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曹公學文化 曹魏的教育
東漢末,由於群雄崛起,戰爭對學校造成毀滅性打擊。到了後來三國鼎立,逐漸形成各自教育,一篇已經敘述了三國之中,曹魏屬第一。總體情況看,魏的學校教育優於吳、蜀,這是因為魏處中原,經濟文化整體發展水平較高,而且對漢代文化教育有較多繼承的緣故。
今天,我們看看三國時期,曹魏教育。
在曹操時期,他曹操將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因此,他一生沒有稱帝。曹操之所以未立太學,恐與其尚未代漢,與禮制不合有關。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被封為魏王,次年即於鄴城(今河南臨漳縣西)作泮宮。據《禮記?王制》稱諸侯所立學為泮宮,但當時曹操實際已掌握了漢的軍政大權,漢帝已形同虛設,故其泮宮已具太學性質。為後來曹魏建立太學奠定人才基礎。
更有意思,曹操居然把教育作為一種獎賞制度。早在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就下令搜尋在戰爭中犧牲的將士之後或其親戚,並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這雖然是針對其家鄉的一道特殊命令,但也反映其對教育的重視,並作為撫卹陣亡將士的一種手段。
曹操為了培養人才,在更大範圍內普及教育,下令道:“喪亂已來,十有五年,後生者不見仁義禮讓之風,吾甚傷之。其令郡國各修文學,縣滿五百戶置校官,選其鄉之俊造而教學之,庶幾先生之道不廢,而有以益於天下。”正是曹操的這道命,魏的郡國地方學校蓬勃發展起來了。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魏文帝於黃初五年三月(公元224年)以許昌(今河南許昌縣)返洛陽(今河南洛陽),次月即立太學於洛陽,這是曹魏太學的正式開創。而曹丕之所以能在一月之內就能建起太學,當與泮宮人才作基礎分不開,故太學始開,有弟子數百人 。太學在黃初開創之際,條件十分簡陋,竟需 始掃除太學之灰炭,補舊石碑之缺壞。曹魏太學歷明帝、廢帝(齊王芳)、高貴鄉公數代,其間政局雖不穩定,但太學卻延續下來,這與曹魏諸帝對太學的重視分不開。
魏文帝不僅創立太學,而且奉孔子祀,令魯郡修起舊廟,置百戶吏卒以守衛之,又於其外廣為室屋以居學者。他不僅自著《典論》、《皇覽》等著作,而且常常召集諸儒,談論經文,侃侃不倦。魏明帝對教育也尤為重視,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下詔申敕郡國,要求尊儒貴學 、 高選博士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又下詔針對當時 後生進趣,不由典謨 的狀況,要求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學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這實際在倡導一種求學的風氣。曹丕不僅自著《典論》、《皇覽》等著作,而且常常召集諸儒,談論經文,侃侃不倦。
黃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為皇太子,即位於洛陽。曹叡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魏明帝對教育也尤為重視,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下詔申敕郡國,要求尊儒貴學 、 高選博士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又下詔針對當時 後生進趣,不由典謨 的狀況,要求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學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這實際在倡導一種求學的風氣。
在魏明帝時期,魏國教育更得到發展,主要得益於一個人:高柔。曹叡繼位後,封高柔為延壽亭侯。此時博士都從師受業,高柔上疏說:“臣聞遵道重學,聖人洪訓;褒文崇儒,帝者明義。昔漢末陵遲,禮樂崩壞,雄戰虎爭,以戰陳為務,遂使儒林之群幽隱而不顯。太祖初興,愍其如此,在於撥亂之際,並使郡縣立教學之官。高祖即位,遂闡其業,興復辟雍,州立課試,於是天下之士,復聞庫序之教,親俎豆之禮焉。陛下臨政,允迪睿哲,敷弘大猷……,臣以為博士者,道之淵藪,六藝所宗,宜隨學行優劣,待以不次之位。敦崇道教,以勸學者,於化為弘”
大意是:我聽說遵循先王之道、重視學術,是聖人宏大的訓誨;褒揚禮樂典章、崇奉儒學,是帝王明曉的道理。漢末國家傾頹,禮樂典章被破壞,雄爭虎鬥,戰爭頻繁,致使文人學士不受重視。太祖剛興起時,憂患的就是這些事情,在治理亂世方面,讓各郡縣一起設立教學之官。高祖即位後,就進一步發展這一事業,恢復興建學校,每州都設有考核制度。於是天下學士,再次受到正規的學校教育,重新實行祭祀的各種禮儀。現在陛下執掌國政,能夠發揮您的聰明才智,推行偉大的計劃,將先帝的法度發揚光大,即使是夏啟、周成王的繼承前業,也實在是無法超過您。然而現在博士都通曉經術、修整品行,可國內精選人才、升遷官員又限定不超過縣長一級,恐怕這不是用來崇奉顯揚儒術,鞭策激勵懈怠懶惰的方法。孔子說:‘提拔好的有才能的來教誨,沒有才能的就加以勉勵。’所以楚國禮待申公,文人學士銳意進取;漢代尊重卓茂,士大夫競相仰慕。我認為所謂博士,是將道義集於自身,以儒家的六經為宗旨。應該根據他們學業和品行的優劣,分別對待,不拘常規來安排官職。尊崇倫理道德的教化,用以勉勵學者,使教化弘揚光大。曹叡採納了他的建議。
曹芳於青龍三年(235年)被封為齊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後繼立為帝。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司馬炎代魏稱帝后,改封曹芳為邵陵縣公。齊王曹芳年幼繼位(8歲),但他對教育也頗為熱心,每讀通一經即派太常以太牢祭祀孔子。正始六年(公元245年),他還令學者課試司徒王朗所作《易傳》。但由於曹芳本人年幼,而且當時司馬氏秉政(司馬氏家族也精通儒學),齊王曹芳本人關於教育的措施究竟推行多少,也難深究。高貴鄉公曹髦是在齊王被廢后所立,雖然他不過是司馬氏所控制的一個傀儡,但他在皇權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仍然留心教育。甘露元年(公元256年),他親臨太學,與博士辯論經義,提出問題,讓博士解答。次年,他再次來太學,令群臣皆當玩習古義,修明經義。
曹魏的地方學校為官立,一般設在郡(國)縣,州立課試之法,成就較為顯著。郡縣學校的設立可推至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的一道命令,即在撥亂之際並使郡縣立教學之官。由於曹操的吏治較清明,經濟基礎也較雄厚(建安九年推行田租戶調令,建安元年開始屯田),因此這道命令是被貫徹實施的。如河東太守杜畿在家家豐實的情況下又開學館,親自執經教授,郡中化之;他還任命名儒樂詳為文學祭酒,河東地區學業大盛,成為曹魏地方教育發達的地區之一。弘農太守令狐邵於本郡找不到通經者,乃派人外出求學,學成後返郡執教。南陽太守楊俊宣德教,立學校 。揚州刺史劉馥為政廣施德化,流民紛紛歸之,在此基礎上他聚諸生,興立學校。
文帝時許多太守也十分注意發展地方學校,如濟陰太守鄭袤,陳留太守劉劭,江夏太守王基,京兆太守顏裴各以經學或文學教授學生,為地方學校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總體來說,曹魏地方學校教育主要集中在若干地區,並因戰亂時興時廢;郡太守在地方學校教育中起關鍵作用。根據州立課試之法 的規定,地方學校教育與太學教育、選官制度也是相通的。
曹魏教育之所以能夠得到重視,取決與當時實際領導人學識和膽識。曹氏雖為宦官之後,但文化素質尤高。即便曹操戎馬一生,也不可以武夫視之。文學上的建安風骨 離不開曹操、曹丕和曹植。曹操平時即 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他的詩文充滿著現實主義的風格,清峻而通脫,骨氣奇高,抒發了他作為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對社會、對人生的萬般情懷。魏文帝曹丕亦博學多才,陳壽評他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雖然魏明帝弱了,但是他還能聽從高柔諫言,到了曹芳,權利落到司馬手裡,那可是一個大家族出生,家學淵源,因此,曹魏雖然只有五帝,但是教育恢復到了一個較高水平,對於蜀吳,從人才角度來說已經強了不少,只可惜曹氏命短,最後落到司馬手裡。
2018年10月13日於宜昌市西陵峽口潤新樓
跟曹公學文化 曹魏的教育
東漢末,由於群雄崛起,戰爭對學校造成毀滅性打擊。到了後來三國鼎立,逐漸形成各自教育,一篇已經敘述了三國之中,曹魏屬第一。總體情況看,魏的學校教育優於吳、蜀,這是因為魏處中原,經濟文化整體發展水平較高,而且對漢代文化教育有較多繼承的緣故。
今天,我們看看三國時期,曹魏教育。
在曹操時期,他曹操將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因此,他一生沒有稱帝。曹操之所以未立太學,恐與其尚未代漢,與禮制不合有關。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被封為魏王,次年即於鄴城(今河南臨漳縣西)作泮宮。據《禮記?王制》稱諸侯所立學為泮宮,但當時曹操實際已掌握了漢的軍政大權,漢帝已形同虛設,故其泮宮已具太學性質。為後來曹魏建立太學奠定人才基礎。
更有意思,曹操居然把教育作為一種獎賞制度。早在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就下令搜尋在戰爭中犧牲的將士之後或其親戚,並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這雖然是針對其家鄉的一道特殊命令,但也反映其對教育的重視,並作為撫卹陣亡將士的一種手段。
曹操為了培養人才,在更大範圍內普及教育,下令道:“喪亂已來,十有五年,後生者不見仁義禮讓之風,吾甚傷之。其令郡國各修文學,縣滿五百戶置校官,選其鄉之俊造而教學之,庶幾先生之道不廢,而有以益於天下。”正是曹操的這道命,魏的郡國地方學校蓬勃發展起來了。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魏文帝於黃初五年三月(公元224年)以許昌(今河南許昌縣)返洛陽(今河南洛陽),次月即立太學於洛陽,這是曹魏太學的正式開創。而曹丕之所以能在一月之內就能建起太學,當與泮宮人才作基礎分不開,故太學始開,有弟子數百人 。太學在黃初開創之際,條件十分簡陋,竟需 始掃除太學之灰炭,補舊石碑之缺壞。曹魏太學歷明帝、廢帝(齊王芳)、高貴鄉公數代,其間政局雖不穩定,但太學卻延續下來,這與曹魏諸帝對太學的重視分不開。
魏文帝不僅創立太學,而且奉孔子祀,令魯郡修起舊廟,置百戶吏卒以守衛之,又於其外廣為室屋以居學者。他不僅自著《典論》、《皇覽》等著作,而且常常召集諸儒,談論經文,侃侃不倦。魏明帝對教育也尤為重視,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下詔申敕郡國,要求尊儒貴學 、 高選博士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又下詔針對當時 後生進趣,不由典謨 的狀況,要求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學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這實際在倡導一種求學的風氣。曹丕不僅自著《典論》、《皇覽》等著作,而且常常召集諸儒,談論經文,侃侃不倦。
黃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為皇太子,即位於洛陽。曹叡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魏明帝對教育也尤為重視,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下詔申敕郡國,要求尊儒貴學 、 高選博士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又下詔針對當時 後生進趣,不由典謨 的狀況,要求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學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這實際在倡導一種求學的風氣。
在魏明帝時期,魏國教育更得到發展,主要得益於一個人:高柔。曹叡繼位後,封高柔為延壽亭侯。此時博士都從師受業,高柔上疏說:“臣聞遵道重學,聖人洪訓;褒文崇儒,帝者明義。昔漢末陵遲,禮樂崩壞,雄戰虎爭,以戰陳為務,遂使儒林之群幽隱而不顯。太祖初興,愍其如此,在於撥亂之際,並使郡縣立教學之官。高祖即位,遂闡其業,興復辟雍,州立課試,於是天下之士,復聞庫序之教,親俎豆之禮焉。陛下臨政,允迪睿哲,敷弘大猷……,臣以為博士者,道之淵藪,六藝所宗,宜隨學行優劣,待以不次之位。敦崇道教,以勸學者,於化為弘”
大意是:我聽說遵循先王之道、重視學術,是聖人宏大的訓誨;褒揚禮樂典章、崇奉儒學,是帝王明曉的道理。漢末國家傾頹,禮樂典章被破壞,雄爭虎鬥,戰爭頻繁,致使文人學士不受重視。太祖剛興起時,憂患的就是這些事情,在治理亂世方面,讓各郡縣一起設立教學之官。高祖即位後,就進一步發展這一事業,恢復興建學校,每州都設有考核制度。於是天下學士,再次受到正規的學校教育,重新實行祭祀的各種禮儀。現在陛下執掌國政,能夠發揮您的聰明才智,推行偉大的計劃,將先帝的法度發揚光大,即使是夏啟、周成王的繼承前業,也實在是無法超過您。然而現在博士都通曉經術、修整品行,可國內精選人才、升遷官員又限定不超過縣長一級,恐怕這不是用來崇奉顯揚儒術,鞭策激勵懈怠懶惰的方法。孔子說:‘提拔好的有才能的來教誨,沒有才能的就加以勉勵。’所以楚國禮待申公,文人學士銳意進取;漢代尊重卓茂,士大夫競相仰慕。我認為所謂博士,是將道義集於自身,以儒家的六經為宗旨。應該根據他們學業和品行的優劣,分別對待,不拘常規來安排官職。尊崇倫理道德的教化,用以勉勵學者,使教化弘揚光大。曹叡採納了他的建議。
曹芳於青龍三年(235年)被封為齊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後繼立為帝。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司馬炎代魏稱帝后,改封曹芳為邵陵縣公。齊王曹芳年幼繼位(8歲),但他對教育也頗為熱心,每讀通一經即派太常以太牢祭祀孔子。正始六年(公元245年),他還令學者課試司徒王朗所作《易傳》。但由於曹芳本人年幼,而且當時司馬氏秉政(司馬氏家族也精通儒學),齊王曹芳本人關於教育的措施究竟推行多少,也難深究。高貴鄉公曹髦是在齊王被廢后所立,雖然他不過是司馬氏所控制的一個傀儡,但他在皇權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仍然留心教育。甘露元年(公元256年),他親臨太學,與博士辯論經義,提出問題,讓博士解答。次年,他再次來太學,令群臣皆當玩習古義,修明經義。
曹魏的地方學校為官立,一般設在郡(國)縣,州立課試之法,成就較為顯著。郡縣學校的設立可推至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的一道命令,即在撥亂之際並使郡縣立教學之官。由於曹操的吏治較清明,經濟基礎也較雄厚(建安九年推行田租戶調令,建安元年開始屯田),因此這道命令是被貫徹實施的。如河東太守杜畿在家家豐實的情況下又開學館,親自執經教授,郡中化之;他還任命名儒樂詳為文學祭酒,河東地區學業大盛,成為曹魏地方教育發達的地區之一。弘農太守令狐邵於本郡找不到通經者,乃派人外出求學,學成後返郡執教。南陽太守楊俊宣德教,立學校 。揚州刺史劉馥為政廣施德化,流民紛紛歸之,在此基礎上他聚諸生,興立學校。
文帝時許多太守也十分注意發展地方學校,如濟陰太守鄭袤,陳留太守劉劭,江夏太守王基,京兆太守顏裴各以經學或文學教授學生,為地方學校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總體來說,曹魏地方學校教育主要集中在若干地區,並因戰亂時興時廢;郡太守在地方學校教育中起關鍵作用。根據州立課試之法 的規定,地方學校教育與太學教育、選官制度也是相通的。
曹魏教育之所以能夠得到重視,取決與當時實際領導人學識和膽識。曹氏雖為宦官之後,但文化素質尤高。即便曹操戎馬一生,也不可以武夫視之。文學上的建安風骨 離不開曹操、曹丕和曹植。曹操平時即 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他的詩文充滿著現實主義的風格,清峻而通脫,骨氣奇高,抒發了他作為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對社會、對人生的萬般情懷。魏文帝曹丕亦博學多才,陳壽評他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雖然魏明帝弱了,但是他還能聽從高柔諫言,到了曹芳,權利落到司馬手裡,那可是一個大家族出生,家學淵源,因此,曹魏雖然只有五帝,但是教育恢復到了一個較高水平,對於蜀吳,從人才角度來說已經強了不少,只可惜曹氏命短,最後落到司馬手裡。
2018年10月13日於宜昌市西陵峽口潤新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