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茗史館
-
2 # 許多謙0768
我覺得明朝的後宮制度並不雜亂無章啊,終明一朝,沒有過後宮干政,沒有過外戚弄權,這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都無法相比的。
明朝開國之初,因嫌歷朝歷代的後宮人員繁多,於是推倒重設,其後宮制度汲取了大量前朝經驗。
我們一起來看下:妃子的位號分別為:賢、淑、莊、敬、惠、順、康、寧,後又加設貴妃、裕妃等;嬪多數沒有封號,一般直接直接以姓稱呼;後宮女官設六局和一司,六局與前朝一樣,分別是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一司為宮正,每一局下有四個司,尚宮是六局之首。
《明史》禮臣上言:“周制,後宮設內官以贊內治。漢設內官一十四等,凡數百人。唐設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餘人,皆選良家女充之。”帝以所設過多,命重加裁定。於是折衷曩制,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司曰宮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領四司,其屬二十有四,而尚宮總行六局之事。戒令責罰,則宮正掌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視唐減百四十餘人,凡以服勞宮寢、祗勤典守而已。諸妃位號亦惟取賢、淑、莊、敬、惠、順、康、寧為稱,閨房雍肅,旨寓深遠。又命工部制紅牌,鐫戒諭后妃之詞,懸於宮中。牌用鐵,字飾以金。復著令典,自後妃以下至嬪御女史,鉅細衣食之費,金銀幣帛、器用百物之供,皆自尚宮取旨,牒內使監覆奏,移部臣取給焉。若尚宮不及奏,內使監不覆奏,而輒領於部者,論死。或以私書出外,罪亦如之。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宮,以證取藥。
綜上,明朝後宮制度,圍繞“綱紀”二字,等級劃分簡練,後宮秩序井然。
-
3 # 葦說歷史
古代後宮佳麗三千本是個虛數,即便真有三千,皇帝日日寵幸,也怕熬壞了身子斷了命。然而,想進入後宮做個妃子,也不是那麼簡單。
明朝宮廷的大型選美,一般是在全國各地物色出13歲至16歲的淑女幾千人,透過層層選拔,最後選中的不超過一百人。這真是幾十萬裡挑一啊,宮女們肯定是人間絕頂美女。
選妃的首道“工序”,便是體檢,一般情況下每5000人只有50人能過關,百裡挑一自古就有。普通的體檢之後便是裸檢,這點歷朝歷代均是如此。只是咱們的朱元璋在此基礎上對後宮制定了多套“家法”。然而朱元璋欽定的選皇后的“八級考試”更為經典。都有哪八級呢?海選、初選、複選、精選、留宮、晉嬪、選三和欽定。
明代挑選宮女,皆奉欽命而行。
洪武十四年(1381),皇帝下令從蘇、松、嘉、湖等地,及浙、贛二省,選民間13歲以上、19歲以下的女子以備後宮。
天啟元年(1621),熹宗將舉行大婚,先期選天下淑女年13至16者,有司聘以銀幣,其父母送之,以正月集京師,集者5000人。
明朝如此選後的規則讓人瞠目結舌,更讓人驚訝的是明朝後宮的腥風血雨。
明朝後妃們一經選入宮內,便失去自由,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簡陋,終身苦役,不能與父母相見。繁瑣的禮節,森嚴的等級,不時的凌辱,幾乎無出頭之日。
明朝規定:“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以證取藥。”宮嬪尚且如此,宮女自不待言。宮人得了病,或是年老了,要和有罪的人一樣,靠自己的生命力延續時日或者等死。如果少數人偶被皇帝看中,地位略有改變,生得子女者尚能晉封,否則也只能幽閉深宮,了此一生。
以嚴厲猜疑聞名的朱元璋同時又命令工部製造所謂的“紅牌”,上面鐫刻戒諭后妃的言辭,懸掛在宮中。雖然牌子是鐵做的,但是牌子上刻的字則飾之以金。不僅如此,出身貧賤的朱元璋又著寫令典,如果宮女未經允許私自給宮外人寫信,也是死罪。朱元璋制定這一連串內宮家法,不但縝密,而且嚴苛。
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痛批中國君主制:“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事實上,明朝後宮備有孤獨哀怨的美貌女子,只能淒涼寂寞度日,了此一生。
當然了,雖然明朝後宮的生活很淒涼,其身份地位可不低了。
明朝的後宮位號,大體上並無嚴密的等級分別,對於後宮嬪妃的等級有著很大的彈性。除以皇后為最高之外,貴妃僅次於皇后、明憲宗時又封萬貴妃加“皇”字為皇貴妃,以後漸成定製。
除去以上妃、嬪的等級分別之外,另外還有婕妤、昭儀、貴人、才人、美人、選侍、淑女、答應等位號雜置期間。特別有趣的是,自漢代開始,皇帝后宮的女人,開始有了明確的“待遇”概念了。她們的“待遇”,與封建王朝其他官員一樣,當時都是以糧食的數量為計量的。
明朝後宮中地位最低的是“少使”,職稱相當於“縣長”,“六百石”,職位相當“文官”七品。
看看,明朝女人只要有了美貌,被皇帝看中,那怕是授予最低的級別,也與當時的七品縣官相當了!
回覆列表
明朝後宮制度雜亂無章?事實並非如此吧,縱觀整個明朝歷史,可曾有過後宮干政?可曾有過外戚亂政?都沒有。朱元璋為了江山穩固,可是汲取了大量前朝經驗的,後宮制度同樣如此,是在前朝制度上進行增減之後形成的,在治理後宮方面,恐怕歷朝歷代都無法與明朝相比吧。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後宮制度,最重“綱紀”兩字《明書》有載,明朝各項制度“立綱陳紀,法體漢、唐,略加增減,亦參與宋朝之典”,這其中就包含了後宮制度。鑑於前朝經常出現後宮干政、外戚亂政、邀寵爭位的事情,朱元璋在後宮制度上可是做足了功夫,而其核心,正是“綱紀”兩字。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
明朝的後宮制度,圍繞“綱紀”二字,主要體現出四個特點:
1、夫為婦綱:朱元璋曾言“治天下者,正家為先。正家之道,始於謹夫婦”,這便是要求後宮女子必須嚴守“夫為婦綱”這一條,不得擅自越權凌駕於皇帝之上。因此,終明一朝,也沒有出現過後宮凌駕於皇權之上的情況。
2、不得干政:朱元璋認為,后妃的職責就是生兒育女、伺候皇帝和管理後宮事務,因此嚴禁其過問宮外之事和參與朝政。即使是明太祖孝慈高皇后、明成祖仁孝皇后等也均能遵守此條,為後世留下典範,使得終明一朝,也沒有出現後宮擅自干政的事情。
△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
3、樹立典範:朱元璋認為,後宮妃嬪乃是天下女子典範,因此不僅朱元璋令人修撰《女誡》,此後的明成祖仁孝皇后還摘錄《女憲》、《女誡》,寫成《內訓》二十篇,又編寫《勸善書》,供後宮子女和嬪妃學習,使其嚴守婦道,更是頒行天下。因而,終明一朝,後宮也極少出現禍亂宮闈之事。
4、尊卑有序:朱元璋曾言“恩寵或過,則驕恣犯分,上下失序。歷代宮闈,政由內出,鮮有不為禍”,因此朱元璋要求後宮嚴格等級,恩寵適度,尊卑有序。此舉極大避免了後宮因爭寵爭位而引發的禍端,雖說未能徹底避免,但顯然不如前朝那般嚴重。
△明太祖朱元璋
此外,為了避免外戚亂政,朱元璋還規定,“凡天子、親王的后妃宮嬪,均透過選秀女方式,從家境清白的低階官員或平民百姓家選取,絕對禁止大臣以各種理由進獻美女”,此舉極大避免了外戚的崛起,使得內廷外廷始終涇渭分明。
明朝後宮並非無等級劃分,而是相對簡練一些罷了身為皇帝,後宮嬪妃眾多,不論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還是“後宮佳麗三千人”,歷朝歷代的後宮都有著嚴格的登基劃分。在編制方面則大多延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之數”,明朝則沒有這麼複雜。
明初時期,明朝的後宮編制只有皇后一人,妃子數人,妃子以下則雜置宮嬪,命之為昭儀、婕妤、美人等。直到嘉靖十年(1531年),才仿古禮在妃以下設定了九嬪。
終明一朝,其後宮封號等級大致為四等,分別為:皇后、皇貴妃、妃、嬪。其中妃子又有貴妃、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等封號,嬪則有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等九嬪封號,亦有更低的昭儀、婕妤、美人、才人、選侍、淑女等雜嬪。與其他朝代動輒七八級,甚至十餘級的後宮等級比起來,明朝的妃嬪等級劃分顯然要簡練了許多。
△明仁宗誠孝昭皇后張氏
與封號相對應的,後宮妃嬪各個等級之間又有與之相對應的待遇。
為了確保後宮秩序井然,朱元璋命工部制紅牌,鐫戒諭后妃之詞,懸於宮中,同時立下祖訓,要求後代君主對后妃嚴加管理,不得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