵制度,畢竟戰國時期是一個戰爭不斷的年代嘛。當時的山東六國都不同程度的實行了軍爵制度,戰國後期的趙國憑藉其改革體制尋思走向了強大 但是戰國七雄中只有秦國的軍爵制度獎賞最豐厚,制度最完善。

    漢承秦制

    漢朝建立後,漢朝的許多法令都是在秦朝法令的基礎之上指定的,其中也包括軍爵制度。但在漢朝初期,漢朝國力空虛,這也導致漢朝非常需要休養生息,因此軍隊上的制度賞賜體系遠沒有秦朝完善。漢朝前幾任帝王都不同程度上得削弱過軍爵制度,但是這樣的制度在初年還是非常適合漢朝的國力水準的。

    但時間到了漢武帝時期就不一樣了,此時的漢朝經過了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非常強大了,之前的軍爵制度已經不足以支撐現在的軍隊體系了,為了徹底消滅匈奴邊患問題,漢武帝竭盡所能大力賞賜戰功者,漢武帝的大肆封賞很大程度地改變了漢軍軍力不足這一現象,而且更加提升了漢軍的戰鬥水平,也為後來的到大破匈奴打下了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視手術能矯正斜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