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伏羊羅漢

    這其實正是項羽的謀略與胸懷所在,鉅鹿之戰後,項羽數次攻打章邯,雖然戰勝,卻不能擊潰章邯的軍隊!章邯堅守,聯軍也是無可奈何!恰逢趙高催促章邯攻打聯軍,對他數次戰敗不滿,趙將陳餘不失時機地寫了一封勸降信,邀請章邯共擊暴秦,裂土封王!章邯於是派使者跟項羽接觸!最後項羽同意了接受投降的條件!

    可以說,正是大秦這支20萬人的軍隊投降,才是最終導致大秦迅速灰飛煙滅的必然原因!而項羽也能夠拋棄前嫌,信守諾言,最後在分封大會上對三位秦將分了土地封了王!

  • 2 # 凱哥說史

    鉅鹿之戰,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戰役。這場戰役的主角就是秦朝的章邯和楚國的項羽。戰役的結局,我們都知道,章邯率領20萬秦軍,兵不血刃投降了區區幾萬人的項羽。

    這樣的結果,對於秦末瘋狂鎮壓陳勝起義,碾壓各路諸侯,甚至在定陶一戰,誅殺項羽叔父的章邯來說,一切來得似乎太突然。因為,在當時的戰爭態勢之下,章邯所部依然有著強大的戰爭優勢,主力軍隊20萬人絲毫未損,軍權牢牢在握,秦軍的戰鬥力不用多說,就這20萬人站著讓你項羽7萬人來進攻,也需要項羽付出極大代價的。

    然而,事實就是章邯還是投降了,不僅自己投降了,還搭上了20萬士兵的生命。

    為何要投降?為何章邯不以死報國?為何明知與項羽有著殺叔之仇,不共戴天的情況下,仍然沒有阻擋投降的腳步,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人們常說,識時務才是俊傑。章邯是人中龍鳳,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鉅鹿之戰的大形勢下,雖然章邯手握重兵,但要知道,打仗打大仗更重要的是後援,沒有穩定的後方支援,一切都會成為未知數。在當時的秦末,奸臣趙高當道,這種指鹿為馬的小人,考慮最多的是個人得失,考慮的是如何藉著機會肅清政敵。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趙高是不會放過機會的。為此,章邯不僅失去了後方支援,同時被處處掣肘,甚至面臨著戰勝有罪,戰敗更有罪的兩難境地。

    二是四面楚歌,山窮水盡。當下,章邯所效忠的大秦帝國已經處於崩塌的困境,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全國已經無兵可用,沒有兵源,也無更多的戰爭物資儲備,拿什麼支撐後續的戰爭供給呢?特別是秦國不僅面臨項羽一個強敵,另一方的劉邦正馬不停蹄地向關中進發,為秦王贏嬰拼死守城只有衛戍京城的那麼一點軍隊,這種毫無戰力的軍隊,一觸即潰,秦國滅亡已經就在眼前了。

    三是重重圍困,絕境已成。章邯大軍,人數眾多,但是也屬孤軍作戰。在他的東南西北、四面八方,皆是各路諸侯的軍隊。項羽親率的楚、趙、齊、燕等諸侯聯軍,在北面紮起了鐵桶陣;東面是魏王豹率領的魏軍;南面是韓軍;西南則是劉邦一干人等組成的進軍關中的預備隊;而西面,趙國將領司馬昂全面控制攻佔黃河以北,另一位趙將申陽黃河以南部分地區。章邯大軍的所有聯絡全部中斷,絕境已成!

    即將陷入糧荒的章邯要麼投降、要麼決一死戰,沒有他路可走。

    章邯投降根本原因就是“內憂外患”,不得以而為之。說的更加現實一點,就是真實原大秦朝已經不值得他去效忠了。

    那他自殺報國不是更能留得一個好名聲不是更好嗎?人都是惜命的,好死不如賴活著是自古以來很多人遵循的處事準則,更何況章邯手握重兵,如此巨大的投降籌碼,他相信自己即使投降也不會過的不好。

    縱然自己曾經殺了項羽的叔父,但是在雙方交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大局之下,項羽這樣的蓋世英雄,胸懷博大的項羽怎麼會為難他這樣的俊傑呢?

    事實上,項羽考慮的更加周全,他知道章邯的投降具有很高的政治意義,章邯的能力也是自己所需要的,所以不僅沒有殺之,還加封他為雍王,從此,章邯殫精竭慮,英勇奮戰,遇到了一生最後一個勁敵韓信,為興楚大業留盡了最後一滴血。

  • 3 # az2777

    20萬秦軍就是自己的投名狀,裂土封王在眼前為什麼要自殺?

    項籍並不能正面擊破章邯,只能以受降的形式收場,投降是有條件的投降,條件就是封王,項籍若不信守承諾,何以分封天下?

    所以不管是章邯投降也好,項籍接受投降也好,都是當時形勢上最好的選擇,他們只能這麼選,選其他路子並不能產生更好的結果。

  • 4 # 楓葉滿山4

    河北鉅鹿之戰一殲滅了章邯和王離的秦軍主力,使秦軍士氣大挫,從鉅鹿把章邯軍趕到了棘原後,項羽又集結其它各路諸侯兵力把秦軍困在棘原一線。最後章邯率軍在安陽投降。章邯也是秦末時一代名將武藝超群,頗具謀略,滅陳勝,敗周文等而且在定陶時在秋風秋雨的夜晚突襲楚營,致使項梁被章邯一戟從背後刺死。大家都知道項羽自幼父母雙亡,全靠叔父項梁養大成人,叔父好比父親。所以聽項梁死後幾番哭絕於地,俗話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項羽章邯之間的仇大了。那麼就出現了樓主提出的問題,名將章邯為何屈身投降,項羽為何又受殺父之仇章邯的納降呢?先說章邯。內因,就在鉅鹿之戰前後,秦帝國出了問題,那就是趙高指鹿為馬後,逐漸控制了朝廷,把秦二世弄到了上林苑一切大事皆有趙高決斷。章邯任少府上將軍第二次出秦關平叛時,朝堂上曾告誡胡亥:不要聽信小人一面之詞。說完目視趙高,所以二人有交集。在司馬欣回朝搬兵時知道了趙高欲害章邯一事。所以章邯勝與敗都是死路一條。外因,陳餘的一封勸降書使章邯看清了形勢,書中還列舉了蒙恬白起的結局,(書中的內容不在贅述了)總之這也是一種原因。另外督尉董翳也建議投降,其實章邯在棘原還有二十萬人馬,做為一代名將“投降”二字也是很難很難,章邯開了一個眾將大會,結果大家都願降。於是在條件允許下,率眾歸降。在說項羽,在接到投降訊息後,項羽非殺章邯報仇,范增提醒了他,說:章邯仍有戰力,若逼向死路必死戰,那可不是短時能見勝負的,你應不計前嫌納降方成大事。還有一個就是秦將司馬欣曾救過項梁,所以他前去楚營講了投降條件:1不殺害秦軍將士一名,章邯,董翳,司馬欣都封王。2降後與眾諸侯平起平坐3招降秦川將士。項羽沒殺章邯聽了范增建議和當前形勢也是明智之舉,而章邯不是朝廷有變也不可能投降,歷史的發展也不是人所料到的。謝謝邀請!

  • 5 # 南朝居士

    他要是這點胸懷都沒有,拿什麼打天下?

    張繡什麼人?當初在宛城,張繡偷襲曹操,曹操戰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死。

    但是張繡投降了曹操,曹操照樣接納了他,還讓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並封張繡為揚武將軍。

    一個胸懷天下的人,懷不下一個仇人,還敢說自己胸懷天下?

    項羽如果這點胸懷沒有,拿什麼爭天下?拿什麼讓人追隨?

    項羽跟章邯的矛盾,不是個人與個人的矛盾,而是集團與集團之間的矛盾,各自為了各自集團的利益,而不是個人。

    電視劇裡,某武將自己親人被殺,然後喊著為他報仇,勢不兩立,那隻會出現在電視劇裡,現實中,你爹被殺了又怎麼樣?管其他人什麼事?又不是大家的爹?

    明白?項羽的叔叔被殺,那是集團之間的事,充其量是你個人的矛盾,你要敢為了個人矛盾而拒絕投降,你信不信項羽分分鐘被火併了,

    首先大家都會瞧不起他,這點胸懷能成什麼大事?其次,為了個人利益置集團利益不顧,看來不適合領導集團了。

    鉅鹿之戰首戰戰敗後,章邯和項羽等人進行了談判,談判的結果就是章邯帥軍投降,封他們三人為王,秦軍回關中。

    後來項羽等人又反悔,合謀坑殺二十萬秦軍。

    章邯自殺?不存在的,為什麼自殺呢?有什麼理由自殺呢?

    至於項羽為什麼接受?有什麼理由不接受呢?

    項羽不接受談判,結果無非是繼續打了,談判桌上解決不了,那就戰場上解決吧!

    秦軍至少還有二十萬吧?楚軍多少人?

    項羽的子弟兵八千,楚系人馬三萬,其他聯軍加起來二三十萬,

    真打起來,秦軍真不一定吃虧的,項羽如果不接受投降,馬上就被清理出局了,就像他火併宋義一樣,不能代表大家的利益,就只能被出局了,

    何況,項羽根本就沒有理由不接受吧?基於他的利益,拒絕了對他也沒有任何好處。如果真打起來,對自己兵力也是消耗,只會便宜其他諸侯,

    正是跟秦軍談判消耗了時間,結果就晚了劉邦進咸陽,如果再消耗了兵力,以後怎麼辦?

    所以啊,能成就事業的人,思考問題跟普通人是不一樣的,個人恩怨不算個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及對後人的啟示?