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暱稱待定142609601

    紀錄片《零零後》中也有個很不合群的小女孩,其他幼兒園裡的孩子成群結隊玩遊戲,她總是單獨一個人。

    但她不哭不鬧,獨來獨往,大人問她的時候,小傢伙非常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態度:“我喜歡一個人玩兒,我覺得一個人玩兒挺好的。”

    小女孩子說出了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答案:“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

    在我身邊,也會遇到一些不是特別合群的年輕人,他們不會因此感到痛苦,反而很喜歡獨處時的思考和專注。

    只要孩子能夠正常表達自己的感受,能正常與人交往,大人其實不必過多擔心。

    對於這樣的孩子,請試著接受他們的獨特,不用強行逼著孩子去融入集體生活中,給孩子充分的理解之後,反而更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自信。

    02

    如果孩子是被動不合群,父母可以提供一些幫助。

    有個小孩曾經哭著從學校跑回來,對媽媽說:“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

    媽媽看到小孩傷心的眼神,內心焦急不已,她氣呼呼地對孩子說:“不跟你玩就算了!我們找別人玩!”

    這種回答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並沒有多大的用處,反而讓孩子覺得別人不跟自己玩,都是別人的問題,很容易怨恨同齡人。

    每個孩子都會遭遇被拒絕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父母不妨先冷靜下來,主動去了解孩子在社交中遇到的問題,再“對症下藥”。

    演員蔡少芬曾經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在某個綜藝裡,她的女兒跑過來對她說:

    “他們都不想跟我坐”

    “他們都想跟我的姐姐玩。”

    她做得第一件事就是認同孩子的感受:“他們都不想跟你坐,你不開心是不是?”

    女兒覺得小朋友們都不喜歡她,蔡少芬鼓勵她:“不會的,他們都愛你的,他們怎麼可能不愛你,你那麼可愛。但是有些時候,人會有不同的表達。”

    接著,她抱著女兒,開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如果你覺得你的朋友不夠愛你,那你就愛他們多一點。”

    “我覺得你的感受是真實的,我也接納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樣東西,就是你笑容多一點,你主動一點,你做回自己,他們肯定會被你吸引的。如果你還計較,你永遠都是一個不快樂的人。”

    蔡少芬對這件事的反應,就是一個很好的應對方案。

    一般來說,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有矛盾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來得快,去得也快,孩子就是在這些衝突中學習如何跟人相處的。

    只要沒有出現以大欺小、霸凌、人身傷害等安全問題,不必過於擔心,安心解決眼前的問題,關注孩子的感受,再給他一些建議。

    當你發現衝突源於孩子,坦誠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並教孩子正確的做法,幫助孩子和小夥伴重歸於好。

    當你發現衝突源於其他孩子,告訴孩子,被拒絕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們沒辦法保證每一個人都喜歡自己,和別人成為朋友是需要時間的,慢慢來就好。

    03

    人際交往能力是很難具體培養的一項能力,僅僅只靠講道理很難成功,培養的方法更多的是靠實踐,需要在日常交往的實戰中練習。

    在這之前,父母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幫助孩子更加合群。

    1.儘量讓孩子少接觸電子產品

    沉迷電子媒體會非常緩慢地剝奪一個孩子的社交能力。

    隨著手機、平板的普及,不少小孩子平均每天花在電子媒體上的時間比花在與周圍人交流、玩耍的時間要多得多。

    一個整天呆在房間盯著手機看的孩子,自然就缺少面對面與人溝通互動的機會,當他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很容易表現出不適應。

    2.鼓勵孩子進行體育活動

    運動本身兼具社交的功能,喜歡運動的孩子,是不會缺少朋友的,運動中也能發展孩子的友誼和合作精神。

    透過和同齡人的接觸,有助於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創造力、合作競爭以及如何應對挫折、克服困難等等,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更好地學會交往。

    具有同樣作用的還有遊戲。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從小玩出來。

    3.反思自己和孩子的關係

    一個孩子表現出不合群,和父母有著莫大的關係。

    孩子之所以會不合群,也有可能是因為在家庭裡受到關愛不夠,或者大人經常吵架,家庭矛盾諸多,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孩子內心越來越封閉,不願意融入新的人際關係裡。

    4.教孩子基本的社交規則與禮貌

    在人際交往中,規則與禮貌是很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葉塞尼亞故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