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寡老人講歷史
-
2 # 老龔166916589
只說蜀漢魏延。
。魏延原本是長沙太守的大將,自關羽戰長沙同黃忠交鋒,為了馬失前蹄而相讓,關羽,黃忠結下了友情,太守城樓上見黃忠有機會殺關羽而不殺疑有二心,嘴在嘀咕,魏延在防看得也很清楚,黃忠有意投劉,手起一刀把太守斬了,開城門投降。
。魏延見太守昏庸而棄暗投明主劉備,可是投劉備亦不是明主,評其殺主投敵,不是好人,並說他後腦有反骨而後必反,諸葛亮死了正的反了被馬岱所殺。其實魏延在漢營受了一輩子氣,沒有誰看得起他。當然,劉備疑心病重,並非僅看不起魏延,他對下屬將領杯疑的不至一人,對馬超,荊州失守時好多將軍不戰自降,平時得不到上司器重,戰時不肯賣命。荊州治中(二把)潘浚不戰而降,南郡太守糜芳(劉備小舅子)不戰而降,公安守將輔士仁不戰而降,麥城附近孟達,劉封見關羽兵敗見死不求,後被劉備追究,劉封被殺(是劉備養子),孟達投曹。
。總上所述劉備對下屬布恩微微,下不用命。凡系一國之主需當恩主,千萬不能當疑主,只求下屬付出,不給人家恩植,誰願給你賣命。劉備敗亡的重要原因。
-
3 # 小怪軟體管家
當然是鄧艾最冤枉了!如果說三國前期是曹操的舞臺,中期是諸葛亮司馬懿的舞臺,那鄧艾,姜維,司馬昭等人便是三國後期的代表了!
魏國的鄧艾可以說是三國後期魏國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不僅軍事能力高超,而且對於處理國家內政還有很高的見解,可謂是能文能武。再加上他是由司馬懿一手提拔上來的人才,所以在司馬昭掌權的時候,他便有機會展示了他傑出的才能!
鄧艾的死屬於自己的大意,也是屬於別人的陷害!在鄧艾攻陷蜀國之後,滅國的大功使他有點得意忘形,便在蜀國私自任免官員。雖然有安穩蜀國情況的原因,但這種做法的的確確是越權了!後來又想率兵攻打東吳,在接到司馬昭的警告之後,卻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原因,拒不接受命令,白白受到了司馬昭的猜忌!
在當時的魏國,如果有一個人可以與鄧艾相提並論的話,那這個人便是鍾會了!但鍾會這個人善妒,擔心鄧艾的功勞會超過自己,所以便修改鄧艾寫給司馬昭的書信,並且寫信給司馬昭來陷害鄧艾,使司馬昭對鄧艾倍受懷疑!最後司馬昭判定鄧艾有謀反之心,但這僅僅是猜疑,史書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到有鄧艾謀反舉動,而且在後來的泰始九年,鄧艾又被平反昭雪,所以鄧艾的死很冤枉!
但魏延卻不同,無論魏延生前有多大的功勞,多麼地受到劉備的器重,甚至他是軍中的二號人物,但它聚兵造反的事實是無可置疑的,史書當中也有明確的記載,所以魏延的死並冤枉,只是有一點可惜!
-
4 # 二曲人
就這兩個人來說,應該是鄧艾更冤枉、更悲哀!
魏延所在的西蜀漢國,人口百萬,偏處西南一隅,在三國當時是影響最小的一個割據王國。魏延在這個王國的建立中,具有一定的功勞,但不突出。在據守漢中時,魏延作出了比較大的貢獻。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不怎麼重用魏延,在北伐中也沒有什麼突出的建樹。至於魏延曾建議有斜出子谷伐魏之計,算是奇謀,但也只是理論上可行,實際並沒有執行,結果不得而知。諸葛亮去世後,魏延和楊儀之間矛盾公開化,被掌權的楊儀所殺,應是冤枉的,並牽連到家族,確是悲哀的,但和鄧艾比,還不算是最冤枉與悲哀。
鄧艾所在的魏國,承東漢正統,是三國中最大的一個王國,鄧艾官至太尉,和大將軍鍾會分頭進攻西蜀。鍾會的二十萬大軍比姜維阻在劍閣,鄧艾率領萬餘人,從陰平小道偷襲成都。行七百里無人之地,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而且糧草將盡,幾乎走上絕路。鄧艾在先,身裹毛氈順山滾下,將士們攀木緣崖,相繼跟進。出山後首戰江油,蜀守將投降。進軍綿竹,戰勝諸葛瞻父子,把軍隊推進至雒城。劉禪畏威,頭頂香盤自縛而降。此前,鄧艾在魏國已經是赫赫有名的獨擋一面將軍了,多次為司馬昭出謀劃策,平定內亂、外攘東吳,尤其是在西部防線,數次擊退姜維進攻,魏國皇帝不斷為鄧艾加官進爵,本次又出奇兵立下如此大功,朝廷更是對其讚譽有加,魏國皇帝詔曰:“艾耀威奮武,深入虜廷,斬將搴旗,梟其鯨鯢,使僭號之主,稽首繫頸,歷世逋誅,一朝而平。兵不踰時,戰不終日,雲徹席捲,蕩定巴蜀。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擒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勳也。其以艾為太尉,增邑兩萬戶,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戶。”作為孤軍深入的鄧艾,冒險取得成功後,也有些洋洋自得,做了些出格的事,如自行對西蜀官員(包括劉禪等皇家人員)進行安排處置,設定西蜀區劃、治理,並引伸春秋大義,以為自己只要做的對國家有利,專斷一些也是可以的。這就犯了逾制的大忌。奉魏朝廷之旨,率二十萬大軍進攻西蜀的主帥鍾會,正與假降的姜維各懷異心,準備完成各自的下步目標,鄧艾取得成都的訊息傳來,如晴天霹靂,讓二人目瞪口呆。但當了解到鄧艾的所做所為後,鍾會大喜,聯合鄧艾的副將,交章飛奏鄧艾謀反。老謀深算的司馬昭,此時要的就是鍾會們的奏章,立即命令鍾會大軍推進,派人前去抓捕鄧艾父子。鄧艾父子不期有如此結果,以自己一萬餘人,身處西蜀,毫無反抗之力,也沒有反抗的準備,只有就擒。司馬昭在同意抓捕鄧艾的同時,派大將衛瓘支援鍾會,自己又親自統兵十萬隨後,以防鍾會兵變。鍾會抓捕鄧艾後,聞司馬昭親自前來,情知自己謀反之事已經敗露,便起而叛亂,結果部屬不從,為亂軍所殺。詐降以恢復西蜀的姜維也為亂兵所殺。此時,無辜的鄧艾應該得到解救了,誰料司馬昭派出名義上支援鍾會的大將衛瓘,在解救鄧艾時,反而殺了鄧艾。有人說,此是衛瓘部將怕遭鄧艾報復而殺了鄧艾,其實,這應是司馬昭的完整計劃。
作為鄧艾,有孤膽平蜀之功,正可以籍此名揚天下,乘餘勇再下東吳,為魏國立下不世之功。但早以要在魏國一股獨大的司馬家族是不可能允許他這樣做下去的。不在今日除掉他,也會在日後某時除掉他。鍾會號稱魏國第一謀士,也沒有料到司馬昭的陰謀更在其上。
綜合以上情況,鄧艾的冤情在魏延之上,其悲哀也更在魏延之上。
回覆列表
這兩人中間我覺得鄧艾比較冤枉,也更悲哀。
鄧艾的冤和悲是指他敗給了時代,鄧艾被冤殺緣故於“二士爭功”,司馬昭滅蜀派了兩撥軍隊,鄧艾和鍾會是分別的主帥,鍾會被姜維給擋住了,鄧艾先進了成都,拿下了先滅蜀的大功。
要知道滅一國的功勞可不是普通的軍功能比的,最主要的是手握滅國之功的鄧艾有權利寫報功的奏章,能在這份功勞單上提拔出不少官員和將領出來,這個時候問題就出來了,什麼問題?鄧艾是寒門,鍾會是世家,他們代表的是兩個階級。鄧艾的身份註定了沒有多少世家子弟會跟著他混 ,那麼他提拔的官員和將領就都是寒門。
三國時期是世家至上的時代,當時魏國的掌權者司馬家就是最大的世家,司馬昭看好鄧艾的能力,鄧艾也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算是司馬家的自己人,可他當初為什麼又要派出兩支互不相統屬的軍隊?原因就是要給世家面子,要給他們立功勞的機會,於是有了鍾會的這隻滅蜀大軍。如果是鍾會先滅蜀,那麼皆大歡喜,鄧艾落點小功勞,世家分享滅國盛宴。
可當鄧艾先進入成都之後,意味著世家們在這次滅國之戰中落了下風,沒有了給世家子弟請功的機會,還讓一個泥腿子出身的寒門將領騎在了他們頭上,這個不能忍,只有幹掉鄧艾才能把滅蜀的功勞再搶過來,才能在功勞簿上按照世家的意思寫上世家子弟的名字。
正好鄧艾在進入成都後也有一些不恰當的舉動,畢竟不是世家出身,政治上的敏感度低了些,人也有些飄了,被世家們抓住把柄誣告。至於司馬昭,他很清楚中間的道道,但他沒得選擇,只能跟世家妥協,畢竟他的統治和將來可能的篡位都需要世家的支援,所以他只能暫時犧牲鄧艾。後來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當上皇帝后就給鄧艾平了反,所以鄧艾的悲哀就在於此,他輸給了屬於世家的時代。
至於魏延,他的冤其實很簡單,就是單純的權力鬥爭,諸葛亮死後,蜀漢軍隊中魏延成了絕對的第一人,無論軍功,資歷,官位他都是最高,沒有之一(諸葛亮選定的軍事上的繼承人姜維在當時是無法和魏延抗衡的)。陷害魏延的楊儀以諸葛亮繼承人自居,他要想掌握軍中大權就必須幹掉魏延,於是有了所謂的魏延謀反。
鄧艾和魏延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窮苦人出身,和世家是天然的對立,所以在他們受到冤枉時,當時在蜀漢和魏國佔據主導地位的世家是不會和他們講道理的,沒辦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