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510796211

    這不是什麼工藝問題,就是設計的鍋。 @李劍葉 通常的機械工程圖紙,對於45度倒角的標註,按GB/T4458.4-2003或ASME Y14.5M 2009版規定,見下圖。上圖表示一個圓柱體端面邊緣的倒角 為45度的錐面,錐面的軸向長度為2毫米;注意:圖紙中的倒角尺寸都沒有標註公差。 在這裡,這個倒角的公差屬於尺寸公差,也就是尺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最大值和最小值由誰來定?設計者,審圖者,最終批准者。---什麼是製造公差?這張圖紙上面有製造工程師的簽名嗎?敢不敢把中框的零件圖紙拿出來,給大家看看?這個位置的倒角你們這些設計天才規定了倒角的公差嗎?沒有規定,那就別怪人家按照預設公差來做,千萬不要告訴我錘子科技的圖紙上沒有預設公差這一項。“這裡還要再提到我們的(T1手機)聽筒細節,這是將我們的聽筒細節放大若干倍的效果。你可以看到這三行開孔,按常理來說這些小孔的直徑應該是完全一致的,都應該是直徑 0.33 毫米,但是最後這兩個小孔,就是最靠近跑道形狀的感測器鏡片的這兩個,是稍微縮小了一點,其直徑是 0.30 毫米,箇中的原因也是因為不做調整的話,此處看起來會很侷促不自然,視覺上並不完美。”----這話是誰說的?忘記了嗎?三年前,你的眼睛能看出0.30毫米和0.33毫米的區別。三年後,就退化到0.15毫米和0.10毫米的倒角分辨不出來了。千萬別告訴我,他們做出樣機之後,根本沒讓你過目,PPAP就通過了。(不是那個日本怪物歌手!)出了問題,就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有點擔當好不好?你們的天生驕傲呢?Shame on U!/* 第四面牆時間,FOR各位吃瓜觀眾:0.15的倒角,做成了0.10,當然會硌手。就算做成了0.2毫米的倒角,照樣會硌手。0.2毫米的刀鋒是個什麼概念,西餐廳沒開刃的不鏽鋼刀就是這個厚度。*/我和噴子Quattroporte不一樣,不白罵你,罵完,再教你兩招,免得你們一撥人動不動開收費群騙錢,又騙不來幾個,可憐見的。1. 這個中框是薄壁結構,銑倒角的時候,內腔必須有支撐,否則框架受機床主軸(很可能還有夾具)擠壓,肯定會向內側收縮。 你們找的以諾那付窮相,銑倒角這個動作,肯定只進一次刀,這個切削力加上那個紙糊結構,這就是你們想銑削0.15,結果只有0.10倒角的原因。 這個切倒角,不能只進一刀,至少是三刀,一刀粗,一刀半精,一刀拂面。這是外觀特徵,這錢不能省!最多五十塊而已。就現下定的那幾檔價格,不差這點錢,羅老師不是對著千千萬萬的錘子支持者說“這是為你們做的嗎?”再說了,你們不是已經售罄四十萬堅果PRO嗎?2. 已經做好的中框,統統報廢。 什麼?庫存太多了,捨不得要留著過年?用倒角機和磨床把你們的刀鋒中框外側的倒角做大到0.3~0.4,把內側的鋒利邊緣拋光鈍化。然後重新處理整個框架。當然,你們如果這麼幹,奉上羅老師金句。3. 修改中框圖紙,框體輪廓向外增加0.3的壁厚,同時修改倒角尺寸標註,寫明白尺寸上下限。趕緊地再做一批,後面還有四十萬持幣待購客戶哭著喊著呢。/* 什麼,有同學擔心這樣做會造成兩個版本的堅果PRO,拜託,T1還有3燈版,1燈版,3G版,4G版呢。當然了,這個中框必須用新的零件號。*/最後,請轉告關鍵先生(如果你們沒把他和錢博士一塊送走)一聲:尺寸檢驗清單是個好東西,他值得擁有。SPC之類的東西我都不稀和他說,說了他也不懂,就算懂了,在你們那夥天才雲集的環境下,他也沒法實施。----------------------------------------------------最後補充兩句, @李劍葉 所謂的後續改善,我認為只是敷衍而已。 看了拆機就可以知道,這個用料簡單,做工粗糙的手機只是 死命薅鐵桿粉絲的羊毛的大剪刀而已。這種態度,怎麼可能會投資 工裝夾具/注塑模具,耗費工期,增加庫存管理呢。 在他們看來,改善流程就象把錢丟進水裡,根本沒有任何收益,還會增加成本,延長交期。 相反的,這個刀鋒手機可以引誘 老鐵們 出高價 買他們的 情懷貼膜,這是現實的好處,反正有得撈先撈。 李總,沒毛病吧?-------李總有了迴應:“坦率的說”,我理解上面這段話的時候很費了些功夫,可能因為這是一個內行向外行傳道時常有的事吧。框體是我作的區分,便於後面的理解。首先還是要感謝李總(不要懷疑,這句話是真心的),公佈了這個邊框倒角的加工流程。他實際上完全可以技術保密,隨大家瞎猜。坦然相告,足見誠意。接下來就要說一下,這個倒角標註的事了。美標對於相鄰表面成非90度夾角的標註,見下圖;國標對於相鄰表面成非90度夾角的標註,見下圖;再一次更新此答案,希望是最後一次。@李劍葉 昨晚放出了示意草圖根據他的描述,加工倒角分為兩次,兩次加工中間有過拆卸,其他表面處理工序。第一次加工後,中框邊緣區域性剖檢視如下,李所說的最終的0.15寬度的斜面是此次加工得到的0.35*10度角斜面的一部分。第二次裝夾,倒角後區域性剖視如下,圖中的0.15*10度倒角也就是這次爭論的焦點了。除了我在前天提到的由於裝夾不良引起的切削不足造成倒角面積過小外。這個加工工藝還存在另一層問題。按原主說法,倒角的寬度為0.15~0.20。僅就設計而言,這個思路談不上錯誤。但是在加工中,這個準 精密尺寸特徵 是透過兩次加工得出的,還是在不同的裝夾過程中。第1次加工倒角0.35*10度,0.35這個寬度的公差是多少?如果也是取0~0.05,那麼假定以下情況:第一次加工,切削不足得出0.30*10度倒角,同樣的,如果對0.2寬度也取0~0.05的公差, 第2次切倒角時,又過切削得出0.25寬度的斜坡時,就會造成0.05毫米的倒角寬度,甚至小於已經發現的0.1毫米次品,如下圖。然而,這是滿足設計要求的。也就是說,0.35*10度倒角和1:4的斜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寬度必須嚴格控制,如果它們的公差之和大於0.05,那就是設計允許尖角的出現。 如果這兩次倒角加工是同一次裝夾過程中,那麼如果機床精度足夠高,還有一定的希望。很遺憾,這兩次加工是在不同的加工過程中。 這意味著:第2次倒角時,0.20*0.80的斜面加工,水平方向的進刀深度 需要根據當前加工零件0.35*10度倒角 在水平方向上 的實際切深 也就是前一次倒角加工的輪廓度來 調節 倒角刀具的徑向補償。否則, 裝夾誤差(實際情況>0.02)要加進來,再加上刀具的徑向跳動(>0.01),端面跳動(>0.01)以及主軸誤差,機床重複精度誤差(實際情況>0.02) 以及零件尺寸誤差。小倒角次品是不可避免的。 我不看好現有製造廠家能夠做到這一點。/*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沒有辦法,表面處理完成後,用成型刀具一次性加工出兩個倒角。記得我前天的話。*/硌手與否,與刃口兩面交角是否銳角鈍角關係並不大。在於受力部分的接觸面積和壓力。那怕是用舊冷沖模的衝頭,劃破200克的銅版紙也不是什麼難事。它的刃面夾角是90度。當然,使用者的面板強度也是不可忽視的要素。李總對這個切削不足的檢測方式是離線測量,零件離開機器那就晚了。出現問題意味著再一次“二次裝夾”。而且由於這是高光面,人手返工難度較大。所以我不認為錘子科技會對庫存中框進行檢測返工,推銷 貼膜才是當務之急。一邊宣揚“銳麗的異類”,一邊介紹情懷手感貼膜,不覺得很精分麼? 有朋友說5s也硌手,不過5s的邊緣倒角尺寸比堅果PRO要大。再說了,5s硌手,難道是堅果PRO硌手的理由麼?我不否認,中框加工供應商有以次充好的可能性。但是,相當一部分的硌手的倒角尺寸,是在設計允可範圍內的。 雖然不怎麼看好以諾和其他製造廠商,不過比起某些設計驅動的現代工匠們,他們還算是不錯的了。李總和錘科天才們倘若真要打我的臉。也不必繼續扯皮論戰。你們接下來還有四十萬部手機待出貨,倘若能解決這個硌手的問題,自然不戰而勝。PS:光學投影儀,是不可能檢測各個截面上的倒角尺寸的,除非你一段一段截開來測。大規模 檢測切削輪廓並記錄,測量儀器可能是類似下圖中的光學影像測量儀,透過對側面倒角切深來判斷是否切削到位。(鑑於有少量0.1尺寸的中間環節尺寸被發現,我對李總的這段描述不是太相信,實際上,我覺得象以諾那一檔製造商能用倒角規+手電筒 就已經盡到他們的能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